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大单元期末复习
时空综述
1840
1921
1919
1946
1949
1956
1976
1966
1978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鸦片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近代史
屈辱史 抗争史 探索史
中国现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建设史 奋斗史 复兴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过渡时期
十年探索时期
“文革”时期
徘徊时期
现代史【时空线索】
第一单元【单元课标要求】
1949年9月
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1950年
1950年10月
1952年底
1953年7月
1949年10月1日
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第一
届全体会议召开
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重大事件
意义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时空线索】
【阶段特征】
(1)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2)经济: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为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3)军事:为了保障国防安全和为经济建设提供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进行了抗美援朝的卫国战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议题
重要 决议 1.通过 ,起____________作用;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确定 ,采用______________;
4.决定建立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制度正式确立。
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课标
1949年,北平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国歌、国旗、首都
公元纪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开国 大典 时间
盛况 成立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意义
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课标
新中国的成立 国内 意义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___(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②推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治。
③中国真正成为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民从此 了。
国际 意义 壮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涵:结束了________的命运,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____________,成为________的主人。
1949年10月1日
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纪元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独立自主的国家
站起来
世界民主和平和社会主义
被奴役
当家作主
国家
材料中的两幅开国大典图片,哪一幅史料价值更高,为什么?
图1开国大典
时苏联拍摄组
拍摄的照片
图2董希文1953年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
理由:图1是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拍摄的照片,属第一手史料;
图2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开国大典盛况,但它是艺术作品,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属第二手史料。
图1史料价值更高
史料实证:
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
课标
抗美援朝战争 背景 1.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2.美军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3.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目的
时间
指挥
战斗英雄
意义 国内:抵御帝国主义侵略,捍卫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国际: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大大提高了 。
巩固了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保家卫国
1950-1953年
彭德怀
邱少云、黄继光
人民政权
威望
1
国民革命军
1924—1927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
3
工农红军
1934—1936年
长征
5
解放军
1946年沿用至今
解放战争+新中国
4
八路军
新四军
1931—1945年抗日战争
2
工农革命军
1927年
秋收起义
不同时期与共产党有关的军队名称变化
知识拓展
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课标
土地改革 背景 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土地。
时间
目的 为了满足新解放区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法律依据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仍是私有制。)
历史 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的 ,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_______的主人;
3.巩固了 ,农业生产得到______________,为国家的
________________准备了条件。
1950-1952年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封建土地制度
土地
新生的人民政权
恢复和发展
工业化建设
根据图表,指出1950~1952年我国人口与土地比例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到1952年贫农、中农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或消灭了土地剥削制)
原因:进行了土地改革
1950年 1952年
人口 比例 土地占 有比例 人口 比例 土地占
有比例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地主、富农 14.5 54.8 7.9 8.6
史料实证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土地改革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
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1911年
1915年
1950年
1952年
政治
思想
经济
事件
意义
1949年
政治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新中国成立
在方框内填写近现代以来促进中国封建社会瓦解的重大事件。
综合拓展提升
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2.现代史的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3.为新中国成立做好准备的会议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
易错易混知识点
4.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但没有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5.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
6.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是开国大典,而非抗战胜利。
7.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的事件是新中国成立;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屡败局面的事件是抗战胜利。
8.历史上三次剧变: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毛泽东领导人民取得新中国成立、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
易错易混知识点
9.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而非祖国统一。
10.抗美援朝中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是黄继光;
抗美援朝中出现的英雄有:黄继光、邱少云、蒋道平、毛岸英。
易错易混点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性质
封建土地所有制与 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①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但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②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前,这段历史被称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③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①相同点:二者都属于私有制,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存在剥削。
②不同点: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源,农民土地所有制是以个体农民为主的所有制,不存在剥削。
重点归纳
课堂小结
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开国大典
筹备
成
立
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政权巩固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西藏解放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2022年山东临沂)秦基伟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上甘岭战役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以后有人说过,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由此可知( )
A.上甘岭战役的地理位置在朝鲜半岛中部
B.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全歼了侵朝美军
C.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主要处于进攻地位
D.上甘岭战役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2.(2022年贵族毕节)《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材料中的“益处”是指( )
A.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B.中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随堂检测
D
C
3.(2022·辽宁营口中考改编)五星红旗象征着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团结。将五星红旗确定为国旗的会议是 (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4.(2022·广西河池中考)1949 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某一活动现场直播道:“国旗已经升到旗杆的顶尖,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走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人民祖国的大地上。”播音中“新的时代”始于 (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这场“社会大变动”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D
随堂检测
A
6.(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一场战争的伟大胜利,印证了毛泽东在1950年曾说过的一句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该战争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这场战争是 (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7.(2022·江西中考)“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这场“社会大变动”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2022·黑龙江牡丹江、鸡西中考)“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农具……至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说明土地改革 ( )
A.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C.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条件
A
A
D
9.材料一:今年(1950年)秋季,我们就要在约有三亿一千万人口这样广大的地区开始土地改革,推翻整个地主阶级。在土地改革中,我们的敌人是够大够多的。第一,帝国主义反对我们。第二,台湾、西藏的反动派反对我们。第三,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反对我们。第四,地主阶级反对我们。第五,帝国主义在我国设立的教会学校和宗教界中的反动势力,以及我们接收的国民党的文化教育机构中的反动势力反对我们。这些都是我们的敌人。
材料二:华东、中南许多地方,凡土地改革工作做得最好的,都是经过了这样的秩序。过去华北、东北及山东的土地改革经验也是如此。我们所说广东土地改革工作应当加快进行,并不是要求广东同志违反这样的秩序,群众还没有起来,基层组织还不可靠,就要生硬地不成熟地进行分配土地的工作……而是要加快发动群众,整顿基层组织,接着进行分田。——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毛泽东文集》
材料三:中国今天的基本情况,不是工业品太多,而是工业品不足。特别是土地改革以后,农村生产力获得解放,农业经济将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民的购买力将随着逐步上升,城乡交流日益跃,国内市场逐渐扩大。如果能够争取连续两三个丰年,则工业品——特别是合于农民需要的业品,将更感不足。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开展土地改革的基本工作原则。
(3)综合三则材料,概括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新解放区(实施土地改革地区)人口规模大;面临的反动势力大、数量多。
重视群众力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合理秩序进行;总结和借鉴成功经验;等等。
消灭了地主阶级;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恢复和发展了农村经济;提升了农民的购买力;扩大了国内市场;促进了工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