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28马说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28马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18 17:0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8.马 说
一、字音字形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识记生难字
骈(  )  祗(  )  槽(  ) 枥(  ) 邪(  )
2.找出通假字
(1)食马者 ____通____ 意思:______
(2)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通____ 意思:______
(3)才美不外见 ____通____ 意思:______
(4)其真无马邪 ____通____ 意思:______
二、重要词语21世纪教育网
1.重点词语理解
(1)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辨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3.词类活用解释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活用词语:______ 解释:__________
(2)一食或尽粟一石 活用词语:______ 解释:________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活用词语:______解释:__________
(4)策之不以其道 活用词语:______ 解释:__________
(5)食之不能尽其材 活用词语:______ 解释:__________
4.古今异义区分
(1)然后有千里马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虽有名马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马也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策之不以其道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真不知马也21世纪教育网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家介绍
韩愈(768—824),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氏先人原是昌黎(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辑为《昌黎先生集》。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写作背景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间。其时,韩愈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待了10年之久,最后无限怨郁,离开长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陈心迹,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21教育网
五、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当它发表议论时,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马说》是作者《昌黎先生集·杂说》中的第四篇,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21·cn·jy·com
答案:一、字音字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pián zhǐ cáo lì yé
2.(1)食 饲 喂 (2)材 才 才能 (3)见 现 显现 (4)邪 耶 吗
二、重要词语
1.(1)同“祇”,只是。(2)两马并驾。(3)吃一顿。(4)尚且,况且。(5)按照正确的方法。(6)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7)通晓它的意思。(8)表示惊叹的语气词,相当于“唉”。
2.(1)动词,鞭打 名词,鞭子 (2)它 难道,表反问语气 (3)助词,的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代词,它,代千里马 音节助词,不译 (4)用 按照 (5)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修饰21cnjy.com
3.(1)辱 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 ( http: / / www.21cnjy.com )2)尽 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3)千里 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 (4)策 名词作动词,鞭打 (5)尽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www.21-cn-jy.com
4.(1)这样以后 连接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2)即使 虽然
(3)有的(时候) 或者,并列连词 (4)这样 判断词 (5)方法 道路 (6)识别 知道
1.熟读课文,谈谈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点拨: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作者之所以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主要是因为作者长期不得志,屡遭贬谪,而且埋没人才、摧残人才是封建社会的一大弊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细读课文,请你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点拨:细读课文,抓住关键性的语句,读出相应的语气来,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而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材。2·1·c·n·j·y
3.核心图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