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新庄中心校 李宝升
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并熟练运用本课的生字生词。
2.把握课文叙事的写作顺序。
3.感知宏大的场面,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我会拼读
zhǎn
一盏
lán
栏杆
huì
汇入
bào
爆破
zé
恩泽
qú
水渠
xuān
宣布
zhī
旗帜
yuè
阅兵
zhì
制造
tǎn
坦克
jù
距离
lóng
轰隆隆
我会拼读
政( zhèng )委 宾(bīn )客 电钮(niǔ)
擎(qíng)着 诞 (dàn)生 瞻仰(zhān)
聂(nie)荣臻(zhēn)
我会拼读
大典 擎着 委员 协商 外宾
汇集 按照 预定 排列 波浪
爆发 演奏 诞生 奋斗 庄严
宣告 欢呼 电钮 肃立 瞻仰
肃静 飘拂 选举 骑兵 高潮
嗓子 次序 光明 副主席 共产党
毛泽东 四面八方 排山倒海
我会认读
检查字或词语的理解情况。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我会理解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分别介绍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过程?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群众入场
课文按开国大典进行的时间顺序叙述
1--4
—举行典礼
5--10
—阅兵式
11--13
—群众游行
14--15
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对重点部分进行分层理解。
第一段(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段(5—10自然段):具体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
宣告:新中国诞生了。
本段按内容分为三层:
①(5一7节)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
月1日)成立了。
②(8—9节)升国旗的过程。
③(10节)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毛泽东为中央人民
政府主席。
第三段(11—13自然段):写阅兵式的盛况。
本段按阅兵顺序分为三层:
①阅兵式开始的情况。
②各兵种通过天安门受检阅。
③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
第四段(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
游行的情况。
第五段(15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主要内容
课文描述了新中国成立时开国大典的盛况及开国大典的伟大意义,赞颂了人民解放军的威武雄壮,反映了人民无限热爱毛主席和欢庆新中国诞生,当家做了主 人的兴奋心情。
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开国大典
(第二课时)
新庄中心校 李宝升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呢?
我会思考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 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这是对整个会场的俯瞰图,写出了特定场合的整体情景,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展现出此时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壮观景象。写出了开国大典隆重、热烈的场面
我会理解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更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
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的人们,让我们感受到人民的急切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
我会理解
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
2、宣布典礼开始,各委员就位
4、宣布新中国成立
5、升国旗,鸣礼炮
6、毛主席宣读公告
1、领袖与群众见面
3、奏国歌
研读交流第二部分:大会主要有哪几
过程?
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场面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从“一齐”二字你感受到了
什么?
写出了人们对领袖的无限
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通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指的是什么?
想一想 :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通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着鲜红的国旗。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反复运用“一齐”想表达什么?
(反复运用这些词,突出了开国大典的隆重热烈,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群众激动、欢喜的心情,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党、对新中国、对人民领袖的热爱之情。)
文中反复描写掌声,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反复描写掌声,突出了开国大典的隆重热烈,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群众激动、欢喜的心情,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党、对新中国、对人民领袖的热爱之情。)
为什么说“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五星红旗升起来,表明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当家作了国家的主人,从此过上了新的生活。
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单位。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
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我是这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 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
我是这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是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 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 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我是这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开国大典流露的欢乐、激动之情。呼喊和 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激动达到了高潮。
课后问题
1、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2、朱总司令检阅部队→各兵种经过主席台→群众的欢呼场面
a、“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八面红旗迎风招展”会场的环境布置,衬托出现场庄严、隆重的气氛。
b、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展现出此时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壮观景象。写出了开国大典隆重、热烈的场面
c、呼喊和 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激动达到了高潮。
当堂练习
堂堂清:
本课达标练习题
一、词语搭配,连线题。
热烈的 态度
热情的 欢呼
热闹的 市场
宣传 成立
宣读 公告
宣告 好事
堂堂清:
本课达标练习题
二、选词填空。
渐渐 慢慢 徐徐
1.太阳出来了,晨雾( )地散去。
2.我扶着老奶奶, ( )地走过人行横道线。
3.清风( )吹来,我闻到了一股茉莉的清香
矗立 肃立 挺立
4.少先队员( )在烈士墓前,缅怀革命先辈创业的艰难历程。
5.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地( )在天安门广场的南面。
6.广场上( )着一根22米高的电动旗杆。
渐渐
慢慢
徐徐
肃立
矗立
挺立
堂堂清:
本课达标练习题
三、写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
2.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
3.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了白山黑水,传到了长城内外,传到了大江南北,传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旗杆 一( )电灯 一 ( ) 掌声
一( )队伍 一( )坦克 一 ( ) 红旗
比喻
比喻
排比
根
盏
阵
支
辆
面
堂堂清:
本课达标练习题
五、缩句。
1.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3.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会场上爆发掌声。
目光投向主席台。
毛主席宣读公告。
堂堂清:
本课达标练习题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这句话中的“海洋”指的是_________。“波浪”指的是_________。句中运用了_________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大典开始前_________的 _________ 。
2.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3.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域、西城的街道路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个句子运用了 _________的手法,充分展现了_________ 和_________。课文按照顺序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动人的场面。
天安门广场的人多
红旗翻动
比喻
天安门广场上
人很多
战士们英雄神武,我们的军队坚不可摧
比喻
游行队伍的热情高涨
人民的幸福、兴奋
入场
典礼
阅兵
游行
、1.天安门广场的人多 红旗翻动 比喻 天安门广场上 人很多
2.战士们英雄神武,我们的军队坚不可摧
3.比喻 游行队伍的热情高涨 人民的幸福、兴奋
堂堂清:
本课达标练习题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堂堂清:
本课达标练习题
1.这三个自然段按( )顺序,写了( )和( )两个程序。
2.“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升国旗
宣读公告
A
再也不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当家做主的意思
时间 升国旗 宣读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