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单元作业设计课时作业
课题 1 空气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知道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初步 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作业 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矿 泉 水 B. 白 酒 C. 米 醋 D.干冰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对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要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巩固概念,牢固书本知识点。
作业 2: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 含量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 O2 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的结论外,还可推出氮气 ____________ (填“难”或“易”)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填“活泼” 或“不活泼”)的结论。
(3)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1、参考答案: (1)让 O2 尽量消耗完全,使测得 O2 的体积更接近空气 O2 的实际 体积 (2)难 不活泼 (3)不能
2、时间要求 3 分钟。
3、评价设计:没有正确理解红磷量足与不足的区别。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先 是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 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 (主要是氧气) 含量的任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氧气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 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业: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1 、参照答案:B
2 、时间要求 1 分钟。
3 、评价设计:知道空气格成分的组成与用途,空气污染等一些基本常识。
4 、设计意图:本题要求学生掌握气体的化学性质,环境污染与保护大气,了解 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污染质量报告中的空气质量级别关系。
课题 2 氧气
课时目标: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 达式;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作业:
在下列变化中:
A.氧化钙+水 — 氢氧化钙
B.水 — 氢气+氧气
C.磷+氧 — 气五氧化二磷
D.石蜡+氧气 — 水+二氧化碳
(1)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3) 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1、参照答案: (1)AC (2)CD (3)C
2、时间要求 5 分钟。
3、评价设计:准确区分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
4、设计意图:我们通过具体反应的讨论学习并掌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
课题 3 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 的方法。
作业: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 ( )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1、参照答案:B
2、时间要求 3 分钟
3、评价设计:准确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
4、设计意图:掌握气体的物理性质与收集时的关联。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 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作业:在学习中要不断总结、归纳,发现规律,解题就会简约化。例如,在标准 状况下,部分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实验室收集方法如下表所示,通过比 较找出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气体 相对分子质量 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g ·L-1) 收集方法
空气 29 1 293
氧气 32 1.429 向上排空气法
二氧化碳 44 1.964 向上排空气法
氢气 2 0.089 向下排空气法
(1)你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 验 室 制 取 氨 气 ( 其 相 对 分 子 质量 是 17 , 并 且 易 溶 于 水 ) , 用 _______________法收集。
1、参照答案:(1) 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密度就越大。 所以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29 的气体,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大 于 29 的气体,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 向下排空气
2、时间要求 3—4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气体的密度 多种气体的 密度 气体的密 度与相对 分子质量 关系 能准确掌握气 体的相对分子 质量
(2)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气体的收集 多种气体的 收集方法 气体密度 与收集方 法 记住常见气体 的收集方法
4、设计意图:准确掌握气体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联系规律,掌握气体 的物理性质与收集时的关联。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1. 参考答案:B
2. 时间要求:1 分钟
3. 评价设计:巩固基础,了解空气的组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空气各成分组成固定,需要学生记住常见气体含量如氮 气,氧气的组成,稀有气体含量
作业 2.氧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
A.不易溶于水 B.能用于动植物的呼吸
C.具有可燃性 D.具有氧化性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氧气的性质 氧气的用途 氧气的物 理性质与 化学性质 的 区 别 与联系 能准确区分氧 化反应与其他 反应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氧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重点掌握内容。
作业 3.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右图所示,当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 式迅速插入瓶中,木条复燃,而且在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更持久。上述实验证明 氧气具有的性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1. 参考答案:3.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2.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氧气的可支 持燃性质 氧气的密度 与收集 氧 气 的 化学性质 与用途 能鉴别氧气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氧气的可燃性,准确掌握氧气的鉴别方法是初中阶段必 备知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
作业 4.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 写出图中标有小写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 ,b 。
(2) 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用 D 装收 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必须先 ,后 。
1.参照答案: (1) a 长颈漏斗 b 集气瓶 (2)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气体发生装 置名称 固体与液体 发生化学反 应时的装置 组装发生 装置 化学仪器名称 要熟练记住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气体收集方 法 不同气体的 收集方法 气体收集 时的注意 事项 实验室制取氧 气与其他气体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实验室制取氧气是重点掌握内容,组装实验器材的基本
原则:从左到右, 自下而上;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 溶于水也可采用排水法收集.
(二)单元质量监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 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选择题 (1) √ 易 原创 7 分钟
2 选择题 (2) √ 易 改编
3 简单题 (3) √ 中等 改编
4 简答题 (4) √ 较难 原创
七、质量评估与反思:
作业 1 是常见题型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通 过学习书本基础知识,清楚记住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空气中多种成分 (主要是 氧气) 含量。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巩固基础,掌握空气组成, 牢记空气的组成和用途,拓深延展到纯净的空气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环 境的一些措施。
作业 2 主要考察到氧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涉及到的内容是氧气的化 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突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重点,在对学生进行正确分析后, 能较好地把握教学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知道物质的性 质决定它的用途,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充分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让 学生描述氧气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说明燃烧现象与氧气浓度的关系,氧 气越浓 (越纯),燃烧越剧烈,氧气的助燃性。
作业 3 与作业 4 主要考察到氧气的检验与实验室制法,涉及到氧气的检验与实验 室收集、制取,是学生开始学习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具体气体物质的制法,教 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制取气体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如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取 气体的性质,学生会从中得到相关信息,确定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等,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为以后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也为解决这一类题型提供参考方法。平时一定要多做些这方面的习 题,讲授新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操作来 看装配仪器的顺序,连接仪器的手法、装入药品的手法,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 也很容易解决有关氧气制取与收集这一方面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