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5 17:0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 一学 期 人教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 组织方式 团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空气组成 2.1 空气
2 空气污染 2.1 空气
3 氧气的性质 2.2 氧气
4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 2.3 制取氧气
5 过氧化氢溶液及氯酸钾制取 氧气的探究 2.3 制取氧气
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探究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方法;
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养成关注环境、 热爱自然的情感;
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作用;
了解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
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初步认识两种常见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并从 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二) 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空气作 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始,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最重要 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的认 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而且选择 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 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1
本单元三个课题都有演示实验,通过对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性质、实验 室制取等实验,使我们对氧气这种物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进一步 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真实材料,也为我们正确理解化合反应和 分解反应、纯净物和混合物以及氧气收集方法等基本概念和原理提供了依据;通 过实验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还能在实验的过 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 是后期继续学习的基本功,也是学习化学的启蒙章节,是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 的开始,启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 学情分析
初中生好奇心强,对事物的认识逐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思维能力 不断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初步具备了收集,分析,提 取信息的能力和一些化学学科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师生合作的实验过程中进一 步摸索出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 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 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 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单元 —空气这一大概念的关键。
鉴于九年级的学生处于善于发问,善于质疑的阶段,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1.能说出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能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3.能分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减少空气污染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环
境,热爱自然等的情感;
4.能回忆出氧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用途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5.能理解燃烧、缓慢氧化等概念,能区分常见的缓慢氧化;能判断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等反应基本类型;
6.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收集、检验、验满等方法; 7.学会调查、搜集、查阅资料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核心素养;
8.能自主设计实验、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思维能力,激发学生 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素养;
9.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本单元作业设计以 2022 年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在以“我们周围的物质-“空 气”这一大概念为统摄,按照大概念、学科大概念、次级大概念、核心概念和事 实的顺序整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图 1 所示。再根据本单元知识结构,整理 出本单元的课时主题和目标,如图 2。再以课时目标确定单元作业目标,在单元学 习 目标的基础上,致力于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性的“基础类”、“巩固类”、“拓 展类”等不同形式的内容作业,注重基础和评价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 分的体现与挖掘。所设计的拓展类作业,实现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统一提升,全面 实现学科素养的目标,体验由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最后 填写作业属性,整体设计体系如图 3。
2
(

置选择


室制法
收集方法
) (
制法
) (


) (
污染和防

) (
第 5 课

氧气的制取
)
大概念学科大概念次级大概念核心概念事实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氧气含量的测定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
(
原理
)氧气
(


)
(
检验方法
验满方

)氧气 (21%) 、稀有气体、CO2
可吸收入颗粒物
污染
有害气体:SO2,CO,NO2
减少污染:使用清洁能源、植物造林等
图 1: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知识结构
(

时主题

时目标
单元主

)
过氧化氢溶液及氯酸钾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 引出催化剂、分解反应的概念;收集氧气的装置、方法。初 步建立“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等学科概念,能从概念 的视角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作出合理的选择、判断等应 用。
(
第 4 课

氧气的制取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步骤、 检验方法。
(
空气
) (
第 3 课

氧气的性质
)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性质比较活泼; 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 现象;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归纳方法。
(
第 2 课


气的污染及防治
)根据空气污染情况,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养成关注环境、 热爱自然的情感的方法。
(
第 1 课


气的组成
)通过“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初步学 习分析实验现象,了解空气的组成;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 常见物质的比较,初步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图 2: 自然单元课时主题和目标
3
(


) (

层设计
) (

定单元作业目标
) (

学情况

生差异
) (
选编
) (




) (
夯实基础
) (
巩固提高
) (

展探究
) (

力提升
) (
自评、生生互评、教师

) (
作业讲评
)
宗旨:打好基础,激发兴趣,减负增效。
课程目标
单元教学标
(

业设计
)
改编
原创
(
作业目标
作业内容
)
(
作业类型
)
(
作业难度
)
(
作业时间
)
(
实践性作业
)
(
作业记录
)
(
作业实施效

)
(

师讲评
)
(

生自评
)
(

生共评
)
图 3: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体系
4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用时约 8 分钟,不包括选做题)
课时目标: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初步学习 分析实验现象,了解空气的组成;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初 步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基础类作业
作业 1 :完成知识框架
5
氧 气 的 含 量 测 定 实验原理: 红磷在密闭集气瓶中燃烧生成物为固体,消耗氧气,使瓶 内的压强降低。 现 象:红磷燃烧产生____,放出____,水进入集气瓶内,约占集 气瓶内原空气体积的____。 结 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
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 > : < : 未夹紧弹簧夹、操作慢、空气逸散。 ____ 、 ____ 、____。
1.参考答案:稀有气体 21% 氮气 0.03% ; 白烟、热量
体积分数 21%;装置漏气、红磷过少、装置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通过问题情境,评价学生对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各成分等知
识点的识记能力,巩固课堂新知,达成单元作业目标 1 。
4.作业分析:
本题主要识记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及氧气含量测定等基本知识点,据已 有知识进行回答即可。
5.设计意图:本题意在帮助学生构建空气成分及氧气含量测定的知识框架。
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
作业属性 作业记录 (自评) 教师评价 备注
单元作业 目标序号 对应 学 作业 类型 作业 完成方式 题目 难度 题目 来源 完成 情况 完成 效果 出现 问题 √ × 等级 评定 评语 评价 方式
1 了解 夯实基础 口头表达 较低 选编 A、B、C 师生共评
作业 2:如图是空气成分体积分数示意图,其中“X”代表的(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通过问题情境,利用图示评价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不同学 生都有收获,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4.作业分析:本题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回答。氮气-78%、氧气 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等,由图可知:X 的体积分数最大,故,选 A; B 、C、D 选项错误。
5.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空气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主要气体,哪 种气体做多,哪种最少,由图示获取知识,属于“记忆”中的“再认”,夯实基 础。
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
作业属性 作业记录 (自评) 教师评价 备注
单元作业 目标序号 对应 学 作业 类型 作业 完成方式 题目 难度 题目 来源 完成 情况 完成 效果 出现 问题 √ × 等级 评定 评 语 评价 方式
1 了解 夯实基础 独立完成 较低 选编 A、B、C 学生 自评
巩固提升类作业
6
作业 3:小明利用下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点燃红磷后立即塞 紧瓶塞, 并通过传感器记录瓶中气压、温度及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 乙所示)。
①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②结合曲线,解释时间 0 t1 气体压强升高的原因是______。
③根据图乙判断,t2 时刻装置内压强迅速增大,小明的操作可能是_____。
④图甲中预先加水的目的是__。 点燃
1.参考答案: ①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②红磷燃烧放热导致 0
t1 段压强升高;③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瓶内压强上升。④吸热或吸收白烟。 2.时间要求:5 分钟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①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能书写该反应 的文字表达式 能正确书写该 反应的文字表 达式 能 书 写 熟 悉 的 反 应 的 文 字表达式 会写出陌生的化 学反应的文字表 达式
②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温度升高瓶内 气压增大 温度变化引起 瓶内气压变化 影 响 气 压 变 化的因素 对燃烧放热,使 压强增大的初步 了解
3.评价设计: 由易到难,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最大限度地感受成功的喜
悦,激发兴趣。本题评价学生对氧气含量测定的掌握情况,利用对问题的拓展及 延伸,评价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作业分析:本题是对原有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拓展,加上了两个气 压升高的原因,教师可以利用红磷燃烧放热导致 0 t1 段压强升高;后段 t2 时刻引 导学生考虑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瓶内压强上升。预先加水的目的是吸热或 吸收白烟,学生易理解。
5.设计意图:考核测定氧气含量的知识延伸,给优秀学生足够大空间去发挥, 也给薄弱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答题。
7
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
作业属性 作业记录 (自评) 教师评价 备注
单元作业 目标序号 对应 学 作业 类型 作业 完成方式 题目 难度 题目 来源 完成 情况 完成 效果 出现 问题 √ × 等级 评定 评 语 评价 方式
9 综合应用 巩固提升 独立完成 中等 选编 A、B、C 教师讲评
拓展类作业 (选做) 作业 4:实验题
化学兴趣小组在做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时,发现燃烧红磷产生严重的空气污
染,为防止污染,需要采取改进措施。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思考:如何改 进实验以减少产生的空气污染。请查阅资料,提出相关防污染措施,整理成材料 与同学们交流和讨论。再比较这些方案的优缺点,确定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方案 1 方案 2 方案 3
有效减少污染
综合评价优劣排序
1.参考答案:本题属于发散性思维,无固定答案,合理即可。
2.时间要求:预计 10 分钟
3.评价设计:通过自主改进实验,有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的自信
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实践类作业完成后,后续会利用量表对合作 的三个方案进行评价,从而有效评价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的表现情况。
4.作业分析:本题为拓展探究作业,在传统实验基础上,要求学生对原实验 进行改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思考如何减少红磷燃烧产生的污染?可 以利用跨学科知识进行探讨。
5.设计意图:通过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
作业属性 作业记录 (自评) 教师评价 备注
单元作业 目标序号 对应 学 作业 类型 作业 完成方式 题目 难度 题目 来源 完成 情况 完成 效果 出现 问题 √ × 等级 评定 评语 评价 方式
8 综合应用 拓展探究 小组合作交流 较大 原创 A、B、C 教师讲评
8
第二课时 (用时约 8 分钟,不包括选做题)
课时目标:根据空气污染情况,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养成关注环境、 热爱自然的情感。
基础类作业
作业 1:完成知识框架图 M
____
_____
污染物
_____
____
____
____
1.参考答案: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加强质量检测;使用清洁能
源;植树、造林等。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通过问题情境评价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建构能力,利用生活常 识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巩固新知,夯实基础。
4.作业分析:本题主要是建构本节课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利用已有知识答题 即可。
5.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完成建构空气污染与防治的知识框架。
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
作业属性 作业记录 (自评) 教师评价 备注
单元作业 目标序号 对应 学 作业 类型 作业 完成方式 题目 难度 题目 来源 完成 情况 完成 效果 出现 问题 √ × 等级 评定 评语 评价 方式
3 识记 夯实基础 口头表达 较低 选编 A、B、C 生生互评
巩固提升类作业:
作业 2 : 2022 年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绿色
冬奥会,为办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
A.增加太阳能等新能源
B.推广露天烧烤,享受美食
C.大力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二氧化硫与粉尘排放
9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通过问题情境,评价学生对治理空气污染所采取的措施,培养 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4.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方法,根据已有知识点,结 合生活常识,回答即可。
5.设计意图:考查关于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
作业属性 作业记录 (自评) 教师评价 备注
单元作业 目标序号 对应 学 作业 类型 作业 完成方式 题目 难度 题目 来源 完成 情况 完成 效果 出现 问题 √ × 等级 评定 评语 评价 方式
3 理解 巩固提升 独立完成 中等 改编 A、B、C 学生自评
作业 3:央视主持人蔡静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播出后,引起了广 大社会人士对我们周围空气质量的关注。请根据空气的成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空气属于_______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1.参考答案:混合物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根据问题情境,评价学生对混合物的理解程度,从知识点出发, 能区分常见混合物和纯净物,达成单元作业目标。
4.作业分析:根据已有混合物的知识点进行答题。
5.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学会区分常见混合物、纯净物,且利用低难度题 减少学困生对做题的惧怕感,关注学困生。
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
作业属性 作业记录 (自评) 教师评价 备注
单元作业 目标序号 对应 学 作业 类型 作业 完成方式 题目 难度 题目 来源 完成 情况 完成 效果 出现 问题 √ × 等级 评定 评语 评价 方式
2 理解 巩固提升 独立完成 中等 原创 A、B、C 学生自评
(2) “雾霾”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环保部门按新修订的《环境空气标准》, 着力做好细颗粒物 (PM2.5 ) 和臭氧新增指标的检测。如图是某地监测到的 PM2.5 来
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 PM2.5 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 )
10
A. 鼓励市民更换电动等新能源汽车 B.鼓励燃煤火力发电以缓解目前“拉 闸限电”
C.鼓励使用太阳能的热水器和照明灯 D.市政道路喷雾除扬尘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通过问题情境,评价学生关于对“雾霾”的认识,培养学生学 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作业分析:实例源于生活。本题主要考察“雾霾”的相关知识,据已有知 识回答即可。
5.设计意图:考查减少“雾霾”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 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
作业属性 作业记录 (自评) 教师评价 备注
单元作业 目标序号 对应 学 作业 类型 作业 完成方式 题目 难度 题目 来源 完成 情况 完成 效果 出现 问题 √ × 等级 评定 评语 评价 方式
3 应用 巩固提升 独立完成 中等 选编 A、B、C 学生自评
拓展类作业 (选做)
作业 4:制作手抄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 P31“资料卡片”或报纸、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搜集有关空气污染等的资料, 进行社会调查,就“空气与人类的生活”这一话题,小组合作,制作一份手抄报, 之后将评出“最佳设计”及“最富创意”的 手抄报进行展示。
1.参考答案:本题属于发散性、拓展性作业,合理即可。
2.时间要求: 10 分钟
3.评价设计:通过问题情境,评价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及学 习化学的综合能力,后续会利用量表对手抄报进行评价。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业 4 无意义 或空白答案 认识空气对人 类生活的重要 性 认识到空气对人 类生活的重要性 及保护空气,珍 惜生命的情感、 态度 对保护环境 价值观的教 育 经历收集和整理资 料的过程,体会运 用资料也是科学探 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4.作业分析:本题是“空气与人类的生活”这一知识面的拓展,能够加深对
11
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创新,无固定答案,合理即可。
5.设计意图:考查学生阅读的深度、广度及收集资料的能力,初步形成自主、 合作、探究的能力。
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
作业属性 作业记录 (自评) 教师评价 备注
单元作业 目标序号 对应 学 作业 类型 作业 完成方式 题目 难度 题目 来源 完成 情况 完成 效果 出现 问题 √ × 等级 评定 评语 评价 方式
7 应用 能力提升 小组合作交流 较大 原创 A、B、C 师生共评
学生手抄报实例:
第三课时 (用时约 8 分钟,不包括选做题)
课时目标: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性质比较活泼;认识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学会从具体到抽象、 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基础类作业:
作业 1:完成知识结构图
12
(


) (


) (


)
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_____、___味的气体,______溶于水,密度 比空气略_____。
固态、液态呈淡蓝色。

气 碳 _____
化学性质 硫 点燃 _____ 化合反应
(氧化性) 磷 _____ (氧化反应)
(

)_____
用途:_____、_____。
1.参考答案:无色;无;不易;大。 碳+氧气 二氧化碳
硫+氧气 二氧化硫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供呼吸 支持燃烧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通过问题情境评价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建构能力。 4.作业分析:本题考察氧气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点,据已有知识点回答即可。 5.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氧气性质、用途的知识结构,关注基础薄弱学生。
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
作业属性 作业记录 (自评) 教师评价 备注
单元作业 目标序号 对应 学 作业 类型 作业 完成方式 题目 难度 题目 来源 完成 情况 完成 效果 出现 问题 √ × 等级 评定 评语 评价 方式
4 识记 夯实基础 独立完成 较低 选编 A、B、C 生生互评
巩固提升类作业
作业 2: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1967 年 1 月 27 日,美国实施第一次登月计划前的一次地面测试,阿波罗 1 号 发生灾难性火灾。根据美国宇航局 (NASA) 事后调查发现,由于操作失误,电火 花导致了充满纯氧的指令舱里物品激烈燃烧,火势迅速蔓延,最后三名宇航员葬 身火海,飞船被烧毁。学习氧气性质后,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 阿波罗 1 号船舱内纯氧的作用供给宇航员 。
(2) 船舱内发生火灾,说明氧气具有 ,通过上述火灾,你对物质 燃烧是否有更新的认识 。
(3) 我们知道:铁丝在空气中 (填“能”或“不能”) 燃烧,在纯氧 较高的集气瓶中 ( “能”或“不能”)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反应的文字 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 反应 (填“化合”或“分 解”) 。
1.参考答案: (1) 呼吸; (2) 氧化性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纯度 有关,纯度越大,燃烧越剧烈等 (合理即可) 。
13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通过问题情境,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的灵活应用能力,培养学生 了解探究科学要有最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收获。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1) 无 意 义 或 空白答案 氧气用于航天 氧气用于航天、潜 水、登山 氧气的多种用 途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 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2) 无 意 义 或 空白答案 燃烧需要氧气 对燃烧时氧气有 助燃性初步了解 对燃烧的初步 认识 培养消防安全意识
(3) 无 意 义 或 空白答案 知道铁在空气 中不能燃烧 知道铁在纯氧中 能燃烧 氧气的纯度与 铁燃烧的关联 氧气能与多种物质 发生化学反应
4.作业分析: (1) (2) 主要考察氧气性质、用途的情境运用,较简单。对 物质燃烧新的认识属于发散性思维题,如: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纯度有 关,纯度越大,燃烧越剧烈等,合理即可。 (3) 考察对铁丝在空气、氧气里能否 燃烧的比较及反应的基本类型等,据已有知识点回答即可。
5.设计意图:本题考查氧气性质、用途等知识的实际应用。
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
作业属性 作业记录 (自评) 教师评价 备注
单元作业 目标序号 对应 学 作业 类型 作业 完成方式 题目 难度 题目 来源 完成 情况 完成 效果 出现 问题 √ × 等级 评定 评语 评价 方式
9 综合应用 巩固提升 独立完成 中等 原创 A、B、C 学生自评
拓展类作业 (选做)
作业 3:辩论赛
近些年来,全国上下全力打造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人民群众生态 环境获得显著增强。2022 年“两会”期间,北京的天空颜值再次刷屏:蓝天、 白 云、碧水、霞光、彩云、建筑物,构成了一幅迷人的都市画卷。请以人类是“蔚 蓝天空”的守护者还是破坏者为题,课后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课上以小组为单位 分正方与反方进行辩论。
1.参考答案:无固定答案,合理即可。
2.时间要求:约 10 分钟
3.评价设计:通过问题情境,评价学生对事物认识的两面性、对自然和社会 的责任感及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4.作业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思维,内容合理即可。
5.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增强交流合作分享的意识。
14
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
作业属性 作业记录 (自评) 教师评价 备注
单元作业 目标序号 对应 学 作业 类型 作业 完成方式 题目 难度 题目 来源 完成 情况 完成 效果 出现 问题 √ × 等级 评定 评语 评价 方式
7 综合 能力提升 小组合作探究 较大 原创 A、B、C 教师讲评
第四课时 (用时约 8 分钟,不包括选做题)
课时目标: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步骤、检 验方法。
基础类作业
作业 1:完成基础知识结构图 加热
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___ + ___ +___
(

)实验室制法
(
制法
)实验步骤 :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
实验装置 :
收集装置 (第二课时)
检验:带火星的木条伸入_____,木条_____。
工业制法 验满 (第二课时)
(


)1.参考答案: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查、装、定、点、收、离、熄;集气瓶内;复燃。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通过知识框架,评价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建构能力,进一步加 深理解、掌握。
4.作业分析: 据已有知识进行答题。
5.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步骤以及 检验氧气等知识框架,夯实基础。
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
作业属性 作业记录 (自评) 教师评价 备注
单元作业 目标序号 对应 学 作业 类型 作业 完成方式 题目 难度 题目 来源 完成 情况 完成 效果 出现 问题 √ × 等级 评定 评语 评价 方式
6 识记 夯实基础 独立完成 较低 编选 A、B、C 生生互评
巩固提升类作业
作业 2:实验题:
15
(

A
B
C
D E

)
(1) 如 果 用加 热 高 锰 酸 钾 的 方 法 制取 氧 气 , 发 生 装 置 应 选 仪 器 ______ (填序号) ,组装好后,要求试管口应 。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有气泡放出,不宜立即收集,其原因是 ,待气泡 时,再收集。
(3) 小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为什么?______;
(4) 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1.参考答案: (1) A 试管口没有塞棉花 (2) 装置内有空气 连续均匀溢
出 (3) 试管口没有塞棉花 (4)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二氧化锰 + 氧气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本题设置四个问题,评价学生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 等知识点领悟,同时也注重前后知识点关联;通过问题情境,评价学生在实验时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及反应的文字表 达式。据已有知识点进行解答。
5.设计意图:考察对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
作业属性 作业记录 (自评) 教师评价 备注
单元作业 目标序号 对应 学 作业 类型 作业 完成方式 题目 难度 题目 来源 完成 情况 完成 效果 出现 问题 √ × 等级 评定 评语 评价 方式
9 理解 巩固提升 独立完成 中等 编选 A、B、C 生生互评
拓展类作业 (选做)
作业 3:2021 年 10 月 16 日,神舟十三号飞船顺利升空,王亚平等三名航天 员要在太空生活 180 天。太空中没有水和氧气,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光靠从 地球携带的物资,远不能满足宇航员长期生活的需求,那么,太空中是如何制取 氧气的呢?好奇的小明决定与同学们继续探究,课上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讨论。
1. 参考答案:无固定答案,合理即可。
2. 时间要求:约 10 分钟
3. 评价设计:通过问题情境,评价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及解 决问题的能力。
16
(
过氧化氢
氯酸

) (
+
) (
_
__ __
) (

解反

) (
反应原理
) (
+
) (
加热
)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作业 3 无 意 义 或 空 白答案 学会简单的查 找资料 小组讨论、交 流并深度查阅 资料 通过搜集、查 阅资料,培养 学 生 学 会 思 考 的 核 心 素 养 激发学生对民族 的自豪感及对祖 国航天事业的热 爱
4.作业分析: 引用“神舟十三号飞船” ,引出太空中如何制取氧气,强化民 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及学习化学的兴趣,合理即可。
5.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查阅资料的深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学习 的兴趣。
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
作业属性 作业记录 (自评) 教师评价 备注
单元作业 目标序号 对应 学 作业 类型 作业 完成方式 题目 难度 题目 来源 完成 情况 完成 效果 出现 问题 √ × 等级 评定 评 语 评价 方式
7 综合应用 能力提升 小组 合作交流 较大 原创 A B 、C 教师讲评
第五课时 (用时约 8 分钟,不包括选做题)
课时目标:过氧化氢溶液及氯酸钾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引 出催化剂、分解反应的概念;收集氧气的装置、方法。初步建立“氧气的性质、 用途和制取”。
基础类作业
作业 1:完成知识结构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___ ___
加热
17
高锰酸钾
(
_
_ __ __
)+ +
实验室制法 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制法 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
实验装置 固液常温
(

集装置
)a.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___
验满:___
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
二氧化

)
催化剂---- 本质特征 :“一变”____ “二不变”:____ ;____
1.参考答案:
二氧化锰
(

化钾 + 氧气
) (
加热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氯酸钾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质量、化学性质
检验:拿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验满:拿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通过知识结构图,评价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建构能力,进一步 巩固并掌握。
4.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及氯酸钾与二 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验满以及催化剂的概念等 新知,据已有知识进行答题即可。
5.设计意图:保留上一节课的知识结构,引导新知,使知识体系更具有逻辑
性,结构性。
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
作业属性 作业记录 (自评) 教师评价 备注
单元作业 目标序号 对应 学 作业 类型 作业 完成方式 题目 难度 题目 来源 完成 情况 完成 效果 出现 问题 √ × 等级 评定 评 语 评价 方式
6 识记 夯实基础 独立完成 较低 选编 A B 、C 生生互评
巩固提升类作业
作业 2:实验题:
2021 年 5 月 15 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实施火星车着陆 任务,运载“天问一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四”用氢氧燃料提供动力。结合 以下装置,探究氧气、氢气相关实验,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仪器名称:m ;n
(2) 请写出A 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 并说出A 装置的优点 。
(3) 如果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请写
18
(
二氧化

)
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 ,其中二氧化锰在
反应中起 作用。
(4) 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 ,利用此方法收集
氧气,收集满的判断方法是 ;若选择 F 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
气,则进气口为 (选填“a”或“b”) 端,验满的判断方法是
(5) 若用装置 D 收集氧气,则该气体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1. 参考答案:
(1) 分液漏斗 锥形瓶
(2) 过氧化氢 水+氧气 控制反应的速率
二氧化锰
(3) B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分解反应 催化
加热
(4) E 集气瓶瓶口出现大气泡;b 拿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 a 端观察木条是
否复燃。
(5) 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追踪课时 4 作业 2,循序渐进设置五个问题,评价学生对氯酸钾、 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深度学习,深层次考察实验方法等重要知识点,评价学生在实 际问题中能否正确应用的能力,同时利用火星探测器激发同学爱国主义情怀,民 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举多得。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5)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由排空气法收 集氧气,分析、 推导氧气的一 种性质 由排水法收集 氧气,分析、 推导氧气另外 几种性质 在 气 体 性 质 与 收 集 方 法 间 建 立 的 初 步关联 在分析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独立 思考的能力
4.作业分析:
(1) 考查常见的仪器名称,m 是分液漏斗;n 是锥形瓶。
(2) A 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型;该装置可以通过控制滴加速度来控制反应的 速率。
(3) 考察氯酸钾制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分 解反应,发生装置应选择 B,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4) 此题是在原有收集氧气方法及判断收集满方法的知识基础上的延伸与拓 展,要求学生灵活应用。特别是 F 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进气口为b,出气 口为a,因此,收集满的判断方法是拿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 a 端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两个问题都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挑战。
(5) 此题为反推题,由收集装置的确立,反推该气体的性质,答案是密度比 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
5.设计意图:借助“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巩固本节课利用过氧化氢与氯 酸钾制取氧气的重要知识点,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及学习化学的兴趣。
19
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
作业属性 作业记录 (自评) 教师评价 备注
单元作业 目标序号 对应 学 作业 类型 作业 完成方式 题目 难度 题目 来源 完成 情况 完成 效果 出现 问题 √ × 等级 评定 评 语 评价 方式
9 理解 巩固提升 独立完成 中等 选编 A B 、C 生生互评
拓展类作业 (选做)
作业 3:实验题
“大象牙膏” ,是比较有名的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之一,是用过氧化氢在碘 化钾的催化下产生大量气泡并溢出,其形状像大象的鼻子,粘稠如牙膏,故名。 班级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完实验室制取氧气后,对“大象牙膏”产生了兴趣,于 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对该实验进行了以下准备与操作:
实验仪器:小锥形瓶、胶头滴管一个、药匙一支,玻璃棒一根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 (30%) 、碘化钾、洗洁精、 品红
实验步骤:
(1) 将 20ml30%的过氧化氢倾倒入小锥形瓶内,滴加 3-4 滴洗洁精及少量品红。
(2) 取少量碘化钾固体加入小锥形瓶内,观察现象。
(
学生实验图片
)
实验反馈:
该实验所利用的反应原理: (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碘化钾的作用是 ,洗洁精的作用是 。
拓展探究:实验后,同学们发现,若改用医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来做该 实验,效果并不好,完全没有牙膏的状态,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提出问题: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实验的效果及美观呢?
猜想与假设:
(1) (2) (3)
20
设计方案:针对以上猜想,同学们设计了几种实验方案:
方案 1 方案 2 方案 3
主要步骤和方法
产生牙膏的高度
产生牙膏的速率
牙膏成型情况及是否美观
比较方案,得出结论: 。
碘化钾
1.参考答案:实验反馈: 过氧化氢 水+氧气;催化作用;发泡剂。
猜想与假设: (1) 过氧化氢的浓度 (2) 催化剂的种类 (3) 催化剂的质量 (合理即可) 。
设计方案:学生自主设计方案 (略)
2.时间要求:8 分钟
3.评价设计:本实验要求小组合作。实验药品、仪器等老师事先分发,为在 这方面有能力的学生提供发挥空间,使学生充分进行小组分工及合作, 自主探究, 自主提出猜想与假设, 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依据方案的现象得出结论,然后老师 设置问题,发散学生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评价学生跨学科的知识迁移能力。 这种综合实践类作业题很适合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事后 老师会基于量表对学生的实践做出反馈。
4.作业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的更深层次思考。该 实验的反应原理是过氧化氢在碘化钾的催化下产生大量氧气,洗洁精是发泡剂,
碘化钾
品红增强视觉效果,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 +氧气。
拓展探究是该实验的延伸,影响实验效果及美观的因素是更深层次的思考, 也是对旧知的巩固;猜想与假设及实验方案属于发散性思维,如,影响实验效果 及美观的因素可以是: 过氧化氢的浓度、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的质量等等,无 固定答案,合理就可。
4. 设计意图:考查与同学们合作、沟通、分享、评价、反思、改进学习过程 与结果的能力等。
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
作业属性 作业记录 (自评) 教师评价 备注
单元作业 目标序号 对应 学 作业 类型 作业 完成方式 题目 难度 题目 来源 完成 情况 完成 效果 出现 问题 √ × 等级 评定 评 语 评价 方式
8 综合实践 拓展研究 小组合作交流 较大 原创 A B 、C 教师讲评
21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预计 15 分钟完成)
作业 1:简答题
据香港《南华早报》2020 年 7 月 28 日报道,为了摆脱在氦气领域对美国进 口依赖问题,我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盐池县开设了中国首座大型氦气厂,并投 入使用。氦气被誉为“气体稀土”,是航空航天、半导体、光纤和低温超导体等 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气体,战略地位极高,在焊接精密仪器时也常作为保护气。
(1) 氦气能作为焊接时的保护气,其利用氦气什么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空气的成份中,除稀有气体外,____也有类似的性质,常用作保 护气。
(3) 阅读完上述资料后,你对稀有气体的用途还有哪些了解?请再举一 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1) 化学性质不活泼; (2) 氮气 (3) 电光源、制造低温 环境等 (合理即可)
2.时间要求:4 分钟
3.评价设计:本题设置三个问题,均来源于生活,层层递进,照顾不同层 次的学生,评价学生对稀有气体性质的进一步掌握与巩固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3)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能写出稀有气 体个别用途 能写出稀有气 体多个用途 在 稀 有 气 体 性 质与 用途 间 建 立 初 步 的关联 能从稀有气体性 质决定用途进行 分析
4.作业分析: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对稀有气体与生活的联系,考察学 生实际应用能力,据已有基础知识回答即可。
5.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认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理解性质决定用途,培养 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作业 2:填空题
北京冬奥会“努力向世界奉献浪漫、唯美、温暖的盛会”,融入科技创新, 低碳环保和运动健康理念,体现时代特色。以下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示意图, 其中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绿叶中的叶绿体在光的照射条件下,将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
22
请你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 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2)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日益增多,会造成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沙漠
扩大等危害,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会产生温室效应 ,因此“低碳生活”成了近几 年的热门话题,请谈谈你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都进行了哪些“低碳生活”
(至少谈一点)
1.参考答案: 叶绿体
(1)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光照
(2) 节约用水;步行上学等 (合理即可) 。
2.时间要求:3 分钟
3.作业分析:让学生根据生物学科有关知识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叶 绿体在光照作用下,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出氧 气,再根据化学知识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故可以写出光合作用的文 字表达式。“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为主) 排放,一般指低能量、 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主要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开改变生活细节。 (合理即可)
4.评价设计:本题通过具体情境设置问题,以冬奥会低碳环保理念引入碳循 环示意图,评价学生在图片分析中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 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化学不局限只用化学知识,还运用 到生物学等跨学科知识的互相渗透。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能书写文字表 达式 能正确书写简 单的文字表达 式 能 根 据 化 学 知识,分析反 应 的 文 字 表 达式 运用已学知识书 写其它陌生反应 的文字表达式
(2)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能从减少二氧 化碳的排放角 度谈论“低碳” 能从节约能源 的 角 度 谈 论 “低碳” 能 从 多 角 度 认识“低碳” 内涵 了解“低碳生活” 与人类生活方式 的关系
5.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有关自然界的碳循环、低碳生活、光合作用等实际 应用能力,初步形成节能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业 3:科普阅读
2021 年 6 月份,合肥市开展了“以珍惜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活
动,冰毒是一种 21 世纪才出现的新型毒品,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是一种无味 或微有苦味的透明结晶体,纯品很像冰糖,形似冰,故称冰毒。长期使用可导致 永久性失眠,大脑机能破坏、心脏衰竭以及精神分裂,剂量稍大便会中毒死亡, 请你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3
(1) 冰毒主要是吸食,是将其在空气中点燃后再吸入体内,冰毒可以在空气中 点燃,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 ,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
(2) 请写出冰毒对人体的危害 (至少写出 2 点) ,再写一条禁 毒宣传标语 。
1.参考答案: (1) 氧气;21%。 (2) 大脑机能破坏、心脏衰竭以及精神分裂 等; 吸毒贩毒,害人害己;让青春远离毒品,让法律确保未来。 (合理即可)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根据问题情境,从化学视角对简单的跨学科问题--毒品知识进 行探讨,对青少年进行正面宣传,评价学生运用已有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4.作业分析:本题科普学生对冰毒的认识,延伸至冰毒的可燃性等,在具体 情境中利用已有知识回答即可。
5.设计意图:本题主要是考察从跨学科的角度初步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开放性 问题,了解冰毒的性质与危害,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作业 4:实验题
维生素 C 简称 VC ,是一种易溶于水,易被氧化的营养素,人体缺乏 VC 可能引发 像坏血病等多种疾病,我们平时吃的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 VC ,某研究性学习 小组想对 VC 进行探究 ,其过程如下:
探究一:检验三种饮品中 VC 含量顺序
查阅资料:VC 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
分别向盛有等体积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浓度高锰酸钾溶液的三支 试管中逐滴滴加果味饮料,苹果汁和梨汁,边滴加边振荡,直到高锰酸钾褪色。
实验数据:
果味饮料 苹果汁 梨汁
滴加的滴数 40 10 20
实验结论:分析上述数据,你能得到三种饮品中 VC 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24
同学们,别忘了我们一 日三餐营养要均衡,你能谈谈有哪些补充 VC 的方式吗? (写一条即可) ,在生活中该怎样保存富含 VC 的食物
(写一条即可)
选做:
探究二:蔬菜和水果放置时间久了,对 VC 的含量是否有影响
请你用新鲜的黄瓜和放置一周的黄瓜,根据以上探究的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 案:
(写出操作过程和预期现象)
1.参考答案:相同;VC 苹果汁 > VC 梨汁 >VC 果味饮料 ;多吃蔬菜;多吃水果等;不 放冰箱、防止阳光照射、放阴凉干燥处、现买现吃,不放置时间长等,合理就可。
设计方案: 取等量的两种黄瓜汁滴加等体积等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记录溶 液变色时所滴加瓜汁的滴数。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本题具有很好的开放性,评价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 析、解决的综合能力。本题是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并增加一问,结合实验, 联系生活常识,拓展了学生思维跨度,增强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4.作业分析: 由题意可知:在高锰酸钾浓度、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使用饮料 的量越少,其所含 VC 的量越大。因此,由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VC 苹果汁 > VC 梨汁 > VC 果味饮料
设计方案: (注意控制变量) 取等量的两种黄瓜汁滴加等体积等浓度的高锰 酸钾溶液,记录溶液变色时所滴加瓜汁的滴数。
预期现象:新鲜黄瓜汁使高锰酸钾溶液变色最快,故新鲜黄瓜汁 VC 含量最多 (注意控制变量)
5.设计意图: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从而解决实际问 题。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 应 单 元 作 业 目 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简答题 4 √ 易 原创 15 分钟
2 填空题 9 √ 中 等 原创
3 科普阅读 9 √ 中 等 原创
4 实验题 8、9 √ 较 难 改编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