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5张PPT)
9 桃花源记
我们现在常用“世外桃源”这一成语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你心中有“世外桃源”吗?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交通”“妻子”“无论”等古今异义词,辨析“为”“舍”等多义词。(重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重点)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品味文章简洁凝练的语言。(重点)
体会“桃花源”所寄寓的作者的社会理想和现实意义,激发追求美好生活的激情。(难点)
01
第一课时
作者名片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长于诗文辞赋,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背景链接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当时统治阶级腐败,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民不聊生。长期处于战乱的环境中,中年以后又长期隐居农村,陶渊明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着切身的体会。于是,他以当时一些避乱事实和传说为素材,创作了《桃花源记》,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文体知识
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类别 碑记 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游记 描写旅行途中见闻的散文体裁。
杂记 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笔记 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wéi
jiā
shù
整体感知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shě
huò
kuànɡ
shè
yǎn
shǔ
qiān mò
zhònɡ
zhuó
tiáo
yí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yāo
shuài
yì
suì
jiàn
wèi
wèi
yù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yì
jì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
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沿着,顺着。
结构助词,的。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译 文
动词,作为。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新鲜美好。
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繁多的样子。
又。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纷纷。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译 文
代词,指见到的桃花林景象。
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尽。其,指示代词,那。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离开
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渔人)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译 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整齐的样子。
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可以互相听到。
全,都。
快乐的样子。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译 文
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代词,指桃花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于是,就。
询问。
详细。
同“邀”,邀请。
全,都。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于是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译 文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妻子儿女。
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遂,于是、就。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竟然,居然。
不要说,更不必说。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译 文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为,对、向。
感叹惋惜。
邀请。
告诉(渔人)说。“语”后省略“之”,代渔人。
不值得,不必。
渔人一件一件地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了(自己)听到的事,(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译 文
介词,对、向。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拜访。
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
做记号。
到了郡城。及,到。郡,指武陵郡。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先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访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译 文
代词,他的。
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代词,指渔人。
寻找。
竟,最终。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名?(lín)之,字子骥,《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打算,计划。
随即,不久。
没有实现。
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他)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译 文
郡名,在今河南南阳一带。
代词,指这件事。
于是,就。
◆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古今异义
考点
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
字词清单
考点解读
古今异义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变化,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一种语言现象。
古今词义演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 有些词的原有意义范围比较狭小,现在的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
词义缩小 随着时代的变化,原有意义范围逐渐变得狭小。
词义转移 即古义表示甲事物,今义表示乙事物。
褒贬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
古今异义现象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会遇到,如本课中“阡陌交通”中的“交通”,古义是“交错相通”,现代汉语中是“指运输事业”。
常见的考查形式:(1)解释加点词语。(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是( )。(3)翻译句子。
答题技法
1.把握好判定标准。 判定一个词是不是古今异义词,需要看四个方面:这个词是不是古代就有;这个词是不是现在还在使用;这个词的音、形是不是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这个词是不是古义与今义不同。如果都可以确定“是”,那么,就可以判定这个词是古今异义词。
2.借课文辨析词义。 把课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整理出来,牢固掌握。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将从课内学到的词义灵活迁移出来,就能够快速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
3.结合上下文辨析。 判断一个词在句子中的确切意义,需要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来进行。语境既指这个词所在句子的语言环境,也指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的语言环境。
4.按词的音节判断。从发音形式上,古今异义词可以分成两类: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
(1)单音节词。判断时要按照现代汉语构词方式,变为双音节词。如《桃花源记》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延”字,古义指“邀请”,今义指“延长,(时间)向后推迟”。(2)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双音节词语,在现代汉语中还存在,只不过意义不同。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儿女”,今义则是“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
芳草鲜美
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古义:开阔敞亮。
今义:(思想、心胸、性格等)乐观、畅快,
不阴郁低沉。
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指运输事业。
率妻子邑人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
来此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
不会改变。
仿佛若有光
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今义:似乎,好像。
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不必。
今义:不充足。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古义:邀请。
今义:延长,(时间)向后推迟。
便扶向路
古义:沿着,顺着。
今义: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
寻向所志
古义:先前的。
今义:对着,朝着。
返回
一词多义
舍
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shě
shè
动词,离开
名词,房屋
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引凄异
名词,类
动词,连接
《三峡》
寻
为
寻向所志
寻病终
武陵人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wéi
wèi
动词,寻找
副词,随即、不久
动词,作为
介词,对、向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遂
乃
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不复得路
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去后乃至
副词,于是、就
副词,竟、最终
副词,于是、就
副词,竟然、居然
副词,才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之
其
忘路之远近
渔人甚异之
处处志之
何陋之有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欲穷其林
其中往来种作
得其船
《陋室铭》
《狼》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指见到的桃花林景象
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指示代词,那
代词,指桃花源
代词,他的
同义词
释义
例句
悉
并
咸
皆
缘
扶
要
延
全,都
沿着,顺着
邀请
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咸来问讯
皆叹惋
缘溪行
便扶向路
便要还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同义词
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复前行
欲穷其林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形容词用作动词,尽
词类活用
判断句:
“……也”表判断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倒装句:
问所从来
宾语前置,即“问从所来”
文言句式
省略句:
①便舍船,从口入
省略主语“渔人”,即“(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②便要还家
省略宾语“渔人”,即“便要(渔人)还家”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省略宾语“之”,即“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④林尽水源
省略介词“于”,即“林尽(于)水源”
◆成语积累
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形容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豁朗。
鸡犬相闻
鸡狗的叫声能互相听见。形容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
世外桃源
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无人问津
没有人来询问渡口。比喻没人过问,受到冷落。
怡然自乐
形容生活恬适,自得其乐。
黄发垂髫
指老人和小孩。
落英缤纷
形容美好的春天景色。也形容暮春时节落花满地的景象。
无以复加 复前行
人云亦云 此中人语云
心旷神怡 并怡然自乐
不足挂齿、微不足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理屈词穷、山穷水尽 欲穷其林
又
说
快乐,愉快
不值得,不必
尽
02
第二课时
再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完成如下任务。
划出写渔人行踪的词句。
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为课文划分层次。
划出写渔人行踪的词句。
缘溪行
复前行
从口入
复行数十步
便要还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辞去
及郡下
寻向所志
不复得路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2
进入桃花源
1
发现桃花源
武陵渔人
的行踪
4
离开桃花源
3
拜访桃花源
5
再寻桃花源
(1)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
沿途所见到的绮丽景色。
一
(2、3)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见到的宁静美好
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民风。
二
(4、5)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数人再访桃花
源未果。
三
为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时间
地点
人物及其职业
似真实虚,以实写虚。
这一句交代了哪些信息?
课文精讲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句有何表达效果?
通过写溪水,既写出曲径通幽之感,又通过溪水之美之长,为桃源的最终出现做铺垫,让读者在看似清浅随意的记叙中渐渐积累了对桃源的美好印象。
渔人是怎么样遇见桃花林的?
渔人甚异之
忽逢桃花林
忽逢
甚异
“甚异”与“忽逢”照应,生动地写出了渔人意外遇到桃花林的惊异。同时,也烘托了桃花源绝美的景色,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者描绘了一副怎样的桃花林美景?有什么作用?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里的景物描写富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下文描绘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图景做了铺垫。
课文精讲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
【第二部分(2、3)】
林尽
复行数十步
得一山
山有小口
舍船
从口入
初极狭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桃花源的?有什么用意?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自然环境
写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环境,描绘了一幅和平宁静、幽美淡远的村居图。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生活情景
由景及人,写桃花源人生活自足,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外界
战乱纷扰、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桃花源
生活美好安宁
对比
表达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桃花源人见到渔人是什么反应,这些说明了什么?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大惊
写出了桃花源人见到外人时的惊奇,表明他们与世隔绝之久。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表现了桃花源人的淳朴真诚、热情好客,从侧面表现了桃花源内没有剥削压迫,人们和平安宁、丰衣足食。
桃花源人来此地及与世隔绝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对战争的厌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避秦时乱
暗含了作者对秦汉以来,特别是对东晋黑暗腐朽社会的否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
渔人“具言”“的是什么?
“具言”的内容:
桃花源外社会的状况。朝代不断更替,战争连年不断,赋税徭役繁重,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灾难深重。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叹惋
桃源人“叹惋”的是什么?
叹惋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
叹惋当今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
叹惋当今外面的人们生活困苦不堪。
如何理解“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的内在意蕴?
这句话虽只有12字,但意蕴深厚:渔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见闻遭遇不是文章叙述的重点,故而一笔带过,采用留白的方式,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后半句“皆叹惋”三字,表明桃源中人对渔人所讲现实世界生活遭遇的感叹惋惜,从侧面突出现实世界的黑暗。短短一句话,暗含着对比,暗含着想象,暗含着详略,越体会越有味,意蕴深厚。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
暗示桃花源人不愿意被外面世界打扰的心理,也为下文渔人再寻找桃花源却寻而不得埋下伏笔,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感。
渔人“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第三部分(4、5)】
“如此”包含渔夫人“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入、出桃花源经历和见到的种种。
此处若再一一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
渔人“处处志之”,太守派人寻找却“遂迷,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作者这样写,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是作者笔下的虚构世界,并非真实景象,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的情节是否多余?
不多余。刘子骥是晋朝真实的历史人物,写他寻找桃花源,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成分,增添了文章的曲折变化。同时,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没有成功,又对桃花源的美好意境做了进一步的渲染与补充,这也暗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留给世人永远的期盼与无尽的神往。
深入探究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千百年来无数中国人对它心驰神往?
自然环境
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社会环境
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安定平和。
社会风气
和睦共处,民风淳朴。
生活状况
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长幼有序。
精神状态
怡然自乐,自由幸福。
桃花源是一个自给自足、自由美好的人间仙境,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
文中所描写的桃花源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你怎么评价这一社会理想?
文中描写了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而宁静淳朴的理想社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愿望。作者的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①
陶渊明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他所处的社会现实相对的。这种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但它又带有原始共耕的痕迹,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只能是一种幻想。
②
课文主旨
本文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景色优美、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对社会、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作者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心声,也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及追求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
拓展延伸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发了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诗的前两句以写景起笔,选用了“飞桥”“野烟”两个意象,描绘了云烟缭绕、飞桥隐现的画面。
诗的后两句是问询渔人的话,桃源洞的美妙景色正是从这问话中虚写的,表达出诗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心愿。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明知故问,也隐约透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之感和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无限怅惘之情。
一、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落英缤纷。
(2)初极狭,才通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7)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
芳草鲜美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设酒杀鸡作食
知识盘点
(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遂与外人间隔。
(9)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桃花源记》中写武陵人刚进入桃花林,看到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二、成语积累
豁然开朗:形容从黑暗狭窄突然变得开阔敞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三、文学文化常识
1.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诗人、文学家。
2.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其余是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
3.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四、统编课下注释
1. 缘溪行 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芳草鲜美 鲜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落英缤纷 落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渔人甚异之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欲穷其林 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林尽水源 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着,顺着
新鲜美好
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繁多的样子
惊异,诧异。这里是“对
……感到惊异”的意思
想要
尽
发源的地方
7. 仿佛若有光 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初极狭,才通人 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豁然开朗 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屋舍俨然 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阡陌交通 阡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鸡犬相闻 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仅仅、只
通过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整齐的样子
类
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可以互相听到
14. 悉如外人 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乃大惊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具答之 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便要还家 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咸来问讯 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遂与外人间隔 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都
于是,就
详细
同“邀”,邀请
全、都
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与人世隔绝
于是、就
隔绝、不通音迅
21. 乃不知有汉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无论魏晋 无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皆叹惋 叹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此中人语云 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竟然,居然
不要说,更不必说
对、向
详细
感叹惋惜
邀请
告诉
不值得,不必
值得
28. 便扶向路 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处处志之 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及郡下,诣太守 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欣然规往 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未果 未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后遂无问津者 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着、顺着
先前的
做记号
到
拜访
打算,计划
没有实现
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渡口
五、其他常考实词
1. 复前行 前:___________________
2. 土地平旷 平:___________________
旷:___________________
3. 停数日,辞去 辞: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
4. 不足为外人道也 道:___________________
往前
平坦
宽广
告辞
离开
说
六、一词多义
芳草鲜美 ___________________
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___________________
寻向所志 ___________________
寻病终 ___________________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___________________
寻十余里无迹(《河中石兽》) ___________________
1. 鲜
2. 寻
新鲜
少
寻找
随即,不久
寻找
寻找
七、重点句子翻译
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课下注释;重庆中考B卷)
2.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课下注释)
3.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宾语前置“问从所来”)
4.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辽宁铁岭中考)
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5.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6.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甘肃中考)
7.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课下注释)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记号。
板书设计
桃花
源记
发现桃源
缘溪行,逢桃林
桃林尽,山洞现
进入桃源
自然风光
良田
美池
桑竹
生活情景
往来种作
怡然自乐
再寻桃源
不复得路
无问津者
世外桃花源寄托美好理想
课后习题
讲述故事示例:东晋年间,武陵郡有个渔夫,一次,他出去捕鱼时划着船迷路了,遇见了一片美丽的桃花林。他走到桃林的尽头,发现了一个山洞。他下船从洞口进去,来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地方。这里土地肥沃,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富足欢乐。桃花源的人见到渔夫很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向他们详细地述说了自己的见闻,并受到了款待。渔夫在那里逗留了几日便告辞离开了。他在回去时,沿途做了记号。回到城里,他便向太守禀报了桃花源的事情。太守派人随渔夫去寻找,却没有找到。
一、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简要讲述这个故事,并背诵全文。
桃花林的景色:一条清澈的小溪向远处流去,溪水两边是大片美丽的桃花林。桃林里绿草如茵,花朵芬芳馥郁,一株株桃树像娇艳的少女,柔臂细腰,随风轻扬的花瓣如同漫天春雨,纷繁美丽。
桃花源中的景象:田地平整宽阔,房屋整齐有序,一丛丛翠竹迎风摇曳,一排排桑树伸展出绿油油的枝叶。往前走,那映着天光的田地、纵横交错的小径,一直蔓延到黛绿的山下。远处,白墙灰瓦的村落上空炊烟缭绕,一阵阵孩童的嬉闹声传来……仰望天空,天是那样蓝,白云在蓝天上悠悠地飘着。
感受:美好、宁静、温暖,是理想中的家园。
二、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有所不同。默读课文前两段,想象其中的画面,说说这些画面给你的感受。
渔人“具言”的内容是桃花源外社会的状况:朝代不断更替,战争连年不断,赋税徭役繁重,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灾难深重。桃花源中人“叹惋”的原因: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安定、富足,所以桃花源中的人们感慨外面的世事变迁,对遭受战争祸害的百姓深表同情。
三、本文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试依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如此”包含渔夫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由入而出桃花源的经历和见到的种种。此处若再一一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
2.诣太守,说如此。
(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1.动词,作为。
介词,对。
2.动词,舍下,放弃。
名词,房屋。
3.副词,于是,就。
副词,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4.动词,寻找。
副词,不久。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2.便舍船,从口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鲜美: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瓜果、菜肴)滋味好
五、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但是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注意它们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常用义的区别。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指没有出路的境地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世外桃源”吸引人的地方: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作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应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追求和平安乐的生活的美好愿望。
六、结合课文及下面节引的《桃花源诗》中的诗句,讨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②。
桑竹垂余荫,菽稷③随时艺④。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⑤王税。
荒路暧⑥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⑦,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⑧欢游诣。
①相命肆农耕:桃花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肆,尽力。
②憩(qì):休息。
③菽(shū)稷(jì):泛指粮食作物。
④艺:种植。
⑤靡:无。
⑥暧(ài):遮蔽。
⑦俎(zǔ)豆犹古法:按照古制进行祭祀。俎豆,古代祭祀时用的礼器。
⑧斑白:头发花白,指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