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极少数大国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形成”。
——江泽民标准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
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
曲折中发展。
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 “多极化”:
指的就是多个具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且对国际事务有较大影响力、作用力和协调力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如欧盟、日本、中国等。20世纪60、70年代,促使世界多极化因素
1.欧共体的形成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3.不结盟运动兴起
4. 中国的振兴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2)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3)直接原因:法德和解。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合一1967年
欧
洲
共
同
体2、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1993年欧盟成立1950 舒曼计划特点?⑴成员增加
(6?27国)⑵单一经济领域?
多种经济领域⑶经济一体化?
经济、政治、军事
一体化3. 影响对欧洲: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对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对世界: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独立自主共同的外交政策政治联合重点突破: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的发展演变。1、马歇尔计划的扶植2、1949年,北约建立3、冷战加剧,分裂德国4、70年代,三足鼎立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1945年8月,美国投掷原子弹后,日本广岛一片废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 第二经济大国1.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 (1)表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原因: 内因:
①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③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④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外因:
①美国大力扶植。
②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2)影响:
①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
②在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③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
2.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1)表现:日本经济的崛起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重点突破:二战后美日关系发展演变。1、战后初期,单独占领
2、随着冷战的加剧,扶植日本
3、70年代后,合作竞争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原因:①政治基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②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 2、概况:
标志: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政策:非集团、不结盟重要任务:反对霸权主义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影响: 对亚非拉: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 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对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会场铁托不结盟运动的标志为祖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新中国建立恢复发展文革挫折改革开放和平崛起四、中国的振兴重点突破: 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影响?1、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促进国际关系和谐发展2、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3、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4、冲击两极格局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强大的美国强大的苏联实力迅速上升实力相对下降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小结 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系1、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的振兴,这些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2、多极化趋势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3、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的冲击,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4、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也没有最终形成,直到今天,仍处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材料1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阿登纳回忆录》材料2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 摘自课本(人教版)材料3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
材料一 2003年3月20日,美国宣布开始了对伊拉克作战。材料二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
1972年9月,日本和中国恢复邦交。
1982年上台的中曾根康弘首相在多次场合公开声明,日本还要谋求做一个政治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并积极争取得到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2004年9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称,日本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