河南省漯河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漯河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5 06:0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漯河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土壤空气中的CO2主要源于土壤微生物分解、根系呼吸等,其变化受到土壤的温度、湿度、孔隙度、有机质等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亚马孙平原东部森林土壤空气中CO2浓度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亚马孙平原东部森林土壤表层空气中CO2浓度比土壤深层低的原因是( )
A.土壤表层温度高于深层 B.土壤表层湿度大于深层
C.土壤表层有机质比深层更丰富 D.土壤表层透气性比深层更好
2、亚马孙平原东部森林土壤空气中CO2浓度湿季明显高于干季的原因是湿季比干季( )
A.土壤有机质丰富 B.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C.根系呼吸作用强 D.土壤孔隙度高
榆林市是我国目前第一产能大市,既拥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又有我国陆上探明储量最大的整装气田,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读榆林市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为减轻榆林市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实施复垦,加大矿区生态恢复 B.跨流域调水,回灌采空区
C.封闭开采区,使其自然修复 D.减少采煤量,控制开采强度
4、榆林市成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有( )
①煤、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储量很大,分布集中
②有铁路、公路、管道等与东部相连,能源外运便利
③经济发达,技术先进
④靠近东部能源消费地,距离市场较近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自然保护区旨在为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珍稀特有物种资源、珍贵自然遗迹等自然资源予以特殊的保护和管理,以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湖南省丙北部多山地,东北部有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截至2022年底,湖南省已有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53个。下图为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湖南省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类型是( )
A.西北部多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类型
B.东北部多古生物遗迹和地质遗迹类型
C.东南部多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
D.西南部多为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
6、湖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的工作重点是( )
A.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修复河湖湿地,维护湿地生态系统
C.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珍贵自然遗迹
D.禁止砍伐植被,保护珍稀特有物种
2023年3月,教育部公布2022年全国幼儿园数量减少了5000多所,近15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22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9.7%,比2021年提高了1.6%。下表示意2007~2022年我国幼儿园数量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幼儿园数量/万所 增量/万所 年份 幼儿园数量/万所 增量/万所
2007 12.91 -0.14 2015 22.37 1.38
2008 13.37 0.46 2016 23.98 1.61
2009 13.82 0.45 2017 25.50 1.51
2010 15.04 1.22 2018 26.67 1.17
2011 16.68 1.63 2019 28.12 1.45
2012 18.13 1.45 2020 29.17 1.05
2013 19.86 1.73 2021 29.48 0.31
2014 20.99 1.13 2022 28.92 -0.56
7、2010~2020年,我国幼儿园数量年增长量都高于1万所,直接导致我国( )
A.幼师从业人数增加 B.产业结构调整
C.人口素质飙升 D.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
8、2022年幼儿园数量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幼儿园规模扩大,小型幼儿园被兼并
B.人口迁移频繁,适龄儿童人园率下降
C.出生人口数下降,适龄儿童数量减少
D.国家人口政策调整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曾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现在当地积极倡导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耕作模式(收割完冬小麦残茬的地表上,免耕直接种植红薯)。下图示意黄泛平原及起垄种植红薯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起垄种植红薯的好处有( )
①疏松土壤
②利于排水
③增加土壤肥力
④增加土壤厚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耕作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土地利用率 B.抑制风沙活动
C.降低生产成本 D.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传统飞地经济模式基本都是由发达地区在欠发达地区设置产业空间,而“创新型反向飞地”的“飞向”相反,且产业不同,如下图。“创新型反向飞地”通过飞地园区产业模式与飞行路径创新,逐渐成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可行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更适合创新型反向飞地中“飞地楼宇”内的产业为( )
A.重化工业 B.生物医药 C.电子装配 D.棉麻纺织
12、与传统飞地相比,设立创新型反向飞地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园区建设 B.促进产业转移 C.加快人才流动 D.提升研发效率
“三南”是龙南、全南、定南的简称,地处赣之南、粤之北,是江西对外开放的南大门,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内,在稀土发光材料、永磁材料等多种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性材料加工方面具有优势。在推动“三南”区域一体化发展,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并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下图示意“三南”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三南”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产业结构 C.自然资源 D.劳动力
14、“三南”地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的主要原因是( )
A.水陆交通便利 B.市场需求量大 C.产业关联性好 D.科技研发实力强
15、“三南”地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可( )
A.提高区域城市等级 B.平衡劳动力空间分布
C.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D.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松嫩平原曾经分布有深厚、肥沃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多年来对黑土资源采取掠夺式生产利用,加之风蚀和水蚀影响,导致黑土退化严重,威胁东北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地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合作,研发推广了适合当地的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秋收后将玉米秸秆覆盖在地表,春季不进行翻耕,直接播种),收效非常显著。下图示意东北黑土的分布。
(1)说明松嫩平原黑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主要原因。
(2)简述松嫩平原黑土退化严重的主要原因。
(3)推测秸秆覆盖免耕种植对松嫩平原黑土保护和改良的作用。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是“全球环境500佳”之一,位于41°42′N—43°01′N,119°32′E—120°54′E之间,地处燕山山脉努鲁儿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山坡地较多,北部平原开阔、丘陵起伏,沙地居多,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全旗有23的耕地是旱地,是典型的雨养农业(无人工灌溉,仅靠自然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农业生产),土壤中富含硼、锌、铜、硒等微量元素,是世界公认的蒙东、辽西地区最适宜优质黍栗生长的黄金地带。谷子等杂粮杂豆大部分种植在山坡地和旱坡地上,农户世代传承着施农家肥、轮作、套种、人工除草等古老的耕作方式,2013年05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敖汉小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图1示意敖汉旗地理位置,图2为谷子景观图。
(1)根据材料推测谷子的生活习性。
(2)分析敖汉小米深受市场青睐的原因。
(3)简述敖汉旗种植小米的限制性因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图1为某地地质构造及地貌剖面示意图,图2为干旱型冲积扇(旱扇)和湿润型冲积扇(湿扇)示意图。
(1)说出图1中甲、乙两处地质构造的名称,并简述丙地貌的成因。
(2)指出图1中岩体①②的形成顺序及①②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
(3)简要描述图中冲积扇形成的原因,并说出我国西北地区旱扇发育最活跃的季节。
(4)简述旱扇和湿扇沉积物颗粒变化的共同特征,并说明旱扇发育面积通常较湿扇小的主要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部黑土区中心地带,未利用盐碱地面积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农科院的专家们就探索和实践“以稻治碱”的土壤治理模式。现在白城市已经成为“中国弱碱地稻米之乡”。向海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春秋季节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水鸟在此集结停歇,夏季还有大量的水鸟留在湿地繁殖。为保障湿地生态环境,上游水库对向海湿地多次实施应急补水,现在这里栖息的候鸟数量日益增加。泥炭是由沼泽植物的残体,在多水的嫌气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堆积而成。其中含有大量水分和未被彻底分解的植物残体、腐殖质以及一部分矿物质。
(1)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说明白城市“以稻治碱”成功的意义。
(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向海湿地候鸟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3)分析向海湿地有大量泥炭形成的自然条件。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土壤空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微生物分解和根系呼吸。土壤表层透气性好,和外界空气交换好,二氧化碳含量低,下层透气性差,产生的二氧化碳不易排出,浓度较高,D正确;表层土壤有机质多,微生物分解多,C错误;土壤温度垂直方向上不同季节规律不同(夏季表层温度高,冬季表层温度低),不会使表层浓度始终较低,A错误;读图湿润季和干旱季土壤表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均较下层低,故湿度不是主导因素,B错误。故选D。
2、答案:B
解析:干旱季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空气和外界空气交换多,二氧化碳浓度低;干旱季有机质含量没有减少;根系呼吸增强会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干旱季微生物活性受抑制,分解作用减慢,产生二氧化碳较少,综上所述,B正确。故选B。
3、答案:A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利用煤炭开采过程剥离地表土,对采矿区实施复壁,并恢复地表植披,对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效果显著,A正确;利用跨流城调水来回灌采空区,难以实现,B错误;采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使其自然修复,效果不明显,C错误;减少采煤量,控制开采强度,不符合矿区持续发展的要求,D错误,故选A。
4、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榆林市煤炭、天然气资源丰富,分布集中,①正确;有铁路、公路、管道等与东部相连,能源外运便利,②正确;该地科技力量较为薄弱,③错误;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于能源化工产品需求量大,榆林市靠近东部能源消费地,距离市场较近,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C。
5、答案:A
解析:西北部多山地,森林覆盖率较高,自然保护区主要为森林生态系统与野生生物类型,A正确。东北部为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主要为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B错误。东南部山地分布多,山地草场广布,故东南部自然保护区主要为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C错误。西南部分布有雪峰山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自然保护区主要为古生物遗迹和地质遗迹类型,D错误,故选A。
6、答案:B
解析: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应优先选择适宜林草生长、生态退化较为严重的区域,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宝贵,不能盲目的压缩农业用地,A错误。洞庭湖、湘江等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质、水量等方面恶化,需要重点对河湖湿地进行修复,B正确。自然遗迹范围较大,如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等,治理水土流失与保护珍贵自然遗迹之间并无必然联系,C错误。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区域的植被,采取的措施不同,有些区域需要封山育林,严禁砍伐,有些区域可以发展林果业、速生林等,可以根据需要砍伐,不能一刀切,D错误,故选B。
7、答案:A
解析:幼儿园数量增加,必然直接导致幼儿园老师数量的增加,A正确,对产业结构不会造成大的影响,B错误;人口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飙升,C错误;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不是直接导致,D错误;故选A。
8、答案:C
解析:2022年幼儿园数量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生人口数下降,适龄儿童数量减少,导致幼儿园数量减少,C正确;幼儿园规模扩大,小型幼儿园被兼并只是少数,对总体数量影响小,A错误;人口迁移不会影响入园率,B错误;国家人口政策调整会刺激新生儿数量增加,幼儿园会增加,D错误,故选C。
9、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红薯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乾隆种植红薯可以提供疏松的土壤,同时,形成垄沟有利于排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厚度,但并没有增加土壤肥力,形成有利于红薯生长的自然环境,
①②④正确,排除③。故选B。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黄河下游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耕作模式指的是收割完冬小麦残茬的地表上,免耕直接种植红薯,残留的麦茬可抑制风沙活动,B正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D;并没有降低成本,排除C。故选B。
11、答案:B
解析:由图示可知,欠发达地区以创新人才、企业等创新要素为目标,反向在发达地区设立飞地平台,试图借助发达地区优越的要素聚集环境和飞地特殊的政策优惠引入科技创新资源,从而带动欠发达地区在某些领域实现技术赶超和跨越式发展。因此适合创新型反向飞地经济模式的产业为生物医药,该产业需要人才及科技的投入,B正确;重化工业、电子装配、棉麻纺织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小,ACD错误。故选B。
12、答案:D
解析:欠发达地区以创新人才、企业等创新要素为目标,引入科技创新资源,反向设立飞地平台,带动某些领域实现技术赶超,提升研发效率,实现跨越式发展,D正确;飞地园区不仅没有挤占发达地区有限的土地资源,反而帮助其消化了存量楼宇资源,A错误;创新型反向飞地经济模式蕴含着欠发达地区企图通过创新要素在异地空间的聚集、跃迁,实现带动本土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的新愿景,B错误;人才依然留在发达地区,C错误。故选D。
13、答案:A
解析:“三南”彼此相距近,位于江西南部,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内,地理位置相近,故影响“三南”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地理位置,A正确;与地理位置相比,“三南”在产业结构、自然资源、劳动力方面没有突出优势,BCD错误。故选A。
14、答案:C
解析:“三南”地区在稀土发光材料、永磁材料等多种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性材料加工方面具有优势,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好,关联性强,C正确;“三南”地区的交通、市场、科技与粤港澳相比,没有突出优势,ABD错误。故选C。
15、答案:D
解析:城市等级的提升需要诸多条件,比如人口规模、行政管理等等,电子信息产业无法提高区域城市等级;承接产业可以增加就业,但不能平衡劳动力空间分布;接受产业转移不能改善区域环境质量,ABC错误;“三南”地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有助于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D正确。故选D。
16、答案:(1)松嫩平原黑土层深厚的原因:当地原生植被茂盛,为黑土的形成提供大量枯枝落叶;当地长期地广人稀,开发晚,黑土的形成、积累期长。松嫩平原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当地枯枝落叶较多,为黑土提供大量有机质;当地年均温较低,黑土中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当地年均温较低,生物生长速度慢,黑土中的有机质参与生物循环的速度慢。
(2)多年来的掠夺式开发、高强度利用,导致原生植被几乎完全被毁,原有的天然植物群落与土壤之间的物质循环平衡遭到破坏;地表植被的破坏加剧了表土的侵蚀(风蚀、水蚀),肥沃土层不断流失;传统的玉米种植需要翻耕,而翻耕会加快黑土中有机质分解;高强度种植玉米,土壤中的养分不断被消耗;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会导致土壤板结和污染。
(3)秸秆覆盖的作用:减轻表土侵蚀;阻滞地表水流,增加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免耕的作用:减轻土壤侵蚀;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变慢。
解析:(1)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主要从植被状况、地形状况、开发时间等方面来考虑,结合所学可知,松嫩平原当地原生植被茂盛,为黑土的形成提供大量枯枝落叶;当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长期地广人稀,开发较晚,平原地形,利于黑土的形成,黑土肥力积累期较长,故松嫩平原黑土层深厚。松嫩平原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土壤的有机质主要由生物提供,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植物生长较快,积累大量有机质;冬季寒冷漫长,大量枯枝落叶难以分解,有机质在土壤中得以保留,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该地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黑土中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当地年均温较低,生物生长速度慢,黑土中的有机质参与生物循环的速度慢,消耗有机质速度慢。
(2)黑土退化严重的主要原因分为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据材料“多年来对黑土资源采取掠夺式生产利用”说明人类对黑土进行了掠夺式开发、高强度利用,导致原生植被几乎完全被毁,原有的天然植物群落与土壤之间的物质循环平衡遭到破坏,黑土肥力的来源减少;据材料“加之风蚀和水蚀影响,导致黑土退化严重”可知,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加剧了表土的侵蚀(风蚀、水蚀),肥沃土层不断流失;据材料可知当地主要种植玉米,传统的玉米种植需要翻耕,而翻耕会加快黑土中有机质分解,加剧黑土肥力下降;该地区近年来高强度种植玉米,土壤中的养分不断被消耗也使得黑土退化加剧;人们为了提高产量提高农作物品质,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也会导致土壤板结和污染,从而加速黑土退化。
(3)秸秆覆盖的作用:据材料“风蚀和水蚀影响,导致黑土退化严重”,故将秸秆覆盖在表土上可以减轻表土侵蚀;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秸秆覆盖在表土,可以阻滞地表水流,增加下渗,保持土壤水分状况;秸秆覆盖表土,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秸秆腐化后,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免耕的作用:免耕是指减少对田地耕作踏压次数的耕作措施,免耕可以减少翻土,减轻土壤侵蚀,减少了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免耕的土壤,透气性差一些,所以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变慢。
17、答案:(1)喜光;耐旱;抗倒伏;适应性强。
(2)位于大陆性气候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小米品质好;土壤富含微量元素,小米营养价值高;施农家肥、轮作、套种、人工除草等古老的耕作方式,施用化肥农药少,小米绿色环保;国家地理认证标志,知名度高。
(3)典型的雨养农业,收成不稳定(灌溉水源不足);地形起伏较大不利于耕种;传统的人工耕作方式,生产效率低。
解析:(1)谷子的生长习性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由材料“地处燕山山脉努鲁儿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山坡地较多,北部平原开阔、丘陵起伏,沙地居多,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可知,敖汉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根植于敖汉旱坡地的粟喜光、耐干旱、抗倒伏、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等特点。
(2)“敖汉小米”深受市场青睐主要由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绿色环保及知名度高等原因造成。由该地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大陆性气候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小米品质好;由材料“土壤中富含硼、锌、铜、硒等微量元素”可知,土壤富含微量元素,小米营养价值高;施农家肥、轮作、套种、人工除草等古老的耕作方式,施用化肥农药少,小米绿色环保,符合现代人的消费理念;由材料“2013年05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敖汉小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可知,受国家地理认证标志实施产品保护,知名度高。
(3)敖汉旗种植小米的限制性因素包括水源不足、地形起伏大及耕作方式传统等。由材料“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全旗有2/3的耕地是旱地,是典型的雨养农业(无人工灌溉,仅靠自然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农业生产)”可知,典型的雨养农业,收成不稳定(灌溉水源不足);由材料“山坡地较多”可知,地形起伏较大不利于耕种;由材料“农户世代传承着施农家肥、轮作、套种、人工除草等古老的耕作方式”可知,传统的人工耕作方式,生产效率低。
18、答案:(1)甲:断层;乙:背斜。成因:丙部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
(2)形成顺序:岩体①形成较岩体②晚。①形成的地质作用:岩浆侵入、冷却凝固(或内力作用);②形成的地质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或外力作用)。
(3)原因:河流在山区带来大量泥沙,在山口处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季节:夏季。
(4)共同特征:沉积物颗粒直径都是自扇顶向扇缘逐渐减小。主要原因:旱扇由时令河冲积形成,湿扇由常流河冲积形成;常流河流量较大,时令河流量较小,因此旱扇发育面积通常较湿扇小。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因此属于断层构造;乙处岩层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丙处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属于向斜构造。丙处出现地形倒置,原因是由于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最终形成山地。
(2)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岩层被①岩层穿过,根据岩层的穿插规律,②较早,①较晚。①为侵入岩(花岗岩),形成的地质作用为内力作用,具体过程为岩浆侵入、冷却凝固;②为沉积岩(页岩)形成的地质作用为外力作用,具体过程为沉积作用、固结成岩。
(3)旱扇和湿扇都是由于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河流在山区带来大量泥沙;在山口处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我国西北地区的旱扇主要是冰川积雪融水增多时,在出山口形成的,冰川融水量在夏季最大,因此夏季旱扇发育最活跃。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是流水沉积形成的,因此颗粒物都呈现出由扇顶到扇缘逐渐较小的特点。旱扇是由时令河冲积而成的,时令河的水量小,因此带来的泥沙量有限,旱扇的规模较小;湿扇是由常年河流冲积而成的,河流的流量大,携带泥沙多,因此规模较大。
19、答案:(1)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2)引入水源,使湿地面积增加,栖息地面积扩大;鸟类的食物增加,生态环境改善,使鸟类数量增加。
(3)针叶林和草原等植被茂盛,为泥炭形成提供物质保障;气温较低,微生物活动弱,泥炭分解不完全;地下冻土阻隔,地表径流难以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且河流多凌汛,形成缺氧潮湿环境;湖沼广布,泥炭出露少,分解少等。
解析:(1)材料中“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就探索和实践以稻治碱的土壤治理模式”可以说明该模式投入了大量科技、人才,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盐碱地的治理可以改善耕地质量,并增加耕地面积,从而提高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材料中“经水利部门协调,上游水库对向海湿地多次实施应急补水”可知补充湿地水源,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以扩大湿地面积,鸟类的栖息地增加;湿地物种变得丰富,可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利于鸟类生存繁衍。
(3)可以从泥炭的物质来源、形成时的低温、缺氧、潮湿环境来解析此题。依据题干信息:要有沼泽植物的残体,当地针叶林和草原等植被茂盛,为泥炭形成提供物质保障;当地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弱,泥炭分解不完全;地下冻土阻隔,地表径流难以下渗;潮湿缺氧环境: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且河流多凌汛,形成缺氧潮湿环境;湖沼广布,泥炭出露少,分解少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