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5 13:4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代代北斗人传承着前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一路 ① 、不懈奋斗,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从区域到全球的 ② (kuà)越。人们仰望星空、关注北斗,正是因为奋斗的底色历久弥新,更是因为梦想和奋斗始终是人生的关键词的原因,崇尚奋斗是不变的主旋律。
1.文中加点字“斗”的读音正确的是(  )(1分)
A.duǒ        B.duò        C.dǒu        D.dùo
2.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1分)
A.挎 B.垮 C.胯 D.跨
3.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2分)
A.乘风破浪 B.含辛茹苦 C.负荆请罪 D.披荆斩棘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是因为奋斗的底色历久弥新,而是因为梦想和奋斗始终是人生的关键词
B.不仅因为奋斗的底色历久弥新,而且因为梦想和奋斗始终是人生的关键词
C.正是因为奋斗的底色历久弥新,更是因为梦想和奋斗始终是人生的关键词
D.正是因为梦想和奋斗始终是人生的关键词,更是因为奋斗的底色历久弥新
5.下列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赏读大自然的语言,你将收获良多:听流水、看落花,    ;听蝉鸣、看绿树,    ;听鸟语、看飞瀑,    ……这好比阅读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让人大开眼界。
A.你会感受生命的活力 你能体会自然的美妙 你可发现春天的逝去
B.你会发现春天的逝去 你可体会自然的美妙 你会感受生命的活力
C.你会发现春天的逝去 你能感受生命的活力 你可体会自然的美妙
D.你可体会自然的美妙 你会发现春天的逝去 你能感受生命的活力
6.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在接到母校百年校庆的邀请后,大家相约一起莅临母校参加庆典活动。
B.在去年的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有许多远方的游客慕名而来,主持人在开场白中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C.小赵指着卖菜老爷爷的蔬菜摊问:“老头,你的辣椒多少人民币1千克 ”
D.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遇到困难不要怕,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它。”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每小题2分,共4分)
早  梅
齐 己①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②,先发望春台。
【注】①齐己:唐朝晚期著名诗僧。早年科举失利后出家,晚年自号衡岳沙门。②律:季节。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描写早梅开放,表现早梅特有的风姿和诗人的美好愿望。
B.“昨夜”一词,表现了诗人突然见到梅花早开的惊喜之情。
C.颔联描写早梅的芬芳和姿态,颈联描写早梅在冰天雪地里开放的情景。
D.这首诗借物喻人,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却自信执着的情怀。
8.请赏析“风递幽香出”中“递”的妙处。(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小题。(10分)
顾亭林①先生勤学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羸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③,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④,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⑤默诵诸经注疏⑥。遇故友若不相识,或⑦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注】①顾亭林:顾炎武,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学者。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③垆: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借指酒店。④区域:地理环境。⑤据鞍:跨在马鞍上。⑥注疏:注解,注释。⑦或:有时。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释(    )   (2)已(    )   (3)辄(    )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2)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11.《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与本文相比,两文在主旨上有什么异同 (3分)


(三)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道出征人深重和急切的望乡之情的诗句是“        ,        ”。
(2)《诫子书》中阐述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        ”。
(3)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直接赞美秋景胜过春光的诗句是“        ,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1分)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让·乔诺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
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 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 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 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
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13.选文主要写了“我”哪两个时期与植树老人的交往 这两个时期记叙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4分)


14.文章开头,作者细致地描写“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4分)


15.“慷慨无私,不图回报”是对艾力泽·布菲品质的高度概括,请从文章中找出相关事例加以印证。(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0分)
一个人的阅兵式
陈绍龙
进山时天响晴,到了山里觉得天阴了下来。树高,草深,我分不清南北。
那天,我进山去采访“护山老人”。老人是退伍军人,在山上种树看树,且一待就是20年。林场让他退休,他却不愿下山。有什么魔力让他一人守着一座山
山脚杨树多,高处是水杉,山顶处多是马尾松。
看我点烟,同行的向导赶紧让我把烟掐了。山里不能有火。老人能闻到烟味的,要是那样,老人会把我们轰下山。
真的不知道老人在哪。向导说老人在山上不同的地方有三个“家”。家也只是石头垒的房子。白天老人不会待在房子里。我担心这次采访会扑空。
向导要我们留意周边。老人随时都会出现,却又有“云深不知处”的神秘。
山路难行,不平整,藤多,每走一步,我们都得把腿抬得很高。
果然不顺。我们在老人的两个“家”里没找到老人。向导说,我们在山腰处歇一会吧。
十多里的山路让我太累。喝了点水,我靠着一棵树昏昏欲睡。忽然,一阵清晰的《解放军进行曲》飘进了我的耳里,我以为是梦。
是真的。
“快看!”向导眼尖,发现了不远处坡地开阔处的老人。
老人离我们并不远,十多米的样子,只是隔着树,我一时没有发现。
老人穿的黄军装已经发白。让我惊讶的是老人扛着一根木棍,跟着一旁地上收音机里的音乐在正步走!
抬头。挺胸。踢腿。甩膀。老人一个人在跟着音乐举行“阅兵式”!
我偷偷架起了摄像机。
我没有惊扰老人。我的“偷拍”很顺利,“一个人的阅兵式”成了此次采访最出彩的镜头。
采访结束我问老人:“您在不停地喊口号,谁听呀 ”
“解闷,”老人理了理衣角,“一营、二营、三营都听我的。”老人笑呵呵的,纯真得像个孩子。风响,沙沙沙的叶子也像是跟着他在乐。
我这才想起路边树上木牌上的“一营、二营”的字来。向导笑,山里,他栽的树都是他“营”里的战士。他是“营长”。
难怪老人这么依恋这片山林。
我心里一震。
那天是国庆。
一晃十年过去了。这些日子,每每看到国庆阅兵的新闻,我便想起护山老人来,想起他一个人的阅兵式。那位心系祖国的老兵,在今年国庆大阅兵来临的时候,是在山上,还是在他家的电视机前正步走呢 还有,他那“营”里的“战士”,也一定个个精神抖擞,一片葱绿吧。
(有改动)
16.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述的 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 (4分)


1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18.文章以“一个人的阅兵式”为题有何妙处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9分)
材料一: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负面情绪,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不例外。考场失利、友谊“翻船”、同学嘲笑、父母唠叨……都有可能使你陷入挫败、沮丧、愤怒、厌烦等负面情绪中。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有可能爆发,不同程度地影响人际关系。如果长期郁积于心,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积极心理学认为,发掘人的乐观、善良、爱等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消解人的负面情绪,使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情感体验。心理学家开展了一系列挖掘积极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情绪、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研究,找到了一些调控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下面介绍其中几种,帮助大家调控情绪。
意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意识不到自己性格不足的人,在与人产生矛盾时,总是认为对方性格有缺陷。所以,要反思自己性格的不足。只有认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才能积极正视并加以修正,从而冷静看待别人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这样才容易摆脱负面情绪。
肯定现在的自己。当自己与别人发生矛盾,说错话或做错事,学习或工作陷入瓶颈时,如果过于苛责自己,只会让情绪更加低落,加剧内心的痛苦。此时,恰当地肯定现在的自己,意识到自己虽然现在不完美或身处困境,但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情绪就会趋于稳定。
记下自己的情绪。不方便向别人倾诉时,可以把自己的烦恼点记录下来,这也是缓解负面情绪的一种好方法。通过记录情绪,梳理让自己感到快乐和难过的事情,多做能令自己高兴的事,再想办法去解决烦恼的事。
多建立几根支柱。在遭受负面情绪时,如果只有一根支柱,一旦这唯一的支柱倒塌,整个人就会随之崩溃。如果建立的支柱多几根,就可以通过其他支柱来转移注意力和化解负面情绪。这些支柱可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是自己与家人、朋友间的亲密感情,可以是某种健康的活动等。
向正能量靠拢。多关注充满正能量的人或事,常和积极向上的人一起进步,自己也会在不知不觉间充满正能量。因此,要主动接近积极向上的人,多观察他们的行为,多向他们学习。同时,多做对自己或对别人有意义的事,在成就感中体验积极力量带来的愉悦与幸福。
远离充斥悲观情绪的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总会有一些人经常怨天怨地,充斥着悲观情绪。悲观情绪会产生消极的磁场,不仅使自己深陷其中,还会影响到身边的人。要远离充斥消极悲观情绪的人,不要成为他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选自和田秀树《别让坏情绪,赶走好运气》,有改动)
材料二:
苏轼一生多次遭受排挤和贬谪,却不曾被负面情绪击倒。他被排挤出京,做杭州通判时,与佛印结为好友。佛印心胸开阔,为人豁达,二人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后苏轼又被贬到黄州,做了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他写了不少诗文来排遣心中的苦闷。被贬惠州后,苏轼利用空闲时间,探索岭南风光,亲自尝试酿酒,生活丰富多彩。被贬儋州后,他采草药,兴学堂,造福乡民,把儋州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评价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开篇用我们切身的生活体验引出关于“负面情绪”的话题,亲切真实,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想要摆脱负面情绪,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可以发掘人的乐观、善良等积极心理品质。
C.只要认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就能冷静看待别人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这样就能够摆脱负面情绪。
D.材料一和材料二是理论和实际的关系,材料一是观点、方法的阐述,材料二是具体的事例。
20.材料二中的苏轼所采用的调控情绪的方法,与材料一中的哪些方法相吻合 (3分)

21.假如你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负面情绪,你会采用材料一中的哪些调控负面情绪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3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22.下列对名著《西游记》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游记》中最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是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是大闹天宫。
B.红孩儿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后被观音菩萨降伏,做了观音菩萨座下的善财童子。
C.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以唐代玄奘和尚西行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而成的。
D.《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共经历了八十一难,孙悟空的筋斗云一翻能至十万八千里,他也会三十六般变化。
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听说,愁促眉间……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 ”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这段对话选自《西游记》中         这一故事情节,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的潜台词是          ,从中可以看出八戒          的心理。
24.《西游记》中很多人物既保持着动物的特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请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4分)


五、写作(50分)
25.倾听的耳朵是虔诚的,倾听的心灵是敏感的。有了倾听的耳朵,你可能收获一份友谊,可能燃起梦想的火焰,可能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请以“倾听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补全题目,然后作文;(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倾听      
参考答案
一、
1.C(1分)
2.D(1分)
3.D(2分)
4.C(2分)
5.C(2分)
6.B(A.“莅临”是敬语,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此处用在学生回访母校的场合中不合适;C.称呼不礼貌,“多少人民币1千克”也不符合日常用语习惯;D.“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此句用词不当)(2分)
二、
(一)
7.C(颔联描写早梅在冰天雪地里开放的情景,颈联描写早梅的芬芳和姿态)(2分)
8.一个“递”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凛冽的寒风温柔化,写出它对早梅充满爱怜之意,并从侧面烘托花香的清幽怡人,暗透出诗人内秀、高雅的情怀。(2分)
(二)
9.(1)放下(1分) (2)停止(1分) (3)就(1分)
10.(1)面对面坐着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环境。(2分)
(2)(即使)遇到老朋友也好像不认识,有时因为太专注而摔到山谷中,(他)也不后悔。(2分)
11.不同:《诫子书》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本文则是以顾亭林的事例,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珍惜时间,勤奋学习(2分)。相同:都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1分)。
参考译文:
亭林先生(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一两匹驮着书的瘦弱的马随身,有时候到了边塞岗亭,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面对面坐着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环境,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翻开书详细地订正,一定做到没有任何疑惑的程度才停止。(他)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地背四书五经等经典及它们的注释。(即使)遇到老朋友也好像不认识,有时因为太专注而摔到山谷中,(他)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12.(1)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2)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3)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6分,每空1分,凡错、漏、增字,该空不得分)
三、
(一)
13.第一次见到植树老人和最后一次(第三次)见到植树老人(2分)。第一次主要记叙老人在荒山上种植橡子(1分);最后一次(第三次)主要记叙他几十年种树给当地带来的变化(1分)。
14.为后面写牧羊人植树做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园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4分)
15.示例: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 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 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 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3分)
(二)
16.线索是“寻找”(1分)。讲述了一位护山老人不忘初心,坚守山林,不失军人本色,穿着已经发白的军装,扛着木棍,跟着收音机里的《解放军进行曲》走正步的故事(3分)。
17.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树的快乐表现老人的快乐,更好地凸显出老人对树木和护林工作的热爱。(3分)
18.突出文章重点、中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更有吸引力;隐含着作者对老人的怀念、崇敬和赞美之情;使读者的心灵也受到震撼,体现作者的匠心独运。(3分)
(三)
19.C(3分)
20.①多建立几根支柱。如他在杭州与佛印结友,在惠州探索岭南风光、尝试酿酒等。②记下自己的情绪。如他通过写诗文排遣苦闷。③向正能量靠拢。如他与心胸开阔的佛印结友,在儋州采草药,兴学堂,造福乡民。(3分)
21.示例:我会选择肯定现在的自己、多建立几根支柱、向正能量靠拢等方法。我会对自己说“我可以做到”,还会向朋友或家人倾诉,寻求他们的安慰和鼓励,然后向充满正能量的人靠拢,并向他们学习。(3分)
四、
(一)
22.D(孙悟空会七十二般变化)(3分)
23.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或“一调芭蕉扇”“一借芭蕉扇被骗”“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不走西边(或“不往西天取经了”) 一遇到困难就想着“散伙”(3分,每空1分)
24.孙悟空示例:
动物特性:长得一副猴相,雷公嘴、毛脸,具有猴子机敏乖巧、好动的习性。
神的本领(神性):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神奇本领。
人的特点(人性):心高气傲,容易冲动,爱捉弄人,好戴高帽,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
猪八戒示例:
动物特性:嘴脸和猪相似,有猪的贪吃、贪睡等特点。
神的本领(神性):天蓬元帅出身,会三十六般变化,能腾云驾雾。
人的特点(人性):爱耍小聪明,爱在师父面前进孙悟空的谗言,动不动就喊“散伙”等。(4分)
五、
25.略。(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