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
一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知识梳理】
一、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的孙中山(1866~1911)
1、从“医人”到“医国”:胸怀天下的伟大情怀
原因: 的刺激
受西方式教育影响
国外生活求学经历
救国救民的理想
孙弃医从政,充分体现了个人职业选择以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为重。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个人价值才能更好的实现。
2、《上李鸿章书》后:由 到革命的嬗变
原因:清政府腐朽,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上书失败认清清政府本质使他彻底丢掉了改良注意的幻想,认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反动本质
3、1894年: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和广州起义
兴中会:1894年 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孙中山以其非凡的胆略和愈挫愈奋的精神,开始了他的早期革命活动,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策划广州起义。这次起义表明,以孙中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代表的资主阶级革命者已同清王朝彻底决裂,以武装起义迈出了中国 的第一步。
5、呕心沥血流亡于欧美各地
伦敦蒙难,孙中山名闻世界,成为中国当时最有名望的革命党人。
6、 年: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条件:
政治:民族危机的严重,戊戌变法的失败
经济及阶级关系: 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组织:资产阶级革命 的建立
思想: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必要性:起义失败,需要一个统一政党
时间:1905年日本东京
纲领: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 》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意义:中国同盟会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 。
三民主义的提出:1905年11月,《民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刊。孙中山在为《民报》撰写的“发刊词”中,第一次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确立了 、民权自由和 的三民主义奋斗目标,并提出用 的手段去实现它。
三民主义的内涵剖析(课标重点)
指导思想 对应的同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地位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 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解决以 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补充和发展
评价:一是它的进步性,它涉及 、政治革命和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 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 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二是它的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 反帝口号,没有 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任务。
7、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论战的实质
论战的焦点:
论战的意义:
8、多次组织起义。(黄花岗)
二、建立民国到捍卫民主共和的孙中山(1911~1922):
1、1911年 ,推翻 ,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 》
武昌起义,取道欧美回国,筹建中华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1911年底,孙中山当选为 大总统。 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誓职仪式上宣誓就职,庄严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发表《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文宣言书》,成立了临时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 以选举形式产生的民主共和国政府宣告组成。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被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诏退位。从此,延续了两百多年的清王朝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 历史巨变。
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公布。(1)重要内容: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 。”人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有请愿、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具有议决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等广泛权力;内阁向国会负责;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的法官组成,拥有独立 。
(2)评价:《临时约法》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共和政体,并确保建立议会民主和 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中国进步的闸门被打开了,求新求变的历史朝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2、致力民生,实业救国。(见课本)
3、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辛亥革命成果,发动了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斗争
名称 起因 经过 结果
刺杀宋教仁 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动讨袁 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和革命力量分而失败
护国运动 袁世凯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积极参加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第一次护法运动 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孙中山于1917年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遭到滇、桂军阀的排挤而失败
第二次护法运动 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1920年底,他在广州重组军政府,1922年5月北伐 因 在广州发动叛乱而失败
三、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性转变的孙中山(1923~1925)
1、改组国民党:
原因:捍卫 屡遭失败(旧三民主主义为指导); 成功的启发
中共和 的帮助
标志:(1) 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这个草案由鲍罗廷起草,孙中山亲自审阅并同意。
(2)草案对三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做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民族主义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对外开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主张民主自由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民生主义的重要原则,“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经过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包含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革命精神,后人称之为新三民主义。它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也标志着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正式确立。
(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的完成和 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它是孙中山晚年推进中国革命的一大历史功绩,中国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领导组建了黄埔军校和新式革命武装,有力地推动了 运动的发展。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①不反帝→反帝②反满→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①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②普遍平等比抽象提高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较为空洞)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①节制资本②扶助农工
认识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新三民主义的作用: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 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 和高涨。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 的范畴。
2、谋求国家和平统一,带病北上
3、 年3月12日病逝于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临终前,他签署了三份遗嘱——《国事遗嘱》《家事遗嘱》《致苏俄遗书》。弥留之际,他用微弱的声音继继续续地说道:“和平——奋斗——救中国——”
知识归纳:孙中山一生的主要事迹(或贡献)
(1)、理论上:创立 (称旧三民主义)(由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发展而来),后又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革命指导思想形成)
(2)、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日本东京)
(3)、 领导 (1911),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4)1913-1919年组织策划多起 与 独裁统治,为捍卫民主共和的武装斗争。
(5)促成国共首次 ,推动国民革命达高潮。
(6)谋求国家和平统一,为民主革命鞠躬尽瘁。
【重难点突破】
1、总结:孙中山先生的一生的三次伟大转变——与时俱进
三次转变 时代背景 革命思想 时代影响
弃医从政 晚清腐败、民族灾难
转而革命 幻想破灭、甲午惨败 三民主义 推翻满清、结束帝制
联俄联共 共和屡败、十月革命 新三民主义 国共合作、反帝反封。
2、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史论共享)
孙中山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并且毕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他高举三民主义大旗,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求新求变的历史潮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此后他开创了新三民主义时代,继续推进中国革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是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
孙中山一生的贡献
(1)领导辛亥革命,推翻 ,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 ,建立 。
(2)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对袁世凯及其 展开了一系列不妥协的斗争。
(3)晚年接受 和中共的帮助,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
孙中山先生在四十年革命生涯的主要活动是什么?(举五例极有代表性的史实)
活动:①1894年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建立兴中会。
②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③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颁布《临时约法》。
④辛亥革命失败后,继续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
⑤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会议。
4、“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1)、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两者紧密联系。
(2)、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
5、 哪些因素促使孙中山形成了暴力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并不断发展?
提示:①鸦片战争之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亡国灭种的社会危局
②许多仁人志士救国方案(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的碰壁与幻灭
③孙中山上书的碰壁加速了其立场的转变--“和平之法,无可复施”
④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五四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及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新因素)
⑤接受苏俄、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与帮助
⑥孙中山救国救民和与时俱进的伟大情怀
6、孙中山的一生
第1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
第1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
第1阶段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之前
大事记 ①1894年上书李鸿章,力倡改革,无果而终②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③与保皇派论战1895-1911年策划或参与多起反清的武装起义,如广州黄花岗起义④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将同盟会16字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为三民主义(重点)
认识 从对清政府幻想,和平改革救中国→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②革命指导思想形成
第2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
第2阶段 1911年武昌起义--1922年
大事记 ①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重点)②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重点)③为使清帝退位,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上台④1913-1919年组织策划多起反袁与反段独裁统治,捍卫民主共和的武装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等
认识 ①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②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屡败屡战
第3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
第3阶段 1923--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大事记 ①遭遇多次失败的苦闷与彷徨②接受过苏俄(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与帮助③1924年1月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民党,确立了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重点) 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④1924年5月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军事干部⑤为争取国内和平统一,孙中山于1924年北上,倡导国民会议运动⑥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认识 ①超越党派界线,与时俱进,实现人生跨越②促成国共首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达高潮
7、孙中山精神
①、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③、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
④、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8、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大都失败的原因。
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政党:革命党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
纲领:三民主义有重大缺陷
军队:利用军阀打军阀,没有自己的武装
群众:脱离工农,缺乏群众基础
客观: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力量强大
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说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走到了尽头
9、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历史地位
(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为了维护之后的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先生时刻都没有停歇。
(3)、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他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与工农日益接近,他参加工农群众的集会,称赞工农是革命的先锋和基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分析孙中山个人的时候(分析别的历史人物也一样),要注意:
1:孙中山先生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受当时的时代束缚。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标准去要求人家,也不能用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标准去衡量他。
2:孙中山先生推翻的封建专制制度,并不是封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制度整体。封建制度是随着封建土地制度的消失而彻底消失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封建专制制度灭亡了,但是中国的封建势力仍然在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1952年,中国才完全了土地改革。
【典型例题】
3、请根据下列统计材料,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料刊载:民国初期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十位历史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材料二 2005年,某地对在校高中学生3000人进行历史问卷调查,排列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影响较大的十位历史人物。排序结果(部分)如下:
序号 人物 比例%
1 孙中山 76.5
2 毛泽东 75.8
3 林则徐 64.5
4 邓小平 55.7
5 鲁迅 55.1
回答:
(1)材料一、二两个统计时隔九十年,学生都把孙中山排列于前,你怎样评价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前期的贡献?
(2)材料一中统计结果中孔孟排列前两位反映了什么问题?李大钊在《孔子与宪法》中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李大钊为什么反对推崇孔子?而学生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
(3)材料二中林则徐和鲁迅为何受到学生推崇?两位人物在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有什么共同之处?
(4)材料二中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请概括两位伟人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到的不同作用。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果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材料二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大总统誓词》
材料四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负担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请回答:
(1)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社会革命和关注民生(农业、工商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活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在誓词中要实现的目标。
(4)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晚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对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认识的变化。指出他在思想方针政策上的重大发展及促成这一重大发展的主客观原因。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主旋律是什么
答案:
3、(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分)
(2)问题:儒家思想影响深远。(1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大力推行尊孔复古。(2分)社会特征:新旧交替。(1分)
(3)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人。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抨击旧道德,提倡新文学。(2分)共同点:促进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历程中作出了贡献。(1分)
(4)毛泽东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作出了贡献。邓小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分)
4、(1)主张以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①号召植树造林,以消灭、减免水旱灾害,造福人民;
②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
③提出“土地国有”政策;
④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法令措施;
⑤提出修建三峡水利工程改造长江水系的设想。
(3)推翻清政府,确立中华民国的地位;中华民国得到列邦公认,建立平等外交。
(4)变化:革命对象:由腐朽的清政府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任务:由推翻清政府的封建反动统治进行反封建斗争到反帝反封建。
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原因:主观原因: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精神,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救国救民的责任感,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客观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共的影响、支持和帮助。
(5)①主旋律:坚持反帝反封建,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
②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建设中国近代化,谋求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
【内容标准】
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史实。
2.概述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
3.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4.体会孙中山的革命献身精神和追求“民主”、“自由”的人文情怀。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
二 “圣雄”甘地
【知识梳理】
1、造就英雄的时势: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人民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
2、理论贡献---非暴力主义思想
a.形成过程:(1)来源于传统的宗教学说,受 的影响;(2)在 学习法律期间,《圣经》中关于不要于恶人作对的教训给他以深刻的印象。(3)、在 领导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的实践中受 等人著作中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极为认同,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 ”精神为主旨,从而形成一整套“ 的理论”,总结出“非暴力抵抗运动”的斗争形式。(4)、一战爆发后,甘地回到印度。时值印度宗教纷争四起,为了使各派和睦相处,他苦行游说;同时了解各地情况,甘地认为,印度人民贫困的根源首先在于农村_______的衰落,恢复传统的_________劳动是振兴农村的关键,为此,他倡导了______运动,号召恢复使用手摇纺车。
b.原则: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c、甘地主义--非暴力主义思想:包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哲学思想: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 真理观。②政治主张:非暴力革命实现印度的 或独立③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物质文明④社会思想:建立 的社会。
3、革命活动功绩----多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印度民族独立开辟了道路。
a.背景:(1)英殖民统治,激起印度人民反对(根本原因)
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 殖民地。一战后英国一面继续制造种姓间矛盾,一面采用镇压和欺骗相结合的两面策略,导致印度社会矛盾尖锐。
(2)甘地领导的 举起非暴力抵抗的旗帜,使人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纷纷投入到争取 的斗争中
(3)1915年甘地建立非暴力抵抗基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服从、非暴力、禁欲、民族观念教育青年),希望用耐心和善良迫使英国赐予 。
b。概况:
次数 直接原因 经过 结果
1919-1922第一次 英国制造了 惨案 同英国政府不合作,扩展为全国性,运动中出现 。 停止,甘地被捕入狱,运动转入低潮。
1929-1930第二次 1929年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 的决议,授权 领导运动。 1930年的“ ”中达到高潮,抵制英国食盐专营法。 英国殖民当局由 到被迫改变策略,释放甘地,撤销取缔国大党的禁令,允许沿海人民煮盐;甘地也停止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二战期间 第三次(新发展) 甘地明确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 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未获得独立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内容:坚持非暴力为 ,与英国政府 ,拒绝在英殖民政府就职,对英国人的 、组织的选举和学校普遍抵制,拒绝为英国的殖民政府 ,抵制英货,号召开展家庭 (土布运动)。(抛弃先进技术这是不可取的。)
d.特点及产生原因:特点--采取 和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的
原因: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当时印度落后,无法与英国抗衡;以甘地为代表的 的两面性。
e.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积极: 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 和自信心,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广泛的 ,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消极: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把民族独立运动局限在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独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 。
4、甘地为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维护国家统一而斗争,1948年被印度教的狂热分子刺杀。
【重难点突破】
1、甘地倡导的“土布运动”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答:实行非暴力不抵抗,维护民族经济,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精神。
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什么出现在印度?
印度有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印度教中有“以德报怨,以善报恶”的思想。
3、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
积极性: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局限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
4、评价甘地
地位:政治领袖、精神领袖被尊为“圣雄”、“国父”
功绩: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有利于教派团结。
局限:采用非暴力手段,限制人民革命运动,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
5、【史论共享】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甘地是20世纪世界民族独立和解放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的历史潮流中涌现出来的印度民族英雄,他持之以恒地发动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印度的民族独立事业,被称为印度之魂。
【典型例题】
1、材料一 “对我而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羔羊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一样珍贵。我可不愿为了人类的身体而取走羔羊的性命。我认为,越是无助的动物,人类越应该保护它,使它不受人类的残暴侵害。”
材料二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会让世界最 终盲目。”
请回答:甘地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影响甘地早期社会思想的因素有哪些?
答:爱,仁慈,非暴力;宗教,教育,家庭,性格,资产阶级民主博爱思想。
2、人们对甘地的评价众说纷纭。一些人认为他简直是“神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欺世盗名的救世主”“矫揉造作的阴谋家”,甚至斥责他为“印度封建主义不折不扣的辩护士”“帝国主义的帮凶”“群众性民主解放运动的主要叛卖者”。英国当时驻印度的总督孟巴顿则称甘地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
有人指出,甘地及其印度非暴力不合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动之所以能够被印度国大党所接受,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甘地的做法不仅能发动群众,又能始终把群众运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而很适合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需要。
甘地把“非暴力”看作最高原则,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我最关心的乃是手段和它的不断应用。我知道,只要我们看重手段,则目的肯定能达到。”“如果通过暴力获得自治,不择手段屠杀英国人可以解除压迫,那我宁可不要自治而继续受人压迫。”
回答:
(1)、“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需要”指的是什么?
(2)、请对甘地、甘地主义以及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行评价。
思路点拨:
(1)、①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民族自治、独立;②发展本国经济,抵制英国经济侵略;③争取民主、自由、权利。
(2)、甘地,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甘地一生反对殖民地统治,反对种族主义,反对宗教偏执,为印度民族解放斗争提出了以真理与非暴力学说为核心的甘地主义,并领导了印度历史上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主义意把非暴力作为宗教信仰和不可更改的原则,尽管具有明显缺陷,但却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侵略者,把印度反英斗争推向了高峰,在印度独立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直至今日,都在印度社会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阅读下列材料
本届大会进一步认为,印度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没有其他道路可走,只有承认和采纳渐进的非暴力不合作政策,直到……自治得以确立为止。本届大会热诚地建议:①放弃职衔和荣誉地位,辞去地方机构中的委派职位;②拒绝参加政府的招待会、正式接见和政府官员或以他们的名义举行的其他官方和半官方宴会; ③逐步撤出各省学校和学院的学生;④律师和诉讼当事人逐步抵制英国法庭,由他们自己成立私人裁决法庭;解决私人争端;⑤军事、文书和劳工阶级方面的人拒绝充当新兵……⑥参加改革议会选举的候选人退出竞选,选举人拒绝选举任何违反大会而参加竞选的候选人;⑦抵制外国货物…… ——《印度国大党关于不合作运动的决议》
请回答:(1)一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目的是什么?手段是什么?(2分)
(2)国大党为什么说印度人民没有其他道路可走?为什么不走其他道路?(2分)
(3)材料中所说的政府指什么政府?它为什么要举行宴会?(2分)
(4)抵制外国货物的含义是什么?(2分)
(5)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大党要从哪些方面来抵抗殖民当局?(2分)
(6)非暴力和不合作是怎样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
思路点拨:
(1)争取印度自治。通过和平和合法的手段。
(2)一是因为英国殖民当局对印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的民族独立运动采取镇压政策,二是因为甘地主义决定只能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政策。因为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又受甘地主义支配,所以他们不愿采取暴力手段。
(3)指英国殖民当局。殖民当局企图利用宴会形式来收买印度上层人士,软化他们的反英情绪。
(4)是指抵制英国货和英国殖民当局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贩入印度的货物,维护民族经济。
(5)国大党号召印度人民从政治、教育、法律、军事、经济等方面对英国殖民当局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手段。
(6)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用不合作来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迫使殖民当局做出有利于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让步;另一方面,又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社
改良转变为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利益所能容许的范围之内
【巩固练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式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 1920年8月1日,为了抗议英国等战胜国强加给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贾 尼赫鲁记述道:“曹里曹 ( http: / / www.21cnjy.com )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吗?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惟一条件,那么非暴力的抵抗方法必然失败。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不合作”的范围涉及哪些具体的社会部门或领域?(不得摘抄原文)
(3)据材料三,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不得摘抄原文)
(4)有人认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际上是号召群众逃避斗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和看法。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甘地认为:“使印度贫困的,那是机器。”“机器……代表一种大罪恶。”“印度的仇敌,……是西方的物质文明!”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甘地)“崇尚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集权化的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而实现非暴力的社会理想。”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材料三:马克思指出:“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在印度造成社会变革,完全是受极其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要在印度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样的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最大的、老实说也是亚洲历来仅有的一次社会使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
3、阅读下列材料
甘地认为“神就是真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爱”“真理就是神的定义”。他认为爱必须符合真理,要求人们爱自己、爱别人、爱仇敌、爱生物。印度人应以耐心和善良去征服帝国主义者,靠道德感化使英国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他认为印度应先得到自治领地位,进而脱离英国独立。他认为印度不要“布尔什维克主义”。他崇尚印度文明,包括耕种的犁、手纺车和印度教文明,提出“回到纺车时代去”的口号。-----------------<世界现代史资料>
回答:①根据材料归纳甘地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三方面的特征
②分析评价甘地主义
4、阅读下列材料
在今天,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自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缔造者,我们的国父。他弘扬了印度立国的传统精神,高擎着自由的火炬,驱散了四周的黑暗。我们时常不配作他的追随者,违背他的指示,但不只我们,我们的子孙后代均将铭记国父的指示,铭记这个伟人——他的信心与力量、勇敢与仁爱的精神。我们将决不让自由之火熄灭! ——尼赫鲁
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撼了整个世界,赋予世界新的希望;他所显示的力
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 ——伦敦《新闻纪事报》
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
是他的一生对子孙后代是一种教益,为此,人们将永远牢记他。 ——泰戈尔
请回答:⑴甘地的政治报负是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
⑵你如何看待甘地的伟大人格?
答案:1、(1)甘地的经济思想是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崇尚印度文明。他主张恢复以手纺车为中心的手工业和和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
(2)评价:①甘地的主观愿望是以此来抵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国侵略,对号召、组织群众加入民族独立运动的行列起了一定的作用;②提倡手工纺织,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作为打击英国殖民统治的口号,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起了积极作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③但是一概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想让印度倒退到农村公社的社会经济状况,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可取的,是历史的倒退。
2、(1)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印度的力量。印度经济发展落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与英国相比经济军事实力悬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以往民族起义遭失败。
(2)争取自治。立法、行政、司法、教育、手工业、税务等。
(3)国大党内部出现严重意见分歧;非暴力抵抗方法不适应运动发展和斗争需要。
(4)否。“非暴力”抵抗运动虽然束缚了群众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的主动性,限制了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范围,但它仍具有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正义性质,对英国殖民统治有巨大的打击作用;它是一种特殊的斗争形式,但不是逃避斗争;其在一定程度上的软弱性是由印度经济落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所决定的。
3、①哲学思想:泛爱论和人道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相结合。政治思想:用“不合作”来争取印度的独立,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的斗争。经济思想:反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崇尚印度文明
②评价:甘地的哲学思想有利于团结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种族、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共同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但又用“非暴力”限制、防范群众斗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立场。他的经济思想主要在于抵制英货、,主张弘扬民族文化,但并未将英国的侵略和西方的物质文明分辨清楚
4、⑴实现印度的自治;非暴力不合作。
⑵甘地是伟大的,他的伟大在于他的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孜孜不倦以及为人类的和平而费尽苦心。他的生活是一次努力奋进的长途跋涉,他以常人的步伐,一步步攀登着,当他到达顶点时,我们看到,甘地——他,已经超越常人。
单元知识整合
1、“亚洲觉醒”的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不断向东方加紧扩张,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亚洲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接受西方政治观念的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民族主义运动。俄国十月革命激励着亚洲各族人民的解放斗争,一战的影响。
2、性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3、形式上: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积极参与。
4、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旗帜, ( http: / / www.21cnjy.com )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巨变,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甘地发起并领导了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为印度民族独立开辟了道路;
5、各自特点:孙中山先是武装反清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来是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甘地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内容标准】
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
1.概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3.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