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语文 年级 二 课题 4.曹冲称象 主备人 课时 2
辅备人
【课标要求】 一、课标内容要求 1.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运用多种媒介学习语文,初步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有关人的身体与行为、天地四方、自然万物等方面的常用字; 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 学习书写笔画简单的字,初步体会汉字结构的主要特点。 3.阅读有趣的短文,发现、思考身边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家用电器等日常事物的奇妙之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学业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借助学过的偏旁部首推测字音字义,愿意向他人说出自己的猜想,遇到不认识的字,主动向他人请教。 2.愿意为他人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朗读时能使用普通话,注意发音; 注意用语气、语调和节奏表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愿意和同学交流朗读体验,能简单评价他人的朗读。
【教材分析】 一、明确教材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课后题形式多样,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曹冲称象》中针对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教学中要重视这些问题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本单元课文中,《曹冲称象》的课后题,在画出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办法基础上,要求学生先借助关键词句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这些课后题着重训练学生提取相关信息,借助词句信息进行讲述的能力。 二、明确教材的思路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曹冲称象》的故事最早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想出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展现了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的品质。 2. “称”和“秤”是一对字音相近的生字,且字形中都有禾字旁,学生容易混淆误读。“重”和“量”是一组字形相近的生字,两个字中都有“里”字。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3.本课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气。读曹冲说的话,要读得自信,胸有成竹。官员在讨论称象的办法时,要读好对话中的问句。
【学情分析】 1.“称”和“秤”是一对字音相近的生字,且字形中都有禾字旁,学生容易混淆误读。“重”和“量”是一组字形相近的生字,两个字中都有“里”字。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2.本课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气。读曹冲说的话,要读得自信,胸有成竹。官员在讨论称象的办法时,要读好对话中的问句。
【学习目标、重难点】 1.基础性目标:我能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重点) 2.拓展性目标: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难点)
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错题集锦】
学生“学” (“六学”: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展示、反思) 教师“导” ( “三导”:目标导航,路径导引,问题导学)
导学 1.我能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想出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展现了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的品质。
自学 1.识字。 (1) “称”和“秤” ①给“称”组词。 ②实物演示“秤”: “一杆秤”“秤杆、秤舵” (2)“杆”读gǎn (3)“曹” ①想一想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小伙伴。 ②介绍曹操和曹冲。 (4)“重”和“量” ①两个字中都有“里”字。 ②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 2.写字。 ○ “站”的立字旁和“船”的舟字旁中提的书写要特别注意。 ○“然”字,认真观察四点底中每一点的位置、大小和方向。 ○“底”字,里面部分不能写得太小,斜钩要拉长一些,写得舒展。 1.识字。 (1)学习“称”的时候,让学生通过组词的方式,在语境中加深印象,巩固读音。 (2)介绍曹操和曹冲两个人物,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 2.写字。 在书写本课生字时,要注意提示学生容易遗漏的笔画,比如,“然”的右上有一点,“底”的最下有一点。
互学 1.读好人物的语气。 (1)读曹冲说的话,要读得自信,胸有成竹。 (2)官员在讨论称象的办法时,要读好对话中的问句。 “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①读好停顿。 ②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 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2.朗读课文 要求: ①正确朗读课文。 ②流利朗读课文。 本课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气。
评学 1.读读写写 称象、柱子、到底、海底、秤杆、岁月、年岁、车站、站台、大船、船身、然后、自然 2.朗读课文 要求: ①正确朗读课文。 ②流利朗读课文。 1.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 2.全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别人送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大象的来历。第2自然段形象地描述大象的体积,官员们都在议论大象的重量,暗示想知道大象的重量有一定难度。第3自然段讲有官员想出造大秤的方法,但根本行不通。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了称象的方法。第5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曹冲的方法果然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板书设计】 4.曹冲称象 看大象→猜重量→称大象→得重量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