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青蛙卖泥塘 课时 1课时
教材 分析 《青蛙卖泥塘》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的是青蛙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市里去,根据小动物们提出的问题,一次又一次的改造着自己的烂泥塘,渐渐地,烂泥塘变成了有花有草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泥塘中,不再卖泥塘了。课文故事情节趣味,适合学生朗读表演,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将课文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感悟。
学情 分析 在教学环节,可以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强化学生对于语言的感悟。
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2.说出青蛙为了卖泥塘,都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3.学习课文,理解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教学 重点 说出青蛙为了卖泥塘,都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理解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教学 方法 谈话法、朗读法
教学 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教学 过程 授 课 内 容 及 师 生 活 动 设计 意图
一、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的朗读课文,找出一个词来形容青蛙的泥塘不怎么样。 2.“烂”的意思是什么? 3.结合课文的图片,说说这个泥塘是怎么样的。 4.青蛙写了“卖泥塘”的牌子,并大声的吆喝,此时他的心理是怎么想的?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读课文3-10自然段,想一想,青蛙是怎样卖泥塘的?谁来看了青蛙的泥塘?最后他们买了没有?为什么泥塘没有卖出去? 2.小组争论,全班沟通 (1)指导学生朗读青蛙吆喝的声音,表达出青蛙叫卖的状态。 (2)老牛和野鸭都来看过了,结合老牛和野鸭的话,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先肯定再提出建议”的方法,中间用“不过、就是、但是、可是……”等词语试着具体说说。 3.分角色朗读课文,把老牛、野鸭的不中意读出来。 4.听了老牛和野鸭的建议,青蛙是怎么做的? 5.又有哪些小动物来泥塘,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6.最后,青蛙的泥塘变成什么样了? 三、比较阅读,提升能力 1.阅读第11、12两个自然段,明白青蛙不再卖泥塘的缘由。 师:青蛙的叫卖告知了我们许多这个泥塘吸引人的地方,同学们相互比较读一读第11自然段,思考一下青蛙说的话。 2.指名读青蛙说的话,沟通:你最想把泥塘的哪一点介绍给大家?读出相关的语句。 3.学习“说到这里,青蛙突然愣住了,他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一句,明白青蛙愣住的原因,说出青蛙不想卖泥塘的想法。 4.知道青蛙卖泥塘的最终结果:于是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四、演读课文,体悟情趣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2.小组内分角色练习。 3.小组展示。 五、拓展提升,总结全文 1.青蛙的泥塘变得这么美,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2.如果你们从现在的这个泥塘边经过,你还想给小青蛙什么建议? 3.师总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勤劳、肯努力,烂泥塘也能变成美丽的花园。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吧。 板书设计 通过自读课文让学生对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设计问题,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分角色朗读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把握人物形象,深化懂的课文的中心思想,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享,将知识转化为思想,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总结提升部分,以学生的思维表达为主,让学生结合问题表达,有效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 反思 《青蛙卖泥塘》讲述了一只不愿意住在烂泥塘边的青蛙,想要卖掉烂泥塘,在卖的过程中,青蛙听从了大家的建议,逐渐的改善泥塘环境,进而告诉我们美是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的。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学生阅读的方式代替传统的讲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欲望。 在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我通过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青蛙吆喝“卖泥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表现不积极,我结合生活场景,让学生大声的叫卖,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生活化氛围,还可以将知识与生活建立练习。 在本节课中,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学习野鸭买泥塘的部分,由于缺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的想象受到限制。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保证课程的高效、优质。 定期督查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