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5 15: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上学期 人教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金刚石、石墨、C60 6. 1. 1 碳的单质; 6. 1.2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6.3. 1 二氧化碳;6.3.2 一氧化碳
4 实验活动 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
1.了解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以及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以及一氧化碳的性质。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 理、装置。
4.认识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
5.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继第二、第四单元学习空气、氧气和水以后,学习的又一个“元素及其 化合物知识”单元,学习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衍变关系。既是对前一 阶段启蒙学习能力达成的检验,又是为以后学习燃料及其利用、酸和碱、盐和化肥 等单元的内容打基础、作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本单元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 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第 2 页 共 23 页
3.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
4. 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之后深入、细致 地研究具体物质,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可以冲淡学生在学习物质构成以 及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中产生的枯燥感。加之本单元的实验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学科间的联系、注重探究能力培养,可以有效地恢复学生 在第五单元学习中受到影响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 一) 认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同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碳单 质燃烧后的产物及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二)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药品的选择,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二氧化 碳的检验和验满,实验装置的改进等;
(三)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溶解性实验。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一) 设计框架
作业设计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准确把握“素养”“情境”“问题”和“知 识”4 个要素在命题中的定位与相互联系,构建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设计 框架。
如图所示:
核心素养
真实情境 实际问题 化学知识
第 3 页 共 23 页
(二) 设计原则
1. 以核心素养为设计宗旨;
2. 以真实情境为设计载体;
3. 以实际问题为检测任务;
4. 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碳的单质 (金刚石、石墨) 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 了解无定形碳 (木炭、焦炭、活性碳、炭黑等) 和 C60。
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 (如让学生亲手割一下玻璃,学会如何割玻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知道碳的化学性质,能准确描述有关实验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能运 用碳的化学性质分析解释有关现象和问题。 通过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引导学 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作业 1:4 月 9 日 ﹣ 11 日,2021 第八届深圳国际石墨烯论坛在深圳大学城会议中心成 功召开,两位“石墨烯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应邀出席本届论坛。石墨烯是由碳元
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切割玻璃
B .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
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D .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 (C60) 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1 .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B 、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但不是金属,故 B 错误;
第 4 页 共 23 页
错选 C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 C 错误;错选 D 、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但足球烯 (C60 ) 是由 C60 分子构成的,故 D 错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金刚石、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作业 2 .关于金刚石、石墨和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都是黑色固体 B. 都具有导电性
C. 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 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1 .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 、金刚石是无色的,石墨是灰黑色的, 是灰黑色的,故 选项错误。错选 B 、金刚石不导电,石墨是导电, 不导电故选项错误。错选 C、 金刚石、石墨是原子构成的和 是分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察金刚石、石墨和 的物理性质、构成和化学性质
作业 3 .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 、碳纳米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四种物质都为黑色固体 B .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 .四种物质都由原子直接构成 D .四种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会生成
CO2
1 .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 、金刚石不是黑色固体,错误;错选 B 、这四种物质碳原 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错误;错选 C 、C60 是由 C60 分子构成的,错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 5 页 共 23 页
考察金刚石、石墨、C60 、碳纳米管的结构及成分
作业 4 .下列鉴别、除杂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白醋和水 闻气味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分别加适量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C 除去水中所有可溶性杂质 活性炭吸附
D 除去食盐中的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1 .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 、 白醋具有酸味,水无味,故可通过闻气味区别白醋和水,该鉴别能达 到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错选 B 、分别向软水和硬水中加入肥皂水后,振荡, 其中泡沫丰富的是软水,浮渣较多,泡沫较少的是硬水,该鉴别方法能达到目的, 此选项不符合题意;错选 D 、通过加水溶解,过滤,可除去水中的泥沙,然后再将 得到的食盐溶液蒸发后可得到纯净的食盐,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察鉴别、除杂物质的方法与应用
作业 5 :如图所示,将一定量氧化铜与碳的混合物加热。
第 6 页 共 23 页
在加热过程中,记录 A 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 100 秒后停止加热。
加热时间 ( s ) 0 60 80 90 100
A 中 固 体 质 量 (g) 9.6 9.6 8.6 7.4 7.4
①0—60 秒内固体质量不变,原因是 __________ ,但导管口已有气泡冒出, 该气泡是 _______ (填“空气” 、“氧气”或“二氧化碳”);实验中说明化学反应发生 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 100 秒后停止加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反应共生成 __________ 克二氧化碳。
③ 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 (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______
1 .参考答案:还没有开始反应 空气 A 处黑色变成红色或 B 处变浑浊
固体质量不再改变,碳与氧化铜已经完全反应 2.2 8g
2.时间要求:7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 构 多点结 构 关联结 构 抽象扩 展结构
(1) 无意义 或空白答案 反应条 件对反应的 影响 反应条 件对反应的 影响 从反应 条件对反应 的影响分析 对反应 条件对反应 的影响熟练 分析
第 7 页 共 23 页
(2) 无意义 或空白答案 质量守 恒定律的计 算 质量守 恒定律的计 算 掌握质 量守恒定律 的计算 熟练掌 握质量守恒 定律的计算
(3) 无意义 或空白答案 化学方 程式中质的 量关系 知道化 学方程式质 量的关系 掌握化 学方程式质 量的关系 掌握化 学方程式物 质的量的关 系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质量不变,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物质 的量的关系,即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懂得所选药品、装置的原因。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 及收集。
3.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反思,熟悉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地 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业 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合适原料是 ( )
A.石灰石与浓盐酸 B.石灰石与稀盐酸 C.碳酸钠与稀盐酸 D.石灰石与
稀硫酸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导致二氧化碳不纯,故选项错误;错选 C 、碳
第 8 页 共 23 页
酸钠是白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时速度太快,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错 误;错选 D 、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碍反应的进行,故 选项错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在常温下用石灰石 (或大理石) 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产生气体的速度适
中,好收集。
作业 2 :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正确的是 ( )
A.原料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
验满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 、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的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错选 C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错误;错选 D 、二氧化碳不燃 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 氧化碳已满,澄清石灰水只能检验是否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实验室中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 可选择该装置来制取,固体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装入长颈漏斗,通过控制开关, 打开开关,固液接触反应,关闭开关,试管中气压变大,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液 分离,反应停止,并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作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 )
A .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导气管 B .集气瓶、试管、水槽、导气管
C .酒精灯、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 D .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带
第 9 页 共 23 页
导管的橡皮塞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可用排水法收集,所以不需要水槽,故选 项错误;错选 B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可用排水法收集,所以不需要水槽, 故选项错误;错选 C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不 用酒精灯,故选项错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都是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要的,符 合题意, 旨在考查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实验装置。
作业 4 :实验室制取 CO2 有以下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向试管中小心地放入 几小块石灰石;③向试管中注入适量稀盐酸;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产生的 气体;⑥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 CO2 ,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
列正确的是 ( )
第 10 页 共 23 页
A.①②③④⑤⑥
D.③①②④⑤⑥
B. 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③②④⑤⑥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实验室制取 CO2 的步骤为:①连接好装置;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向试管中小心 地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向试管中注入适量稀盐酸;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烧 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 CO2 ,所以步骤为①④②③⑤⑥。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实验室制取 CO2 的步骤为:①连接好装置;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向试管中 小心地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向试管中注入适量稀盐酸;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
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 CO2。
作业 5 :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 速率。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
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碳酸钙粉末产生的 CO2 质量多
B. 块状碳酸钙产生的 CO2 质量多
C. 对比分析 a 、b 点可知,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D. 对比分析 c 、d 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块状碳酸钙需要时间短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 、最终曲线①、②的气压相等,说明最终产生的 CO2 质量相等,故选项 错误;错选 B 、最终曲线①、②的气压相等,说明最终产生的 CO2 质量相等,故选 项错误;错选 D、对比分析 c、d 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所需的时间短, 故选项错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对比分析 a、b 点可知,曲线①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
多,反应速率快。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故 C 符合题意。
作业 6 :某同学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在实验室制取 CO2。
第 11 页 共 23 页
(1) 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 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 CO2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为了控制反
应速率,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 (填字母序号) 。实验时,装置 C 中长颈漏斗下端 需插到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
(3) 收集 CO2 一般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 CO2 密度比空气______ 。若选用
装置 E 收集 CO2 ,需在______ (填“a”或“b”) 导管口放置燃着的木条进行验满。
1.参考答案:(1) 锥形瓶 (2) CaCO3+2HCl==CaCl2+H2O+CO2 ↑ B 防止气 体逸出 (3) 大 b
2.时间要求:4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 结构 单点 结构 多点结 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 结构
(1) 无 意义或 空白答 案 仪器 的名称 制取二 氧化碳所用 仪器 从反应物、 反应条件对二 氧化碳制取装 置进行选择 从反应物、 反应条件对气 体制备装置进 行选择
(2) 无 意义或 空白答 案 制取 二氧化碳 的原理及 装置选择 制取二 氧化碳的原 理及装置选 择 制取气体 的原理及装置 选择 熟练掌握 制取气体的原 理及装置选择
(3) 无 意义或 空白答 案 二氧 化碳的收 集及验满 二氧化 碳的收集方 法及验满原 理 掌握二氧 化碳的收集方 法及验满原理 掌握气体 的收集方法及 验满原理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综合考察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过程中涉及的重难点, 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
第 12 页 共 23 页
(

)。
第三课时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时目标: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初步体验了研究物质的一种基本方
法,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 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性质,发展形成学生的化学观念、科学态度和责任学科核 心素养。
课时作业
作业 1: 从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中,选择合适的气体用化
学式填空:
( 1)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是________。
(2)可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
(3)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使溶液变红的气体是________。
(4)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___。
(5)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
(6)能使灼热的氧化铜还原成铜的气体化合物是________。
1.参考答案: ( 1)H2 、CO (2)H2 、O2 、CO (3)CO2 (4)O2 (5)CO2 (6)CO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2)填不全,学生对常见气体物理性质认识模糊;(6)学生阅读不过 细致。
4.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性作业,复习巩固常见气体的重要性质。基于宏观认识常见气体的性
质,辨析实验方法。
作业 2: “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所提供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
理念,颇受年轻人的喜爱。
( 1)下列举措不能达到“低碳”目的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提倡使用节能灯 B .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能源
第 13 页 共 23 页
C .选择步行等方式出行 D .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
(2)为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 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催化剂
①D ②2CO2+6H2 ====C2H4+4H2O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1)考查学生认识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错误少;(2)化学 方程式书写错误较多,表征不规范。
4.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
拓展性作业,基于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责任学科核心素养。
作业 3: 为探究碳及其氧化物的某些性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B、D 装置内 药品均足量)
( 1)装置 A 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 B 、D 中均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它们在功能上有 区别,其中装置 B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 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C 中体现出的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 E 的作用是
第 14 页 共 23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反应后装置 C 中固体减轻的质量为 4 g ,则装置 D 增加的质量为________。 1.参考答案
( 1)C+CO2==2CO
(2)除去混在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3)CO2+Ca(OH)2===CaCO3 ↓+H2O
(4)还原性;CO+CuOCu+CO2 ;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5) 11 g
2.时间要求:6 分钟
3.评价设计:( 1) 、(3) 、 (6)错误,化学方程式书表征不规范。(5)错误多,考查 思维和计算能力。
4.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
拓展性作业,基于发展学生化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学科核心素养。培 养学生思维严密性和复杂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作业 4: 家庭小实验:查阅资料,熟悉生活中食醋和苏打粉的成分。在家厨房 动手实验,观察食醋和苏打粉混合后现象,尝试书写反应化学方程式。
1.参考答案
现象略;Na2CO3+2CH3COOH==2CH3COONa+CO2 ↑+H2O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学生积极实践,效果较好。
4.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
拓展性作业,基于发展学生化学观念、探究实践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实践 创新和动手能力。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通过实验探究认识 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建立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
第 15 页 共 23 页
制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作业 1.下列关于 CO2 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B ,反应物的状态认识不清,确保盐酸的量足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对实验室制取 CO2 的装置、试剂、CO2 性质进行考查
作业 2.如图所示,实验室里有一套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 )
A .锥形瓶里加入少量 MnO2 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制取 氧气
B .锥形瓶里加入大理石,分液漏斗里盛放稀硫酸,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C .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混合产生了气泡,立即开始收集气体
D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实验台上
1. 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1 分钟。
第 16 页 共 23 页
3.评价设计
错选 B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采用稀盐酸和大理石,而不能用稀硫酸,原因 是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从而阻止反 应的进一步发生,而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选项 B 错误;错选 C 、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混合产生了气泡,不能立即收集气体,因为此时排出 的气体是含有装置内空气的不纯气体,应待气泡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选项 C 错 误;错选 D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应正放 在实验台上,选项 D 错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进行考查,涉及固液反应装置、气体的收集方法。
作业 3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二
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
( 1)实验 1 采用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
(2)实验 1 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 2 是在实验 1 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
第 17 页 共 23 页
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_ (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 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1) 水
(2) 石蕊纸花变红色 CO2+H2O===H2CO3
(3) ④ CO2 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 构 单点结 构 多点结 构 关联 结构 抽象扩展 结构
( 1) 无意 义或空白 答案 知道实 验控制变量 知道实 验控制变量 知道 水与 CO2 的 反应 关联性质 及解释实验现 象
( 2) 无意 义或空白 答案 描述实 验现象 实验现 象及实验反 应原理 用原 理解释现 象 关联性质 及解释实验现 象
( 3) 无意 义或空白 答案 CO2 物理 性质 CO2 物 理性质 用原 理解释现 象 关联性质 及解释实验现 象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对 CO2 的性质进行考查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 1: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 至今而不变色的原因是
A.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 炭黑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C. 部分炭黑转变成了更稳定的物质 D. 碳单质不溶于水
第 18 页 共 23 页
1. 参考答案 A
2. 时间要求:1 分钟。
3. 评价设计:错选 B、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
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 质不活泼,而不是炭黑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故选项错误。错选 C 、我国古代某些 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 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不是部分炭黑转变成了更 稳定的物质,故选项错误。错选 D 、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 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 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不是碳单质不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根据墨汁中含有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 的时间较长,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作业 2:如图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错误
的是
A. 如图:检查气密性 B. 如图:制二氧化碳
C. 如图:收集二氧化碳 D. 如图:二氧化碳验满
1. 参考答案:C
2. 时间要求:1 分钟。
3. 评价设计:
错选 A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第 19 页 共 23 页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错选 B 、实验室制取二 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装置,可用图中装置制取,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错选 D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 说明已收集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 关键。
作业 3: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与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 可用于灭火,可用作燃料
B. 能溶于水,难溶于水
C. 可用于光合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
D. 会造成温室效应,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 参考答案:C
2. 时间要求:1 分钟。
3. 评价设计:
错选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于灭火;具有可 燃性,可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错选 B 、由物理性质可知,能溶于水, 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错选 D 、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有毒,易 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 20 页 共 23 页
作业 4:构建知识网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图为有 关的知识网络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 物质 和 在吸收足够热量后能转化为物质 B. 物质 中的阳离子为: C. 物质碳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D. 物质 可为石墨也可为金刚石 1. 参考答案:C 2. 时间要求:1 分钟 3. 评价设计: A 、根据常见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B 、物质 是碳酸钙,阳离子是钙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C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D 、根据物质 的化学式为 ,进行分析判断。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掌握二氧化碳、碳的化学性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 的关键。
作业 5: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第 21 页 共 23 页
仪器名称:
, ______

______
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氧气可选用装置组合是 ______ 填字母,试管中棉花团的
作用是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选用装置相对的优点是 ______。
第 22 页 共 23 页
1. 参考答案:酒精灯 长颈漏斗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 时间要求:5 分钟
3. 评价设计:
前结 构 单点 结构 多点结 构 关联结 构 抽象扩展 结构
(1) 无意 义或空白 答案 知道 仪器名称 知道仪 器名称 仪器与 用途 关联仪器 与物质制备
(2) 无意 义或空白 答案 知道 仪器名称 知道仪 器名称 仪器与 用途 关联仪器 与物质制备
(3) 无意 义或空白 答案 CO2 制 备 反应方 程式的书写 实验方 案的比较及 优化 实验方案 的比较及优化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 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 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 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 应单元 作 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 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单选 1 √ 易 改编 9 分钟
2 单选 2 √ 易 选编
3 单选 3 √ 中等 改编
4 单选 3 √ 较难 改编
5 实验 4 √ 中等 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