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0《爬山虎的脚》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5 18:2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爬山虎的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均匀、重叠、空隙、茎上长叶柄的地方、触着墙”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探究本课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细心观察,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图片。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爬山虎的资料,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大自然》进行观察。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是啊!春天万物复苏,是植物生长的好时机。在春天,你见过爬山虎吗?让我们一起欣赏爬山虎美丽的图片。(教师出示爬山虎的幻灯片)这些爬山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回答)有一位名叫叶圣陶的老爷爷用生动的语言给我们写了《爬山虎的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这种植物的?并试着说一说。
4.交流汇报:你觉得作者观察爬山虎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说。(如:时间、方法、顺序等)重点学习第三节和第四节。在第三节中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及样子;在第四节中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有序地观察描述爬山虎“怎么爬”的。)学习第五节,了解爬山虎脚与墙的关系。)
5.回顾全文,了解课文的结构顺序。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课文的结构顺序:先讲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再讲爬山虎的叶子,接着讲爬山虎脚的位置及样子,最后讲了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以及它的脚与墙的关系。这种顺序恰好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介绍的。
6.指导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或感兴趣的问题与同学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7.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来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以情激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我是叶圣陶爷爷会怎样介绍爬山虎的脚呢?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以读为主线,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交流,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通过讨论交流及教师的点拨启发,使学生弄清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安排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并予以引导和评价。通过想象和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七、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掌握“均匀、重叠、空隙、茎上长叶柄的地方、触着墙”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分进行背诵,积累好词佳句。
3.仔细观察你身边的一种植物,写出它的特点和你观察的过程。字数不少于300字。
八、教学小结
通过这次教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当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也明白了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知识、有能力、有品质的未来人才。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科学的方法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者的观察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养成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者的观察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爬山虎的特点和作者的观察方法。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并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深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作者是如何发现爬山虎的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它的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者的观察方法。
4.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观察经历,或者是否有一些有趣的观察发现。
5.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掌握“均匀、重叠、空隙、茎上长叶柄的地方、触着墙”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分进行背诵,积累好词佳句。
(3)仿照课文的写法,观察一种植物,写出它的特点和你观察的过程。字数不少于300字。
四、教学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爬山虎的特点和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养成了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还是不够清晰、有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同时,我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