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赢在课堂】(人教版)2015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课件+课后习题】4-1 过小孤山大孤山(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优化设计-赢在课堂】(人教版)2015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课件+课后习题】4-1 过小孤山大孤山(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19 11:49:47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目标导航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基础导练预习导读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技法导析文本图解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技法导析文本图解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技法导析文本图解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技法导析文本图解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技法导析文本图解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技法导析文本图解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技法导析文本图解课时达标训练10 过小孤山大孤山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屏风( pínɡ )  宿松县( sù )  上干云霄( ɡàn )
B.惠济( jì ) 载其事( zài ) 楼观亭榭( ɡuān )
C.渺弥( ní ) 泊湓浦( bó ) 徙倚久之( yǐ )
D.溯流( sù ) 烽火矶( jī ) 鸥鹭灭没( mò )
解析:A项,“干”应读“gān”;B项,“载”应读“zǎi”,“观”应读“ɡuàn”;C项,“弥”应读“mí”。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秋深潦缩        潦:积水。
B.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幸:幸而。
C.尝加营葺 葺:修补。
D.亦占一山之胜 胜:取胜。
解析:D项,胜:优美的景物。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信造化之尤物也
B.与江山相发挥
C.江水浑浊,每汲用……过夕乃可饮
D.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解析:A项,“造化”文中指天地、自然界;今义指福气、运气。B项,“江山”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今义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C项,“浑浊”古今义相同,都指( 水、空气等 )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明澈。D项,“江西”文中指长江的西面;今义指江西省。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表转折,但是。B项,介词,用,依靠;介词,因为。C项,副词,的确,诚然;形容词,诚实的,真实的。D项,均为副词,才。
答案:D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倒影水中      B.遂行泛彭蠡口
C.今为定江军 D.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解析:D项为被动句。其余为省略句。
答案:D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干云霄        干:冲。
B.有俊鹘抟水禽 抟:持,抓。
C.有碑载其事 载:记载。
D.岸土赤而壁立 壁:墙壁。
解析:D项,壁:像墙壁一样。
答案:D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D项,副词,相互。A项,连词,即使;连词,虽然。B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项,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际意义;代词,它。
答案: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等到抛锚停船后,作者走过山下,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大不一样。
B.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作者认为,从峭拔秀丽上看,小孤山不能和它们相比。
C.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有几片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广阔无边的江水,望上去它好像浮在水面上,在作者看来,这也是一种奇景。
D.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但长江从湖口分出的一支称为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水的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解析:B项,应该是“从峭拔秀丽上看,它们不能和小孤山相比”。
答案:B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 2 )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
解析:( 1 )潦缩,积水下降。所谓,所说。( 2 )南,向南。灭没,无影无声。
答案:( 1 )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水位下降,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 正像 )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 2 )( 我 )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游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无影无声。
三、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
天 池
[明]袁宏道
从贺九岭而进,别是一洞天。峭壁削成,车不得方轨,飞楼跨之,舆骑从楼下度。逾岭而西,平畴广野,与青峦紫逻相映发。时方春仲,晚梅未尽谢,花片沾衣,香雾霏霏,弥漫十余里,一望皓白,若残雪在枝。奇石艳卉,间一点缀,青篁翠柏,参差而出,种种夺目,无暇记忆。归来思之,十不得一,独梦境恍惚,余芬犹在枕席间耳。
土人以茶为业,隙地皆种茶。室庐不甚大,行旅亦少,鸡犬隐隐,若在云中。因诵苏子瞻“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之偈,宛然如画。四顾参曹,无一人可语者。余因下舆,令两小奚掖而行,问若佳否?皆云:“疲甚,那得佳!”行数里始至山足,道旁青松,若老龙鳞,长林参天,苍岩蔽日,幽异不可名状。才至山腰,屏山献青,画峦滴翠,两年尘土面目,为之洗尽,低徊片晷,宛尔秦余,马首红尘,恍若隔世事矣。
天池在山半,方可数十余丈,其泉玉色,横浸山腹。山巅有石如莲花瓣,翠蕊摇空,鲜芳可爱。余时以勘地而往,无暇得造峰顶,至今为恨。寂照庵在池旁,内有石室三间,柱瓦皆石,刻镂甚精。室后石殿一,殿甚宏敞,内外柱皆石,围三尺许,禅堂僧舍,周绕其侧,亦胜地也。时寺僧方有构,庵内行脚挂搭者多,余意欲讽其去,因大书简板曰:“种阿僧祇善根,亲非亲,怨非怨,阳焰空华,诸法皆如幻。遍阎浮提佛土,去自去,来自来,闲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自是诸僧稍稍散矣。
( 选自《袁宏道集笺校》,有删改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舆骑从楼下度    度:经过。
B.晚梅未尽谢 谢:凋谢。
C.低徊片晷 晷:时间。
D.余意欲讽其去 讽:讥刺。
解析:D项,讽:劝告。
答案:D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都是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B项,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用来。C项,介词,被;介词,为了。D项,副词,于是、就;介词,通过、经由。
答案:A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描写天池景美的一项是(    )
①晚梅未尽谢,花片沾衣,香雾霏霏 ②奇石艳卉,间一点缀 ③其泉玉色,横浸山腹 ④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⑤山巅有石如莲花瓣,翠蕊摇空 ⑥禅堂僧舍,周绕其侧,亦胜地也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解析:①②是去天池的路上所见景色,④是苏轼的诗句,间接表现路上所见景色的优美。
答案: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春时节,作者与同僚带着勘察地形的任务坐车马前往天池,他们从贺九岭进去,越过贺九岭再向西好几里,直到山脚下作者才下车登山,天池在半山腰。
B.前往天池的路上,作者被一路的美景吸引,徜徉其中,为山水痴迷,回来后,魂牵梦绕乃至于梦境之中犹觉“余芬犹在枕席间耳”。
C.文末的联语充满禅趣,上联针对“寺僧方有构”来说的,旨在阐明:无论是怨还是亲,都是因缘所生法,而诸法既是随缘生灭,就如阳焰与空华,没有恒常不变、独立自主的特性。借此讽喻寺僧,应以怨、亲平等的精神,化解相互间的矛盾。
D.文末联语下联是针对“庵内行脚挂搭者多”来说的,点出修行之人应如闲云野鹤般,不攀缘执着,去来自在,如此则海阔天空,处处无家处处家,何处不可安身?袁宏道以饱含着禅理的对联为寂照庵的僧众排难解纷。
解析:A项,“直到山脚下作者才下车登山”错,文中有“余因下舆……行数里始至山足”,可见是下了车子,让两个仆人搀着走了几里到山脚的。
答案:A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种种夺目,无暇记忆。归来思之,十不得一。
( 2 )道旁青松,若老龙鳞,长林参天,苍岩蔽日,幽异不可名状。
( 3 )余时以勘地而往,无暇得造峰顶,至今为恨。
解析:( 1 )种种,各种各样的。十不得一,没有十分之一。( 2 )长,高。苍岩,苍翠的山峰。名状,说出。( 3 )时,当时。造,到。恨,遗憾。
答案:( 1 )各种景色夺人眼球,让我没有时间记忆。我回来想一想,记住的美景不到十分之一。
( 2 )路边的青松,树皮好像老龙鳞,高大的树木直入云霄,苍翠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奇异难以形容。
( 3 )我当时因为勘察天池地形而来,没有时间爬到山顶,到今天仍然为此深感遗憾。
参考译文:从贺九岭进去,别有一番洞天。峭壁如刀削成,两车不能并行,两旁的山峰如飞楼横跨在头顶,车马从楼下经过。越过贺九岭向西,田野平坦广阔,与青山、紫色溪水的边缘互相辉映。此时正是仲春,晚梅没有完全凋谢,梅花瓣沾在衣服上,香雾袅袅,弥漫十多里,满眼都是白色,好像残雪挂在枝头。奇形怪状的石头、艳丽的野花,间隔点缀其间,青竹翠柏,高低参差不齐,各种景色夺人眼球,让我没有时间记忆。我回来想一想,记住的美景不到十分之一,只是在梦境中恍惚又见到了那情景,醒来还能闻到花香。
当地人以种茶为业,凡有空地都种茶。房子不是很大,来的旅客也很少。隐约有鸡犬之声,好像从云中传来。于是吟诵苏轼的“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禅语,宛然如画。四顾官署同僚,没有一人能交流的。我于是下车,让两个仆役搀着我前行,问他们这里的景色美不美。( 他们 )都说:“太疲劳了,哪里好?”走了几里才到山脚下,路边的青松,树皮好像老龙鳞,高大的树木直入云霄,苍翠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奇异难以形容。刚刚到山腰,满山的青翠,美丽的山峦翠色欲滴,两年来( 沉积的 )满面尘土,被满山的青翠洗尽,流连片刻,好像战乱之后,再向凡尘,仿佛隔了一世啊。
天池在半山腰,面积大约十几丈。天池的泉水像玉的颜色,平铺浸润于山腹中。山顶有块大石,极像莲花瓣,青翠的花蕊在空中摆动,鲜芳可爱。我当时因为勘察天池地形而来,没有时间爬到山顶,到今天仍然为此深感遗憾。天池旁有一座寂照庵,庵内有三间石屋子,廊柱屋瓦都是石头,雕刻得都很精细。石屋后面有一座石殿,大殿非常宏伟宽敞,内外的柱子也都是石柱,都有三尺多粗,禅堂僧舍,环绕在大殿两侧,也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当时寺僧正在争吵,庵内的行脚僧要投寺寄寓的比较多。我想要劝他们离开,于是在简板上写上:“种阿僧祇善根,亲非亲,怨非怨,阳焰空华,诸法皆如幻。遍阎浮提佛土,去自去,来自来,闲云野鹤,何天不可飞?”从此那些僧人慢慢散去。
四、语言运用
15.在陆游889周年诞辰之际,学校文学社准备召开主题为“读陆游诗词,做爱国青年”的纪念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会议拟写一段结束语。
要求:内容扣住主题,语言要有文采,不少于80字。
解析:首先要注意主题:读陆游诗词,做爱国青年。这个主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两方面应互相映照,缺一不可。同时注意语言要有文采。
答案示例:同学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壮志难酬的情况下,陆游仍矢志不渝,临终前大声疾呼:“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今天,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为民族的振兴竭尽力量。这样,才能让古往今来赍志而殁的矢志仁人含笑九泉!
16.下面是中国人寿保险( 集团 )公司( China Life )的标志,请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展开想象,阐释一下你对这个标志寓意的理解。
解析:首先应读懂题干隐含的信息,注意中国人寿英文名称的首字母是C,圆球可理解为代表客户、地球等,圆环可以理解为细心呵护,然后结合画面内容,扣住人寿保险的意义展开联想阐释即可。
答案示例:( 1 )圆环象征中国人寿,圆球象征客户,圆环细心呵护、高高托起圆球,表明了中国人寿“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崇高境界和“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
( 2 )圆环向上敞开,圆球象征地球,展现出中国人寿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放眼全球的广阔视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