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5 13:3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持续的严重旱情,让原本绿茵茵(yīn)的草坪日渐怙黄,大部分树木也因缺水失去了原有葱(chōng)绿。
B.每一个这样的清早,这对守哨夫妻都会伴着鸟鸣声,沐浴(yù)着海风与阳光出门巡(xún)线。
C.那时的十八洞村虽然山青水秀,却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交通闭塞(sāi),人均耕地少,群众生活长期在贫困线以下徘(pái)徊。如今,这里已在小康路上奔跑。
D.随着命令下达,编队舰艇迅速投放多枚发烟筒,滚滚浓烟很快覆盖海面形成遮(zhē)敝区,掩护补给(gěi)船顺利通过。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大篷车”在崎岖山路上盘旋颠簸,我有些晕车,但内心轻松无比。当一路    的自然风光不断映入眼帘,又让我    ,舍不得闭眼休息。山路一旁“河水清且涟猗”,河岸山花    ,水鸟成群;山路另一边是奇、险、峻的熔岩地貌,崖岸上有    的各种图案,色彩缤纷。
A.美妙 如获至宝  绚丽  千姿百态
B.奇丽 喜出望外 烂漫 奇形怪状
C.美妙 喜出望外 绚丽 奇形怪状
D.奇丽 如获至宝 烂漫 千姿百态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对外招聘一批工作人员。
B.昨天,许多班干部热情地在休息室里同他交谈。
C.据统计,南昌植物园目前收集了大约800余种木本植物。
D.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采集50万朵的花粉。
4.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广大青年闻令而动、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用年轻的肩膀担起了战“疫”使命,   
A.真的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吗
B.不能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
C.无不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
D.难道没有展现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吗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人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565元,请失主前往学生会认领。
B.这次能邀请到您作为颁奖嘉宾,真是我们的荣幸。
C.小王说:“您太客气了,礼物太贵重了,我不敢笑纳呀。”
D.犬子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的画简直栩栩如生。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十五夜①望月寄杜郎中②
王 建
中庭③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①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②郎中:官名。③中庭:庭院中。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开篇描绘出中秋夜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做铺垫。
B.诗歌第二句“冷”字描写了秋夜露珠清冷,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C.诗歌第三句“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人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景物。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7.“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用词巧妙,请体会其妙处。(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0题。(10分)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①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②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③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④。”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履行:做,实践。②绥:安抚。③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④周公:文中周武王的弟弟。
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益(    )   (2)尝(    )   (3)异(    )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2)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10.文中的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试简要分析。(3分)


(三)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        ”。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        ”。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5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2.说说你对“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的理解。(4分)



13.母亲的一生都是“艰难的生活”。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母亲“艰难的生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14.文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 有什么作用 (4分)




15.母亲昏迷前没有讲完的话是什么 请联系全文,发挥想象,从母亲的角度把她未说完的话说完整。(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5分)
只懂栀子花
钟 芳
①案上的小玻璃瓶里插着两朵栀子花,洁白如雪的花瓣开在清水里,宛如小家碧玉般清秀隽永,空气中弥漫着幽幽的清香,沁入肺腑,令人怡然陶醉,全天都有了好心情。
②栀子花是母亲从栀子树上采摘下来的。乡下老家的庭院里栽种了两株栀子树,长得枝繁叶茂,形如伞盖。每当夏日雨季来临,便到了栀子花开放的时节。这时,密密匝匝的绿叶间开始冒出嫩芽,缀成小花苞,渐渐结成花骨朵,和叶子一样翠绿欲滴,花尖上透着月牙色的白,酷似翠玉所雕。不多久,皎洁纯净的花瓣一瓣一瓣地展开,满树绿白相间,幽幽地吐着芬芳。 远远看去,就像蹁跹着的白蝴蝶飘落在枝头,煞是好看。
③栀子花不娇不媚,特别好养,它不择环境,不需什么养分,只要剪下一段枝条,往土里一插,它就能生根、长叶、开花。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溢满了栀子花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前来要花。母亲是个热心人,这个时候,她总会剪下些枝条和花骨朵,送给大家。因这一袭花香,邻人无不欣喜感激,留下了一串串欢声笑语,脸上洋溢着栀子花般的笑容。
④念小学时,母亲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几朵栀子花,用纸包好,以免损伤雪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把花送给老师和同学。感觉到他们接花时的喜悦,看着他们沐浴在栀子花的芬芳里,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的人。栀子花弥漫的是一种暖香,浓郁而持久。赠人栀子,手留余香。母亲无形中给我的这种生活启示让我受用一辈子。
⑤栀子花怒放时,花瓣全摊开,把生命的辉煌渲染得淋漓尽致,这时的花美得令人羡慕而又浓郁醇香。母亲常在这样的早晨带我去园子里采摘栀子花,回家后,一部分洗干净,用开水焯去花的涩味,或做汤,或清炒,或蒸蛋,或放上榨菜、肉片,味鲜诱人,齿颊留香;另一部分用针线穿成一串一串的,挂在蚊帐内,说是可以驱除蚊子,净化空气。当时年幼的我并不知其功效,只是留恋蚊帐内的香气。望着那惹人喜爱的宛若出水芙蓉的花瓣,闻着那清雅醉人的芬芳,我渐渐地进入甜美的梦乡。
⑥朱自清在《看花》中说:“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也是我乐意的。我这样便爱起花来了。”栀子花透着浓郁的香气,在我那单调而不富裕的家乡,也没有哪一种花儿能像栀子花这样受到人们的喜爱。枣树下乘凉的老奶奶、田间忙碌的大婶、河边洗衣服的姑娘,人人发间都开着一朵栀子花,就连不愿打扮、素面朝天的母亲也会折一朵别在发间,她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菜园、厨房,花香随即在农家小院里荡漾开来。幽香浮动中,女人因栀子花的点缀而俏丽妩媚,栀子花也因女人的情趣而纯洁无瑕。
⑦我对栀子花有一种特别的情愫。栀子花是一味常用中药,其性寒,味苦,有清热去火、凉血解毒之功效。栀子花、叶可用来熏茶、做香料,成熟的果实与根、叶、花均可入药。儿时我脚踝上长了一个疮,奇痒无比,用了好多药都没有治好。后来母亲听一位乡村医生讲,栀子花谢了,把花瓣晒干就是一味很好的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我的这个疮只要用干的栀子花瓣粉末敷在患处,就可治愈。母亲如法炮制,几天后,我的脚疮果然奇迹般地好了。
⑧“尽日不归处,一庭栀子香。”栀子花盛开的季节是迷人的,也是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候。经年离乡,洁白如玉的栀子花仍是我的最爱,每到栀子花飘香时,温暖而馨香的记忆便淡淡地氤氲开来,遍地芬芳,在夏天里袅袅娜娜地舞动,饱含诗情和美好。
(有改动)
16.文章以“栀子花”为线索,深情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栀子花”的那些往事。请阅读全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6分)
母亲从栀子树上摘来两朵栀子花→①                  →念小学时,母亲包好花,叫“我”送给老师和同学→②                  →母亲在发间别一朵栀子花→③                  
17.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不多久,皎洁纯净的花瓣一瓣一瓣地展开,满树绿白相间,幽幽地吐着芬芳。


(2)因这一袭花香,邻人无不欣喜感激,留下了一串串欢声笑语,脸上洋溢着栀子花般的笑容。


18.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画波浪线的“经年离乡,洁白如玉的栀子花仍是我的最爱”这句话的作用。(5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19.下列有关名著《朝花夕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B.《<二十四孝图>》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丑恶和残忍。
C.《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入了10篇作品。
D.《无常》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强权教育的批判。
20.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3分)
……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 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文段选自《      》(篇目名),文段中的“她”是    。除了该篇作品,“她”还在《朝花夕拾》中的《      》(篇目名)里出现过。
21.在《朝花夕拾》中你看到的童年时代的鲁迅是怎样的 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作答。(4分)





五、写作(50分)
22.人生路上,一路走过,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泪水。一路走过,有恩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一路走过,有母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关爱;一路走过,有挚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相知……漫漫人生之路,我们一路饱览着美丽的风景,一路收获着满怀的真情。
请以“一路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 路 走 过
参考答案
一、
1.B(A.“怙”应为“枯”,“葱”应读cōng;C.“青”应为“清”,“塞”应读sè;D.“敝”应为“蔽”,“给”应读jǐ)(2分)
2.B(2分)
3.A(B.语序不当,可将“热情地”移至“同他交谈”前;C.语意重复,可删去“大约”与“余”中任意一个;D.搭配不当,可删去“粉”)(2分)
4.C(2分)
5.B(A.招领启事不能将钱数说得太具体,以防冒领;C.“笑纳”是请对方收受赠礼的客套话;D.“犬子”是谦辞,指对别人称自己的儿子)(2分)
二、
(一)
6.C(“人尽望”是指人望月,即人都在赏月,不是说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人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景物)(2分)
7.“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2分)
(二)
8.(1)更加(1分) (2)曾经(1分) (3)不同(1分)
9.(1)令尊在太丘县任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做了什么事情呢 (2分)
(2)周公不效仿孔子,孔子也不效仿周公。(2分)
10.聪慧机敏,应变能力强(1分)。从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仿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仿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2分)。
参考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任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做了什么事情呢 ”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仿你的父亲 ”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仿孔子,孔子也不效仿周公。”
(三)
11.(1)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3)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6分,每空1分,凡错、漏、增字该空不得分)
三、
(一)
12.示例:母亲的这句话意在告诉“我”,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坎坷,都不能屈服后退,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希望。这句话写出了母亲对“我”的鼓励和支持,表达了母亲对“我”的关爱。(4分,大意相同即可)
13.①母亲每天要照顾因双腿瘫痪而脾气暴怒无常的儿子,为儿子操心;②家中负担重,但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病情严重还要瞒着儿子;③妹妹还小,尚需要母亲照顾。(4分,答到两点即可)
14.插叙(1分)。补充说明母亲的病情严重,突出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和对孩子无私的爱,同时为下文写母亲突然去世做铺垫(3分,大意相同即可)。
15.示例: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地活下去,对生活充满希望,坚强地活下去。(3分,答案开放,符合语境即可)
(二)
16.①母亲剪下栀子花枝条和花骨朵送邻人 ②母亲带“我”摘花,用于做菜和驱蚊 ③母亲用栀子花瓣粉末治好“我”的脚疮(6分,每空2分,大意相同即可)
17.(1)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栀子花开的动态美和花开的优雅曼妙,表达了作者对栀子花的喜爱之情。(2分)
(2)示例: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邻人得到栀子花的枝条和花骨朵的喜悦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热心肠的赞美和对美好童年的怀念之情。(2分)
18.结构上:与标题、开头相照应,深化中心,升华主旨。内容上:伴着栀子花开,有“我”、母亲与栀子花的温情往事;伴着栀子花开,有“我”快乐的童年往事;伴着栀子花开,有故乡的美好往事,深情地写出了“我”对母亲、对童年、对故乡的怀恋和赞美之情。(5分)
四、
19.D(该情节在《五猖会》中)(3分)
20.琐记(1分) 衍太太(1分) 父亲的病(1分)
21.示例:在《朝花夕拾》里,童年鲁迅是一个性格活泼、身心健康的孩子。他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想得到神奇的《山海经》,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喜欢小动物,为了隐鼠仇猫,和阿长闹意见,表现得爱憎分明,充满同情心;他在私塾里画绣像,为了看五猖会无奈背书,显得天性自由,活泼好动,有点顽皮。(4分)
五、
22.略。(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