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6-19 19:1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程标准:
1.知识与能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理解他们思想形
成的原因,并对他们的思想作简要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回放资料,历史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家站
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勇于承担
历史责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分析:
1.本课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
2.本课难点:如何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的思想是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1、李贽及其“异端”思想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三、明清儒学的影响一、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材料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意思是说贫困饿死是小事,失去节操的事情就大了。这句话是北宋理学家程颐在回答别人关于寡妇能否再嫁时说的。南宋时,理学家朱熹又重提,这句话得到进一步流传。到了明朝,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逐渐成了专门束缚女子的教条。然而就在这个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对宋明理学的抨击声,批判它的不近情理,乃至摧残人性。 材料二:那时候,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正直清廉的思想家李贽,为官二十多年,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材料三: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在明亡后,投入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致力于著书讲学。黄宗羲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材料四:著名思想家顾炎武也生活在明末清初。明末统治者日益腐败,朝政混乱。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顾炎武放弃科举,开始探索挽救国家危亡的途径。材料五: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同时,江南一带的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市民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归纳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出现的背景,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规律性认识?探究问题 一、归纳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出现的背景,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规律性认识?①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与腐朽;吏治腐败,社 会危机日益加剧;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工商业者力量的成长宋明理学教条的束缚,不近情理,摧残人性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探究问题 李贽(1527-1602年),号卓
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中
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泉州是
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较早的地
区之一,李贽的祖父两辈都是从
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他26
岁中举,由于不拘于官场和礼教
的束缚,所以为官20余年辗转各
地任中下级官员,经历坎坷。
1580年辞官,后专心从事讲学和
著书,61岁削发为僧。因其批判
社会现实,最终以“惑世诬民”
的罪名被捕入狱,不堪迫害自杀
身亡,时年76岁。李 贽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
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
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材料二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
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续焚书》材料三 “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
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的天理。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怎样的 “异端”思想?“异端”思想:否认孔孟学说的地位、批判程朱理学,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李贽及其“异端”思想:材料四 阳为道学,行若猪狗。——《焚书·何心隐论》材料二 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
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
“当大喜,何耻为”。李贽也招收女弟子。从材料中我们又可以看出李贽怎样的 “异端”思想? “异端”思想: “理”应该用于关注民生,
人必有私,个性自由和个人幸福是人的自然
权利。男女应该平等。材料一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夫私者,人之 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 长”。李贽及其“异端”思想:李贽的“异端”思想:(1)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
道学家的虚伪;
(2)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和个性的发展。评价李贽的“异端”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黄宗羲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
家,学问极博,对天文、算术、乐律、经
史百家以及佛经,无不研究。年轻时积极
参加反明朝宦官权贵的斗争和反清斗争,
后隐居著述。其学说的核心是“非君说”
——他否定君主专制,抨击君主一人私有
天下产业之状,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
强调工商皆本。“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
——《明夷待访录》人物介绍时人尊称为“梨洲先生” ……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荼
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
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
为一人之淫乐。
——《明夷待访录》 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 其学说的核心是“非君说”——他否定君主
专制,抨击君主一人私有天下产业之状。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
之忧乐。 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天子
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
张建立监督机构限制君权;◇◇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 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强调农工商皆本。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
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
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⑴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⑵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主张建立监督机构限制君权;
⑶认为农工商皆本。 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
起了积极的作用。◇◇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小结黄宗羲的思想观点:对黄宗羲的思想的评价: 顾炎武,江苏人,明末清初儒学思想
家、诗人。青年时曾参加抗清武装斗争,
他学识渊博,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国
家典制、郡邑掌故等都有研究,其诗堪称
清诗冠冕。他能文能武,却不走科举之路,
明、清朝廷多次请他做官,他都坚拒。他
为人刚正,重视做人的品德修养,且擅长
理财,他在山西创办的票号钱庄经营成绩
卓越。他大力批判宋明理学,提倡“经世
致用”,主张理论为现实服务,以经学济
理学之穷。顾炎武(1613-1682)时人尊称为“亭林先生” 著作: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
覆,宗庙丘墟。
——《日知录》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
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
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
贱与有责焉耳矣! ★ 痛斥理学的空谈误国,主张学以致用★ 区分亡国与亡天下,提倡匹夫有责◇◇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
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
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享天子之
权,以各治其事。◇◇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 用“众治”来取代“独治”顾炎武的观点倡导经世致用评价顾炎武的观点 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
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何谓“经世致用”?
  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
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又称经
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
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
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王夫之1619-1692) 王夫之,湖南人,曾起兵抗
清,兵败后隐居在衡阳石船山麓,
人称船山先生。他对经学、史学、
天文、历算都深有研究,是明末
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夫
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的一个总结,并且把它
推向新的高峰,在我国古代哲学
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王几十年
坚持每天打伞穿木履,表示与清
廷不共戴天、不踏清朝土地。著作:
《周易外传》《读通鉴论》等,
后汇编为《船山遗书》严以治吏,宽以养民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反对过度剥削富裕农民和商人★ 民本主义思想◇◇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 反对豪强地主的兼并土地王夫之的观点(1)世界是物质的;
(2)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
事物都是可知的;
(3)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评价王夫之的观点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
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明清儒学的影响1、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
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
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2、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
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
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
基础。⑴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
⑵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与个性的发展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推崇经世致用的思想;重视实践求真知,以求解决现实问题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归纳概括明清之际四位思想家的主张(1)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2)学术思想上:
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共同的观点 探究:
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思想有何异同?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 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
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
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
探究问题小 结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对社会产生巨大冲击。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下列资料叙述的是哪一位思想家的?材料一: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
材料二: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秦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三: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已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材料四:反对豪强兼并土地,提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主张。……晚年所指撰《读通鉴论》《宋论》,荟萃平生治史心得,为探讨其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
考考你黄宗羲顾炎武李贽王夫之 反对君主专制
独裁、提倡
“人民为主”重视手工业
和商业,提
倡“经世致用”具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明夷待访录》《天下郡
国利病书》《读通
鉴论》激烈批判封建
专制制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耕者有其田“工、商、皆
民生之本”经世致用经世致用“天下为主,君为客”实践中求真知反对天命论、
天知论,建立
唯物主义体系1.试结合前几课的主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归纳概括中国历史上各时期传统文化思想演变的发展特征及代表人物?百家争鸣崇法坑儒尊儒尚法三教并行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儒学复兴儒学活跃诸子百家秦始皇汉武帝程朱陆王李黄顾王2.试结合上面表格,归纳概括中国历史上各时期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演变的发展特征?开始形成受到抑制统治地位挑战严峻挑战严峻挑战严峻复兴创造批判继承活跃本章总结课堂练习1、以下著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②①④③ D ③④①② D2、李贽自称“异端”,主要是针对    A儒家学说 B孔子思想  C理学宣扬的道统观念 D明朝专制统治者3、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社会进步 D不适合社会的发展 4、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贽、黄羲之、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要求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5、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民为本的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的结果
C、思想家个人思想意识水平提高的结果
D、社会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 6、 (2005年全国文综卷2)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坤舆万国全图>>
7、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抗清斗争的高涨
B、对文字狱的抗争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8、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