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战国时候,齐威王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以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战国策
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劝谏齐王,齐王纳谏。
读课文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谏,即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①邹忌劝谏齐王
②齐王纳谏
解读文题
学习目标: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结合注释以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重点)
学习类比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难点)
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重点)
第一课时
开篇:
知作者,明背景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作品介绍
《战国策》的叙事特点:
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尤其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增强散文的表达效果。因此,此书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作品介绍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间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
背景资料
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以施展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背景资料
邹忌:战国时政治家,齐国大臣,以敢于进谏和善于辩论著称。
齐威王(?—前320),名因齐,齐国国君。
人物介绍
通晓文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划分节奏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昳丽( ) 朝服衣冠( )
窥镜( ) 谤讥( )
间进( ) 期年( )
朝于齐( )
yì
kuī
jiàn
jī
zhāo
bànɡ
cháo
识记生字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shú)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长,这里指身高
光艳美丽
早晨
穿戴
照镜子
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比得上
相信自己
又
比得上
翻译课文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qǐn)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第二天
不如
次日,第二天
同“熟”,仔细
远远不如
晚上
认为我美
偏爱
美丽
【译文】次日,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又照镜子审视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邹忌晚上躺着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cháo)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的确,确实
偏爱
认为
都
土地方圆
宫里侍妾一类女子
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没有谁
全国范围内
所受的蒙蔽
【译文】(邹忌)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一百二十座城,宫中的王后妃嫔、左右侍从没有不偏爱您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被蒙蔽得太厉害了!”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bànɡ jī)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yān)、赵、韩、魏闻之,皆朝(cháo)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好
当面指责
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
下达
使......听到
门口和庭院里的人很多,像市场一样
常常,不时
偶然进谏
满一年
听说了
朝见
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译文】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通假字
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
词义理解
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义:长,这里指身高
今义:修理)
私我也 [古义:偏爱
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 的(跟“公” 相对)]
古今异义
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今义:方位词)
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指责
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古今异义
朝
孰
朝服衣冠(名词,早晨)
入朝见威王(名词,朝廷) 皆朝于齐(动词,朝见)
受上赏(形容词,上等)
上书谏寡人者(动词,向上级呈递)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疑问代词,谁)
孰视之(形容词,同“熟”,仔细)
上
一词多义
第二课时
经典研读
观邹忌之“朋友圈”:
以“讽”之术破“蔽”成伟业
邹忌其人其事
城南帅哥邹忌
朋友圈:魔镜魔镜告诉我,我和城北徐公谁最美?
请同学们朗读第一段,结合文章以及朋友圈内容,给邹忌做个小名片吧。
邹忌其人其事
城南帅哥邹忌
朋友圈:
魔镜魔镜告诉我,我和城北徐公谁最美?
请同学们朗读第一段,结合文章以及朋友圈内容,给邹忌做个小名片吧。
姓名
性别
国籍
职业
身高
颜值
婚姻
185cm左右
男
战国时期齐国人
相国
邹忌
美男子
已婚
邹忌其人其事
城南帅哥邹忌
朋友圈:魔镜魔镜告诉我,我和城北徐公谁最美?
谁会给邹忌的朋友圈点赞呢?
妻
妾
客
活动一:
研读台词,揣摩人物
——三问三答品情感
活动一:研读台词,揣摩人物——三问三答品情感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三问
三答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和知识卡片把表情和对应的问答连线。
活动一:研读台词,揣摩人物——三问三答品情感
知识卡片
活动一:研读台词,揣摩人物——三问三答品情感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三问
三答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问妻较和
问妾较严
问客较傲
妻答是爱
妾答是怕
客答是谄
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和知识卡片把表情和对应的问答连线。
活动一:研读台词,揣摩人物——三问三答品情感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小结
邹忌是一个_________的人?
不盲目听信他人
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
冷静思考
能正视自己
有自知之明
能及时反思
活动二:
对比分析,初探劝谏
——人美嘴甜之高妙的劝谏艺术
活动活动二:对比分析,初探劝谏 ——人美嘴甜之高妙的劝谏艺术
邹忌朋友圈
活动活动二:对比分析,初探劝谏 ——人美嘴甜之高妙的劝谏艺术
两秒之后,邹忌撤回对话
活动活动二:对比分析,初探劝谏 ——人美嘴甜之高妙的劝谏艺术
原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撤回的信息
王之蔽甚矣!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邹忌的劝谏艺术有何高妙之处?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生活琐事
闺房小语
个人经历
国家大事
帝王治国
近忧
远虑
取譬类比,委婉劝谏
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到国家的类比说理,委婉讽刺,利于齐王接受。
类比推理也叫类比论证,把两个具有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甲事物或事例具有某种属性,类推乙事物或事例也具有某种属性,能形象地证明论点,使人易于接受。
学习积累
历史上的谏臣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
比干:挖心 商纣王:暴君
屈原:投江 楚怀王:昏君魏征:死谏 唐太宗:明君
小结
邹忌是一个_________的人?
能言善辩,巧于讽谏,
远见卓识,
尽忠尽职,
关心国家大事,是个贤臣
小结
齐王是一个_________君王?
察纳雅言,
知错能改,
是位头脑清醒的明君
活动三:
慎思明辨,进鉴有别
活动活动三:慎思明辨,进鉴有别
邹忌朋友圈
大王真乃明君!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 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齐国佼佼者群
为何分三次等级赏赐?以什么为标准?
为何群臣吏民可以谤讥、面刺,老爷您却只能讽?
为何齐王只赏赐“刺、谏、谤讥”行为,不赏赐“讽”?
活动活动三:慎思明辨,进鉴有别
如果你是邹忌,该怎么为他们答疑解惑?
课堂小提示:
1.关注“刺、谏、谤讥”的意思
2.关注邹忌的身份
3.关注“讽”与其他进谏的区别
赏赐是根据进谏者的勇气和进谏效率来决定等级。
身为相国,我已经为大家铺垫好了,大王决心广开言路,已做好应对一切责难的心理准备,大家无需忌惮。
大王不赏赐“讽”是因为要想尽快实施“广开言路”的政令,需要简单直接的进谏,“讽谏”太委婉,不符合需要。另外,我的讽谏运用了取譬类比,群臣吏民不一定全部会运用。
活动活动三:慎思明辨,进鉴有别
邹忌朋友圈
活动四:
头脑风暴
成功人士
活动活动四:头脑风暴
思考:1.邹忌的劝谏成功,真的仅仅是因为他的劝谏艺术高妙吗?
2.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的因素?
邹忌朋友圈
链接材料:进谏和纳谏的关系
材料一:《曹刿论战》中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
材料二: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节选自《出师表》
材料三:“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夫.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进谏和纳谏,如果双剑合璧,一定行走天下。
感谢大王,让我有机会成为成功人士。
活动活动四:头脑风暴
邹忌朋友圈
互相成就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劝谏齐威王和齐威王勇于纳谏的故事,表现出作者对善于劝谏者和开明君主的肯定和赞赏。说明了作为明君善于纳谏的重要性,以及作为臣子善于纳谏的必要性。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进谏内容 :
齐王纳谏
进谏缘起:
三问——三答——三思
妻私“我”——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客求“我”——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治国大事
生活小事
三比
三赏—上赏、中赏、下赏
三变
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国内
四国朝齐—国外
善于进谏
虚心纳谏
布置作业
战国策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外阅渎《触龙说赵太后》,比较触龙与邹忌的讲话艺术。
谢
谢
大
家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战国策
第六单元第22课
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