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课时达标训练1 《三国演义》 曹操献刀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恣意(zì) 骁将(yāo)
惶遽(jù) 风驰电掣(zhì)
B.酒樽(zūn) 羸弱(yínɡ)
隐讳(huì) 面面相觑(qù)
C.思忖(cǔn) 剑鞘 (qiào)
沽酒(ɡū) 飞扬跋扈(hù)
D.鞍辔(pèi) 逃窜(chuàn)
成皋(ɡāo) 鸿鹄之志(hú)
解析:A项,“骁”应读“xiāo”,“掣”应读“chè”;B项,“羸”应读“léi”;D项,“窜”应读“cuàn”。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姿意妄为 粉身碎骨
张皇失措 封万户侯
B.挑肥捡瘦 真知卓见
撺掇不止 四处逃窜
C.迄今为止 矫枉过正
盛情款待 年成欠收
D.将妇挈雏 携手共进
声名鹊起 为丛驱雀
解析:A项,姿—恣;B项,捡—拣,卓—灼;C项,欠—歉。
答案:D
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死不恨(怨恨)
此贼合死(应该)
B.恐董卓见疑(表被动)
当乘间图之(图谋,谋取)
C.卓然其说(以为然,认为正确)
扶之上坐(通“座”)
D.直至后院中审究(审问,审讯)
安肯干休(怎么,哪里)
解析:A项,“恨”,遗憾;B项,“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D项,“审”,仔细。
答案:C
4.(2013·课标全国高考Ⅰ)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解析:B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A项,“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该词含有贬义,修饰对象不当。C项,“电光石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瞬间就消逝。此处望文生义。D项,“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该词只能用来形容两个人或事物。此处没有弄清该词的适用范围。
答案:B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影响深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B.一千多年来,曹操是一个在历史和文艺作品中被严重歪曲和丑化了的人物,许多史书把曹操写成一个暴君,小说《三国演义》也把曹操刻画成一个阴险毒辣的奸臣。
C.《人民日报》评论员指出,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目标。
D.近日,由江西人导演、全部取景于江西的励志电影《网络妈妈》在全国各地热映,引起了强烈反响,对这部关注网瘾少年的电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为“曹操在历史和文艺作品中是一个”;C项,“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在“对这部”前加“观众”。
答案:A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种现象在电影、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映
②《三国演义》在民间的流传范围、影响程度,都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中独一无二的
③民间也一直对这类现象有不少争论
④当代阴阳易辨派创始人高煜翔评价《三国演义》书:“男儿不展凌云志,枉负今生八尺躯。”
⑤从某种程度上说,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在国人心目中已经占据了真实历史的地位
⑥这就造成了普通民众,甚至一部分专家学者对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也就是小说所描述的历史时期的概况、事件、人物缺乏正确的常识
A.②⑥①③⑤④ B.①④②⑤③⑥
C.②⑥⑤①③④ D.②⑥①③④⑤
解析:这段文字意在论述“《三国演义》的内容在国人心目中已经占据了真实历史的地位”,其中②⑥是原因,①③是这个问题在其他领域中也存在着,注意“这种”“也”等提示语。最后④是对《三国演义》的评价。
答案:C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且说董卓欲杀袁绍,李儒止之曰:“事未可定,不可妄杀。”袁绍手提宝剑,辞别百官而出,悬节东门,奔冀州去了。卓谓太傅袁隗曰:“汝侄无礼,吾看汝面,姑恕之。废立之事若何?”隗曰:“太尉所见是也。”卓曰:“敢有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群臣震恐,皆云:“一听尊命。”宴罢,卓问侍中周毖、校尉伍琼曰:“袁绍此去若何?”周毖曰:“袁绍忿忿而去,若购之急,势必为变。且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倘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山东非公有也。不如赦之,拜为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伍琼曰:“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诚不若加之一郡守,以收民心。”卓从之,即日差人拜绍为渤海太守。
九月朔,请帝升嘉德殿,大会文武。卓拔剑在手,对众曰:“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乃命李儒读策曰:“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李儒读策毕,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又呼太后去服侯敕。帝后皆号哭,群臣无不悲惨。
阶下一大臣愤怒,高叫曰:“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卓大怒,喝武士拿下,乃尚书丁管也。卓命牵出斩之。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后人有诗叹之曰:“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卓请陈留王登殿。群臣朝贺毕,卓命扶何太后并弘农王、帝妃唐氏,于永安宫闲住。封锁宫门,禁群臣无得擅入。可怜少帝四月登基,至九月即被废。卓所立陈留王协,表字伯和,灵帝中子,即献帝也,时年九岁,改元初平。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
李儒劝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因荐蔡邕之才,卓命征之,邕不赴。卓怒,使人谓邕曰:“如不来,当灭汝族。”邕惧,只得应命而至。卓见邕,大喜。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甚见亲厚。
却说少帝与何太后、唐妃困于永安宫中,衣服饮食渐渐少缺,少帝泪不曾干。一日,偶见双燕飞于庭中,遂吟诗一首。诗曰:“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董卓时常使人探听,是日获得此诗,来呈董卓。卓曰:“怨望作诗,杀之有名矣。”遂命李儒带武士十人,入宫弒帝。帝与后、妃正在楼上,宫女报李儒至,帝大惊。儒以鸩酒奉帝。帝问何故,儒曰:“春日融和,董相国特上寿酒。”太后曰:“既云寿酒,汝可先饮。”儒怒曰:“汝不饮耶?”呼左右持短刀、白练于前,曰: “寿酒不饮,可领此二物。”唐妃跪告曰:“妾身代帝饮酒,愿公存母子性命。”儒叱曰:“汝何人,可代王死!”乃举酒与何太后曰:“汝可先饮。”后大骂:“何进无谋,引贼入京,致有今日之祸。”儒催逼帝。帝曰:“容我与太后作别。”乃大恸而作歌。其歌曰:“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为臣逼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唐妃亦作歌曰:“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恨不随。生死异路兮从此毕,奈何茕速兮心中悲。”歌罢,相抱而哭。李儒叱曰:“相国立等回报,汝等俄延,望谁救耶?”太后大骂:“董贼逼我母子,皇天不佑!汝等助恶,必当灭族!”儒大怒,双手扯住太后,直撺下楼,叱武士绞死唐妃,以鸩酒灌杀少帝。还报董卓,卓命葬于城外。自此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尝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扬言杀贼大胜而回,于城门外焚烧人头,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
越骑校尉伍孚,字德瑜,见卓残暴,愤恨不平。尝于朝服内披小铠,藏短刀,欲伺便杀卓。一日,卓入朝,孚迎至阁下,拔刀直刺卓。卓气力大,两手抠住。吕布便入,揪倒伍孚。卓问曰:“谁教汝反?”孚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卓大怒,命牵出剖剐之。孚至死,骂不绝口。后人有诗赞之曰:“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董卓自此出入常带甲士护卫。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回)
7.袁绍不仅逃过董卓的追杀,而且被封为渤海太守,原因是什么?
解析:袁绍没有被杀,有多方面的原因。注意分析当时的形势、人物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1)李儒的阻止。李儒说“事未可定,不可妄杀”。
(2)袁隗在皇帝废立这件事上不拂逆他。
(3)周毖、伍琼的提议。给袁绍官职,“以收民心”。
(4)董卓善听。董卓肯听从他人的建议。
8.董卓废少帝时,群臣们的反应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解析:董卓废少帝时,拔剑在手,命李儒读策废帝,“帝后皆号哭”,当时群臣的反应是“无不悲惨”,但慑于董卓,而不敢反抗。仅有尚书丁管反抗,但惨遭杀害。
参考答案:“帝后皆号哭”,当时群臣的反应是“无不悲惨”,群臣中仅有尚书丁管反抗,愤怒高叫,“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但惨遭杀害。说明当时董卓一手遮天,不容许有反抗的声音。
9.仔细阅读节选的文字,试分析一下董卓的形象。
解析:从董卓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可看出他粗暴、残忍,不顾他人性命,从作者的叙述中可知董卓干过种种倒行逆施的事。但答题时要把人物形象概括全面,比如他善听他人意见、惜才等。
参考答案:董卓是个满怀私欲和野心的人。他个性飞扬跋扈,暴虐不仁。但是在大事上不独断专行,善于听从他人的意见,并且在拉拢贤士这个方面,他对蔡邕的做法,说明了他的惜才。
三、语言运用
10.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次日,孙坚来辞袁绍曰:“坚抱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别公。”绍曰:“吾知公疾,乃害传国玺耳。”
袁绍为何说孙坚害传国玺病?此后孙袁双方围绕“传国玺”做了什么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名著阅读的识记和复述的能力。题目指向性较强,注意题干所问即可,不作字数要求。
参考答案:袁绍得知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
情节要点:①孙坚发誓他没有得到玉玺。②袁绍叫来从孙坚营中逃出的军士对质。③孙袁双方欲动手,被众诸侯劝住。(意思对即可)
11.解说下面这幅漫画,概括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60字)
解析:解说时应该注意把画面内容描述全,把鸟儿的前后变化及原因介绍清楚即可,不要作评论。
阐释寓意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答题时应做到语言简明、准确。
参考答案:解说:这幅漫画中,一只瘦弱的小鸟挡不住笼里食物的诱惑,钻进去吃食,吃肥之后,再也出不来了。
寓意:接受诱惑的代价是失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