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课程标准: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1、“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材料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
材料2:粉碎“四人帮”之初,“左”的错误没有完全纠正。1977年和1978年 ,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邓小平 (1987年4月) “两个凡是”的内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形成错误的根源是什么?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实质: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错误根源:个人崇拜,教条主义 (违背实事求是)
影响:“文革”的错误得不到彻底纠正;
出现“文革”后的“两年徘徊”一、伟大的转折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刊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
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材料中反映了邓小平同志怎样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有何意义? 邓小平的这个讲话,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主题报告。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
(2)主要内容:
(3)意义:1978年底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改革开放揭开了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1)时间:
(2)内容:
(3)意义:198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新时期的前进方向。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中共“十二大”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 内容: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影响: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2.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1)时间:
(2)内容:
(3)意义:1987年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了“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概括。这个理论的创立者是邓小平,后来被称为邓小平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重大贡献。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中共“十三大”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 内容: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基本路线;依据党的基本路线制定三步走(一,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二,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三,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方针。 “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的讲话 意义:系统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概念提出。1992年秋。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三个有利于是判断各项工作是非的标准,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标志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2、邓小平说:“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言下之意,判断“好猫坏猫”的标准是能否“捉住老鼠”。那么,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在这个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党制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1、邓小平同志还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什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4.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A.时间:
B.内容:1997年。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邓小平理论并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显示了邓小平在祖国统一大业上的什么构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5.香港、澳门回归●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1.指导思想:
2.建设道路:
3.社会发展阶段:
4.基本路线:
5.社会主义的本质:
6.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
7.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第四,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1997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
下一个中国:
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各种经济成分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们党应该
怎么办?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
?①国际: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②国内:
A.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B.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1.背景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2、形成过程:(1)创立:2000年2月 ,明确提出。
(2)形成: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阐述其内涵和精神实质。
(3)成熟: 2002年十六大报告对其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作了更加深入的阐述。3、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要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根本、是基础条件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出发点、归宿点和落脚点“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⑴根本问题: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⑵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
⑶本质:执政为民。
⑷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认识:5、历史地位:(1) 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2)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4)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实事求是党建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体现“三个代表”的?
1、体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例如:
①党成立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解放了被束缚的生产力。
②新中国成立后,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
③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尊师重教、尊重长辈;
3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切实抓好“非典”防治工作;
“一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
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
关注农民工生活,关注农民工子女入学知识延伸科学发展观1、概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提出时间: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3、确认: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了变化了国内外形势,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小 结及时训练:完成下列表格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旗帜、支柱)进一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向小康社会迈进(指导思想、旗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完成下列表格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抗日战争七大建设社会主义阶段南方讲话十五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与教训十六大十六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