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 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9有理数的乘法(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分配律,并能灵活的运用
2.使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3.使学生掌握一些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乘法的运算律和运算能力的提高。
难点:运算能力的提高。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1、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2.计算:
(1)8+5×(―4); (2)(―3)×(―7)―9×(―6)?解:原式=8+(―20) (先乘后加) 解:原式=21―(―54)(先乘后减)
=―12; =75 在有理数乘法中,首先要掌握积的符号法则,当符号确定后又归结到小学数学的乘法运算上,四则运算顺序也同小学一样,先进行第二级运算,再进行第一级运算,若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式子。?在小学里,我们曾经学过乘法的分配律,如: 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
和◇内,并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
□ ×( ○ + ◇) 和 □×○ + □×◇探究计算:
(1) 6×(2-3)(2)6 ×2 -6 ×3=6 ×(-1)
=-6=12-18
=-6乘法的分配律二、??得出法则,揭示内涵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用式子表示:a(b+c)=ab+ac.例1.计算 (1)分析:可先把括号内计算,但分数的计算麻烦解:三 例题示范,初步运用(2) 4.98×(-5)解:4.98 ×(-5)
=(5-0.02) ×(-5)
= 5×(-5)-0.02 ×(-5)
=-25+0.1
=-24.9例2 计算:
(1)解:(2)解:适当的应用运算律,可使运算简便;有时需要先把算式变形,才能用分配律;有时也可以反用分配律1.下列各式中用了哪条运算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1)(-4)×8 = 8 ×(-4)
2)[(-8)+5]+(-4)=(-8)+[5+(-4)]
3)(-6)×[ - +(- -)]=(-6)× - +(-6)×(- - )
4)[29×(- - )] ×(-12)=29 ×[(- - ) ×(-12)]
5)(-8)+(-9)=(-9)+(-8)
乘法交换律:a×b=b×a分配律:a×(b+c)=a×b+b×c乘法结合律(a×b)×c=a×(b×c)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2
31
21
22
35
65
6四、分层练习,形成能力 ? ? ?
__ __ __正确解法: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提别提醒:不要漏掉符号,不要漏乘计算:1.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 b>0那么 ab _ 0
(2)如果a<0 b<0那么 ab _ 0<>2.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是正数、负数还是0:
(1) 4X= -16 (2)-3X=18
(3)-9X=-36 (4)-5X=03.思考题: (1)当a >0时,a与 2a哪个大?
(2)当a < 0时,a与2a哪个大?能力拓展这节课,我的收获是---五、回顾小结,
突出重点
1.乘法的交换律
2.乘法的结合律
3.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个数的关系
4.几个数和零相乘结果仍得零
5.乘法的分配率1.课本P57页,习题2.9 4
2.预习课本P58—P61六、布置作业,引导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