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5 21:2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第七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组织 方 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燃烧与灭火 7.1 燃烧和灭火
2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 知识 7.1 燃烧和灭火
3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以及化石燃料 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4 使用燃料对坏境的影响 以及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二、单元分析
( 一) 课标要求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知道化石燃料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 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了解石油和煤的主要成分和性质;
了解石油和煤不仅是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 1 -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
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 绍了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可巩固并深化对氧气化学性质、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化学性 质、水电解等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还为今后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有机化 合物、化学与生活等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 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在内容的安排 上还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 的眼界,体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的思想。
本单元内容是前后呼应,层层递进的,旨在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燃料燃烧对 人类生存的影响,明白化石燃料燃烧的利与弊。本课题运用犬量感性图片,让学 生仿佛身临其境,自觉地关注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等多种 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切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 学情分析
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 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单元从燃烧条件的实验入手,学生通过 实验探究,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再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然后介绍 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
- 2 -
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
料对环境的影响。
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三大化石燃料,掌握它们的特性及组成; 3.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和用途;掌握甲烷燃烧的知识; 4.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5.了解乙醇和氢气等重要燃料,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能源的重要性。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知识框架
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学科,本单元作业设计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将 生活与化学相联系,重视学生的基础教育,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上展开教学内 容。为了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提升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统一,
实现化学学科素养,设计了本单元的作业内容。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 3 -
课时目标: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 认识灭火的三个原理; 会根据燃烧的条 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知道常见灭火方法中运用的灭火原理;提高运用化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作业 (用时要求:3分钟)
题 目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小组讨论燃烧对生活的影响,讨论什么是燃 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答案解析 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小组成员参与度 90%以上;学生语言表达正确且流利,按时 完成,正确率 90%以上 优秀
小组成员参与度 70%-90%;语言表达正确,按时完成,正确率 70%-90% 良好
小组成员参与度 60%-70%;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完成时 间和正确率60%-70% 合格
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探索能力,可以了解学生对燃烧的 认识。
二、课堂作业 (用时要求:3 分钟)
题 目 1.燃烧:可燃物与 发生的一种 的剧烈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物质的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② ;③ 。 3.灭火的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 ③
答案解析 1. 氧气;发光、放热。 2. 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3.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作业评价 提前完成作业,书写整洁清晰,正确率 90%以上。 优秀
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清晰,正确率 70%—80%。 良好
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清晰,正确率 60%—70%。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题目的练习认识燃烧,掌握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能够 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
- 4 -
三、课后作业 (用时要求:8 分钟)
基础题: (必 做) 1.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利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书档案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用嘴吹灭蜡烛用到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C.做饭时,油锅中的油着火可以用水浇灭。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2.右图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时,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 烧说明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2) 实验时,可观察到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 未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一个条件是 。将氧气通入烧杯并与杯底白磷接触时,可观察 到的现象是 。
拓展题: (选 做) 3.奥运圣火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圣火传递则是奥运会召开最重 要的仪式之一。2022年2月2日,神圣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 传递活动正式开始。其实我们知道火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 一,火的使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巨大的意义,为了更好的利 用和控制火我们必须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请结合下图回 答问题:
图1 图2 (1) 写出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 挤压图1右边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管内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 烧,由此得出燃烧所需的一个条件为 ;图2
- 5 -
中的现象能说明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 (3) 挤压图一左滴管可观察到燃烧的白磷熄灭,其灭火的原理为 ;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跟它的哪些性 质有关 。 (4) 图 1 和图 2 中的装置都可以用于探究燃烧所需的条件,与图 2 相比图 1 中的装置具有的优点 (写一点即可) 。
答案解析 1. D 错选 A 对常用灭火器的适用情况掌握不准; 错选 B 对灭火原理掌握不好; 错选 C 对常见火情所用的灭火方法不能做出正确选择。 2. (1) 燃烧需要氧气。 (2)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3) 水中白磷燃烧。 3. (1) CaCO3+2HCl=CaCl2+H2O+CO2 ↑ (2) 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氧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 隔绝氧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4) 尾气得到处理不会造成污染。 错写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掌握不牢; 错写则说明对燃烧的条件相关内容掌握不熟; 错写对常用灭火方法中用到的灭火原理理解不透;对二氧化碳性质 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理解掌不好。
作业评价 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按时完成作业,书写 工整规范,正确率在 90%以上。 优秀
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按时完成作业, 书写工整,正确率在70%—90%。 良好
能准确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按时完成作业,书 写工整,正确率在 60%—70%。 合格
设计意图 设计用于巩固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掌握,复习第六单元二氧化碳 的制取及相关性质,同时引导学生拥有对装置进行创造性改造的意识,增 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实践性作业
- 6 -
题 目 了解几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调查学校、商场、住宅等配备了哪 种灭火器,阅读使用说明,了解使用方法。
学生反馈
作业评价 能积极地去观察生活中的化学,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多种 途径获取信息,观察细致、记录详细、表达清晰。 优秀
能按时完成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能获取较多信息并详 细记录。 良好
设计意图 本题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化学,在实践中 学习,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在此过程中体会燃烧 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个人安全意识;认识爆炸 极限的含义;认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一、课前作业 (用时要求:3分钟)
题 目 阅读教材内容并结合已有经验讨论:什么是爆炸?什么是爆炸极 限?易燃易爆物在生产、运输、使用及储存时应注意什么?
答案解析 参照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回答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小组成员参与度达 90%以上;学生语言表达正确且流利, 按时完成,正确率 90%以上 优秀
小组成员参与度 70%-90%;语言表达正确,按时完成,正 确率 70%-90% 良好
小组成员参与度 60%-70%;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完成 时间和正确率60%-70% 合格
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自主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交流和探索能 力。
- 7 -
二、课堂作业 (用时要求:2-3 分钟)
题 目 1.爆炸:可燃物在 的空间内 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 里聚集 ,使气体的体积迅速 而引起爆炸。 2. 爆炸极限: 的气体或粉尘在 中达到一定的 含量时,遇到 就会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 ,就 叫做爆炸极限。 3. 在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有 “ ”字样或图标。
答案解析 1.有限;急剧;大量的热;膨胀。 2.可燃性;空气;火源;含量范围。 3.严禁烟火。
作业评价 提前完成作业,书写整洁清晰,正确率 90%以上。 优秀
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清晰,正确率 70%—90%。 良好
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清晰,正确率 60%—70%。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题目的练习巩固学生对爆炸、爆炸极限及易燃物、易爆物安全 知识的认识。
三、课后作业 (用时要求:8 分钟)
基础题: (必 做) 1.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 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夜间发现家用天然气泄漏时,应开灯检查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2.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 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10月20日2时许,山西一煤矿矿井下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
- 8 -
拓展题: (选 做) 故,造成4人遇难,1人受伤。瓦斯是煤矿矿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 具有可燃性,它已成为煤矿事故的“头号杀手”。 (1) 在 瓦 斯 爆 炸 事 故 中 瓦 斯 属 于 燃 烧 所 需 条 件 中 的 ,此外瓦斯发生爆炸还必须满足另外两个条件: ①瓦斯的含量在爆炸极限范围内; ② 。 (2)为防止煤矿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下列做法可行的有 (填 字母)。 A.工人进入矿井时严禁携带火源 B.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定对瓦斯进行检查,严禁漏查、 假查 C.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 D.矿井内要加强通风,使瓦斯的含量在爆炸极限范围以外 (3)矿井下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专家提出了注入液氮灭火的方 案。液氮可用于矿井灭火的原因是 、 (写出两条即可)。
答案解析 1. A 错选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相关安全知识掌 握的不到位,应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加强相关安全知识的学习。 2. D 错选A 剧烈燃烧发生在有限空间会引起爆炸认识不清。 错选B 对着火点认识不清,面粉着火点没有升高。 错选C 鼓空气是为了增大面粉和空气接触面积,对此认识不清。 3. (1) 可燃物,遇到明火 (2) ABCD (3) 液氮气化吸热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氮气不能燃烧、 不能支持燃烧 (合理即可) (1) 错写对燃烧条件及物质燃烧引起爆炸所需条件认识不清 (2) 错写对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掌握不够; (3) 错写可能是对氮气的性质遗忘导致,或对灭火原理理解不透。
作业评价 熟练掌握爆炸、爆炸极限及与易燃易爆相关的安全知识,并 能联系实际,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整洁,正确率在 90%以上。 优秀
- 9 -
掌握爆炸、爆炸极限及与易燃易爆相关的安全知识,按时完 成作业,书写整洁,正确率在70%—90%。 良好
掌握爆炸、爆炸极限及与易燃易爆相关的安全知识,按时完 成做,书写整洁,正确率在 60%—70%。 合格
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等相关安全 知识掌握情况,进一步增强学生安全意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燃烧 条件的掌握,检测学生对爆炸极限的理解,借助本题进一步增强学 生安全意识。
四、实践性作业
题 目 调查家庭附近的加油站或面粉厂等有易燃易爆物的场所采取了哪些 安全措施,下节课把调查结果与同学们分享。
学生反馈
作业评价 能积极地去观察生活中的化学,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多种 途径获取信息,观察细致、记录详细、表达清晰。 优秀
能按时完成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能获取较多信息并详 细记录。 良好
设计意图 本题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化学,在实践中 学习,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增强对易燃物、易爆 物安全知识的掌握。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知道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组成、及其不 可再生性。掌握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燃烧的化学方程 式。认识到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一、课前作业 (用时要求:3-5 分钟)
- 10 -
(
按时完成阅读并填写,书写规范,正确率 70
%
) (
9
0%
)
题 目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_____能源。_____ 被称为工 业的粮食,主要含_____元素,是混合物,隔绝空气加强热 (煤的干 馏是____变化) 生成:焦炭 (冶炼金属) 、煤焦油 (化工原料) 、 焦炉气 (燃料) 等;____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主要含______元素, 是混合物,根据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石油的分馏是____变化) 可以得 到:汽油、煤油、柴油、石蜡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
答案解析 不可再生 煤 碳 化学 石油 碳、氢 物理 甲烷 (CH4 )
作业评价 按时完成阅读并填写,书写规范美观,正确率 90%以上 优秀
良好
完成阅读并填写,书写清楚,正确率 60%-70%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基础性知识,并培养学生阅读和自学的 能力
二、课堂作业 (用时要求:2-3 分钟)
题 目 1.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下列 变化产生的热量来源于化学反应的是 ( ) A. 点燃天然气做饭 B.LED灯通电发热 C.摩擦起热 D.太阳能热水器产生热水 2.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 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化石燃料 B. 鉴别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可根据燃烧后的产物判断 C.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 D. 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都是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
答 案 1.A 2.B 解析:A 选项 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B 选项 化学变化中元素 守恒,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一氧化碳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 甲 烷燃烧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根据产物进行鉴别;C 选项 化 学变化既有吸热的也有放热的;D 选项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故选
- 11 -
(
B
)。
作业评价 快速选出正确答案,并能解释说明理由,帮助同学 理解,正确率 90%以上 优秀
按时选出正确答案 , 能解释说明理由 , 正确率 70%-90% 良好
能选出正确答案,正确率在 60%—70% 合格
设计意图 考查化石燃料的种类和利用的同时巩固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复习 化学变化中的元素守恒。
三、课后作业 (用时要求:6 分钟 )
基础题: (必 做)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伴随着能量变化 ②人类利用 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 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 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2.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实验台少量酒精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D.“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拓展题: (选 做) 3.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1) 甲烷燃烧的现象:发出明亮的 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 注意事项:点燃任何可燃气体之前都要 。 (3) 为了节约能源,可让燃料充分燃烧。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 考虑: ① ; ② 。
答案解析 1.A 2.C 解析:A 选项 可燃冰不可再生;B 选项 应用湿抹布铺盖;D. 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会改变;C 选项 锅底出现黑色是因为 氧气不足碳元素未完全燃烧,增大灶具进风口使氧气充足燃烧充分, 碳元素完全燃烧就不会出现黑锅底。故选 C。
- 12 -
3. (1) 蓝色; (2) 验纯 (3) 燃烧时有足够的空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作业评价 能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知道化石燃料的利用对 生活的意义,按时完成作业,正确率在 90%以上 优秀
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知道化石燃料,按时完成 作业,正确率 70%—90% 良好
按时完成答题,正确率 60%-70% 合格
设计意图 让感受到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巩固复习燃料的条件, 以及不同 条件下同种物质燃烧的产物不同。强化燃料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的 重要意义。
四、实践性作业
题 目 材料阅读: 自热火锅不用火也不插电,它主要是由食材、食材锅、 锅盖、外锅和发热包组成。其加热原理是利用发热包内的物质与水 接触,释放出热量。发热包是用碳酸钠、焙烧硅藻土、铁粉、铝粉、 焦炭粉、活性炭、盐,生石灰等组成,主要反应物为生石灰。 请结合所学知识查阅资料说一说发生的主要反应,又为什么禁用热
水呢?
答案解析 生石灰 (CaO) 和水反应放出了大量的热,用热水反应速度过快,发 出大量的热,可能会发生爆炸。(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能根据所学知识,查阅资料,获取较为全面的信息, 记录、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优秀
能根据所学知识,查阅资料,获取相关信息,记录、 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良好
设计意图 通过材料阅读了解自热饭的加热原理,巩固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强 化学生安全意识。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是酸雨的危害、空气的污染) ,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一、课前作业 (用时要求:3-5分钟)
- 13 -
题 目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 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1) 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________ 等。 (2) 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 等。 (3) 未燃烧的 及 、 等排放到空气中 形成浮尘。 (4) 造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 等。
答案解析 (1) 二氧化硫 (2) 一氧化碳 (3) 碳氢化合物 炭粒 尘粒 (4)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作业评价 能根据所学知识,查阅资料,获取较为全面的信息,记 录、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优秀
能根据所学知识,查阅资料,获取相关信息,记录、分 析得出相关结论。 良好
能根据所学知识,查阅资料,获取信息,记录、得出正 确结论。 合格
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课本阅读寻找答案,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二、课堂作业 (用时要求:1-2 分钟)
题 目 1.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 措施不可行的是 ( ) A. 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 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 加高燃气煤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 改进燃煤技术,减少二氧化硫与粉尘的排放 2.下列物质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粉尘
答案解析 1.C 解析:将废气排到高空仍然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绿色奥运 要求。故选 C。 2.C 解析:会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粉尘和有害气体,有害气体 包括:一氧化碳 (剧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酸雨)。
作业评价 快速选出正确答案,并能解释说明理由,帮助同学理解 优秀
按时选出正确答案,能解释说明理由 良好
能选出正确答案 合格
- 14 -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空气污染的源头,强化绿色化学的意义。培养学生的 环保意识,影响学生的生活习惯。
三、课后作业 (用时要求:8 分钟)
基础题: (必 做) 1.下列有关环境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要积极开发与利用 B.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考虑,天然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C. 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水能、电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 车尾气的污染 2.煤燃烧过程中某些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 生成物属于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为了提高煤的燃烧利用率,在反应物中应増加的微粒是____ ( 填物质名称)。 (3) 煤燃烧会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有____ (填字母)。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 二氧化碳 D. PM2.5
拓展题: (选 做)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H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 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探究与分析:(难) 提出问题: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知识储备:含碳元素的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CO2,不完全燃烧 生成 CO;无水 CuSO4 遇水变蓝色。 猜想与假设: 物 想 产 猜甲乙丙丁 CO2 、H2O CO、H2O NH3 、CO2 、H2O CO2 、CO、H2O
(1) 你认为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 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 15 -
(2) AB 装置的顺序_______ (填“能”或“不能”) 颠倒。 (3) 实验中观察到 A 中无水硫酸铜粉末由白色变为蓝色,B、D 中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C 中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由此推断_________ 同学猜想成立。 (4) 请写出 C 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5) 装置中气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答案解析 2. D 解析:A选项 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应合理节约使用; B选项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氢气是最洁净的能源;C选项 水能 、 电能不属于新能源;D选项 乙醇代替汽油,可以有效减少汽油燃 烧产生的有害物质。故选D。 2. (1)混合物 (2) 氧气 (3) ABD 解析:煤是复杂的混合物;氧气 越充足燃烧越剧烈彻底;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粉 尘。 3. (1) 丙 解析: 甲烷中不含氮元素,根据元素守恒不可能产生氨 气。 (2) 不能 解析:如果颠倒不能证明产物中是否含有水。 (3) 丁 解析:A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产物有水;B装置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C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D装 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有一氧化碳。故选丁。 (4) CuO+CO高温Cu+CO2 (5) 尾气得到处理,减少污染。
作业评价 认识到环境与能源的关系,掌握含碳物质燃烧,所学知识能 迁移应用,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整洁,正确率在 90%以上。 优秀
认识到环境与能源的关系,掌握含碳物质燃烧,按时完成作 业,书写整洁,正确率在70%—90%。 良好
认识到环境与能源的关系,按时完成做,书写整洁,正确率 在 60%—70%。 合格
设计意图 分基础作业、拓展作业、和实践作业有梯度的完成基础知识和拓展 知识的巩固复习。其中1、2两题为基础题,巩固了新能源和空气污 染以及物质分类;第3题为拓展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于甲烷的燃烧
- 16 -
产物和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的掌握,以及综合问题探究分析的能 力培养。
四、实践性作业
题 目 4.结合图片观察生活中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查阅 资料寻找新能源,并说出新能源的优缺点所在。(例如:氢气、太阳 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任选一种)
答 案 氢气,优点是燃烧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物质,是最洁净的燃料;缺点 是难以储存和运输,易爆炸有安全隐患。
作业评价 能根据所学知识,查阅资料,获取较为全面的信息,记 录、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优秀
能根据所学知识,查阅资料,获取相关信息,记录、分 析得出相关结论。 良好
设计意图 通过调查比较认识到新能源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体会化学与生 活的关系,同时树立环保意识。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用时要求: ( 15-18 分钟 )
基础题: (必做) 1. 新冠疫情下,我国为全球抗疫作出了重大贡献,彰显大国担当!乙醇, 俗称酒精,是疫情防控下常用的消毒剂,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避开明火 ,也不宜大面积喷洒太多酒精,这容易导致空气中的乙醇浓度升高,引起 火灾。下列关于乙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双手消毒时闻到乙醇的味道,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乙醇可以通过发酵后获得,说明乙醇是不可再生资源 C:乙醇使用时要避开明火,说明乙醇的着火点低 D:一旦引起失火,可用湿棉被扑灭 2.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提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不符合
- 17 -
该理念的是 ( ) A. 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B. 开发地热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C. 秋后就地焚烧秸秆 D.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3.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象征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 ;象征着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冬奥愿景。火炬主要 的燃料是氢气。 (
a
b
a
) (1) a仪器的名称 。 (2) 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有 ,实验室制取氢气可选择的制取装置是 ,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3) 若用F装置收集干燥的氧气,应从 通入氧气。 4.乙醇俗称酒精,可用作医用消毒,也常作燃料。 23g 乙醇完全燃烧需消耗多少克氧气?
拓展题 5.新能源页岩气,正在冲击传统能源体系。据报道,我国页岩气储量排名 世界第一,合理开采将有利于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川南页岩气田分布在 泸州等地。页岩气是藏身于地下3000多米的页岩层裂缝中的天然气,在此 高压环境中,还有部分溶解于裂缝中存在的少量石油里。 目前,开采页岩 气时从地表钻井到页岩层,向地下压入大量水和沙,使页岩气所在的地层 产生缝隙,因压强降低,页岩气将从其藏匿处逸出。这些水和沙将被抽回 地面,形成返排液。
- 18 -
(选做) 火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威胁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有人进行了模拟建筑物火灾实验,测定了装置内不同高度处的O2含量(如 图1),并据此绘制了建筑物火灾自救安全教育宣传画(如图2)。
(1) 传统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 (2) 溶解在石油中的页岩气逸出的原因是 。 (3) 页岩气完全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结合图 1 分析,绘制图 2 所示安全教育宣传画,所依据的实验数据是 什么? 。
答案 解析 1. B 错选A主要是对分子运动不清楚。 选B可以通过发酵获得,属于可再生资源 错选C、D主要是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认识不清。 2.C 3. (1) 分液漏斗 (2) 无污染 (合理即可) BD或BC CaCO3+2HCl=CaCl2+H2O+CO2 ↑ (3) n 4.解 设:23g乙醇完全燃烧需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 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 46 96 23g X 46 23g = 96 XX=48g
答:23g 乙醇完全燃烧需消耗氧气的质量为48g 5. (1) 天然气 (2) 页岩气所在的地层产生缝隙,因压强降低,页岩气将从其藏匿处逸出 点燃 (3) CH4+2O2====CO2+2H20
- 19 -
作业 评价 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看图阅读分析信息得出答案, 能认识到燃料充分燃烧对生活的意义,按时完成,正确率 90%以上 优秀
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看图阅读分析信息得出答案, 按时完成,正确率 70%-90% 良好
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认识到燃料充分燃烧对生活的 意义,按时完成,正确率 60%-70% 合格
设计 意图 本单元作业大部分属于基础题目,考查学生对于本单元知识的掌握,同时考察学 生对乙醇燃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作业 中既有书本基础知识,又有考查学生阅读能力,还有生活安全知识看图理解综合 知识,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 安全意识,让学生能科学的保护自我。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 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选择题 1、5 √ 易 原创 15 分钟
2 选择题 5 √ 易 原创
3 填空题 2、3、4 √ 中等 原创
4 计算题 2、4、5 √ 中等 原创
5 阅读填空 1、3、4、5 √ 稍难 改编
(三)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自评分析
作业自评:
难度感知 ( √ ) 易 (1-4 分) 中等 (5-7 分) 稍难 (8-9 分) 很难 (10 分) 自评分析
- 20 -
自评奖励 (
+冰墩墩贴画
+冰墩墩贴画
+冰墩墩贴画
激励自

)感觉容易,奖励自己金牌 感觉中等,奖励自己银牌 感觉稍难,奖励自己铜牌 感觉很难,奖励冰墩墩贴画
获奖情况
自评人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