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6《音乐之声》同步练习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一、基础积累
1、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剧作者是 国剧作家 (姓名)。
2、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涟漪( ) 巍峨峥( )嵘( ) 鳞次栉( )比
伫( )立 顶礼mó( )拜 通xiāo( )达旦
3、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 )
A 众说纷纭 忍俊不禁 无可奈何 变化莫测
B.小心翼翼 砰然作响 流连忘返.不无抱怨
C.通宵达旦 粼次栉比 端庄严肃 不动声色
D.老成持重 顶礼膜拜 伫立良久 绿树浓阴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B.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D.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二、课内语段阅读:
《音乐之声》节选
院长问一位戴眼镜的修女:“你说,卡塔林嬷嬷,你觉得玛丽亚怎么样?”
卡塔林:“这姑娘才好呢……可有时候……”
院长又问另一位修女:“阿格塔嬷嬷?”
阿格塔:“玛丽亚很招人喜欢,就是有时候……有点怪。”
院长转而又问:“索菲娅嬷嬷,你说呢?”
索菲娅:“哦,我非常喜欢她,可她总是爱闯祸,你说是不是?”她向其他各位修女问道。
贝尔塔:“她说的一点都不错。”
修女们唱《玛丽亚》:
贝尔塔(唱):她爬树,擦破皮,衣服撕窟窿。
索菲娅(唱):做弥撒,蹦蹦跳跳,嘴里还吹着口哨。
贝尔塔(唱):头罩底下留着一头卷发。
卡塔林(唱):修道院里还把歌儿唱。
阿格塔(唱):她上教堂不准时,
索菲娅(唱):可忏悔起来倒真心诚意。
贝尔塔(唱):她什么事都拖拖拉拉,
卡塔林(唱):就是吃饭挺准时。
贝尔塔(唱):不怪我心直口快,事实就是如此。
众修女(合唱):玛丽亚不适合做修女。
在边上好久没开口的玛格丽塔忍不住了。
玛格丽塔(唱):我倒想替她说几句。
院长:“你说吧,玛格丽塔嬷嬷。”
玛格丽塔(唱):玛丽亚总叫我笑哈哈。
玛格丽塔唱到这里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其他修女也一齐放声地笑了。
院长见状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院长(唱):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
叫人怎么能抓住天上的云彩?
1、在众修女的眼中,玛丽亚是一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众修女说玛利亚不适合做修女?
3、“叫人怎么能抓住天上的云彩。”院长的这句唱词该怎样理解?
4、从描写的角度看,节选文字是对玛利亚的什么描写?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三、美文阅读:
大地震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主要事件是:地震中父亲怀着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抢救儿子
B.本文采用对比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父亲的爱子之心
C.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和说明等方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D.本文在记叙上采用了顺叙的方式,显得情节紧凑,动人心魄
2、指出下列各句人物描写的方法。
(1)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 )
(3)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 )
(4)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
3、文中写“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到第38个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文中反复出现“谁愿意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些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突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找出父子,心灵相通的语句,并谈谈这句话在父子俩心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经过近39个小时长长的煎熬,终于打开了安全的小出口,父亲召唤7岁的儿子出来时,小小年纪的儿子却说:“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请你联系本文内容,谈谈儿子这种先人后己的品德与父亲的爱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美国 勒曼
2、涟漪( yī) 巍峨峥( zhēng )嵘( róng ) 鳞次栉( zhì )比
伫( zhù )立 顶礼mó( 膜)拜 通xiāo( 宵)达旦
3、C
4、D
二、
1、天性活泼,热爱唱歌;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快乐,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感到头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6《音乐之声》学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导学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2.欣赏音乐剧作品,学习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和技巧
3.体会奥地利人民的爱国情怀
导学重点: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欣赏音乐剧作品.
导学难点:体会奥地利人民的爱国情怀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一、 自主预习: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涟漪( ) 巍峨峥( )嵘( ) 鳞次栉( )比
伫( )立 顶礼mó( )拜 通xiāo( )达旦
2、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峥嵘:
山麓:
流连忘返:
鳞次栉比:
顶礼膜拜:
不以为然:
二、整体感知: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 ( 21世纪教育网 )的故事,用简洁语言概括。
2、课文有两个场景,划分两个场景,概括两个场景内容。
3、第一个场景中的环境描写作用是什么?
4、 在第二个场景中,众修女评论了自己对于玛丽亚的看法,玛丽亚在她们眼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5、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对女主人公形象的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有什么艺术效果
三、语言品析 赏读下面 ( 21世纪教育网 )的句子,说说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1、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叫人怎么能抓住天上的云彩?
2、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 叫人怎么能抓住皎洁的月光?
四、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虔诚(qiǎn) 皎洁(jiǎo) 峥嵘(rónɡ)
B.山麓(lù) 伫立(chù) 窥视(kuī)
C.嬷嬷(mó) 严厉(lì) 弥撒(mí)
D.涟漪(yī) 按捺(nài) 忏悔(chà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斑斑点点 曼山遍野 顶礼膜拜 端庄严肃
B.变化莫测 砰然作响 流连忘反 众说纷纭
C.荡漾回响 陷入暇思 小心翼翼 毫无声息
D.晕头转向 固执己见 钟声嘹亮 远眺群山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B.边上的玛格丽塔不以为然地:“反正我看黑羊身上的毛也一样暖和。”(不当回事的,不重视的。)
C.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高峻,突出。)
D.玛丽亚伫立良久。(长时间站着。)
参考答案:
一、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涟漪( yī) 巍峨峥( zhēng )嵘( róng ) 鳞次栉( zhì )比
伫( zhù )立 顶礼mó( 膜)拜 通xiāo( 宵)达旦
2、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峥嵘:高峻,突出。
山麓:山脚。
流连忘返:形容沉迷于游乐而忘了回去。后多指留恋某事,舍不得离开。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顶礼膜拜:这里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
二、
四、
1、【解析】选C。A项,“虔”应读qián;B项,“伫”应读zhù;D项,“捺”应读nà。
2、【解析】选D。A项,“曼”应为“漫”;B项,“反”应为“返”;C项,“暇”应为“遐”。
3、【解析】选B。“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6《音乐之声》教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品味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
2、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感受课文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3、体会奥地利人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欣赏音乐剧作品.
教学难点:体会奥地利人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简介:
《音乐之声》讲的是发生在1938年,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 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 ( 21世纪教育网 )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的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成为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有:《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女》《雪绒花》《多来咪》《晚安,再见 》等。
二、预习检测:
1、 给生词注音
鳞次栉比 (zhì) 伫立(zhù ) 山麓(lù) 众说纷纭(yún) 嬷嬷(mó mo)
按捺(nà)峥嵘(zhēng róng) 涟漪(lián yī)忏悔(chàn)虔诚(qián)远眺(tiào)
2、 解释词语
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
遐思: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肃穆:严肃安静。
款步:缓慢地步行。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几个场景 ?
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
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麽麽对玛丽亚的议论。
2、仔细品读第一个场景描写,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其诗情画意。
巍峨峥蝾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 ( 21世纪教育网 )漫山遍野。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 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 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这一段环境描写,由远及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和谐。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人物相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3、玛利亚放声歌唱《音乐之声》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展示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4、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思考有何表达效果?
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展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5、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
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6、众人对玛利亚的评说虽褒贬不一,但我们依然能够看出她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玛利亚的个性特点。
天真活泼,热爱自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大胆而富有活力,可爱而又让人头疼。
四、合作探究:
美国剧作家勒曼是怎样表现玛丽亚的形象的 请你概括地说说。
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五、课堂小结:
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 ( 21世纪教育网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
六、板书设计:(见课件)
七、布置作业:
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 注意观察,借用本课的写作方式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3张PPT)
音乐之声
节选
勒曼,美国剧作家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音乐之声》讲的是发生在1938年,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的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成为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有:《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女》《雪绒花》《多来咪》《晚安,再见 》等。
给生词注音
鳞次栉比( ) 伫立( ) 山麓( )
众说纷纭( )嬷嬷( ) 按捺( )
峥嵘( ) 涟漪( )
忏悔( ) 虔诚( ) 远眺( )
解释词语
流连忘返:
通宵达旦:
遐思:
肃穆:
款步:
虔诚:
zhì
zhù
lù
yún
mó mo
nà
zhēng róng
lián yī
chàn
qián
tiào
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从天黑到天亮。
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严肃安静。
缓慢地步行。
恭敬而有诚意。
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 :
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
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
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
主要写众麽麽对玛丽亚的议论。
1、听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几个场景 ?
2、仔细品读第一个场景描写,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其诗情画意。
巍峨峥蝾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 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 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这一段环境描写,由远及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和谐。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人物相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3、玛利亚放声歌唱《音乐之声》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展示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展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4、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思考有何表达效果?
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
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5、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6、众人对玛利亚的评说虽褒贬不一,但我们依然能够看出她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玛利亚的个性特点。
天真活泼,热爱自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大胆而富有活力,可爱而又让人头疼。
美国剧作家勒曼是怎样表现玛丽亚的形象的 请你概括地说说。
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
音乐之声(节选)
勒曼
野外纵情歌唱(正面描写)
热爱 歌唱
玛利亚 心灵美好
活泼自由
修道院内的纷纷议论(侧面描写) 纯真快乐
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 注意观察,借用本课的写作方式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