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5 21:2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 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 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金刚石 石墨和C60 6 1 碳单质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 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 6 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
二、单元分析
( 一) 课标要求
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认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能区分不同温度条件下碳单质表现出的化学性质;
3.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及 其它们之间的联系。
4. 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知道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5.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及方法,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6.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乐 于学习的精神。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继第二、第四单元学习了空气、氧气和水以后,学习的又一个元素及化合物知 识单元,学习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演变关系,这里既是对前一阶段启蒙学习 能力水平的检验,需要全面运用启蒙阶段学习所积累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又是为以后学习燃 料及其利用、酸和碱、铵盐和化肥等单元的内容打基础、做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本单元的知识主要包括碳单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性质和用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 碳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检验和验满方法等。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体验学习
2
与探究学习的方式,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内容紧 密联系社会和高新技术 (如捕捉二氧化碳技术和碳中和、碳达峰理念教育) ,教材中的许多 内容是以图代文,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之后的深入细致 的研究具体物质,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可以冲淡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及元素符号, 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中产生的枯燥感,加之本单元的实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 视学科间的联系,注重探究能力培养,可以有效的丰富学生在第五单元学习中受到影响的学 习化学兴趣。
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⑴初步从宏观物质和元素、微观粒子视角,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和 化学性质相同,体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道理;
⑵通过学生对氧气制取学习基础上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 方法,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吸收和收集装置的原理,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
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知道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环境、 热爱自然的意识; 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知道一氧化碳的中毒机理、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和环 保安全知识教育;
⑷了解人类对物质组成与结构的研究是不断发展的,体会探索物质成分的学科思维方式。
四、单元设计思路
⑴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 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知道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 同的单质,同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
⑵了解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和温度升高时,化学性质提高:主要体现 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⑶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及反应原理,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 化碳,选择正确的收集、检验和验满方法等。
⑷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并关注温室效应,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知道
3
(

温下,化学性质性质稳定
) (


性,
O
2
量不同,生成物不同
) (

Fe
2
O
3

CuO

CO
2
反应
) (

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不溶与水,

度比空气略小
) (
a
.
可燃性,
) (
b
.
与水反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加热
) (
c
.
与碱反应,用
Ca
(
OH
)
2
检验,用
NaOH
吸收
) (
d
.
与碳反应
) (
制取
) (
作气体燃料、用于冶金工

) (
对生活

环境
的影响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关注与一氧化碳有关的环境问题, 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为环境美化献计献策。
(
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最硬
)
(
用途
:裁玻璃、切割大理石、钻头、装饰品

)
(
物理性质
:深灰色、金属光泽、细鳞片状


、质软、滑腻感、导电性能好
)
(
用途
:制笔芯、石墨电刷、作电极

)
(




C
60
分子构成、形似足球
)
(
用途
:广泛应用于超导、催化、材料、医


生物领域等
)
(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固态二氧化碳称为干冰
)
(
a
.
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
b
.
还原性,还原
Cu
0,实验装置注
意事项及现象
)
(
c
.
毒性,极易与血红蛋白结

,造成缺氧,严重危及生命
)
(
工业制取:高温煅烧石灰

)
(
实验室制取:石灰石和稀盐

)
(
a
.
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含量超标,影响人体
)
(
b
.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植物光合作用、人和动

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
)
(
c
.
温室效应、低碳生活、碳中和
)
(

途:灭火、制汽水、气体肥料、干冰作制冷剂,人工降雨等
)
五、 课时作业
课题1 金刚石 石墨和C60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理解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 单质,同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知道金刚石、石墨和C60主要用途。
2.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 的物理性质由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树立结构决定性质 观念。了解几种不定形炭的作用,强调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
3.掌握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能正确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4
4.以碳的单质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观念: 以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了物质的用途,坚信科学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作业1:1.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符合的是 ( )
A.金刚石用于刻划玻璃----金刚石硬度最大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臭剂----活性炭有吸附性
C.石墨用于高温润滑剂----石墨有导电性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蒸发时可吸收热量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选错A,不了解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选错B,不知道活性炭和木炭都具有 吸附性;选错D,对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的知识不了解。
4.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
了解本单元主要物质单质碳的性质和用途,评价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应用。
作业2: 同学们从课本和资料中发现,许多元素有多种单质,如H2 、H3 ;C60 、C90 、C240 ; N5 、N60 。根据这种现象他们做出了推测:①同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 ②单质可能存在着 复杂的分子结构 ③单质的研究前景广阔 ④同种元素的单质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你认为以 上推测正确的是 (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不了解单质存在复杂的内部结构,结构不同分子不同,物质也就不同;错选B;不了 解同种原子也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从而形成不同的单质;错选C,对于分子是构成物质的 基本粒子,分子相同化学性质就相同的知识不理解。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了解同种原子也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他们之间还具有一定的转发关系,单质的分子往 往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特别是碳原子,不同的单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让学生懂得化学 的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关系。
5
作业3: 阅读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纯净的金刚石是 、 形状的固体,是天然存在的最 的物质。石 墨是一种 的固体,石墨很软,有滑腻感,具有优良
的 。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具有 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能力。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由于 。
1. 参考答案:无色 透明 硬 深灰色细鳞片状固体 导电性 疏松多孔 碳原子的排列 方式不同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填错的学生不了解几种常见碳单质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其不同的结构特点;不了解木炭、
焦炭、活性炭、炭黑等都是石墨的微小颗粒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空白答案 能 正 确 回 答 部 分 填 空题 能正确回答 较多填空题 且答案无误 全 部 作 答 , 答案正确 熟悉各物质的物理性质,举实 例将性质与用途相关联。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以几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知识为主线,考查学生的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辨 识能力。
第二课时
作业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 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
C.不同的单质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 D.不同的单质可以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选错A,不了解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分子,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错选C,不了解不 同的单质可以有同一种元素组成;错选D,不了解不同的单质在某一方面的性质可以相同。
4.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
了解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同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
6
作业2:⑴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第一层有 个电子,第二层 (最外层) 有 个电子,_______ (填“容易”或“不容易”)得失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
⑵、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 ,但随着 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 强,在高温下具有 性和 性。
⑶、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碳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充分) ; (燃烧不充分) ;
木炭还原氧化铜 ;
木炭还原氧化铁 。
⑷、右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在此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
②实验时,酒精灯加铁丝网罩的目的是 。
③在此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是 ,被氧化的物
质是 。说明木炭具有 性,可用来 。
1. 参考答案:
⑴2 4 不容易 稳定
⑵稳定 温度 可燃性 还原性
⑶C + O2CO2 2C + O22CO C+2CuOCu+CO2 ↑ 3C+2Fe2O34Fe+3CO2 ↑
⑷①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③氧化铜 碳
还原性 冶炼金属
2.时间要求:2-4分钟
3.评价设计
⑴不了解碳单质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
⑵不了解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⑶学生易出现不会写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注意反应条件和箭头,还有学生不会配平化学反应 方程式;
⑷不了解酒精灯加网罩的意义,不了解氧化还原反应。
7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⑴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了解原子结 构的知识 了解原子结构和 元素性质的关系 知道碳化学性质 与最外层电子数 关系 懂得原子结构和元素性 质的关系
⑵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会写个别性 质答案 基本了解单质碳 的性质 与生产和生活实 际结合理解碳的 可燃性和还原性 温度不同生成物可以不 同,能够将化学性质与 化学反应结合学习。
⑶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会写物质化 学式 书写个别化学方 程式 依据反应物、生 成物和反应条件 书写化学方程式 能够依据提供信息,分 析反应物、反应条件和 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 式无误。
⑷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会写部分实 验现象 了解实验目的和 操作方法 识别氧化剂和还 原剂及还原反应 和氧化反应等 能分析元素化合价认识 氧化还原反应, 了解氧 化还原反应的意义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设计全面了解本课题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关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及碳单质的性 质和用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学会制取气体基本思路和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通过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性质及变化的宏观现象,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 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作业3: 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 ↑
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8
实验验证:
⑴点燃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 ;
⑵装置B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 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 是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⑷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2Cu+CO2 ↑ 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 应,产生了CO;
③原因三: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 应原理: 。
(5) 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处添加 装置。
1.参考答案:⑴ Cu或铜 ⑵石灰水变浑浊 Ca(OH)2+ CO2= CaCO3 ↓+ H2O
⑶ CO ⑷C+CuOCu+CO ↑ 或CO2+C2CO
⑸尾气处理或点燃尾气或尾气收集
2.时间要求:3-5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⑴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反应的现 象 了解整个反应 的过程 知道反应及生成 物 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及 反应产生的现象
⑵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会写反应产生 的现象 能写出一些物 质的化学式 能够正确书写化 学方程式 初步学习物质检验方法
⑶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利用质量守恒 定律判断物质 通过实验现象 推断物质 建立现象和结论 的联系 能正确利用资料信息处 理问题
⑷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写出一些物 质的化学式 会写化学方程 式 知道物质间反应 复杂性和多样性 学会分析不同物质之间 可能发生一系列的反应
⑸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一氧化碳 尾气有毒 了解一氧化碳 尾气处理方法 知道有毒有害尾 气都要进行处理 培养学生形成安全、环 保意识
9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对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设计,考察学生实验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给定资料培养学 生信息整合的能力;通过一氧化碳的尾气处理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和环保安全知识教育,并正 确书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题目设计能让学生认识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物质 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外因、量变质变等方面比较全面分析物质变化,能用对立统一、 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查分析化学反应。
课题2 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
课时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仪器、药品及反应原理。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收集及检验方法。
3.能够说出本实验中涉及到的仪器名称。
4.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

..
)作业1: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装置I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B. 装置II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
C. 装置III、IV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
D. 装置V可以用于收集H2 、O2 ,也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CO2
1.参考答案:D (作业2 图)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不了解发生装置的设计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错选B,不清楚分液漏 斗和注射器都可以代替长颈漏斗使用,且可以通过滴加液体的速率控制反应速率;错选C, 不清楚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对气体的性质要求。
10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实验装置的图形展示,让学生懂得选择实验仪器装置的依据。培养学生实验整 合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正确结论。通过对学生做题后 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因为审题不当而选错答案 (将不正确看成正确) 。
作业2:如图所示,实验室里有一套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过氧化氢溶液, 可以制取氧气
B. 锥形瓶里加入大理石,分液漏斗里盛放稀硫酸, 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C. 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混合产生气泡时,立即开始收集气体
D.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实验台上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B,不了解大理石和硫酸反应不可持续,因为他们的生成物硫酸钙微 溶于水,会附着的大理石表面隔离大理石和稀硫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继续进行;错选C, 不知道最先排出的气体的装置内的空气;错选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盛放氧气的集气瓶 口应该朝上,防止氧气溢出。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要考虑的因素和操作要求。
作业3:下图A-H是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示意图。请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⑴写出图中仪器②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室要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
⑶实验室制备CO2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 置H收集CO2气体,产生的气体应从__________ (填“a”或“b”) 端通入。 ⑷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取装置C或D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_______; 若选择装置D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能否体现该优点_______ (填“能”或“否”) 。
⑸用排水法与排空气法收集CO2及相关性质的比较 (分别用体积相同的两只集气瓶收集) 。
11
已知:向收集满CO2的集气瓶内倒入等体积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二氧化碳纯度越高,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的时间越短。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CO2 气体生成和从水面逸出的速 率远大于其溶解和与水反应的速 率 __________,且不与空气发生反 应。
收集过程分析 集满现象:_______________。 “验满”分析: 因气体无色,是否 集满难确定,即使用燃着的木条 移近容器口熄灭,也难以证明空 气完全排尽。
石灰水变浑浊又变澄 清所需时间分析 时间较短。 时间较长。
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①二氧化碳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②与排空气法相比,排水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⑴铁架台 ⑵A G 或A H ⑶CaCO3+2HCl═CaCl2+CO2 ↑+H2 O a
⑷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或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并节约药品 否
⑸ 密度比空气大 集气瓶口口有气泡冒出 收集气体更纯净 (或排水法集满二氧化碳 现象明显,易操作)
2.时间要求:4分钟
3.评价设计
12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⑴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正确识别仪 器的名称 识别中学常用仪 器 知道常见仪器名 称和用途 会根据实验要求组装仪 器
⑵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正确选择收 集气体装置 根据反应物状态 和反应条件选择 制取装置 能根据气体性质 选择收集方法 熟知气体制备的一般思 路,能灵活组装装置。
⑶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写好化学 式 正确书写化学方 程式 掌握制取原理 多功能瓶 (正放与倒放 或排水时进气方向) 。
⑷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某一装 置的作用 通过对比正确表 达个人观点 熟 悉 反 应 物 浓 度 、状态等对化 学反应速率影响 利用反应物状态和生成 物性质优化实验设计达 到预期目标。
⑸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会用向上排 空气法收集 能比较不同制取 气体方案优缺点 设计实验质疑传 统思维习惯 通 过 思 考 设 计 创 新 实 验,获得成功经验。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察学生对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要考虑的因素和操作要求,并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知识,培养学 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 完成实验操作。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共 2 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3.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4.知道造成温室效应原因,能列举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5.掌握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和污染空气。
第一课时
作业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用于人工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13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D.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则会引发酸雨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不了解不支持燃烧的物质较多,包含二氧化碳和氮气等;错选C,不知道二氧化 碳可以溶于水并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不是二氧化碳;错选D, 雨水溶解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为弱酸。造成酸雨的气体主要是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 酸雨PH值小于5.6。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实际,体现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培养学生辨析能力,用化学的观点看待世界。
作业2:某同学欲研究饱和NaOH溶液与水对CO2 的吸收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右图 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加注药品前,可将注射器的活塞芯杆向里推动, 若芯杆回弹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表示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的曲线是①
C.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再次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
D.开始时曲线变化不大的原因可能是还未推注液体,仅有 极少量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不擅长通过气压变化和气体流动法检查装置气密性;错选B,不关注二氧化碳的 溶解性、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不稳定酸,常温时分解;错选D,不能够结合典线对实验前物 质反应作出合理猜想。本题注重选择试剂对二氧化碳进行检验和吸收,常温时氢氧化钙微溶 于水,饱和溶液属于稀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不充分;但因反应有明显沉淀,常用于检验二氧 化碳,氢氧化钠溶液能更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定量研究二氧化碳在水和不同碱溶液中的反应,采用对照和分析,加强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 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理念对立起到铺垫作用。
14
作业 3:欲证明“CO2 与 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
【实验1】配制溶液
⑴用NaOH固体配制20g20%NaOH溶液,无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填标号) 。
A 胶头滴管 B 酒精灯 C 量筒 D 烧杯 E 玻璃棒
【实验2】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
右低。据此,甲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⑵U型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⑶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 。
1.参考答案:⑴B ⑵CO2和NaOH溶液反应,气体体积减小,压强降低。 ⑶没有证明
有新物质生成或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答案合理即可)
2.时间要求:4-5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⑴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了解溶解不 需要的仪器 了解溶解的所有 仪器及用途 溶解的过程和方法 了解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⑵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会写参与反 应的原因 参与反应或溶于 水都有同样现象 液面上升是因为其 他体积减小 了解液面高低与压强有 直接关系
⑶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可以溶于水 原因 参与反应或溶于 水都有同样现象 液面上升是还可能 是多方面原因 理解产生液面差是因为 压强的改变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了解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使用的仪器等,通过液面的高低变化猜想二氧化碳 可以溶于水也可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化学的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
15
第二课时
作业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 、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B,不熟悉一氧化碳的性质,不了解一氧化碳只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错选C不了解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主要用途;错选D,不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主要化学性质。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对环境的影响等,培养学生学会收集 各种证据,并进行分析、归纳、判断的能力,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和科学精神。
作业2:下图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①、③均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 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装置A中加入的稀盐酸可用稀硫酸代替,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B.装置B中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的现象是③比①
先变红
C.装置B中①、③均变红,②不变红,是因为生成的CO2呈酸性
能使石蕊试纸变红
D.装置C中点燃的蜡烛自上而下依次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不仔细观察图片中使用的是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覆盖在石灰 石表面中止反应;错选C,不理解气体无酸碱性,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 红;错选D是因为表达实验现象错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重在考察学生对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程度,通过一组创新实验培养学
16
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并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加以解释实验现象,达到巩固学习成果目标。
作业3: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将注射器1中的水推入充有CO2 的三颈烧瓶中,振荡,气球 略微鼓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注射器3中的澄清石灰水推入三颈烧瓶中,发生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再将注射器2中的稀盐酸推入三颈烧瓶中,溶液变澄清且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球变瘪。
1.参考答案:
(1) CO2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使三颈瓶内气压减小,空气 进入使气球鼓起。
(2) CO2+Ca(OH)2==CaCO3 ↓+H2O
(3) 无色气泡产生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⑴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正确答出CO2溶 于水 (或者CO2 与水反应) 完整答案:CO2溶 于水或者与水反 应 能够写出CO2 与水 反应或碳酸分解 反应化学方程式 能用语言表达反应现象 并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
⑵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能够写出化学 方程式 掌握常见气体检 验方法,与吸收 气体方法相区别 有效结合实验过 程和实验现象书 写化学方程式 掌 握 常 见 气 体 化 学 性 质,将性质与变化结合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⑶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准确表达实验 现象 通过上一步反应 和后续操作得出 反应情况并表达 现象 注重实验过程的 衔接,通过先后 发生的反应分析 现象 能通过化学变化过程综 合分析各步实验现象, 结合宏观现象与符号表 达分析实验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将化学基本实验加以改进和创新,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实验观察和分
析,将宏观现象与符号表达结合,有效实施化学核心素养教育。
17
作业4:
某兴趣小组学习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后设计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如图
所示。
该小组同学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请写出检查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入一氧化碳至安全线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点燃酒精喷灯,一段时间后A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B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充分反应后应先_____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拓展思维)
⑤B瓶在实验中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将冷却后得到的黑色固体倒在坩埚内,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请写出发生反应化学方 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①从左侧导管口处通入空气,若B中液面下降,水沿导管进入烧杯则装置不漏气。
②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高温
③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3CO+Fe2O3 2Fe+3CO2
液面下降,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 =CaCO3 ↓+H2O
④停止加热 停止通一氧化碳。防止铁在高温下被氧气重新氧化,导致实验失败。
⑤检验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点燃
⑥ 3Fe+2O2 Fe3O4
2.时间要求:5分钟
18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⑴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能根据图示正 确回答 融 合双 孔 橡 皮 塞、注射器连接 等装置, 比较优 点。 善于根据具体的 实验图示,结合 学习经验解决问 题。 实施实验应因地制宜、 勇于创新,提出个人见 解。
⑵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理 解 题 目 要 求,结合气体 性质答题 能理解题意,答 案与安全关联。 可燃性气体在实 验中应先验纯, 树立安全意识。 实验中不仅有安全意 识,而且应注意保护环 境。
⑶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部分现象回答 正确,化学方 程式书写不规 范 (大小写不 区分、沉淀符 号未标、多标 注气体符号、 未配平等) 现象无误或化学 方程式书写正确 熟悉化学反应现 象,推理反应或 通过化学反应表 述反应现象。 具备从现象到本质分析 能力,能正确使用化学 用语。熟悉工业发展与 化学密切相关,树立环 保理念。
⑷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对实验能否成 功的因素不清 楚 了解实验成功的 保证和错误操作 导致的结果 能结合高温下物 质 与 氧 气 的 反 应,使用保护气 防 止 产 物 的 氧 化。 工业生产应考虑实验的 可行性和产率,充分体 现化学促进了工农业生 产的发展。
⑸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回答部分答案 注 意 到 试 剂 作 用,能结合压强 变化分析问题。 能从环境保护角 度分析实验装置 的特点 能够改变传统的实验装 置设计观念,结合科学 思想创新实验设计。
( 6 )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化学式书写正 确 正确书写化学方 程式 能够通过实验现 象得出结论 综 合 题 干 信 息 处 理 问 题,获得准确答案。
19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根据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化学在促进人类生活和 生产发展历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重视实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
六、单元质量测试作业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
注意事项:
1. 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23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是黑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2.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3.美国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所示),每辆“纳米车” 是由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C60分子构成。“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人们用肉眼可以清晰地看到“纳米车”的运动
B.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C.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纳米车”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20
4.下列制取、收集、验满、检验CO2 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 B.收集 C.验满 D.检验
5. 关于 3CO+Fe2O3 高温 2Fe+3CO2 的反应,还原剂是 ( )
A.Fe2O3 B.CO C.Fe D.CO2
6.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
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时,先加热,再通入一氧化碳
B.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C.实验结束时,应该先熄灭酒精灯,然后一直通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
D.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7.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21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
C .CO 可以在 O2 中燃烧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 CO2 和 CO
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②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④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⑥二氧化碳能够产生温室效应,属于有毒气体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
9.央视《每周质量日报》报道,市场上发现假冒的2B铅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铅笔芯中含有石墨 B、铅笔芯可以导电
C、铅笔芯是用铅做的 D、铅笔芯在氧气中灼烧能生成CO2
10.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使混合气体通过 ( )
A.灼热的氧化铜 B.灼热的碳层 C.石灰水 D.水
11. 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性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 有错误的是( )
选项 共性 差异性
A 均由分子构成 分子的种类不同
B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元素的质量比不同
C 均能与水化合 化合时现象不同
D 常温下均是无色气味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
12.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2
A. 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 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1.参考答案:
B. 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D. 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B D B A C B C A C A
评 价 设计 物 质 性质 物 质 性质 知 识 迁移 制 取 气体 氧 化 还原 实 验 设计 物 质 性质 结 构 性质 化 学 生活 除杂 逻 辑 推理 物 质 结构
2.时间要求:6-10分钟
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利用本单元学生所学习的基础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
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思想。
二、填空题 (本大题4个小题,如无特别标注都是每空1分,共24分。附加题为3分卷面总分 不超过40分。)
13. (4 分) 近年,牛北大学化学系与IBM苏黎世研究实验室合作,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完 全由碳原子构成的环状分子(由18个碳原子构成的环状纯碳分子) ﹣ C18 ,其结构如图所示。经 研究发现C18环分子具有半导体特性,这意味者类似的碳直链结构可能可以成为分子级别的电
子元件。回答:
(1) 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由碳原子构成的一种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名 称是 ___________。
(2) 尝试写出C18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3) 关于C18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_____。
①C18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40
②C18和C60 的性质有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③相同质量的C18和C60含有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0:9 1.参考答案 (1) 金刚石 (2) C18+18O2 点燃 18CO2 (3) ①
2.时间要求:2-3分钟
23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⑴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金刚石性质 常见碳单质物理 性质对比 石墨、金刚石、C60 等常见碳单质性质 差异的原因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 致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 很大,结构决定性质。
⑵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C18 的氧化反 应 新型碳单质的性 质与常见碳单质 相似化学性质 C60 和 C18 结 构 的 比 较,分析两者的异 同 碳单质都具有相似的化 学性质
⑶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有关C18相对 分子质量和 性质的考察 相对分子质量与 实 际 质量 的 联 系,物质性质与 结构的关系 C60和C18 的对比分析 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根据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组成不同,衍生出许多 未知的新物质,要学会 举一反三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新型碳单质的探究,让学生学会用已学知识,学以致用,尝试根据材料判断分析物 质的性质、组成、结构的异同。拓宽知识面,能够灵活运用。
14. (6 分) 已知 A、B 为两种黑色粉末,D 为红色单质 A、B、C、D、E、F 六种物质之间的
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省略)
请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F 与 B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将两只用于医学研究的小白鼠分别放入盛放 C、F 的两个容器中,拧紧瓶盖,结果这两只 小白鼠很快都死了。造成小白鼠死亡的主要原因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 1.参考答案:⑴CuO+COCu+CO2
⑵CO2+Ca(OH)2 =CaCO3 ↓+H2O 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的缘故 ⑶不同
2.时间要求:3分钟
24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⑴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是铜 能分析流程并正 确书写化学方程 式 了解整个流程图中 各物质间转化关系 熟悉物质间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⑵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写个别物 质的化学式 知道反应现象和 化学方程式 擅于分析从原料到 产物过程中的反应 会辨析物质,及物质之 间的转化关系
⑶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判断错误 理解二氧化碳不 供给呼吸,一氧 化碳剧毒。 理解物质因结构不 同 , 化 学 性 质不 同。 具备分析物质性质和结 构,得出不同的结论。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知道单质碳、碳的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考察学生应用 知识的能力,体现化学“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
15. (7分) 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 图一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检查E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气体,可从图一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 (填字母) 。
(3) 图二中E是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
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解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他们在装置E 中连接压强传感器 (如图F) ,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 (如图G) 。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_____ (填序号,双选) 。
I、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Ⅱ 、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Ⅲ 、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1.参考答案
⑴ 集气瓶 关闭活塞,向长颈漏斗中注水,如一段时间液面不再下降则装置不漏气。
⑵ CaCO3+2HCl = CaCl2+H2O+CO2 ↑ D
⑶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ⅡⅢ
2.时间要求:5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⑴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仪器名 称 正确回答仪器名 称和气密性检查 了解实验步骤,确 保实验顺利完成。 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 步骤和方法
⑵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部分答案正 确 答案准确 掌握制取气体原理 和基本步骤 掌握制取气体原理、步 骤 (包括除杂干燥) 和 检验、验满等。
⑶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部分答案正 确 明确装置的设计 目的 能对比出实验装置 的优点和需要改进 之处 能根据绿色化学要求, 结 合 实 验 灵 活 设 计 装 置。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掌握气体制取实验的设计目的和方法,了解各个步骤的作用。并完成优化实验方案,能 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体现化学“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与社会责 任”的素养。 16. (7分)某化学探究小组用HCl与大理石反应研究影响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实验温度为 25℃ 、35℃;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每次实验取用含碳酸钙60%的大理石10g; 所用HCl的质量分数为9.125% 、18.25% ,每次实验HCl的用量为20mL(假设9.125% 、 18.25%的盐酸的密度均为1 g/cm3 ;大理石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⑴反应原理: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 。
26
⑵提出假设:HCl与大理石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所用HCl的质量分数、大理石规格、反应温 度有关。
⑶实验设计与实施: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 编号 T/ ℃ 大理石 规格 HCl的 质量分数 完全反应 的时间/s 实验目的
① 25 粗颗粒 18.25% 160 (I)实验①和②探究相同体积下HCl 质量分数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 响。 (II)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 剧烈程度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对 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② 25 210
③ 35 粗颗粒 18.25% 60
④ 18.25% 100
⑷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 (3) 小题奖励 3 分,但化学总分不超过 40 分。
①绘制图像: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问变化的关系如下图,
请在图中画出实验③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1分) 。
②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 1.参考答案
⑴ CaCO3+2HCl = CaCl2+H2O+CO2 ↑
27

实验编号 T/℃ 大理石规格 HCl的质量分数
② 粗颗粒 9.125%
④ 25 细颗粒
⑷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盐酸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剧烈;温度越高,反应越剧烈;固体的颗 粒越小,反应越剧烈。
⑸①如图
②实验③ 的曲线,升高温度,反应剧烈程度增大,产生二 氧化碳的量不变,所以图像曲线斜率变化大,在60s时与实验①高度相同。
2.时间要求:5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⑴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化学式部分 书写正确 没有配平方程式 或没有箭头 按 要 求 正 确 书 写 化学反应方程式 会写常见的气体制取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⑶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完成部分实 验数据 通过对比实验完 成实验的数据 学 会 设 计 对 比 实 验的方法 通过控制变量设计对 比实验完成实验
⑷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总结出实验 结论 通过控制变量归 纳实验结论 学会对有关实验 数 据 分 析 得 出 结 论 学会依据实验要求用 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5)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画图不完整 不正确 通过控制变量获 得不同数据 把 数 据 关 系 通 过 图像表现出来 建立实验数据分析能 力读懂并设计图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是一个科学探究题,从简单的气体制取到实验设计,体现初中化学的控制变量思想, 考察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思想设计实验的能力、图像的分析能力,从看懂图像到绘制图像,全 面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8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分)
17. (4分)鸡蛋壳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华为检测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的实验 及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信息: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与稀盐酸接触不产生气
体。)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多少克。
②计算碎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1.参考答案:【答案】①4.4g;②10g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100g+12g-107.6g=4.4g;
②解: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x
CaCO3+2HCl=CaCl2+CO2 ↑+H2O
100 44
X 4.4g
100 / 44 == x / 4.4g
X=10g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2.时间要求2-4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⑴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数据分析 错误 据图分析数据,得 出纯净物质量。 分析图像和数据, 得出结论。 具务处理图像信息和数 据加工能力。
⑵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步骤不完 整 步骤完整,计算准 确。 规范定量计算步骤 掌握计算题的步骤和方 法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察学生计算题的步骤和方法,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29
㈡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 成 时 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选择题 ⑴ √ 易 改编 25-31 分 钟
2 选择题 ⑴ √ 易 改编
3 选择题 ⑴ √ 易 改编
4 选择题 ⑵ √ 易 改编
5 选择题 ⑵ √ 中等 改编
6 选择题 ⑶ √ 易 改编
7 选择题 ⑴ √ 易 改编
8 选择题 ⑵ √ 易 原创
9 选择题 ⑴ √ 易 改编
10 选择题 ⑶ √ 中等 改编
11 选择题 ⑶ √ 易 改编
12 选择题 ⑶ √ 较难 引用
13 微观结构 ⑴⑵ √ 中等 改编
14 流程图题 ⑴⑵⑶ √ 中等 改编
15 实验题 ⑴⑵ √ 中等 改编
16 科学探究 ⑴⑵⑶ √ 中等 引用
17 计算题 ⑵ √ 中等 引用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