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1节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1、能够阐述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能够举例说出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3、能够说出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合理建议。
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青海省茶卡盐湖旅游,这里被称为“天空之镜”, 湖水清澈、大气透明。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
讨论:
1.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
2.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1.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
(不一定。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人类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如乱砍滥伐、乱捕滥杀、填湖造地、生物入侵等;有些人类活动会改善生态环境,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2.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协调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与保护环境对立起来,要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1.生态足迹
(1)概念: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也叫生态占用。
(2)换算:粮食消费量可转换为生产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
排放的CO2总量可转换成吸收这些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3)特点: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碳足迹
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
建设用地
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渔业用地
表示支持水产品生产所需的水域面积。
林地
表示生产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
草地
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
耕地
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
(4)生态足迹示意图
为什么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
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就越大。
资料1 18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和未来人口预测图;
资料2 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资料3 化石燃料的使用等原因使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
资料4 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世界人均值,但远高于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
1.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
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
思考·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4.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这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请与同学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
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资料3显示的全球变暖就是其中之一。
保护耕地;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等等。
从整体上思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3.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的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
2.我国的人口现状及发展措施
(1)我国的人口现状
①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人口增长快;
②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未来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还将加速。
(2)发展措施
①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出生率和增长率下降,进入低生育水平);
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a.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止沙漠化;b.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c.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d.推进生态农业。
臭氧层破坏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丧失
环境污染
水资源短缺
全球气候变化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化
(1)形成原因: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2)危害: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
(3)防治措施: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2.水资源短缺
(1)形成原因: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少,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2)危害: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
(3)防治措施:节约用水。
3.臭氧层破坏
(1)形成原因:氟氯烃(CFCs)、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
(2)危害: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
(3)防治措施:减少使用和排放氟氯烃(CFCs)、哈龙等物质。
南极臭氧空洞
4.土地荒漠化
(1)形成原因:植被的破坏(草原开垦,过度放牧)。
(2)危害: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气候恶化,沙尘暴肆虐。
(3)防治措施:保护草地、植树造林。
5.生物多样性丧失
(1)形成原因:栖息地的破坏和掠夺式开发。
(2)危害: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3)防治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2024/1/14
6.环境污染
(1)分类: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2)形成原因:排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过多。
(3)危害:导致雾霾、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等频发。
(4)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水华
赤潮
污染类型 污染情况 成因 危害
大气污染 酸雨
雾霾
臭氧层空洞
水体污染 无机污染
有机污染
土壤污染 重金属 农药污染
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中SO2等过多
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中细颗粒物增多
水中富含N、P等无机营养
氟氯烃等化合物使用
重金属、农药等进入食物链
水中富含有机物
危害人类生活,危害植物生长
呼吸道疾病增多,危害人体健康
使大气中臭氧含量下降,地表紫外线增强
浮游藻类繁殖,水体缺氧,生物大量死亡
异养生物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
通过生物富集,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
常见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危害
1.上述环境问题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个人的行为习惯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怎样的关系呢?
2.绿色出行、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肉类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还有哪些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
思考·讨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个人生活
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息息相关,例如,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绿色出行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
不浪费食物,节约用水、用电,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等等。
1.概念:
2.我国: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
建设生态文明,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节能环保,广为宣传。
采用“素食、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小个人的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承载力。
国家节水标志
7、可持续发展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就是指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理念。揭示了生态系统具有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客观规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
生态足迹
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也叫生态占用。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水资源短缺
臭氧层破坏
土地荒漠化
环境污染
生物多样性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