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16 10:43:58

文档简介

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答案
选择题
BADCC
ADBBC DCBCD CADAD BCABC BDBBC
非选择题
31(每空2分,共16分)
(1)胞吐

蛋白质(或“糖蛋白”)
(2)ATP水解
主动运输、协助扩散
a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物质逆浓度运输,且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而b方式为通道蛋白协助,物质
顺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
(3)b
(4)载体蛋白的数量
32(每空2分,共12分)
(1)A、C、D
细胞质基质
(2)②、①
(3)C6H12O6→2C2H5OH+2C02+少量能量
(4)1:1
(5)逐渐减小(直至停止)
33(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
(1)氧气
(2)中午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植物为避免蒸腾作用水分散失过多,气孔大量关闭,导致
二氧化碳供应减少(4分)
(3)ACDE
(4)d
h兰州市 2023-2024-1 学期高一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生 物
说明:本试卷分 I 卷(单项选择题)和 II 卷(非选择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只交答题卡。
第 I 卷
单项选择题(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细胞学说的建立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之间的差异性
C.细胞学说打破了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的壁垒
D.施旺认为一切动物的个体发育都从受精卵开始
2.肺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可由支原体(原核细胞)或病毒等引起。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支原体和病毒都不具有细胞核
B. 病毒与支原体都能独立的进行生命活动
C. 支原体比病毒具有更复杂的生物膜系统
D. 青霉素可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形成治疗支原体引起的肺炎
3.卡塔尔世界杯期间,大熊猫“京京”和“四海”成为了卡塔尔球迷关注的焦点。“京
京”和“四海”来自四川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基地,喜食竹子尤喜嫩茎、竹笋。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大熊猫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分化
B.竹茎、竹笋都属于植物的器官,竹子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
C.大熊猫用手抓握竹子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
D.在同一区域内,大熊猫、冷箭竹和其他动植物一起共同形成一个群落
4.2021年,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青蒿素被世
界卫生组织称作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青蒿素化学式为 C15H22O5,是从
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无色针状晶体,是有过氢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可用有机溶剂(乙
醚)进行提取。它的抗疟机理主要在于其活化产生的自由基可与抗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疟
原虫的膜结构,使其生物膜系统遭到破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有生物膜,但没有生物膜系统
B.青蒿素可破坏疟原虫的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
C.青蒿素进入疟原虫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青蒿素的抗疟机理包括破坏线粒体的功能
5.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形成让人讨厌的水华。下列关
于蓝细菌和绿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均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属于自养型生物
高一年级期末生物学科试卷第 1 页 共 8 页
{#{QQABBYYAgggAQBJAABhCAQXICAIQkBCCAKoGhBAIoAIAwRNABCA=}#}
B.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蓝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蓝细菌的遗传物质为 RNA,绿藻的遗传物质为 DNA
D.蓝细菌与绿藻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
6.苏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饴”是麦芽糖,“酥”是酥油。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①鉴定“饴”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 ②人体摄入的
小饼中含有的淀粉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 ③淀粉和麦芽糖均是制作小饼的谷物中含量
丰富的多糖 ④用显微镜观察苏丹 III染色后的“小饼”切片,可见红色的脂肪滴 ⑤麦芽
糖的水解产物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A.①②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7.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研究已灭绝人类与现代人类进化关系的科学家(斯
万特·帕博),他于 2010年首创了从已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骨头中提取、测序和分析古
DNA的方法,并发现尼安德特人是当今人类的近亲。下列有关 DNA 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 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
B.骨头细胞中 DNA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C.尿嘧啶脱氧核苷酸是构成 DNA的原料之一
D.对比分析 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可确定尼安德特人是当今人类的近亲
8.下列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生物膜系统组成了细胞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等密切相关
B.从来源上说,细胞内运输蛋白质的囊泡膜也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C.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细胞中这些直接相连的膜才可构成细胞生物膜系统
D.分泌蛋白如胰岛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小分子物质如性激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无关
9.下图表示某真核细胞内三种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RNA 只存在于 c中,a、b中无 RNA
B.a、b、c分别代表的是线粒体、叶绿体与细胞核
C.a、b、c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中
D.c中的孔道是核质之间大分子物质(如 DNA、RNA等)频繁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
10.右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对其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单层膜,其上有④,允许各种分子进出
B.③是核孔,它是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
C.②是染色质,其主要由 DNA和蛋白质组成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高一年级期末生物学科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
{#{QQABBYYAgggAQBJAABhCAQXICAIQkBCCAKoGhBAIoAIAwRNABCA=}#}
11.某链状多肽由 3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其中含有 3个丙氨酸(丙氨酸的 R基为—
CH3),现用酶专一性的水解去掉全部丙氨酸,得到游离丙氨酸和几条短肽的混合水解产
物(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肽键数目减少 5个
B.水解产物分子量比原多肽增加 90
C.水解产物至少有 6个氨基
D.产物中短肽的氧原子数目比原多肽增加 5个
12.下图是生物细胞中某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含有不饱和脂肪酸,通常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B.该物质的物理形态与甘油分子的种类有关
C.该物质水解能产生合成磷脂的物质
D.该物质可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可用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洗去浮色
13. 细胞膜上存在多种蛋白质参与细胞的物质运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转运蛋白跨膜运输物质的速率
B. 载体蛋白磷酸化伴随能量的转移,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 Na+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细胞时,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D. 水分子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通道蛋白
14. 右图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某时刻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的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
B. 1、2、6共同构成原生质层
C. 此时细胞液的浓度比质壁分离之前大
D. 结构 1具有选择透性,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15. 模型方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常会用到的一种方法。根据以下四图
所示,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 a属于物理模型 B.图 b属于概念模型
C.图 c属于数学模型 D.图 d属于物理模型
高一年级期末生物学科试卷第 3 页 共 8 页
{#{QQABBYYAgggAQBJAABhCAQXICAIQkBCCAKoGhBAIoAIAwRNABCA=}#}
16.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上有水通道蛋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水通道蛋白在运输水分子时不与水分子结合且构象不变
C.水通道蛋白失活的红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迅速失水皱缩
D.水通道蛋白能输送水分子但不能输送钾离子、氨基酸等物质
17. 下列关于变形虫摄取大分子有机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参与 B.该行为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C.该过程需要 ATP提供能量 D.该过程受到外界温度影响
18. 关于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各试管中 H2O2溶液的浓度和加入的体积应相同
B.实验的因变量可以是不同条件下的 O2产生速率
C.设置 1号试管可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4号试管反应速率大于 1号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19.取 A、B两支试管并分别加入 2 mL淀粉,向试管 A中加入 2 mL唾液,试管 B中加
入等量的盐酸,然后将试管 A、B同时放在 37℃条件下反应适宜的时间,加入适量碘液
后观察两试管内颜色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验证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B.实验中的试管 A、B都属于实验组
C.可增加一组用等量蒸馏水处理的试管 C作对照
D.加入碘液后 A、B两试管颜色变化可能有差异
20.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是 ATP的逐级水解过程。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 ATP的水解过程常与吸能反应密切相关
B. ATP中的“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
C. 物质①和③中含有的化学元素不完全相同
D. 1molATP逐渐水解,过程Ⅲ释放的能量最多
21.下列选项中的 表示“腺苷”的是
A. B.
高一年级期末生物学科试卷第 4 页 共 8 页
{#{QQABBYYAgggAQBJAABhCAQXICAIQkBCCAKoGhBAIoAIAwRNABCA=}#}
C. D.
22. 下图表示酶和无机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酶具有催化作用,是因为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B.酶降低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是 EC
C.酶具有高效性,其实质在于 EB-EC>EB-EA
D.EC和 EA分别表示酶和无机催化剂为化学反应提供的活化能
23. 甘薯又称“红薯”,原产于南美,于 16世纪传入我国后成为了明清时期重要的粮食
作物。明代《农政全书》记载了甘薯的贮藏要领:“藏种之难,一惧湿,一惧冻”、“欲
避冰冻,莫如窖藏”。对于上述贮藏要领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在潮湿环境中,微生物易在甘薯表面大量繁殖,使甘薯容易腐烂
B.在冰冻环境中,甘薯细胞中的结合水易结冰,会对细胞造成机械伤害
C.窖藏过程中,甘薯细胞呼吸所产生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腺苷三磷酸中
D.窖藏过程中,需要提供严格的无氧条件以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24. 下图为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呼吸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关于细胞
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生成的 ATP量相同,⑤生成的 ATP量最多
B.①②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④⑤发生在线粒体中
C.④阶段水中的氧原子会转移到终产物水中去
D.O2不足时,人体细胞产生的 CO2量大于消耗的 O2量
25.相同条件下放置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高一年级期末生物学科试卷第 5 页 共 8 页
{#{QQABBYYAgggAQBJAABhCAQXICAIQkBCCAKoGhBAIoAIAwRNABCA=}#}
A.两个装置均需要置于黑暗条件下进行反应
B.装置甲中 NaOH的作用是吸收 I处的 CO2
C.应让Ⅱ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与Ⅲ连接
D.装置乙中石灰水的混浊程度高于装置甲
26.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时加入 SiO2的目的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B.画滤液细线时要等上一次滤液线干燥后再进行画线
C.研磨时一次性加入足量无水乙醇的提取效果最好
D.分离色素时,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中利于色素的分离
27. 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某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B.无光条件下,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
C.进入叶绿体的 CO2能被 NADPH直接还原
D.NADPH既是还原剂,也能为该反应提供能量
28. 下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
B.若选用同种但失绿变黄的叶片,色素含量可能是(甲+乙)<(丙+丁)
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29. 卡尔文用 14C标记的 14CO2追踪光合作用中放射性 14C的转移途径,其结果为
A.14CO2→乙醇→糖类 B.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C.14CO2→五碳化合物→ATP D.14CO2→NADPH→糖类
30.研究发现,光照较弱时,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会汇集到细胞顶面(受光面),
这种行为称作积聚响应;而光照强度很高时,叶绿体会移动到细胞侧面,以避免强光的伤
害,这种行为称为躲避响应。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一年级期末生物学科试卷第 6 页 共 8 页
{#{QQABBYYAgggAQBJAABhCAQXICAIQkBCCAKoGhBAIoAIAwRNABCA=}#}
A.叶绿体在细胞中的移动可能是借助细胞质的流动实现的
B.弱光条件下的积聚响应,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速率
C.将光照强度很高的红光改成同等强度的绿光时,叶绿体会出现躲避响应
D.光照强度超过光饱和点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变可能与叶绿体的躲避响应有关
第 II 卷
非选择题(共 40 分)
31.(每空 2分,共 16 分)如图 1表示了不同物质进出某动物细胞的多种运输方式,
其中 A、B表示物质,a~e表示物质的进出方式。图 2表示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时 O2
浓度与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中方式 e表示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当
细胞摄取大分子时,被运输的物质首先与细胞膜_________(填“甲”或“乙”)侧表面
的_____________结合。
(2)图 1分析可知,方式 a、c中的 A除可以作为转运蛋白运输物质外,也是一种可催化
____________的酶;方式 a、b表示的跨膜运输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在用同位素标记的水分子进行研究时,发现水分子在通过细胞膜时的速率远
高于人工膜,由此推断水分子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填字母)。
(4)结合图 2曲线分析,限制 bc段运输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32. (每空 2分,共 12 分)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A~E代
表呼吸的不同反应阶段)、线粒体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细胞呼吸过程中 O2浓度与总呼吸
强度(CO2释放速率)之间的关系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年级期末生物学科试卷第 7 页 共 8 页
{#{QQABBYYAgggAQBJAABhCAQXICAIQkBCCAKoGhBAIoAIAwRNABCA=}#}
(1)图甲中有能量释放的反应阶段有______________(填字母),其中 A阶段发生的场
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 C、D阶段的反应场所分别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____(填标号)。
(3)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的发酵过程可用图甲中的 A、E阶段表示,其总反应式可表示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2:5,则此时 O2消耗
量与 CO2产生量的比值为_______________。
(5)若图丙曲线表示的是酵母菌细胞总呼吸强度与 O2的对应关系,则此过程中酒精产生
速率的变化趋势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2 分) 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
获得实验结果如图 1、图 3 所示,图 2 是叶肉细胞内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可能的转移途
径。
(1)图 1 中所测气体为___________。
(2)图 3 中 ef 段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处于图 1 中的 DE 段时,图 2 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
(4)到达图 3 中的___________点时,玻璃罩内 CO2浓度最高;图 1中的 E 点对应图 3
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
高一年级期末生物学科试卷第 8 页 共 8 页
{#{QQABBYYAgggAQBJAABhCAQXICAIQkBCCAKoGhBAIoAIAwRN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