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二课时
第5节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1、能举例说出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通过设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案,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人类生活所需。
1.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意义
(2)能够使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环境保持稳定。
粮油
蔬果
肉蛋奶
木材
生态小区
生态公园
生态农业
生态湿地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
封山育林
禁牧
休渔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
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农田生态系统单一,需要不断
农田生态系统
施肥
灌溉
控制病虫害
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
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三北防护林
人工建造“生态屏障”
已经建造了“三北” 防护林
防风
固沙
护田
护草
研究不同生态系统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方面存在的差别,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和保护有什么意义?
在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差异,合理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干扰不能超过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范围;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差异,合理确定保护对策,如采取封育措施,补充相应的物质、能量,修补生态系统的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
桉树林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林。大面积种植桉树林的生态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例如,结构单一的同龄纯林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差;人工桉树林下植被稀少,出现水土流失等问题;有的桉树林里鸟类绝迹。研究发现,在某地人工桉树林中,乔木层桉树占绝对优势;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则与桉树密度有关:桉树密度为750株/hm2时,灌木层有17个物种,草本层物种也较丰富;桉树密度高达1 000株/hm2时,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均减少。
设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案
思考·讨论
1. 结合上述信息,并查阅有关资料,与小组同学讨论提高人工桉树林稳定性的措施。讨论时,应重点考虑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复杂性,并兼顾人工林的经济效益与当地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
物种多样性及经济效益角度:可以间种其他树种及一些经济作物,适当增加草本和灌木数量;例如,从考虑经济效益的角度,可以混种其他树种,如相思树,或间种西瓜、山毛豆等其他经济作物。
从保持土壤肥力角度:土壤中接种固氮菌。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设计一个生态抽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目标要求
基本原理
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探究·实践
制作生态缸框架
用玻璃板和粘胶制作生态缸的框架
铺土
注水
放入动、植物
密封生态缸
移置生态缸
观察记录
方法步骤
沙土在下,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在上
依据生物生活习性合理放置
每周定时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存活和水质变化情况
将生态缸放置在光线良好的散射光下,避免阳光直射。
放几块有孔的假山石,作为小动物栖息场所,倒水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生态缸一般是 的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 ,成分 。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 .
②保持生态缸内温度;③便于观察
生态缸宜 不宜 ,缸中的水量应 ,要留出一定的 。
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 光
封闭
生命力
透明
小
大
适宜
空间
散射
齐全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①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
便于操作;
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设计要求
注意事项
(1)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定期观察,同时做好观察记录,内容
包括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情况(由颜色变化进行判
别)及基质变化等;
(2)观察指标为:生态缸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进而了
解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3)如果发现生态缸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记录下发现的时间。
(4)依据观察记录,对不同生态缸进行比较、分析,说明生态缸
中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异的原因。
(1)生态缸中的生物只能存活一段时间,虽然生态缸中生态系统
成分齐全,但其结构比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
(2)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不同
的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维持其稳定性的时间有长有短
结论
★生态缸或瓶中生态系统要保持稳定,需要具备下列条件:
②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且三者的数量应保持一定比例。
①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
(即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是否合适)
讨论:
1.设计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有哪些?
2.生态缸经过多长时间后才能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
要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还要有水、无机盐、空气、光等非生物因素。
一般等到缸内务生物相互适应及依存后,生态缸才能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大多在1个星期以后。
3.达到稳定状态后,生态缸内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无变化?
如有,是怎样变化的?
有。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少,水中溶解氧逐渐减少, 以浮游生物为食的小型动物先死亡。
4.在生态缸中,最后留下来的生物在这个人工生态系统中分
别起什么作用?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消费者: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结构平衡
功能平衡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收支平衡
控制干扰程度
适当物质能量的投入
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