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学写申论
第四单元写作任务
学习目标
1.了解申论的特点。
2.把握申论写作的立意,通过安排文本结构,对
论点能缜密分析并深入论证。
3.学会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写作申论,解决现实问题。
基础知识储备
“申”是申述,“论”是议论,“申论”,就是要求作者就特定的材料、事件或者问题进行陈述、说明、概括,并据以发表见解,论述理由,推断逻辑关系。简而言之,就是“讲道理”。
申论的写作方法与议论文存在一定区别,条理必须清晰、切忌冗长。而且申论不是散文更不是美文,不要用华丽的辞藻,切忌观点模糊或者过激。
如何写好申论
1.申论的基本结构
申论,其实就是政论文,是议论文的一种,所以要遵循议论文的写作方式,也就是要有论点、论据、论证。
基本结构组成: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论。
常见典型结构——七段论:引论,引出主题(1~2段);分析问题,分析论证(3~4段);解决问题,分析对策(5~6段);结论,总结结尾(第7段)。
2.申论的立意
立意,也就是确立观点。申论立意通常要做到观点正确、
深刻、新颖,紧密结合材料。
(1)首先要通览全篇材料,把握申论考查的主题。做到驾驭材料,
了解该次申论考查的社会问题和背景。
(2)紧扣材料,了解主题思想。宏观引领(找到文章分论点)、中观切入(文章分论点要围绕服务于总论点)和微观支撑(分论点如何展开)。
3.申论的写法
(1)开头
申论文章讲求时效性,讲求开门见山,一般用一两个自然段引出主题,开门见山地直入主题。
申论文章开头的三种常见写法:
①引用名言开头。这里强调的是申论文章中的引用部分要尽可能是“时代最强音”,因为时代最强音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统领全局、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反复调查研究的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是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写作申论文章有力的论据。
②举例开头。举实例作为文章的开头是申论文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例子可以是给定材料中的,也可以是世人皆知的材料以外的内容,但一定要强调事例本身的说服性、典型性。开头所举事例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内容精练、举例典型、直入主题。
③直接分析论述开头。在一些情况下,直接对问题进行深入论述,同样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办法。申论文章讲求时效性,直接深入论述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开头方式。
(2)中间——深入分析主题
分析主题,要准确把握重点,同时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一般来讲,凡是作为申论文章的主题,应该是比较重大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既然是比较重大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往往就需要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去分析。将问题的关键实质准确把握住,并且将问题准确、合理地上升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奔小康的思想政策高度,或者上升到关系到社会稳定、民族未来等高度是申论文章分析问题的重要技巧和要求。但也不能牵强地上升到科学发展观或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思想高度,而是要有理、有力,有充分的论证作为前提。
申论文章的分析部分一般可以就主题的以下五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几个进行分析:①解决问题的重大意义;②问题的严重性、迫切性;③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④问题原因的分析;⑤问题出在哪些方面。
(3)结尾
文章结尾要收回文章。文章在中间部分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分析,结尾需要收回文章,再次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文章结尾要文采斐然。申论区别于一般政府的工作文件就在于讲究文采,中间进行了比较平实的论述之后,结尾就需要文采斐然,气势比较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文章结尾要内容干练。结尾需要干练精简,最好是对分论点的一个回顾等。
结尾的基本方法:一句话收回文章+回顾分论点+重申总论点+呼吁美好未来。
1.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观点,围绕“站C位”的话题,联系社会生活,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申论,要求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在央视春晚上,小品《占位子》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故事,引发众人热议。C是英文“center”的缩写,意为中央、正中心。“C位”是中间位置、重要位置或核心位置的意思。
实战演练
【写作指导】
材料共四句话。第一句话是小品《占位子》里的台词,体现了小品的主题;第二句话概述小品《占位子》的主要内容及社会反响;第三、四两句话揭示“C位”的内涵,是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解释。由此可知,本题的审题立意应从前两句话入手。第一句话“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意思是说,学生在教室里所坐的位置决定学习成绩,进而决定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地位,这也正是“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思想原因。问题是,座位跟学习成绩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座位是不是学习和成长的关键因素和决定因素 现在成绩优秀了,是不是将来进入社会就一定会有好“位置” 对于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除了联系第一句话进行思考外,还可以思考这些问题:孩子学习和成长最需要的是什么 家长给予孩子最好的帮助是什么 怎样走出爱的误区 等等。
参考立意:精神财富远比位置重要;成人永远比成绩更重要;要充分了解、尊重、相信孩子;要充分投入精力,专注陪伴孩子;当心变爱为害;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未必有为……
【参考例文】
有为才能有位
小品《占位子》以孩子“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开场,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故事。这些家长的爱子之心固然可敬,但是他们不明白,位置跟优秀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不能决定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的地位。
诚然,座位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但它并不是影响学生成绩和成长的核心因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如思考、交流、合作、自律、自信、自觉等才是重点。坐在所谓“C位”的学生最终成绩并不优秀,而坐在非“C位”的学生却成为学霸,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相信每个同学都可以从自己所在学校里找到实例。为什么有些坐在“C位”的同学会不如坐在非“C位”的同学成绩好呢 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存在差异。
家长的责任应当是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成长,而不是使出浑身解数帮孩子抢占教室“C位”。换句话说,家长与其在教室里为孩子抢“位置”,不如培养孩子自己争“位置”的意识和抢“位置”的能力。孩子迟早要独立,他们的未来有怎样的“位置”,更多取决于他们有没有志气、毅力和恒心。须知,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未必有为。不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不在内因上下功夫,仅在“C位”上用力气,只会弱化孩子的意志。
其实,影响孩子学习和成长的不单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父母自身所处的“位置”对孩子的影响也十分重要。马卡连柯说过:“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作为父母,自身发展得如何、具有怎样的素质,都会对孩子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比起去抢教室座位,为人父母更应该着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实力,为孩子的成长做铺垫。
古人云:“不患无位,患所以立。”通过累积真才干、真本事,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那么不论身处何种位置,都能发光发热、立于不败之地。
有为才有位,有位更须有为。谢觉哉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时,已年逾七旬。医生和身边的人说:“您年岁大了,法院的工作挂个名就行了,干吗还费那么大力气啊 ”谢老严肃回答:“挂名怎么行啊 ”谢老依然满腔热情、不知疲倦地辛勤工作。今天,新时代为奋斗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把握好“有为”与“有位”的辩证法,想为、敢为、善为,我们何愁不能施展才干、赢得人生的主动权。
“无位者可成其为,有为者终得其位。”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眼睛盯着的不应该是孩子的“位”而是孩子的“为”。如果颠倒了两者的关系,对孩子的“爱”就可能成为实际的“害”。
【点评】文章从简述材料起笔,在肯定家长爱子之心的同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即不懂“位置跟优秀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不能决定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以此作为中心论点,统领全文。主体论述部分,首先指出影响学生成绩和成长的核心因素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而不是教室里的“位置”;接着指出家长的责任应当是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成长,而不是使出浑身解数帮孩子抢占教室“C位”,并从反面论述抢“C位”的消极后果;然后深化论证,指出“不论身处何种位置,都能发光发热”,且列举谢觉哉的事例,进一步点明在位者更须有为。结尾引用名言,再次点明论点,照应标题。文章紧扣“位置”展开论述,说理辩证,很有说服力。
2.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提炼观点,围绕“治理网络乱象”的话题,联系社会生活,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申论。要求:立意明确,有思想性;不少于800字。
近日,有一组数据引发关注:2022年,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指导全国各级网信举报工作部门、主要网站平台受理网民举报色情、赌博、侵权、谣言等违法和不良信息1.72亿件。其中,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受理举报604.9万件;各地网信举报工作部门受理举报957.3万件;全国主要网站平台受理举报1.57亿件。一个个数字,从侧面折射出网络空间中不良信息的规模与类型,也映照着处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的力度与效果。
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是全国各级网络举报工作部门和主要网站平台的重要工作,也是加大违法和不良信息处置力度的应有之举。鼓励广大网友依法举报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有助于不断拓宽和畅通网民参与网络综合治理的渠道,加强网上有害信息监管,对于保障网民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网络生态大有裨益。(摘自人民网2023年2月11日)
分析:根据写作要求,“治理网络乱象”是话题,核心是如何治理。材料中列举了有关“网络乱象”的一些现实,也给出了“治理”的一些方式。写作时,要强调问题的严重性、迫切性,写出网络乱象的原因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强的解决方式。
依法治理,让网络空间风清气正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信息干净,网络空间才能清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一方面,广大网民普遍期盼权威准确的网络信息内容;另一方面,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乱象屡禁不止。群众上好网、好上网的需求与网络信息供给的纯洁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张力,理应加大监管、净化、整治力度,构建起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确保广大网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参考例文
针对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受理网民举报、依法治理整肃是重要方面,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主动出击、持之以恒。这几年,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了“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推进“净网”“剑网”“护苗”等整治行动,全面整治“饭圈”乱象、网络水军、流量造假等问题。数据显示,2022年,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指导全国各级网信举报工作部门、主要网站平台受理网民举报色情、赌博、侵权、谣言等违法和不良信息1.72亿件。其中,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受理举报604.9万件;各地网信举报工作部门受理举报957.3万件;全国主要网站平台受理举报1.57亿件。这些务实之举,赢得了广大网民的好评,也让网络生态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实践表明,管网治网必须把集中治理和常态化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标本兼治,完善长效治理机制,确保有乱必查、有害必除,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应该看到,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的出现与存在,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除有害信息、根治顽瘴痼疾也很难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找准治理的重点,在“饭圈”、谣言、侵权等网络信息方面加强监控力度,做到露头就打、打早打小;也需要把握治理的节点,强化重点网站、平台、机构等主体责任,做到有责必担、失责必究;还需要健全治理机制,加强多部门联合整治行动,做到集中出击、协同发力;更需要加大优质信息供给,多平台、多渠道、多形态提供群众需要的网络内容及信息服务,做到用正能量驱散负能量。
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直的事,需要网上网下集众智、汇合力,为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文明兴网保驾护航。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综合运用法律、监管、平台、技术等手段,坚决遏制各类违法违规问题,不断提升网络空间治理效能,做到利刃出鞘、精准打击、发力增效、久久为功,让网络不良信息无处遁形,让清风正气分外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