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1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1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19 15:1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0张PPT。画山绣水杨朔作者简介: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青年时代从事过翻译和古典文学的研究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一面跟随部队转战南北,一面从事文学创作。著有中篇小说《红石山》,全国解放后,著有短篇小说集《北黑线》和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50年代中期以后,专力进行散文写作,在当时有相当大的影响。
他的散文艺术成就非常高,主要表现在:一、追求意境美,作者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二、深寓哲理,哲理从形象的描绘中表达出来,从所描述的事或人的整体中表达出来;三、巧施艺术技巧……预习检查怠慢( ) 最醇( ) 攒聚( )
嶙峋( ) 贮藏( ) 圩子( )
黑黝黝( ) 恬静( ) chúncuánzhùwéiy?udàixúntián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3、品味杨朔散文诗化的语言。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2、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文章分层。清奇峭拔,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第一部分(1-3):总写桂林山水第二部分(4-15):写桂林到阳朔江上景色和船家          口述的关于景点的各种传说。第三部分(16-17):启示人们,面对美景,牢记过          去畅想未来。第一层(4-5)、江上如诗如画的景色。第二层(6-15)、了解江上的山岩的名称和传说。阅读探究1、课文以“画山绣水”为题,妙在何处?
“画山绣水”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水。2、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 桂林山水 (第2段) 漓江水色图(第4段)
鱼鹰捕鱼图(第5段)3、本段写了桂林山水的什么?有什么特点?水和峰石。水绿,而峰石瘦骨嶙峋、玲珑剔透、千奇百怪。4、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江山景色的?作者以两幅画面来表现:一幅静态的,漓江水色图;另一幅是动态的,鱼鹰捕鱼图。小组合作探究2、探究本文和其他桂林山水的文章在角度上有什么不同?作者是从怎样的思路来写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1、本文运用了不少从船家口中得来的间接材料来写景,作者是怎样运用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作者把写自然山水之美与船家所讲述的传说故事有机融合,边赏景,边听故事,融情于景,情景相生,有情趣,有哲理。本文在写景中融入船家讲的关于山岩来历的种种传说、故事。这种间接材料的运用可以丰富作品内容。在本文中运用传说,让我们想见到山岩的神态,留有较大的想像空间,比具体描述要好。间接材料要作者的直接见闻统一起来运用,本文讲述一点传说,再写一点江上景色,两者相互穿插,组合得比较自然。巧于选材,工于构思品味语言 凭着我一支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只有桂林山水。 试从课文中找出优美的语言,评析杨朔散文的语言风格。
提示:从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句式工整、笔墨凝练等方面探究,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这段话是从上一段话桂林山水的美难以用语言或色彩描绘出来这点生发出来的,作者说自己别开蹊径,以别样的手法来表现,写山最为感动自己的一点,也就是后面所提到的有关山水名称来历的种种传说。“没见过一座山……没见过一条水……”这两句是“互文”,意思是说,山和水都深蕴着劳动人民的想像和感情。“只有桂林山水”单独成为一句,用了句号,是表示强调。 你游历过哪些风景名胜区,你的家乡应该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与景点有关的优美的传说或诗句呢?
拓展阅读 学习杨朔的写景方法,请你为家乡的一处优美景致写一篇写景散文,字数600字左右。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