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5 21:3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 氧化物
单元 组织 方式 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碳的单质 6.1 金刚石、石墨和 C60
2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6.1 金刚石、石墨和 C60
3 实验装置的设计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4 二氧化碳的制取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5 二氧化碳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6 一氧化碳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单元分析
( 一) 目标要求
初步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能通过实例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关系,形成合理利用物质的 意识;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获取化学事实,能初步运 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形成一 定的证据推理能力;
认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和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进行 安全、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 任务;
初步形成节能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 式;
( 二) 内容要求
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的关系;
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 路与方法;
以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为例,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想 到转化及其对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意义。
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 三) 学业要求
能正确选取实验试剂和仪器,依据实验方案完成必做实验,并能 全面、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能说明实验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分析实验实施的合理,能体现严 谨求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能通过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能举例说明物质性质的广泛应用及性质与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能设计简单实验,制备并检验二氧化碳;
能基于真实情境,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视角分析有关物质及其 变化的简单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
对低碳行为展开讨论,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四) 教材分析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 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 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 1 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 石墨和 C60 等)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课题 2 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 如何制取二氧化碳。课题 3 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 用途。
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例如,能结合 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 取方法;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对人体 健康的影响;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等等。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 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这样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设计思想。
第一、碳的单质非常重要,有必要介绍。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现代 化、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多样性的角 度,都应该集中介绍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 C60 等。
第二、碳的氧化物( CO 和 CO2 )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 关,而且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 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因此,本单元课题 3 介绍二氧 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可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 下基础。
第三、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 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的实 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本单元课题 2 在学生已学过的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问题。
本单元教材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1.注意采用探究的呈现方式。例如:课题 2 在给出了实验室里制 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实 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石墨和活性 炭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铅笔 芯和冰箱除味剂等。
3.既充分体现科技的发展,又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例如:教 材中介绍了碳纳米管和单层石墨片、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以及目前备受关注的温室效应增强等内容、
4.呈现方式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五)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由现象推知性质、由性 质了解用途的思维,但对于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还不知道,所以本单元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性质、用途;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与碳原 子结构;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结构;二氧化碳 与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与化学性质的差异的学习中要使学生初步认识 “用途—性质—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取 原理、装置、收集有一定的基础,具有初步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的知识和技能,且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浓厚,但由于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和分析能力较弱,目前还不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还需要在教学 中注重引导。
二氧化碳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 了解,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需 要注意的是学生在看问题时往往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入思考,因此 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科学的认识二氧化碳。
(六) 单元重难点:
1.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 3.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4.以碳的单质为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5.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1) 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 组成不同的物质;
(2) 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 化碳的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能正确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3) 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了解实验室制取气 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 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节能低碳的方法措施;
(5) 知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一) 作业设计思路:
根据教育部门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工作精神,为进
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每位学生多一点时间去探索,多一点时间 去思考,多一点机会去体验,本份作业设计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要 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 来,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 到“减负增效”目的,使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从 而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 情况,本份作业采取分层设计的理念,我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学 生兴趣各有差异,能力各有不同,所以我们的出发点是“尊重差异”,给 予不同学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题目,搭设不同的“梯子”,来帮助 他们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二) 作业设计原则:
1、针对性原则。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 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作业要求恰当,注意内容合适,作业形式 多样。
2、体验性原则。作业设计应注重凸显学生在参与完成作业过程中的 体验感受,通过书面作业,记忆,动手操作等多种实践活动的最也丰富与 拓展学生的学习经历,增强体验学习的快乐。
3、适度性原则。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设计数量适度和难 度适宜的作业。作业量适度是指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宗旨,精选作业为 内容,把握作业时间。
4、分层性原则。班上学生层度不同,学习能力有差异,故而,设计作业时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并针对不同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与之 相符的作业。
(三) 作业类型:
1、书面作业;2、记忆作业;3、实践作业 (收集资料或课外实验)
(四) 作业难度与作业主体:
作业难度 作业主体 作业要求
1、基础知识积 累,难度低 全体学生 大部分学生要求课前预习独立完 成,作为导学案;少数学习有困难 学生课后完成。同时本部分内容大 多也是记忆作业。
2、综合达标练 习,难度中 大部分学生 书面作业,课后完成
3、培优创新实 践,难度高 学有余力的 学生 书面作业或是实践作业,课后完成
( 五) 单元课时目标:
课题 课时 学习目标
课题 1 金 刚石、石 墨和 C60 第一课时 碳的单 质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 主要用途 2.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 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 物质。 3.以碳的单质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 观念:(1)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
9
决定了物质的用途;(2) 科学发展是 无止境的
第二课时 单质碳 的化学性质 1.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课题 2 二 氧化碳制 取的研究 第三课时 实验装 置的设计 1.了解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 学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第四课时 二氧化 碳的制取 1.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 路和方法。
课题 3 二 氧化碳和 一氧化碳 第五课时 二氧化 碳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 用途。 3.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4.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 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第六课时 一氧化 碳 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
五、《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碳的单质
课时目标:
10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 不同的物质。
3.以碳的单质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观念:(1) 物质的性质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2) 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
一、基础知识积累
完成形式:课前预习完成 (大多数学生) 或是课后练习 (少数学 生)
作业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性质 金刚石 石墨
色、态
光泽性 加工后有光泽 有金属光泽
硬度
导电性
用途
注意:(1) 铅笔里面不含 ,铅笔芯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
的混合物。
(2)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它们的物理性质 差异很大,是因为 不同。
1、参考答案:
性质 金刚石 石墨
11
色、态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 透明细鳞片状固体
光泽性 加工后有光泽 有金属光泽
硬度 天然存在最硬 很软
导电性 不导电 优良的导电性
用途 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金属 制铅笔芯、制电极
(1) 铅 (2) 单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时间要求:1—2 分钟
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结构上的差异会 导致性质存在差异。
作业 2、C60 是由 组成的单质。每个 C60 分子是由 60 个碳 原子构成的,它形似足球,因此也叫足球烯。它在 和 等 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参考答案:碳元素,超导,材料
2、时间要求:1 分钟
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作业 1、2 知道不仅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 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作业 3、(1) 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的主要成分都是 , 它们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没有固定的几何形状, 所以统称为 。木炭具有吸附性,是由于木炭具有 的
12
结构。活性炭也具有吸附性,且吸附作用比木炭强,常用于 、 等。
(2) 现有:A.木炭,B.石墨,C.活性炭,D.金刚石四种物质,
按要求填空 (填字母)
①用于制黑火药的是 ;②用作装饰品的是 ;
③用来作电极的是 ;④填充滤毒罐的是 ;
⑤用来切割玻璃的是 。
1、参考答案:
(1) 石墨,无定形碳,疏松多孔,净水,防毒面具。
(2) ①A,②D,③B,④C,⑤D
2、时间要求:1—2 分钟
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形成观念:(1)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了物质的用途;(2) 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
二、综合达标练习
完成形式:课后练习,要求大多数学生完成 (少数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
作业 4、下图分别是金刚石、石墨和 C60 的结构模型 (图中小球 均代表碳原子)
(1) 金刚石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判断的依据
13
(

)。
(2) 下表为金刚石和石墨的部分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硬度 导热性 导电性
金刚石 很硬 很差 几乎不导电
石墨 很软 良好 能导电
①电车与电缆接触的部分称作“电刷”,制作“电刷”的碳单质 是 (填名称)。
②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和性质推断,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
B .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一定不同
C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D .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1、参考答案:
(1) 单质,只由碳原子构成;
(2) ①石墨;② B
2、时间要求:1—2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区分单质和化合 物 能从微观粒子角度 区 分单质和化合物
②错选 A,对物质的微观构成认识不清楚;错选 C,对物质性质
14
认识不清楚;错选 D,对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认识不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结构模型知道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加深对单 质概念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形成观念: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物质的用途;加深学生对本课时教学目标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作业 5、(1) 很久不用的锁,开启比较困难时,可向锁孔中加些铅 笔芯粉末,便容易开启,这是因为 。
(2)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 NO2 气体
的烧瓶中投入若干块烧烤过的木炭,连接
好装置,稍待片刻,能看到的现象
是① ;② 。
1、参考答案:
(1)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2) ①烧瓶内红棕色褪去②烧杯内的水沿导管进入烧瓶中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 2 )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仅 从 木 炭 的 吸 附 性 回答 木炭吸附 NO2 气 体,烧瓶内压强 减小 木炭吸附 NO2 气体, 烧瓶内压强减小,烧 杯 内的水沿导管进 入烧瓶
15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了解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引导学生通过木炭具有吸附性 能吸附 NO2 气体来推测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
三、培优创新实践
完成形式:学生小组课外实验 (有兴趣的学生完成,并在课堂上 展示)
作业 6.把一根石墨电极或 6B 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如图 6-10),接通电源后,灯泡是否发亮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作业 7.点燃一支蜡烛,把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 (如图 6-11),过一会儿,你将在冷碟子底上收集到亲手制得的炭黑。这个实
验说明了什么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课外实验 1 了解石墨的导电性,实验 2 制取炭黑;培养学生 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作业评价:优秀 良好 待提高
主要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及单质概念
物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16
根据物质性质推测实验现象
五、错误分析:(请结合老师对作业的批改及讲评,归纳出作业 中错误涉及到的知识点,并将正确的记录在下方空白处)
第二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课时目标:
1.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一、基础知识积累
完成形式:课前预习完成 (大多数学生) 或是课后练习 (少数学 生)
作业 1、(1) 由于碳原子最外层上有 个电子,既不容易失去 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因此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不 易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即使与日光、空气、水等充分接触,也不容 易发生化学反应。
(2)、碳的可燃性:
①当碳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时 ,产物是 化学方程式 为 。
②当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时 ,产物是 ,化学方程式 为 。
(3)、碳的还原性:
① 木 炭 还 原 氧 化 铜 。 现 象 : , 化 学 方 程 式
17
(

)。
②炽热的炭层还能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为 。
③木炭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
(4)、化学反应中物质得到氧元素,发生 反应,表现出 性,是该反应中的 剂;物质失去氧元素,发生 反应, 表现出 性,是该反应中的 剂。
1、参考答案:
(1) 4,不活泼;
(2) ①CO2 ,C+O2 点燃 CO2 ②CO,2C+O2 点燃 2CO;
(3) ①试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红,2CuO + C 高温 2Cu + CO2t;
②C + CO2 高温 2CO;③2Fe2O3 + 3C 高温 4Fe + 3CO2t;
(4) 氧化,还原,还原,还原,氧化,氧化
2、时间要求:4 分钟
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课前导学或是课后练习初步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包括: (1) 常温下碳的稳定性;(2) 碳的可燃性;(3) 碳的还原性。
注:本部分内容要求记忆。
二、综合达标练习
完成形式:课后练习,要求大多数学生完成 (少数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
作业 2、下列碳的用途中,利用碳单质在常温下的稳定性的是( )
18
A.用作电极 B.用作吸附剂 C.用于签名、作画 D.用作燃料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对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不清楚;错选 B,对木炭 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吸附剂不清楚;错选 D,对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 料不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加深对“性质决定用途”的认识。
作业 3、右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
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给酒精灯加网罩, 目的是使火焰集
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B,对实验现象不清楚;错选 C,对碳的还原性不清楚;错 选 D,对实验操作不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9
通过练习加深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认识
作业 4、写出碳在高温时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要使 80g 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 (注:本题与培优 创新实践中作业 4 请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道来完成。)
1、参考答案:
解:设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x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
160 12
80g x
(
=
)160 80g
12 x X=6g
答: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 6g
2、时间要求:4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能正确写出碳还 原氧化铜的化学 方程式 能正确写出化学方 程式,知道正确的书 写格式 能 利 用 化 学 方 程式进行计算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利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来复习巩固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 算
三、培优创新实践
20
完成形式:课后练习,供少数学有余力学生选择完成
作业 4、将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20g,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 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15.6g,试计算:
(1)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 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反应?
(注:本题与综合达标练习中作业 4 请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 择一道来完成。)
1、参考答案:
(1)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0g-15.6g=4.4g;
(2) 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x 2CuO + C 高温 2Cu + CO2t
21
160
X
=
X=16g
44
4.4g
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 16g
2、时间要求:4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 点 结 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无 意 义 能 正 确 能正确写出化 能 利 用 化 能依据质量守恒
或 空 白 答案 化 学 方 程式 学方程式,知道 正确的书写格 式 学 方 程 式 进行计算 定 律 求 出 CO2 质 量,并正确进行计 算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需要学生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物质质量上的差异,先运用质量 守恒定律推断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进行计算。
作业 5:有如右图所示变化,
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
题:
(1) 写出化学式:
A: ;B: ;C: ;D: ;E: 。
(2) 写出以上各步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1、参考答案:
(1) A:C 和 CuO,B:Cu,C:CO2 ,D:CuO,E:CO;
(2) ①2CuO + C 高温 2Cu + CO2t;
② 2Cu + O2 2CuO;
③C + CO2 高温 2CO
2、时间要求:4 分钟
3、评价设计
22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无 意 义 或 空白答案 能推断出 部分物质 能推断出 所有物质 能依据推断出的物质正 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推断题对学生综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以提高学生对碳化学性质的认识。
作业 6、调查与研究:通过网络收集有关“碳排放”和“碳中和” 的资料,试着列表估计自己家庭一个月的碳排放量,并根据“家庭碳 排放表”提出合理地减少碳排放的措施。
完成形式:学生分小组课后完成,以小论文或手抄报的形式提交。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课后调查与研究加强对“碳排放”及“碳中和”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化学观。以小论文或手抄报的形式提交,教师制作成电子 合集进行交流展示。
作业评价:优秀 良好 待提高
主要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
单质碳常温下的稳定性
碳的可燃性
碳的还原性
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认识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错误分析:(请结合老师对作业的批改及讲评,归纳出作业中错
23
误涉及到的知识点,并将正确的记录在下方空白处)
第三课时 实验装置的设计
课时目标:
1.了解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一、基础知识积累
完成形式:课前预习完成 (大多数学生) 或是课后练习 (少数学 生)
作业 1、在我们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化学反应, 有不少反应的生成物中都有 CO2 ,你能把它们都写出来吗?它们能用 于实验室制取 CO2 气体吗?为什么?
1、参考答案:
(1) C+O2 点燃 CO2;
2CuO + C 高温 2Cu + CO2t;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t
(2) 碳燃烧反应物中有氧气,不能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木炭 还原氧化铜需要在高温下才能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速率过快,都 不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24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无意义 或空 白 答案 能知道部 分满足要 求的反应 能知道全 部 已 学 过 的满足要 求的反应 能 正 确 书 写 相 关 反 应 的 化 学 方程式 能根据各个反 应 的 特 点 判 断 是 否 适 用 于 实 验室制取 CO2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回忆已学知识,交流讨论实验室如何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反 应原理。
作业 2、实验室常用 与 反应制取 CO2 气体,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原因 是 , 也 不 能 用碳 酸 钠 代 替 石 灰 石 , 原 因 是 。
1、参考答案:
稀盐酸;大理石;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t ;稀硫酸 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防止反应的进一 步进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气体的收集。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无意义 或空 白 答案 知道用稀盐酸和 大理石 (或石灰 石) 制 CO2 能正确书写化 学方程式 能根据各个反应的 特点判断是否适用 于实验室制取 CO2
25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了解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作业 3、气体的制取装置健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 的选择与 和 有关。制取 CO2 发生装置应选 择 。收集方法的气体的密度和 有关,若气体的相对分 子质量>29 (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 ,则密度 空气,可用 法收集,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29 (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则 密度 空气,可用 法收集;若气体难溶于水,则可用 收集。(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时,一般不用排空气法收集) 。收集 CO2 只能使用 法。
1、参考答案:
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固液常温型;溶解性;大于;向上排 空气法;小于;向下排空气法;排水;向上排空气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知道制取 CO2 的 发 生 装 置 和收集方法 知道制 取 CO2 的 实验装置,了解 选择气体制取装 置的依据 能根据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和气体的 性质选择合适的制 取装置
26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 装置。
注:作业 2、作业 3 内容要求记忆。
二、综合达标练习
完成形式:课后练习,要求大多数学生完成 (少数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
作业 4、在实验桌上有如下几种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你
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
(1) 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 ) 用 ( 填 字 母 ) 装 置 收 集 二 氧 化 碳 , 理 由 是 。
1、参考答案:
(1) 铁架台;
(2) B;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t;
(3)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时间要求:3—4 分钟
3、评价设计
27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无意义 或空 白 答案 知道仪器的名 称,或制取 CO2 的发生装置和 收集方法 知道制取 CO2 的实 验装置,能正确书 写化学方程式 能根据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和气体的性 质选择合适的制取装 置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加深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认识。
三、培优创新实践
完成形式:课后练习,供少数学有余力学生选择完成
作业 5、以下均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其中能控制
反应速率的是 ( )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对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认识不清楚;错选 B,对使用长颈 漏斗的作用认识不清楚;错选 D,对固液常温型简易发生装置认识不 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对四套不同的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进行选择,对学生要求较高,
28
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发生装置的认识。
作业 6、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
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然后加入一些醋精(主
要成分是醋酸) 或是洁厕液 (主要成分中含有盐
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观察
现象。
完成形式:学生小组课外实验 (有兴趣的学生完成,并在课堂上 展示)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课外实验了解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 的化学反应原理,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作业评价:优秀 良好 待提高 主要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
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
错误分析:(请结合老师对作业的批改及讲评,归纳出作业中错 误涉及到的知识点,并将正确的记录在下方空白处)
第四课时 二氧化碳的制取
课时目标:
1.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9
一、基础知识积累
完成形式:课前预习完成 (大多数学生) 或是课后练习 (少数学 生)
作业 1、(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 检验二氧化碳, 写出检验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 集 CO2 时,验满的方法是 。
(2) 实验室制取 CO2 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要求连接仪器;②向 长颈漏斗中加盐酸;③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大理石;④检查装置的气密
性;⑤收集气体。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A.②③①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 ⑤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⑤
1、参考答案:
(1) 澄清石灰水;Ca(OH)2 + CO2 = CaCO3 ↓ + H2O;将燃着的木
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2) D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无意义 或空 白 答案 知道 CO2 的检验 方法 , 或知道 CO2 的验满方法 知道 CO2 的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能正确书 写化学方程式 掌握实验室制取 CO2 的正确操作顺 序
30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了解实验室里检验、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化学反应原 理以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作业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
(2)
(3)
1、参考答案:
(1) 确定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
(2) 确定制取气体时应采用的实验装置,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
收集装置;
(3) 确定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
2、时间要求:1 分钟
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注:本部分内容要求记忆。
二、综合达标练习
完成形式:课后练习,要求大多数学生完成 (少数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
作业 3、利用下列实验来探究 CO2 气体的制取。A、B、C 三套发生 装置都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 CO2 气体。
31
A B C D E F G
(1) 仪器 a 的名称是
(2) 实验室制取 CO2 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 CO2 可 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检验 CO2 收集满的方法是
(3) 利用B 装置制取 CO2 时,反应未停止前关闭弹簧夹,可观察 到的现象是
(4) 与 A 装置相比,利用C 装置制取 CO2 的优点是 。
(5) 实验室可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选择 的发生装置为 ,能用G 装置收集甲烷,说明甲烷具有的性 质是 ,当看到导管口出现 时开始收集气体。
1、参考答案:
(1) 试管;
(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t ;D ;将燃着的木条
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3) 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4) 可以通过控制加入液体的快慢来控制反应速率
(5)) F;难溶于水,气泡连续均匀产生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 象 拓 展 结
32

无意义 或空 白 答案 知道仪器 名称 ,或 知道 收集 CO2 的 装 置 ,验满 的方法等 知道仪器的 名称 , 收集 CO2 的装置, 验满的方法, 能 正 确 书 写 化学方程式 能 根 据 反 应 物 状态、反应条件 选择发生装置, 能 根 据 收 集 方 法 推 测 气 体 的 性质 能 根 据 发 生 装 置 的 特 点 推 测 可 能 发 生的现象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加深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认识。并能利用实验室制 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
作业 4、足量盐酸与 25g 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 少?
1、参考答案: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100 44
25g x
100 25g
=
44 x X =11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11g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33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无 意 义 或 空白答案 能正确写出 化学方程式 能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知道正确的书写格式 能利用化学方 程式进行计算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复习巩固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作业评价:优秀 良好 待提高 主要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错误分析:(请结合老师对作业的批改及讲评,归纳出作业中错 误涉及到的知识点,并将正确的记录在下方空白处)
第五课时 二氧化碳
课时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3.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4.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一、基础知识积累
34
完成形式:课前预习完成 (大多数学生) 或是课后练习 (少数学 生)
作业 1、(1) 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 色 味的 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固态二氧化碳叫 。
(2)、CO2 的化学性质:
①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 ,不能 。
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 为 。
③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可 用于检验 。
④与灼热的木炭层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 CO2 是 剂,C 是 剂。
1、参考答案:
(1) 无,无,能,大,干冰;
(2) ①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②CO2 + H2O = H2CO3 ,红色,H2CO3 = CO2t + H2O;
③CO2 + Ca(OH)2 = CaCO3↓ + H2O,检验 CO2
④C + CO2 高温 2CO,氧化,还原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分析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35
无意义 或空 白 答案 知 道 CO2 的部分性 质 了 解 CO2 的物理性 质和化学 性质 了解 CO2 的物理 性质和化学性 质,能正确书写 化学方程式 了解检验 CO2 的方 法,能根据与 C 的 反应知道反应的氧 化剂和还原剂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作业 2、二氧化碳有广泛的用途
( 1 ) 二 氧 化 碳 能 用 于 灭 火 , 主 要 利 用 的 CO2 的 性 质 有 ; 。
(2)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 的基本原料,可以作 。
(3) 干冰易 ,可用于 。
(4) 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参考答案:
(1)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 光合作用,气体肥料;
(3) 升华,制冷剂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分析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 CO2 的 部分用途 了解 CO2 的性 质和用途 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物质的用途体现了性质。
36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使用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作业 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填“有”或“无”) 毒。 进入菜窖或深洞之前,应做 实验。
(2) 温室效应是全球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温室气体有 等。
② 防 止 温 室 效 应 加 剧 的 措 施 有 ; ; 等。
1、参考答案:
(1) 无,烛火
(2) ①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②减少使用化石燃
料,更多利用清洁能源;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 提高能源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2、时间要求:1 分钟
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 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注:本部分内容要求记忆
二、综合达标练习
完成形式:课后练习,要求大多数学生完成 (少数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
37
作业 4、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1) 小梅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 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红,原因是 ;加热,红色溶 液又变成紫色,原因是 。
(2) 小梅还发现,盛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形成 这层白膜的原因是 ;她用少量稀盐酸将它清洗 干净,原理是 。
1、参考答案:
(1) CO2 + H2O = H2CO3 ,H2CO3 = CO2t + H2O;
(2) CO2 + Ca(OH)2 = CaCO3↓ + H2O,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t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 CO2 的部 分化学性质 了解 CO2 的化学 性质 了解 CO2 化学性质,能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作业 5、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
38
( 1 ) 实验 1 采用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 是 。
(2) 实验 1 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 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 实验 2 是在实验 1 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 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 (填序号) 号棉球先 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 。
1、参考答案:
(1) 水;
(2) 石芯纸花变红,CO2 + H2O = H2CO3 ;
(3)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无意义 或空 白 答案 能 找 出 实 验 中的变量,知 道 石 芯 纸 花 的颜色变化 能找出实验中的变 量,知道石芯纸花 的颜色变化,能正 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能根据 CO2 的密度比空 气大,能与水反应生成 碳酸的性质推测实验 现象
39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认识,能正确找出变量。通过练习 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作业 6、某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 1.48g,要使该石灰水中的氢 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注:本题与培优创新实践中作业 6 请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 道来完成。)
1、参考答案:
解:设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
CO2 + Ca(OH)2 = CaCO3↓ + H2O
44 74
X 1.48g
=
X=0.88g
答: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0.88g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正确写出 化学方程式 能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知道正确的书写格式 能利用化学方 程式进行计算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利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来复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
40
计算。
三、培优创新实践
完成形式:课后练习,供少数学有余力学生选择完成
作业 6、向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石灰水 变浑浊,称量后发现溶液增重 0.88g,则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钙质量是 多少? (注:本题与综合达标练习中作业 6 请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选择一道来完成。)
1、参考答案:
溶液增加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设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钙质量是x
CO2 + Ca(OH)2 = CaCO3↓ + H2O
44 100
0.88g x
44 0.88g
=
100 x
X=2g
答: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钙质量是2g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 点 结 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能 正 确 化 学 方 能正确写出化 学方程式,知 能利用化学 方程式进行 能依据质量守恒 定 律 求 出 CO2 质
41
答案 程式 道正确的书写 格式 计算 量,并正确进行计 算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需要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出能 加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然后进行计算。
作业 7、课外小实验: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北师大版七年级 生物 P70)
实验过程:(1) 取一个玻璃水槽或 20cm 直径的标本瓶,注满清
水,按每 100ml水加入 0.1g 碳酸氢钠,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加水中 二氧化碳的含量。
(2) 将采集的金鱼藻在水中剪取若干带顶端的嫩枝,放置在水 槽内,并使切口的一端向上,然后用漏斗将其倒扣在水槽里,在漏斗 下面垫上两个小木条,使漏斗与水槽底部分开。
(3) 取一支盛满水的试管,套在漏斗短管上,试管内充满水。
(4) 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而阳光充足的环境时在,使金鱼藻接 受阳光照射。
(5) 待试管内收集较多气体后,在水中用拇指堵住管口,取出 试管并立即倒转,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小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卫生 香或小木条的燃烧情况。
完成形式:学生小组课外实验 (有兴趣的学生完成,并在课堂上 进行交流)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课外实验了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
42
(

)。
作业评价:优秀 良好 待提高 主要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温室效应及应采取的措施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错误分析:(请结合老师对作业的批改及讲评,归纳出作业中错 误涉及到的知识点,并将正确的记录在下方空白处)
第六课时 一氧化碳
课时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基础知识积累
完成形式:课前预习完成 (大多数学生) 或是课后练习 (少数学 生)
作业 1、CO 的性质和用途
(1) 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CO 是一种 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 。
43
(2) 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纯净的 CO 在空气中点燃时,能产生 色火焰,放出 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不纯的 CO 点燃时可能发生 爆炸,因此在点燃 CO 前一定要 。
②还原性:CO 还原 Cu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时 可 以 观 察 到 色 粉 末 逐 渐 变 成 光 亮 的 色 , 澄 清 石 灰 水 。
③毒性:CO 极易与血液中的 结合,从而使 , 使人中毒。
(3) CO 的用途
①CO 具有可燃性,工业上可用作
②CO 具有还原性,工业上可用于 。
1、参考答案:
(1)难,小
(2)①蓝,2CO + O2 点燃 2CO2 ,验纯;②CO + CuO Cu +
CO2 ,黑,红,变浑浊;③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
(3)燃料,冶金工业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知道 CO 的 部分性质、 知道 CO 的 性质、用途 知 道 CO 的 性 质、用途并能写 能根据性质推 测 实 验 中 发 生
44
答案 用途 出化学方程式 的现象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作业 2、CO 与 CO2 的比较
小李认为,CO、CO2 像孪生兄弟,可以相互转化,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此过程: , 。小红说 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从微观角度说明原因: 。
1、参考答案:
2CO + O2 点燃 2CO2 ,2CO2 + O2 点燃 2CO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 1 个氧原子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 道 CO 和 CO2 相互转换 能正确写出 化学方程式 能从微观粒子角度分析 CO 和 CO2 化学性质差异的原因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同的原因。 注:本部分内容要求记忆。
二、综合达标练习
完成形式:课后练习,要求大多数学生完成 (少数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
作业 3、右图是一个正在燃烧的煤炉的示意
45
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煤炉中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 在燃烧,其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
(2) 煤炉的进气口在煤炉的下方,在进气口,煤的燃烧一般都 很充分,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煤炉中 CO 有两个来源:
①煤的不充分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 (填化学方程式)
1、参考答案:
(1) CO,2CO + O2 点燃 2CO2
(2) C + O2 点燃 CO2
(3) ① 2C + O2 点燃 2CO ,②CO2 + C 点燃 2CO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 道 CO 和 CO2 相互转换 能正确写出 化学方程式 能从微观粒子角度分析 CO 和 CO2 化学性质差异的原因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加深对碳和一氧化碳可燃性的认识,以及二氧化碳与一 氧化碳的相互转换。
作业 4、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二氧化碳与一 氧化碳的比较错误的是 ( )
46
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物理性质:CO2 可以溶于水,CO 难溶于水
C.化学性质:CO2 、CO 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用途:CO2 用来制碳酸饮料;CO 气体可作燃料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认识不清楚;错选 B,对二 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认识不清楚;错选 D,对二氧化碳和一 氧化碳的用途认识不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加深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和用途认识。
三、培优创新实践
完成形式:学生小组课后完成,以小论文或手抄报的形式提交。
作业 5、调查与研究: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资料,就温室效应增强 的影响,以及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等议题,写一篇 小论文或手抄报。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学生小组通过课后调查与研究加强对温室效应的认识,树立正确 的化学观。以小论文或手抄报的形式提交,教师制作成电子合集进行 交流展示。
47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 一) 单元评价目标及要求的确定:
学业质量 (节选) 学习主题的内容 要求和学业要求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的 学习内容、评价目标及要求
单元的学习 内容 具体的评价 目标及要求
1、在认识物质组成、 性质及分析相关实 际 问 题 的 情 境 中,… … 能举例说明 物质组成、性质和用 途的关系 … … 感受 物质的多样性,体会 物质的性质及应用 与日常生活、科技发 展的密切联系;… … 2 、在探究化学变化 规律及解决实际问 题的情境中,… … 能 结合简单的实例说 明反应条件对物质 【内容要求】 1.5 学生必做实验 及实践活动 1.5 (3) 二氧化碳 的实验室制取与 性质 2.1 物质的多样性 2.2 常见的物质 2.2.1 空气、氧气、 二氧化碳 2.3 认识物质性质 的思路与方法 2.5 学生必做实验 及实践活动 3.1 物质的组成 1 、化 学 观 念 :碳的单 质是由碳原 子或分子构 成的 ,物质 结构决定性 质 ,物质性 质 决 定 用 途。 2 、与 碳 和 碳的氧化物 相 关 的 知 识 :常见的 碳的单质、 无定形碳; 1 、知道常见 的碳的单质 及它们之间 物理性质不 同的原因,能 列举出无定 形碳及它们 的用途; 2 、能结合实 验事实,举例 说明碳单质 的化学性质, 并 能 用 化 学 方程式表示; 3 、能通过实
48
变化的影响,初步形 成 条 件 控 制 的 意 识;… … 能体会化学 反应在金属冶炼、石 油化工、药物合成、 材料研制 、能源开 发、资源利用和生态 环境保护等方面的 应用价值。 3 、在实验探究情境 和实践活动中,… … 能根据实验 目 的选 择必要的试剂、常见 的实验仪器和装置, 运用实验基本操作 技能和条件控制的 方法,安全、顺利地 实施实验探究方案; 能对观察、记录的实 验现象和数据进行 分析、处理,对实验 证据进行分析和推 5.5 跨学科实践活 动 【学业要求】 1、能正确选取实 验试剂和仪器,依 据实验方案完成 必做实验,并能全 面、准确地记录实 验过程和现象; 2、能说明实验的 基本思路与方法, 分析实验实施的 合理,能体现严谨 求实、敢于质疑的 科学态度; 3、能通过实验说 明二氧化碳的主 要性质,并能用化 学方程式表示; 4、能举例说明物 质性质的广泛应 用及性质与性质 碳的化学性 质 ;二氧化 碳的制取; 二氧化碳的 性 质 和 用 途 ;一氧化 碳的性质和 用途。 3 、方法:认 识碳单质的 结构 、性质 与用途之间 的关系; 二 氧化碳与一 氧化碳性质 与用途之间 的关系。 4 、科 学 态 度与责任: 初步形成节 能低碳 、节 约资源 、保 验说明二氧 化碳、一氧化 碳的主要性 质,并能用化 学方程式表 示;能举例说 明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 广泛应用及 性质与用途 的关系; 4 、能设计简 单实验,制备 并检验二氧 化碳; 5 、能基于物 质的性质和 用途,从辩证 的角度,初步 分析和评价 物质的 实 际 应用,对低碳
49
理 ,得出合理的结 论,能用规范的语言 呈现探究结果,并与 他 人 交 流 、 讨 论; … … 4 、在常见的生产生 活 和 社 会 情 境 中,… …初步形成节 能低碳、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态度和 绿色出行的健康生 活方式; … … 与用途的关系; 5、能设计简单实 验,制备并检验二 氧化碳; 6、能基于真实情 境,从元素、原子、 分子的视角分析 有关物质及其变 化的简单问题,并 作出合理的解释 和判断; 7、对低碳行为展 开讨论,积极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 护环境的态 度和健康的 生活方式。 行动展开讨 论,积极参与 相关的综合 实践活动。
(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 1、金刚石、石墨、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关于它们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D.是同一种物质
1、参考答案:B
50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对金刚石、石墨、C60 这三种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认识不清
楚;错选 C,对金刚石、石墨、C60 这三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认识不清 楚;对金刚石、石墨、C60 这三种碳单质的认识不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从金刚石、石墨、C60 入手,考查学生能否从宏观元素视角和微观 粒子视角认识三种不同的碳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作业 2、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常温下碳单质的化 学性质稳定
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 CO2 ,不充分燃烧时生成 CO
C.CO 和 CO2 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用紫色石蕊试液可区分 CO 和 CO2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对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应用认识不清楚;错选 B,对碳的可燃性认识不清楚;错选 D,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 学性质认识不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测评学生是否了解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51
作业 3、对含碳物质的用途与性质解释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可以作燃料——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B.石墨能够作电池的电极材料——石墨能够导电
C.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焦炭具有氧
化性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 度比空气大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对一氧化碳作燃料体现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认识不清楚; 错选 B,对石墨作电极体现了石墨的导电性认识不清楚;错选 D,对二 氧化碳用于灭火体现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认识不清楚。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测评学生是否能根据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来确定 它们的用途,明确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作业 4、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创新实
验。实验时,先加热炭粉,一段时间后将酒精
灯移至 CuO 处加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灯加网罩是为了提高火焰温度
B.气球可以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52
C.反应过程中,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固体
D.装置中发生反应:C+2CuO2Cu+CO2 ↑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2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对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条件和实验操作认识不清楚;错 选B,对碳与二氧化碳的生成一氧化碳及一氧化碳的毒性认识不清楚; 错选 C,对氧化铜被还原成铜的实验现象认识不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综合通过碳与二氧化碳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形 式考核碳单质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作业 5、2021 年我国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C6H10O5)n]的全合成。成功构 建出一条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合成只有 11 步反应的人工途径,简略示 意如图。经核磁检测,合成的淀粉和自然界中的淀粉组成和结构是一
模一样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能运用于工业生产将对缓解农业压力起巨大作用
B.第一步反应属化合反应,在该反应前后 ZnO-ZrO2 的质量不变
C.人工合成的淀粉和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53
D.淀粉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6:5:40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2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识不清楚;错选 C,对相同物质 的性质相同认识不清楚;错选 D,对化学式的意义及计算认识不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以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淀粉的科技成就为信息,考查学生对 化学反应的认识,应用,以及化学式的计算。
作业 6、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 CO2,并模拟自然界中 CO2 的循 环。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B 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 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发生装置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3)为制得 CO2 的水溶液,CO2 应从装置 C 的___ (填“m”或 “n”) 端通入。
(4)将 CO2 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并组装装置如图 D 所示,置于阳 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
54
1、参考答案:
(1) 试管;(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t ,A;(3) m ;(4)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收集的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时间要求:3—4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知 道 仪 器 名 称,或会选择 发 生 CO2 的装 置 知道仪器名称,会选 择发生 CO2 的装置,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 程式 了解碳氧循环,知道 D 装置 中产生 的气 体是氧气,能写出检 验氧气的方法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同时认识二氧化碳与氧气 的转换。
作业 7、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如图所示)。我国能源 消耗的 70%来自于煤炭,每秒有 100 吨煤在燃烧,年消耗量超过 30 亿吨。如果任由煤炭资源在诸多领域利用,将对大气、河流、土地产
55
生污染,温室效应增强。为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我国政府举全 国之力,积极倡导并大力发展新的绿色经济。比如:电厂中的煤在极 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 CO2 ,每年的排放量大约 1 600 万 吨,运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这些 CO2 将不会进入大气。被封存 的 CO2 有许多用途,如用于食品保鲜、气体肥料、冷藏食物、物品灭 火等,以此来消除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正以超世界一流的目光发展 经济,完善环保体制。
(1)“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______________的加剧。
(2) 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_______。
(3)将分离聚集的 CO2 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分子间隔会________。
(4)被封存起来 的 CO2 用于冷藏食物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1) 温室效应;(2) C+O2 点燃 CO2 ;(3) 变小;(4) 干冰升
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
2、时间要求:3—4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知道温室 效应 知 道 温 室 效 应,能正确写 出 化 学 方 程 式 CO2= 压缩 成 固 体,干冰升华 吸热,可用作 制冷剂 知道气体体积 (或状态)变化 时分子间隔的 改变
56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阅读“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让学生了解控制温室效应 加剧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业 8、综合实践活动:“低碳行动方案”
请结合第二课时作业 6、调查与研究,第五课时作业 7、课外小 实验“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第六课时作业 5、调查与研究,系 统设计具体措施,研制低碳行动方案。写一篇小论文或手抄报。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学生小组通过对本单元作业中的“课后调查与研究”和“课外小 实验”进行整合,依据设计思路,综合考虑社会生活实际,权衡利弊, 系统设计低碳行动方案,树立正确的化学观。作业以小论文或手抄报 的形式提交,教师制作成电子合集进行交流展示。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