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5 15:5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练习题
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收敛(liǎn)  绽开(zhàn)  花团锦簇(cú)
B.蝉蜕(duì) 惨淡(cǎn) 混为一谈(hùn)
C.搓捻(niàn) 博学(bó) 人迹罕见(hǎn)
D.倜傥(tǎnɡ) 笃志(dǔ) 人声鼎沸(dǐnɡ)
2.依次填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①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    ,不敢去看墙上。
②我心里无声地    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③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    的阳光里去了。
A.害怕 呼喊 暖和  B.担心 呼唤 温柔
C.担心 呼喊 暖和 D.害怕 呼唤 温柔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盛夏又至,万物蓬勃,油然而生的秧苗已然开花抽穗。
B.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C.每到夜幕降临,小吃街便人声鼎沸,那场面十分壮观。
D.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读书不求甚解,犹如在沙滩上建高楼一样,不堪一击。”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B.我学会了拼写“别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
C.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D.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的思考,也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深度。
D.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6.填空。(10分)
①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江面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 。”
②《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 。”
③《<论语>十二章》中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④不必说 ,光滑的石井栏, ,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6.名著阅读。(4分)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语段出自鲁迅的散文 ,“我”因她谋害“我”的隐鼠而憎恶她,而在她给“我”买来心心念念的 后这憎恶便消散了。她还教“我”许多的规矩,比如正月初一第一天睁眼要说“ ”,然后还要吃 。
8.综合性学习。(6分)
  “德”文化意蕴深厚,中华民族积淀传承了优秀的传统美“德”。请你参加“‘德’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
“德”源追踪
(1)“德”甲骨文写作,从“”,从“”。“”即行路,泛指行为;“”即直视或看着直线。“德行兼备”中的“德”即用其本义:A。“以怨报德”中的“德”则引申为: 。(填序号)(2分)
A.道德;品行   B.心意   C.恩惠
“德”远流长
(2)根据下面的材料,你认为对于“德”中国文化有哪些传承和发展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①三达德出自《中庸》。《中庸》:“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②到了近代,孙中山提出中国固有的八种道德,他在《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中说:“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其次是和平。”
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德”厉行
班级在“世界文化发展日”举办“传承中华美德”主题活动,请设计一项具体活动。(2分)
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共12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每空1分,共4分)
①学而时习之( )
②不亦说乎( )
③吾日三省吾身( )
④博学而笃志( )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空2分,共6分)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认为,只要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四书”指的是《尚书》《论语》《大学》《中庸》。
(二)阅读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完成各题。( 9 分)
①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 doll ”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做“ doll ”。
②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 “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 doll ”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利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片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③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利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 water ” ——“水” ,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④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⑤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华文出版社 2002 年版)
12. 结合选段说说标题中“再塑生命”的含义。( 2 分)
13. 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有耐心、有慧心的老师。请在选段中分别找出依据。( 4 分)
耐心:
慧心:
14. 为什么“我”此时会“悔恨莫及”?( 3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19分)
你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
张亚凌
直到今天,我依旧最喜欢一个姓,高;最喜欢一个字,翔;超喜欢一个词儿,高翔。
抬头,天蓝云白,鸟儿高翔,再没有比这更美的意境了。
回眸,凝视,三十年前清晰如昨。
记得是个午自习,我们刚升入初三的第二周。正在做作业,突然听见几声响亮的击掌,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是老班。
抬头,果真。连续响亮击掌是老班训话前的招牌动作,现在想起来都会咧开嘴巴笑出声来,相当于古时官吏升堂前众衙役用棍棒敲击地面喊“威武——”。却见老班旁边站着一男生:高而瘦,洁净、整齐到让人觉得失真。从这男生的目光里,我只看到一个词,沉静。而我们班那些傻小子呀,裤袋耷拉下来当潇洒,拖着鞋走路以为成熟。老班指着他介绍了一句:“高翔,从北京转回来的。”而后给安排了个座位就离开了。
每每下课,我们像终于盼到了放风时间的囚犯,推着搡着冲向教室外面,尽情尽兴似乎又很无聊地蹦着喊着。而高翔,总是静静地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看着窗外。阳光透过玻璃刚好落在他的脸上,细碎的阳光也化不开他一脸的沉郁。
马上就有好事者打听出来了:高翔的爸妈都是搞什么研究的,爸爸因为辐射太大,病故了;妈妈要改嫁,只有一个孙子的奶奶便硬将高翔从北京带了回来。
高翔的作文总被语文老师当范文。也记得语文老师的评价一成不变,什么“语言、思想深度远远超过你们”,什么“那种好是你可以读出,可以捕捉到,就是说不出的”。倒是我自己,每每老师读高翔的作文时,就闭了眼,游走在高翔的文字里。我喜欢用那种方式去感受,我甚至跟着那些文字熟悉了高翔难以割舍的过去。
他的奶奶又来学校看他了,我突然觉得她很像很像老巫婆——将一个高贵的王子抹去了一切光环后残忍地丢弃在悲苦人间的老巫婆!我开始讨厌起那个佝偻着身子的老人,他原本可以跟着妈妈在北京继续好好生活,而不是在这里。在这里,他连文字中的悲苦都走不出。
高翔的各门功课都是无可挑剔地好,好到让我们所有人都望尘莫及,他每一次的总成绩都比第二名高出几十分!第二名固定地是一个女生,她的勤奋可以说“废寝忘食”加“悬梁刺股”了。
我开始写日记,日记里似乎也笼上了一层忧伤,处处都是高翔作文的影子。每晚,在舍友都睡着了时,我点着蜡烛,趴在床上涂写着自己的心情:看一眼他的背影与侧影,都觉得是一幅很美很美的画;听他回答问题,比老师都标准的普通话很有磁性;他皱一下眉,也是忧伤的美……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页,都是高翔的点点滴滴。
是早恋吧?可谁有资格去爱他呢?或许,我只是希望自己的名字跟他的名字一起被表扬。这个念头都有些贪婪了,其实我只是希望自己也能写出那么美那么好的作文罢了。
我们班的很多大大咧咧的女汉子都是在高翔出现后迅速收敛回归女孩,并开始用功的。
那时,一个班级一个宿舍。在女生宿舍里,每天晚上永恒的话题就是高翔,只是从不说出他的名字。这与老班每晚在外面查宿舍有关。
“男生穿着花格子衬衫也挺好看的。”准备睡觉了,一个慨叹道,“我还以为花色布只有女孩子能穿。”“他穿啥都好看。”一个接了句。“算题咋能那么快,想都不想答案就出来了,神了!”有人又蹦出了一句。“只有他才能那么拽那么神!”
……
记得那时中考,竞争也很是惨烈,一个班七十多学生能考上高中的只有十几个。八个班里似乎不怎么被看好的我们班,成绩倒出奇地好。用老班的话说,“真是奇了怪了,边沿上的好几个女生,本来都没啥希望的,却幸运地考上了” 。
呵呵,是幸运吗?没看见她们为了向某个人看齐,铆足了劲地你追我赶?
多年后,最铁的姐们儿芳告诉我,她一直暗恋着高翔。说那话时,她已经是大律师了。
1998年,闺密婷将去英国进行为期三年的学术交流,她羞涩地告诉我,她曾很喜欢高翔,只是害怕自己没资格喜欢他,才拼命地学习。她一直觉得,只有更加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才配喜欢他。
而我,从初三开始发表第一篇习作就再也没有停下来。直到今天,成为各大刊的签约作家或专栏作家。
回首,天高云淡,而我们,都已高翔。
(选自《中学生阅读》,作品有删改)
15.题目“你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中,“你”是指什么?(2分)
答:

16.高翔是一个怎样的男生?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4分)
答:

17.文章后面写“最铁的姐们儿芳”“闺密婷”以及“我”现在的发展状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         
18.结尾“而我们,都已高翔”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答:

19.对于作品中的“我”,有人认为是个线索人物,有人认为是个主要人物,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5分)
答:

三、写作(共50分)
20.请以《生活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答案
D 2.C 3.A 4.B 5.D
(1)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碧绿的菜畦 高大的皂荚树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阿长与<山海经>》 《山海经》 恭喜恭喜 福橘
(1)C (2)(示例)从古到今,“德”的内涵都包括忠于国家、对人仁义友善、为人讲诚信。现代社会对“德”的内涵又有了新的发展,热爱自己的职业,忠于职守,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也是“德”的重要体现。
(3)(示例一)举办“德才兼备话名人”故事会。
(示例二)组织“立德·厉行”演讲活动。
(示例三)举办“报效国家”读书报告会。
(示例四)组织爱心捐助活动。
9、①按时;②通“悦”,愉快,高兴;③反省,自我检查;④坚守,坚定;
10、①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快乐吗?②几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一个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在其中;③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昼夜不停;
11、C
12.“ 再塑生命” 从字面意思看,是“ 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 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本来, “ 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 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 “ 我” 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 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这里的“ 光明” 一词是用其喻义)。是莎莉文老师让“ 我” 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莎莉文老师还教“ 我” 懂得“ 什么是爱” 。正如作者自己所言: “ 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 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 再塑生命的人” ,从中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13. 耐心:当我不明白“杯”和“水”的区别时,我大发脾气,摔碎娃娃, 莎莉文老师极富耐心, 把布娃娃碎片扫到炉子边后,便领着“ 我” 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慧心:“散步”让我心情愉悦, 把“ 我” 带到了井房,创造了良好的教育契机。让“我”通过触觉感知事物,巧妙的教会我“水”这个词。
14. “我”对于刚才的所作所为后悔莫及,所以就可以概括刚才的所作所为都包含什么即可。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不明白“杯”和“水”的区别,自己大发脾气而且还摔坏了莎利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当我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有了进步,心情平复以后,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莫及。
15. “你”既指“我”的同学“高翔”,也指令人向往的优秀美好的人、事(物)或这种优秀美好的标准。
16. (1)遭遇家庭变故。爸爸病故,妈妈要改嫁,奶奶将他硬从北京接回。
(2)各方面优秀美好。高瘦沉静,穿着整洁,各科成绩遥遥领先,文章思想有深度,发音标准有磁性。
17. (1)照应题目、前文。照应题目,因为高翔,“芳”“婷”“我”三个女孩子如今都“成为最好的自己”;照应前文,高翔的出现使一些女生“迅速收敛”“开始用功。(2)烘托人物形象。从“芳”“婷”们坦承少时心車,再次印证和凸显“你”(高翔)的优秀和对大家的促发作用。(3)突出作品主题。少年时,与优秀美好的人同行,会受到他“潜在的积极影响”, 自己也会加倍奋发努力。
18. 用了比喻兼双关的修辞手法,将“我们”比作小鸟,“都已高翔”一语双关,形 象而含蓄地表达了“现在 (我们,都已成为像 (高翔,那样的优秀人才,正在属于各自的长空翩飞翺翔”的丰富意蕴。
19. 示例:观点一:认为“我”是个线索人物。
(1) 从行文来看,作品是用“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贯穿全文的,“我”见证了“高翔” 的优秀和老师、同学们的表现。(2)从结构来看,“我”使作品结构完整,情感脉络凊晰, 利于主题的表达。
观点二:认为“我”是个主要人物。
(1)从篇幅来看,作品主要写了“我”三十年前朦胧的少女心事,塑造了 “我”这个因向往美好、优秀而奋发努力的女孩子形象。(2)从典型性来看,作品中“我”的心曲和成长往事,实际上代表了班里的众多女孩子,由一个“我”可以看见一个群休,从而表达主题。
观点三:认为“我”既是个线索人物,也是个主要人物。
(理由略,能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