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二课时
第2节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1、能运用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立数学模型标准和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
S形曲线的开始部分并非J形曲线。J形曲线从始至终都保持指数式增长,其增长率不变而增长速率持续增加。而S形曲线从始至终具有环境阻力,其增长率持续减小,而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所以,绝不能认为S形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形曲线。
种群数量的波动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在自然界,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期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
对于大多数生物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1、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2、种群数量的波动
在K值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数量总是围绕着K值上下波动。
3、种群数量的爆发
处在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如蝗灾、鼠灾、赤潮等。
东亚飞蝗在我国的大发生没有周期性规律,干旱是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在黄河三角洲上的湿生草地,若遇到连年干旱,土壤中的蝗卵成活率就会提高,这是造成蝗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淮河流域,前一年大涝,第二年飞蝗大发生的概率最大。故河北蝗区常出现“先涝后旱,蚂蚱成片”,“大水之后,必闹蝗灾”的情况。
④种群数量的下降
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如遭遇人类乱捕滥杀和栖息地破坏。
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
对于那些已经低于种群延续所需要的最小种群数量的物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群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成为了决定性因素。
(1)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2)对有害动物的防治。
(3)有利于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
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意义
1.实验目的: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总结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单细胞 生物,进行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属于 呼吸型生物,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可以用含糖的 培养基来培养,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其中,养分、氧气、温度和代谢废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
真核
兼性
液体
培养液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3.提出问题: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4.作出假设:
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一开始呈“J”形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 酵母菌数量呈“ ”形增长。
S
5.实验设计
(1)变量分析:自变量: ;因变量: ;
无关变量 等。
时间
酵母菌数量
培养液的体积
(2)材料用具
酵母菌菌种、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者肉汤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无菌水、试管、血球计数板、滴管、显微镜等。
以时间为自变量,以酵母菌种群数量为因变量。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进行定时检测并记录。
设计思路
将试管放在28℃的恒温箱中培养7天
培养
将酵母菌接种到支试管中
接种
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的数量,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这7天的数值。
计数
将10ml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准备
实验关键
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计数工具——血球计数板
①方法:
抽样检测法
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抽样检测法),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血球计数板
计数板正面
方格网
计数室
计数板侧面
每块计数板由H形凹槽分为2个同样的计数区。
每个计数区分为9个大方格。
9个大方格
规格一:25×16型
25个中方格
每个中方格有16个小方格
共有400个小方格
A1
A2
A3
A4
A5
25×16型
A1
A2
A3
A4
A5
1mm
1个计数室的面积为1mm2 ,1个计数室内有400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400mm2
① 1/400mm2的含义
② 0.10mm的含义
计数室的深度为0.1mm
计数板侧面
每个计数室(大方格)共有400小格,总容积为0.1mm3。
A1
A2
A3
A4
A5
1mL=103mm3
计数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依据估计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1mL培养液中细胞个数:
X
1mL
=
0.1mm3(10-4mL)
小方格中细胞数量的平均值×400
X=小方格中细胞数量的平均值×400 ×104×稀释倍数
规格二:16×25型
A1
A2
A4
A3
计四角的4个中方格,共100个小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记为a
计四角和正中间的5个中方格,共80个小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记为a
酵母菌细胞个数/ml=
(a/100) × 400 × 104 ×稀释倍数
酵母菌细胞个数/ml=(a/80) × 400 × 104 ×稀释倍数
A1
A2
A3
A4
A5
规格一:25×16型
6.实验步骤
酵母菌培养
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
取样
取样时,要振荡培养基,
目的是使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盖有载玻片的血细胞计数板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计数,测定1 mL 培养液中的酵母菌个数。
观察并计数
7.显微镜计数操作步骤
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室内
静置数分钟,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在载物台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
盖片
加酵母菌培养液
镜检计数
8.实验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
(1)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移液器或吸管将培养液滴在
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的目的是?
避免因菌液过多顶起盖玻片而使计数室体积改变,另外,也可防止气泡产生。
(2)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
如果酵母菌未能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要么能看清酵母菌但看不清格线,要么能看清格线但看不清酵母菌。
(3)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要振荡试管生物目的是?
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分布均匀
(6)每个样品应计数三次,取平均值有什么好处?
只计数相邻两边(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可先对样品进行适当稀释后,再重新制片,观察计数。
减少误差,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4)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该如何计数?
(5)若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观察清楚应该
如何处理?
(7)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 如果需要,请讨论对照组应怎样
设计和操作;如果不需要,请说明理由。
不需要,本实验旨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只要分组实验,获得平均数值即可。
本实验在连续培养并定时计数过程中形成自身对照。
(8)本探究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需要。对每个样品取样3次,求平均值。
9.实验结果
第 1 天
第 3 天
第 6 天
第 7 天
怎么分辨死亡细胞和有活性的细胞?
死亡细胞多集结成团,
可以借助台盼蓝染色(死亡细胞呈蓝色)。
连续观察7天,记录每天的数值。记录结果可设计成下面的记录表:
时间次数 1 2 3 4 5 6 7
1
2
3
平均
重复组
0 1 2 3 4 5 6 7 时间/天
种群数量
数学模型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①营养物质消耗殆尽
②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③pH改变
酵母菌数量为何会下降?
在适宜条件下 ,酵母菌种群呈“S” 形增长;
种群的增长速率是: 先增加后减少,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
10.实验结论
自然种群的数量波动
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接近K值)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验证种群数量增长模型)
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甚至衰退和消亡
规则或不规则波动。(K值是种群数量波动的平均值,波动中的生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
实验关键: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方法:
抽样检测法
计数工具——血球计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