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6-19 19:1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程标准: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主张,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 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知识回顾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欧洲人开辟
了新航路,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
己的经济、政治利益,接着又发动了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
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十四五世纪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1)政策上:(2)政治上:(3)位置上:3、具体表现:4、重要影响:(1)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2)文艺复兴这一场思想变革首先开始于意大利1、时间:各城市重视发展工商业
工商业主掌权
意大利处于地中海航运中心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的繁荣
二、文艺复兴1、兴起:首先兴起于意大利2、性质:不是提倡复古,只是借助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3、思想核心:人文主义4、表现:(1)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2)美术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米开朗琪罗代表作《大卫》6、意义: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的关注人及人类生活的世界莎士比亚(1564-1616)

  英国大文豪,他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马克思称他为:
“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沐浴人文主义的光辉 《哈姆雷特》写于1610年,描写的是古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但反映了英国社会的政治现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哈姆雷特这一形象,反映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人文主义主张。电影《哈姆雷特》剧照《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三、宗教改革1、兴起:首先兴起于德意志地区2、背景:A、人文主义推动B、天主教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3、过程:A、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B、马丁·路德的宗教观点——信仰上帝即可得救C、扩展并出现其他新教派别——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4、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5、意义: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课堂检测◆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这反映了
A.人文主义藐视宗教作用的思想
B.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C.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D.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C课堂检测◆《十日谈》的一则故事说:“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什么东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他们全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谁知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的是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B.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D.青年人从来不盲信盲从A课堂检测◆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酥即可得救”这一原则的实质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A经典例题: 材料:“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问题:(1 )材料中的“纱幕”指的是什么?
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
(2)“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
冲破神学束缚,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
(3)“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原因是什么?
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发生文艺复兴运动谢谢大家再见 (1)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这是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源地的前提条件。 (2) 意大利丰厚的古典文化遗产和众多人才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重要条件。 (3) 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在西欧的广泛使用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为什
么首先开始于意大利? 指的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出现的一种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强调人的自然本性、价值、自由意志、世俗生活和世俗教育。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思想的内容—— 1、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人文主义者大力宣扬人的自由意志和个性自 由的发展。
3、要求现实生活和尘世的享乐。 《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文学三杰文艺复兴之“美术三杰”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沐浴人文主义的光辉 鼎盛时期的美术三杰之一A、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下图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 圣母子 》《绿野圣母》《纱罩圣母》沐浴人文主义的光辉 比较两幅画在面部表情、人物服饰等方面有什么不同?沐浴人文主义的光辉 拉斐尔的《圣母子》中世纪圣母子 比较两幅画在面部表情、人物服饰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神性 人性 沐浴人文主义的光辉 他双眉紧锁,目光炯炯,全神贯注,显示出压倒一切敌人的威武姿态。
雕像宣扬了人的力量充分体现了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
《大卫》沐浴人文主义的光辉 新兴资产阶
级在思想
文化领域
的反封建斗争
神权至上
神为中心
禁欲苦行
麻木顺从
压抑人性
愚昧迷信
人性至上
人的力量
追求幸福
自由平等
张扬个性
探索研究
人性至上
人的力量
追求幸福
自由平等
张扬个性
探索研究
神人沐浴人文主义的光辉 教会统治了人的思想,垄断了社会的文化和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宣扬“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一切以神学为中心,《圣经》被视为最高的权威,别的都成为异端邪说。 中世纪的西欧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
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
之下,处于睡眠或班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马丁? 路德 改革(1517--)在西方,一谈到宗教改革,出现在脑海中的第一个人物便是马丁·路德,因为他於一五一七年十月叁十一日在威登堡所写的“九十五条抗议状”,被视为宗教改革的导火线,而那一天也就成为宗教改革运动的诞生日。 在奥格斯堡帝国议会上提出的路德教教义的声明,史称奥格斯堡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