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第二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2.1 空气
2 氧气的性质 2.2 氧气
3 实验室制氧气 2.3 制取氧气
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4.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5.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6.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二)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个一级主题。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 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 过介绍,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 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还因为氧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
1
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 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三)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单元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化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与人类生活及 社会发展的关系。空气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不十分清楚空气到 底是什么。本单元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空气、氧气入手,围绕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 用途、制取,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一系列的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 活动。这些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身边实 际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养成关注环境、 热爱自然的情感;
2.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反应原理;
4.知道纯净物、混合物、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概念。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1.化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要让学生感觉学习化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化学作业也应该贴近生活。学生可以从生活经验和所学内容两方面解决一些问题。
2.作业形式多样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单元涉及实验的题目较 多。实验也可以分理论、实践的形式进行考查,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另 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让学生鉴别几种气体,提高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设计难易程度要体现层次性。学生之间有存在差异,作业设计也要体现层 次性,我们设计有基础性和提高性两个部分的作业。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对所学问题进 行理解。
2
(
纯
净物和混合物
) (
污
染物
) (
空
气
) (
保护空气
) (
空
气质量报告
) (
氮气的性质和用
途
) (
稀有气体的用
途
) (
工
作制法
) (
氧气
) (
化合反应
) (
制法
) (
实验室制法
) (
第
一课时:空气的成份及用途
) (
我
们 周 围 的 空 气
) (
第二课时:氧气的性
质
) (
第
三课时:实验室制氧气
)
本次整理出单元作业的知识结构,如图 1 所示。再根据知识结构,整理出单元的
课时主题和目标,如图 2 所示。再根据课时目标设计相关作业。
(
测
定氧气含量实验
)
(
空
气的组成成分
)
(
氧气的用
途
)
(
空
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
(
我们周
围
的空气
)
(
物
理性质
)
(
性
质
)
(
化学性质
)
(
氧化反应
)
图 1 :单元知识结构
单元主题
课时主题
课时目标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氧气、氮气、 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认识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知道空气是一种宝 贵的自然资源,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认识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 现象。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 归纳方法。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认识分解反应。
3
图 2:单元课时主题和目标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 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初步了解 空气污染的危害,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作业 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
B. 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 许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D.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对空气污染物认识不清;错选 B,对氮气的用途不清楚;错选 C,对氧气 的助燃性误认为是可燃性。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文字叙述,测评学生对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气和氮气的性质与用途以及空气 污染的辨识能力。
作业 2:下列物质: (1) 氧气; (2) 人体呼出的气体; (3) 液氮; (4) 空气中 0.94%的稀有气体; (5) 二氧化碳; (6) 洁净的空气。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 号) 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1) (3) (5)
2.时间要求:1-2 分钟。
3.评价设计
4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某些气 体成分 知道空气的 组成 知道空气及常 见一些气体成 分及用途 能分析常见物质 的成分并进行分 类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学习的第一种物质,也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之一,作业设计 主要是检查学生上课时是否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了解化学 和生活的关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认识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 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作业 1: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并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磷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C.铁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碳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1.参考答案 A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B,对烟和雾的概念认识不清;错选 C,对铁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记忆不清;错选 D,对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用语认识不清。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通过描述物质燃烧现象的正确说法,引导学生掌握描述化学反应现象的正确 用语,测评学生掌握物质在氧气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的差异。
作业 2 (改编) :有 A、B、C 三种物质,A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 是在 A 中燃烧
5
剧烈,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放出大量的热;C 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 C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
(1) A 是______________;
(2) B 是______________;
(3) C 是______________。
(4)写出 B 在 A 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1) 氧气 (2) 铁 (3) 二氧化碳 (4)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有氧气 这种物质 认 识 氧 气 的 颜色、状态 认识氧气能 支持燃烧 能根据物质的物理性 质和化学性质推断出 物质的种类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有铁这 种物质 认识铁在氧 气中燃烧的 部分现象 能正确描述 铁在氧气中 燃烧的现象 能根据物质燃烧的现 象推断物质的种类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有二氧 化碳这种物 质 认 识 二 氧 化 碳的颜色、状 态 认识二氧化 碳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 浊 能根据物质发生化学 变化时的现象推断物 质的种类
(4)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铁能在 氧气中燃烧 认识铁在氧 气中燃烧生 成 四 氧 化 三 铁 能正确书写 铁在氧气中 燃烧的文字 表达式 能根据反应物、生成 物和反应条件正确书 写化学反应的文字表 达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培养学生由 现象推断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能力。学会书写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认
6
识分解反应。
作业 1:下列可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 (O2 ) 的是 (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①和⑤ 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 、B ,不知道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导管要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不清楚氧气 的密度比空气大;错选 C ,不知道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导管要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通过实验情境,测评学生选择对应的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 理解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中集气瓶口、试管口、导气管口的位置及其原因。
作业 2 (改编) :实验室使用如右图所示装置制
取氧气 (O2 ) 。
(1) 仪器①的名称为 。
(2) 装置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
是
)。
(3) 此实验包括以下操作:①加热;②收集气体;③检验装置气密性;④装入 高锰酸钾 (KMnO4 ) ;⑤将导管从水中移出;⑥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
1.参考答案:
(1) 试管 (2) 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3) ③④①②⑤⑥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7
(1)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书写个别 仪器名称 书写几种 仪器名称 书写常见 仪器名称 认识常见化学实 验仪器及用途
(2)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知道某种 仪器正确 使用方法 知道部分 仪器使用 方法、注 意事项 知道常见 仪器组 装、使用 方法 能根据实验需要 选择仪器,并能安 全操作
(3)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知道某种 实验操作 先后顺序 知道部分 实验操作 先后顺序 知道常见 实验操作 先后顺序 运用已学知识选 择陌生实验的正 确仪器、操作方 法、操作顺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图,巩固记忆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识别并能写出名称;理 解掌握该反应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1 (原创题) :“治理大气污染,共建绿色家园” 。蚌埠市积极行动,落实 整改措施,通过以下方式缓解空气污染,效果明显。①推广新能源汽车;②禁止焚烧 秸秆;③使用喷水雾汽车和扫地垃圾车。
(1) 为了使空气更清新,天空更蓝,你作为环保小卫士,认为推广使用上述方 式的好处是 (任选一项回答) 。
(2) 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引起空气污 染的有害气体种类很多,请举一例 。
(3) 你认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正确的是 (填序号) 。
A.推广使用新能源
B.加强企业排污管理
C.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倡导绿色出行。
1.参考答案 (1) 新能源汽车可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净化空气 (其他合理答案 也可) 。 (2)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3) A B C
2.时间要求:3 分钟。
8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某一种 方式的好处 知道某些方 式的好处 知道这些方式 与保护空气的 关系 从保护空气角度 分析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某一种 有害气体 知道几种有 害气体 能知道有害气 体的排放对空 气的污染 能知道空气污染 的危害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改善空 气质量的某 一种措施 知 道 改 善 空 气 质 量 的 多 种措施 认识改善空气 质量与生产生 活的关系 能知道保护大气 的思路和方法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从保护空气入手,激发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作业 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锰可以使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B.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C.二氧化锰在催化过程中所有性质不变
D.加入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放出更多的氧气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B,对催化剂改变反应的速率认识不全面;错选 C,对催化剂的两不变中的
化学性质不变不明朗;错选 D,对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产量的认识模糊。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题目对催化剂的描述,让学生一步步辨析加深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作业 3:某学生设计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如下图所示) ,
回答下列问题:
9
(1) 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
a ,b ,c ,d 。
(2)指出图中明显存在的4 处错误
①
②
③
④
(3) 写出该原理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1.参考答案:
(1) 酒精灯 试管 铁架台 集气瓶
(2) 试管口应略倾斜向下
导管伸入试管太长
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
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
(3)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书写个别 仪器名称 书写几种 仪器名称 书写常见 仪器名称 认识常见化学实验 仪器及用途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某种仪 器 正 确 使 用 方法 知 道 部 分 仪 器 正 确 使 用 方法及注意 事项 知 道 常 见 仪 器组装及使 用方法 能根据实验需要选 择仪器并能安全操 作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 写 出 个 别 药品名称 能 写 出 几 个 药品名称 能 完 整 写出 实 验 室 制 取 氧气的三个 文字表达式 能根据提供的信息 写出陌生反应的文 字表达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制取装置,加深对仪器的再认识并引导学生对仪器使用
10
的注意事项的理解。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制取某些气体。
作业 4 (原创题)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是地球上的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动物呼吸、植物光合作用都离不开空气。 它的恒定组成部分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可变组成部分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它们 在空气中的含量随地理位置和温度不同在很小限度的范围内会微有变动。至于空气中 的不定组成部分,则随不同地区变化而有不同,例如,靠近冶金厂的地方会含有二氧化 硫 ,靠近氯碱工厂的地方会含有氯气等等。此外空气中还有微量的氢气、臭氧、一氧 化二氮、 甲烷以及或多或少的尘埃。
(1) 臭氧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2 ) 写 出 冶 金 厂 含 硫 矿 物 燃 烧 产 生 二 氧 化 硫 的 文 字 表 达
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1.参考答案: (1) 纯净物。 (2) 硫+氧气二氧化硫;化合反应。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少数物 质的分类 判断常见物 质分类 从组成物质 种类角度分 析 能认识不同物质的 分类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书写文字 表达式 能书写简单 反应的文字 表达式 能书写熟悉 反应的文字 表达式 运用已学书写陌生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个别化 学反应类型 知道部分化 学反应类型 认识基本化 学反应类型 掌握基本化学反应 类型并能运用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通过科普短文阅读,测评学生能否进行简单的物质 分类,书写简单的反应文字表达式,判断化学反应类型。通过空气成分的恒定组成与 不定组成,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来认识事物的意识。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11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简答题 (1) √ 易 原创 12 分钟
2 选择题 (2) √ 中等 改编
3 实验题 (3) √ 稍难 改编
4 科普阅读 (4) √ 中等 原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