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5 13:3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今,大量鸟类也回迁金湖繁衍(yǎn)栖息,过去人迹罕(hǎn)至的金湖,如今湖面波光粼粼,岸边杨柳依依,堤上游人如织。
B.合唱团成员之间要互相配合、收放自如,如果没有彼此的默契(qiè)配合,就不可能有振撼心灵的艺术魅(mèi)力。
C.他回顾受习主席接见的难忘时刻,激动之情溢(yì)于言表,眼中闪砾着幸福的泪花,回忆当时的场景更是感慨(gài)万千。
D.整齐划一的农家新居掩应在绿树红花之中,道路两旁绿树摇曳(yè),花团锦簇(chù),处处都是一派诗情画意的景象。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把冰激凌、雪糕    ,即便知道有所    ,也觉得两者    ,很难说清楚。有人说看包装:盒装的是冰激凌,有木棍的是雪糕。有人说看口感:软的是冰激凌,硬的是雪糕。这些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够    。
A.一视同仁 差别  截然不同  严肃
B.混为一谈 区别 大同小异 严谨
C.混为一谈 差别 截然不同 严谨
D.一视同仁 区别 大同小异 严肃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参展企业代表和与会的外宾就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问题广泛地进行了交流。
B.人们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这位作家的发言。
C.由于迫切的求知欲望,使我舍不得放弃任何可捉住的阅读机会。
D.班委会对班长拟定的班规班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讨论。
4.下列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坦然是失意后的乐观,是平淡中的自信。许多事的得失成败不可预料,我们只需尽量做好,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请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    。
A.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
B.没有大海的壮阔,但要有小溪的优雅
C.没有小溪的优雅,但要有大海的壮阔
D.没有小溪的优雅,可以有大海的壮阔
5.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2分)
七(1)班将在本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召开一次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班会,想邀请本校心理咨询室的袁老师参加,班上推荐担任学习委员的你去邀请他。你会对袁老师这样说:    。
A.袁老师,您好!我是七(1)班的学习委员,我班将召开一次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班会,请您准时参加。
B.袁老师,您好!我是七(1)班的学习委员,我班将在本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召开一次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班会,想邀请您参加,请问您有空吗
C.袁老师,您好!我是七(1)班的学习委员,我班将在本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召开一次班会,请您务必参加!
D.袁老师,您好!我班将在本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召开一次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班会,您可不能缺席呀!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答 钟 弱 翁
牧 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二句写景绘声: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B.诗中的“六七里”和“三四声”是确指的数字。
C.首句中的“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D.诗中的原野、笛声、明月、牧童,构成了一幅恬淡的水墨画。
7.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0题。(10分)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①,而好犯上者,鲜②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③,本立而道④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子曰:“见贤思齐⑤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由,诲汝⑥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⑦也。”(《为政》)
子曰:“君子不重⑧则不威,学则不固⑨。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⑩改。”(《学而》)
【注】①弟:同“悌”,敬爱兄长。②鲜:少。③务本:致力于根本。④道:治国做人的原则。⑤齐:看齐,学习。⑥诲:教育,教诲。汝:你。⑦知:同“智”,智慧。⑧重:庄重。⑨固:闭塞。⑩惮:害怕,担心。
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好(    )    (2)省(    )    (3)过(    )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读了选文,你有哪些启发 请简要分析。(至少写三点)(3分)



(三)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岺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        ,        ”。
(2)《<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3)《<论语>十二章》中“        ,        ”激励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坚定的志向。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5分)
再塑生命的人(节选)
海伦·凯勒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作“doll”。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12.所选文段主要记叙了什么内容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13.在这一天里,“我”对生活的态度有了怎样的转变 (4分)



14.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的理解。(3分)



15.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5分)
擦星星的人
王伟锋
①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晚自习放学后,我孤单一人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抬眼望去,窗外满天的星星都在冲着我眨眼睛。
②我好想出去看星星,只是潘老师交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动笔呢——写一份不少于500字的书面检查。
③个头瘦小、身子单薄而面孔严肃的班主任潘老师是教数学的,偏偏我感到最难学的便是数学应用题。我越学越差,越差越怕,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我逃课跑去山上挖蝎子,却被潘老师抓住狠批了一通。最后,他脸一沉,说:“检查写完送到我办公室!我一会儿通知你爸,你晚上来这里补课。”可是检查怎么都凑不够字数,我磨磨蹭蹭地来到潘老师的办公室,准备挨批。潘老师不在,我松了口气,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解那些可恨的应用题。
④一会儿,潘老师回来,看到我老老实实在解题目,就什么都没说,坐下来批改作业,批改累了,他也会抬头凝神看一会儿窗外的星空。
⑤等他忙完,我的作业也写完了。他看过后,脸上竟然难得地浮现出笑容,说:“做得不错嘛!很聪明的孩子,不过有一道题搞错了。”然后,他仔细地给我讲解,一遍不行就讲两遍,直至讲到我听懂为止。潘老师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小床,有时候批改作业、备课晚了,他就直接睡在办公室。许是忘记了,他竟没再提要我交检查的事情。
⑥天色更暗了,潘老师泡了一碗方便面给我,说:“饿了吧 赶紧吃!”回想起来,那碗泡面的味道实在不错。那年头,泡面在乡下也不易得。我狼吞虎咽,还没品出味道就见了底儿。
⑦从那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再怕潘老师了,也不再逃课了。潘老师总是在放学后给我补课,看我狼吞虎咽地吃泡面,我则看着他聚精会神地批改作业。渐渐地,我从那些应用题中体会到了乐趣,期末考试成绩也大有起色。
⑧潘老师从不缺课。记得深秋时节的一天,大雨如注,上午第三节课,他踏着铃声匆匆赶来,裤腿挽得老高,裤子上溅满了黑黝黝的泥巴,黄胶鞋里不时“吧唧吧唧”朝外冒泥浆,或许是刚从田里赶来,他在讲台上边走边讲,不时哈气搓手。我发现,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手指冻得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我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冷。
⑨那堂课,我无心听讲,一直盼望着下课铃快些响起,这样,潘老师就能去办公室把湿衣服和鞋子换下来。要知道,潘老师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他坚持把那节课上完了,下课铃响,布置完作业,才踩着泥泞的黄胶鞋匆匆而去……
⑩多年后,我大学毕业,在外辗转漂泊,也做了老师。课堂上,我始终不敢忘记潘老师对这方讲台的郑重,从不缺课,从不迟到,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很淘气的孩子。在我心里,他是永远的恩师。
某天,有老同学打来电话告诉我,潘老师去世了,走时被病痛折磨得全身只剩下一把骨头。我走出阳台,默默地遥望星空。窗外的星星,时隐时现,让我想起来多年前在潘老师办公室的那一晚,想起那好吃的泡面……
那夜,我梦到了星空,上面繁星点点,也梦到了潘老师,他还是那么瘦削单薄,满身粉笔尘,他在使劲擦着什么。
“潘老师,您干什么呀 ”我问。
“擦星星呀!”潘老师停下来,回身说,“瞧,那颗星星,还有那颗,灰扑扑的,我得去把它们擦亮!”
(有改动)
16.阅读全文,体会“我”对潘老师的感情变化,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
“我”      潘老师→“我”      潘老师→“我”      潘老师→“我”感念潘老师
17.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手指冻得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


18.概括文中潘老师的形象。(3分)



19.结合全文,说说文章以“擦星星的人”为题好在哪里。(5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20.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花夕拾》既写了个人生活,也从独特视角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光。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虽枯燥但不乏味的读书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21.读经典作品,有利于文化积累,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接轨。为了更好地亲近大师,走进经典,某班开展“阅读经典,走近鲁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在书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这些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长妈妈、范爱农、寿镜吾先生等。
材料二: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1)材料一中的“书”指的是鲁迅的散文集《    》,材料二选自其中的文章《    》。(2分)
(2)请从材料一所示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内容简要介绍他(她)或谈谈你对这一人物的看法。(5分)




五、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两个行进在沙漠中的人,都只剩下半瓶水,一个说:“唉,只剩下半瓶水了。”另一个说:“真好,还有半瓶水。”后来,前者永眠沙漠,后者脱离险境。
这个故事引发了你哪些联想 请根据材料,联系实际,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
1.A(B.“契”应读qì,“振”应为“震”;C.“砾”应为“烁”,“慨”应读kǎi;D.“应”应为“映”,“簇”应读cù)(2分)
2.B(2分)
3.D(A.语序不当,可将“广泛地进行了交流”改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B.搭配不当,可删去“和倾听”与“的发言”,或删去“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和”;C.成分残缺,可删去“由于”或“使”)(2分)
4.A(2分)
5.B(2分)
二、
(一)
6.B(诗中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而是泛指,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2分)
7.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
(二)
8.(1)喜好(1分) (2)反省(1分) (3)犯过错(1分)
9.(1)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是仁的根本啊!(2分)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2分)
10.示例:①从“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我懂得了做人应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这是仁的根本。②从“见贤思齐”,我认识到要向贤德的人学习。③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明白了学习要实事求是,这是一种智慧。(3分)
参考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是仁的根本啊!”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孔子说:“由,我的教诲,你明白了吗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11.(1)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2)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6分,每空1分,凡错、漏、增字,该空不得分)
三、
(一)
12.记叙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名称的过程,“我”在此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了人生的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4分)
13.转变前,“我”整天处于寂静、黑暗的世界之中,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转变后,“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4分)
14.示例:“我”通过对“水”这个词的学习,明白了具体事物的概念,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也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我”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3分)
15.在莎莉文老师的教导下,海伦·凯勒的灵魂被唤醒,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是莎莉文老师让海伦·凯勒理解了自然,回到了自然之中;莎莉文老师还让海伦·凯勒认识了生命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确实是“再塑生命的人”。 (4分)
(二)
16.惧怕(1分) 亲近(1分) 心疼(1分)
17.这一句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潘老师淋雨后忍着寒冷为学生上课的情态(1分),既表现了潘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从不耽误一节课,又流露出“我”对潘老师的心疼(3分)。
18.外表严肃,实则关心热爱学生;对学生要求严格,耐心细致;对工作认真负责,辛勤敬业。(3分)
19.蕴含着对潘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点明文章主旨;标题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5分)
四、
(一)
20.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借此表达的是对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的强烈谴责。《无常》中借“无常”这个形象,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3分)
21.(1)朝花夕拾(1分) 五猖会(1分)
(2)示例一: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谋害”了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她也有真诚善良的一面,如将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买来送给他,鲁迅不禁对她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一个封建社会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勤劳、真诚善良。
示例二:范爱农是当时社会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他们的命运起伏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他们经历了对黑暗的不满、对革命的期待以及对革命的失望的心路历程,而社会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将他们逼入绝境。
示例三:在鲁迅笔下,寿镜吾先生是一个极方正、质朴、博学、关心学生且乐于助人的老师。他教学严而不厉,思想开明,“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5分,言之成理即可)
五、
22.略。(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