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2张PPT。《数学》( 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 ) 我校举办“奥运杯”篮球联赛,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胜1场得2分 ,负1场得1 分,我班篮球队为了取得好名次 ,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40分,解:设我班篮球队胜
x场,负y场,得 解:设我班篮球队胜x场,
则负(22-x)场,得
x + y=22
2x+y=40
2x+(22-x)=40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那么我班篮球队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第一站-----发现之旅 能否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得方程组的解呢?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消元由 ① ,得 y = 22 - x转化代
入
消
元
法 x + y=22 ①
2x+y=40 ②二、尝试发现 探究新知22 - x( ) 把③代入①可以吗?试试看? 把y=-1代入①
或②可以吗?注意:方程组解的书写形式X - y = 3 ,
3 x - 8 y = 14 . 由某一方程转化的方
程必须代入另一个
方程.自学例1,仔细体会代入消元思想的应用代入方程③简单代入哪一个方程
较简便呢?转化代入求解回代写解用大括号括起来第二站----探究之旅①
② 把y=-1代入③,得 x=2. 解这个方程,得 y=-1. 把③代入②,得 3(y+3)-8y=14. 解:由①,得 x = y + 3 .③ 由①,得 -y = 3 - x
y = x-3 点拔:灵活选择要表示的未知数,一般选择系数较简单的那
个方程进行转化。
问题2:请同学们比较转化后方程你有什么发现?x-y=3 ①
3x-8y=14 ②第三站-----感悟之旅
(1)解:把 ①代入②,得 3x+2(2x-3)=8. 1、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y=2x-3 , ① m+4n=7 , ①
3x+2y=8 ; ② 2m-n=5 . ②
⑴⑵三、类比应用 闯关练习细心一点,相信你做得更快更好 闯关练习一把x=2代入①,得 y = 1. 解这个方程,得 x = 2. m+4n=7 , ①
2m-n=5 . ②
解:由②,得 n= 2m-5 .③
把 ③代入①,得
m+4 (2m-5)=7.
解这个方程,得
m=3.
把m=3代入③,得
n= 1.
m=3,
n= 1.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为⑵
解:由① ,得 m= 7-4n .③ 把 ③代入②,得
2(7-4n)-n=5. 解这个方程 ,得
n= 1. 把n=1代入③,得
m=3.解:设我班篮球队胜x场,负y场
x + y=22, ①
2x+y=40 . ②由①,得 y = 22 - x .③答:我班篮球队胜18场,负4场。 闯关练习二 我校举办“奥运杯”篮球联赛,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胜1场得2分 ,负1场得1 分,我班篮球队为了取得好名次 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40分,那么我班篮球队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把 ③代入②,得 2x+(22-x) =40.解这个方程,得 x=18.把x=18代入③,得 y= 4.四、知识应用 拓展升华
我班为四川地震灾区的向峨乡中学
捐款605元,买书包和文具盒赠给75位
同学,已知书包9元/个,文具盒7元/
个,(若每位学生只获赠一件用品:即
获赠书包的便不再获赠文具)问有多少
学生获赠书包,多少学生获赠文具盒?五 反思小结 体验收获我有哪些收获?六、知识反馈 布置作业1、必做题:
第1题 ⑴, 第2题 ⑵ ⑷, 第4题
2、 选做题: 友情提示:
作业整洁
字体工整
步骤完整 谢谢各位评委、
老师 !中华龙乡---濮阳欢迎您
《数学》( 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 )
Email: wang_ji_gu_ang@126.com邮 编: 457167 手机: 1352560877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理解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经历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让学生体会消元思想的应用,经过引导、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理解根据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针对一系列的发现问题的探究,鼓励学大胆大胆尝试,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获取成功体验,感受代入消元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和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逐步渗透矛盾转化的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
教法:诱思探究,适时激励,设疑思考法,数学思想逐步渗透法
学法:自主发现、合作交流。
四、教具准备:
PPt多媒体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安排:
(一)课堂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尝试发现,探究新知----类比应用,闯关练习---知识应用,拓展升华--反思小结,体验收获---知识反馈,布置作业-------结束语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篮球联赛问题,引导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两种解法解决问题。
学生列式,观察、比较。
让学生初步感知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
尝试发现
探究新知
第一站----发现之旅:
能否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得方程组的解呢?
代入尝试,自主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密切联系。
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了解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及依据,体会已知到未知,陌生向熟悉转化这一重要思想-----化归思想。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的发现规律,让学生体会消元思想及代入消元法。
第一站----探究之旅:
请同学们自学P97例1思考并讨论出解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讨论,总结出一般步骤并回答。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疑惑解答:
将转化得到的③代入①可以吗?试试看,你有什么发现?
把Y=-1代入①或者②可以吗?试试看,你有什么发现?
注意解的书写形式。
学生计算,并自主发现
问题答案,提出自主发
现的观点。
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三站----感悟之旅:
专题研究转化变形,1、引导学生感悟字母表
示的认识。
2、体会转化方程的技巧。
参与解答并解决质疑。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乔治·欧利亚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决之后的回顾"。因此,要有效地培养数学解题能力,解题后的反思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进行解题后的反思,能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形成技能和技巧,还能触类旁通,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闯关练习一:
解方程组训练。
A组(1)
B组(2)
学生解方程组,并小组内核实结果,最后展示结果。
巩固知识,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闯关练习二:
问题回归
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
个人成果。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感受助人为乐的品质。
知识应用
拓展升华
拓展训练题
同伴互助,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反思小结
体验收获
引导学生:
我还有哪些收获?
回忆知识,畅所欲言:
我学会了………?
我学到了那些思想方法?
我还有哪些收获?
及时梳理知识,形成模型-------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让学生自己畅谈收获,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让全体同学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
知识反馈
布置作业
作业:
必做题和选做题
记录作业,并课下完成作业。
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备用题,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
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代入消元法
一般步骤:
转化
代入
求解
回代
写解
七课后反思: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设计说明与反思
通讯地址: 濮阳市濮阳县鲁河乡一中 王继广
E mail: wang_ji_gu_ang@126.com
邮 编: 457167 手机: 13525608778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由“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促进学生发展”。本节课正是站在课程标准的角度对教材进行了充分挖掘。以观察发现、类比猜想、交流论证、实践应用为主线,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彻底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复习回顾 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学习,大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引出学习主题。”因此,本环节通过复习提问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知识,把学生的思绪拉回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个领域;我从学生熟悉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判断问题入手,为探索新知,导出新课。
尝试发现 探究新知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通过例题中的探究,使学生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让学生自主感受消元思想和代入消元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自主探索、大胆猜想、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
类比应用 闯关训练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的闯关训练形式,使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思维碰撞。
巩固应用 拓展升华
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实践。练习题目的分层设计,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加人性化。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馈,从而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反思小结 体验收获
教学小结,目的是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概括、归纳的过程中,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进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升。
知识反馈 布置作业
分层作业的设计满足学生多样性的学习需求,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知识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的。教师在过程中扮演了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启迪者的角色,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我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
未能通过课堂展示全体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在习题上多加一些变式训练。
恳请评委老师多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