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区域创新集群是以提升区域技术创新竞争力为目标,由企业、研学机构、政府、风投机构、中介组织等不同类型主体构成,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等合作形成大量知识溢出和发挥集聚经济作用,在特定区域内由空间上相互独立的地方创新集群组成的技术 经济网络。下图为我国区部地方创新集群指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地方区域创新发展最高的是( )
A.浙江 B.上海 C.江苏 D.安徽
2.从创新联系程度出发,地方创新集群之间组团程度较弱的( )
A.安徽 B.江苏 C.浙江 D.上海
3.对地方创新集群的影响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的是( )
A.知识基础 B.外商投资 C.劳动力成本 D.政策
下图为世界1950以来人口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对于世界人口说法合理的是( )
A.城市人口始终大于乡村人口 B.乡村人口始终大于城市人口
C.2010年城市人口与乡村相当 D.60年代城市人口增速最快
5.城市人口增多会对气温有很大影响,其表现在( )
A.吸收短波辐射减少 B.闷热夜晚的次数减少
C.热浪天气次数减少 D.热岛效应加强
6.从适应气候变化角度来看,今后应( )
A.人口空间适度集中 B.发展疏散型城市
C.经济创新驱动 D.绿色社区放缓
下图为我国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生态系统宏观结构面积净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系统类型 1990年—2000年变化面积(平方千米) 2000年—2010年变化面积(平方千米)
农田生态系统 28172.01 -14815.28
森林生态系统 -11634.52 2457.1
草地生态系统 -34493.91 -18764.44
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 -2645.64 301.71
聚落生态系统 16631.46 35849.47
荒漠生态系统 4621.29 -5107.26
其它生态系统 -634.99 106.62
7.从1990年至2010年间,我国( )
A.农田面积持续增加 B.森林面积持续增加
C.荒漠面积持续减少 D.草地面积持续减少
8.2000-2010年水体与湿地面积变化的原因在于( )
A.人口迁移影响 B.全球变暖影响
C.降水量增加 D.生态修复政策
9.2000-2010年荒漠面积的变化会使得我国北方地区( )
A.沙尘天气减少 B.雾霾天气增多
C.活动沙丘增加 D.植被成活率降低
积雪的变化必将会对土壤冻融格局及凋落物分解产生显著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积雪通常与冻融有极大关系,积雪厚度减少会( )
A.冻融频次增加 B.土壤生物量增多
C.融冰期地表水增多 D.融冰期地下水增多
11.就全球气候变化而言,高山积雪厚度变化会使林地( )
A.凋谢物分解加快 B.森林冻害减弱 C.土壤生物量增加 D.土壤肥力下降
二、材料分析题
12.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我国以废黄河为界,把江苏海岸分成淮北、淮南两个盐区,统称为两淮盐区(见下图)。气候、地貌及其生态环境是沿海传统制盐制约因素。明末,淮北、山东制盐技术逐渐由煎为晒,而淮南盐区仍沿用煎盐法。历史时期淮南盐区长期受到官府的高度关注,至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完成煎灶废转工作,盐场改为农田,以垦荒植棉。
(1)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淮南岸段不具备晒盐的条件。
(2)简述淮南盐区长期沿用煎盐法原因。
(3)说明较之淮南煮盐,淮北晒盐产生的生态问题。
(4)指出与新疆相比淮南发展棉花产业的优势条件。
1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湿地农业是湿地社区居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牛心套保盐碱湿地(45°N,123°′E)位于吉林省大安市大岗子镇(下图)。该湿地是由霍林河与洮儿河水力运动产生形成,面积约为33km2,土壤呈中度盐碱化。
材料二:牛心套保采取苇-鱼-蟹-菌农业模式,并建立吉林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全国林业科普基地。
(1)分析牛心套保成为盐碱湿地原因。
(2)指出牛心套保农业模式在社区居民脱贫致富中的经济意义。
(3)推测牛心套保成为林业科普基地的条件。
14.“午饭后走到海边,临时起意坐轮渡,从阿克尔码头到峡湾对岸,静谧的村庄,积雪覆盖下的峡湾岸边小屋,一幅幅童话般的景致。挪威是一个峡湾国家,据说世界上最漂亮的峡湾都在这儿。”这是某旅游爱好者记载的日记。
据此回答下题,说出该材料中主要地貌成因,并分析其游览价值。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世界知名生态活动家冈特·鲍利先生与北京某中学同学们分享了题为《无眼≠无助》故事。蚯蚓没有鼻子和肺,看起来很无助,但它们有能力断后重生,改善土壤,可持续产生相当于一头牛体重的总生物量。每对兔子一年可以生144只小兔子,相当于提供300公斤的肉。但是,养牛带来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如果用养兔子和蚯蚓替代养牛业的商业模式,将形成这样的食物链:兔子的粪便喂养蚯蚓,蚯蚓喂鱼,用含有丰富天然肥料的鱼塘水灌溉农田。这是一个基于自然的最佳解决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消除饥饿和环境问题方式。
请列举一个基于自然的模式,简单阐述原理。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地方区域创新发展对技术创新要求较高,需要高技术人才和创新环境。上海市高科技产业集聚,人才众多,同时图示信息可知,上海市地区创新集群指数是最高的,B正确,ACD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B。
2.答案:A
解析:从创新联系程度出发,江苏、浙江、上海等区域,经济发达,高技术产业分布较多,研学机构多,且交通和通信网络发达,故而集群之间组团较强。安徽经济较落后,地区创新集群数量少,层次低,且各区域联系效率较发达地区低,所以组团程度较弱。A正确,BCD错误。正确答案是A。
3.答案:D
解析:政策配置在创新环境中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政策支持度越高对创新产出影响越大,D正确。创新集群主要依靠科技,对知识基础和劳动力成本的依赖程度较低,A、C错误;外商在我国投资主要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领域,对创新产业的影响较小,B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D。
4.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2010年以前乡村人口大于城市人口,2010年以后乡村人口小于城市人口,AB错误;2010年城市人口曲线与乡村人口曲线相交,说明城市人口与乡村相当,C正确;人口增速快,曲线斜率要大,由图可看出城市人口曲线2010年以后斜率大,D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答案:D
解析:城市人口增多会因经济活动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增多,绿地减少,造成城市气温比周边郊区高,即“热岛效应”,D正确;地面硬化,因比热容小,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更快,A错误;城市热岛效应会使城市闷热夜晚的次数增多、热浪天气次数增多,BC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答案:B
解析: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的环境挑战。人口空间适度集中,不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A错误;发展疏散型城市,会降低温室气体的浓度,B正确;经济创新驱动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是适应气候变化,C错误;为缓解气候变暖,应推动绿色社区发展,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答案:D
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农田面积在1990年-2000年增加,2000年-2010年减少,A错误;森林面积在1990年-2000年减少,2000年-2010年增加,B错误;荒漠面积1990年-2000年增加,2000年-2010年减少,C错误;草地面积1990年-2000年减少,2000年-2010年减少,从1990年至2010年间持续在减少,D正确。故选D。
8.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2000年至2010年水体与湿地面积增加。人口迁移对水体与湿地面积的影响较小,A错误;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可能会导致水体与湿地一定程度上的减少,B错误;我国近年来气候较为稳定,降水量变化不大,C错误;水体和湿地面积的减少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破坏,因此人们开始注重对水体和湿地的保护,实施生态修复政策,使得部分水体与湿地得到恢复和保护,D正确。故选D。
9.答案:A
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00年至2010年荒漠面积在减少,荒漠面积减少,说明植被扩张,植被成活率提高,植被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因此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减少,A正确,D错误;荒漠面积减少,沙尘天气减少,空气中的沙尘物质减少,雾霾天气也随之减少,空气能见度增强,B错误;荒漠面积减少,沙尘物质减少,活动沙丘减少,C错误。故选A。
10.答案:A
解析:积雪厚度减少,会导致积雪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下降,温差变大,使得冻融频次增加,A正确;积雪厚度减少,夜间地温降低,会冻死部分土壤生物,B错误;积雪厚度减少会导致融雪量减少,融冰期地表水、地下水减少,C、D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A。
11.答案:D
解析:全球气候总体趋势是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高山积雪厚度减小,夜间地表温度下降,森林冻害增加,B错误;地温降低,会冻死很多不耐寒的微生物,土壤生物量减少,C错误;微生物大量死亡,抑制凋零物的分解,A错误;凋谢物质被分解少,土壤肥力下降,D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D。
12.答案:(1)淮南岸段海滩土质较疏松,不利于晒盐;夏季雨季持续时间长,少晴天,光照不足;冬季气温较低;气候湿润。
(2)长期受到官府的高度关注,自主革新难度大;晒盐技术不成熟,盐产品质量低。
(3)晒盐产生的尾卤会污染大气、水和土壤;破坏海滩原有生态,加剧土壤盐渍化;影响生物多样性等。
(4)自然条件:淮南区水系发达,灌溉水源充足;与新疆相比,冲积土壤肥沃;沿海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社会经济条件:近市场,交易成本低;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与棉花产业相关的产业链齐全,产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科技等条件优越。
解析:(1)材料可知,淮南段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雨季持续时间长,晴天少,光照不足,冬季气温较低,不利于晒盐。同时,淮南岸段海滩土质较疏松,多砂粒,空隙大,不利于晒盐。
(2)材料中强调,长期受到官府的高度关注,所以自主性差,对新技术的推广难度大。同时,晒盐刚开始推广的阶段,技术不成熟,盐的提纯难度大,可能会导致盐的品质较差。
(3)相比于煮盐,晒盐产生的尾卤更难以收集,且尾卤覆盖的面积广,会造成大气、水和土壤污染;同时破坏海滩原有生态,加剧土壤盐渍化;影响海滩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等。
(4)新疆生产棉花的自然条件优越,特别是气候条件。同时,新疆经济较为落后,地价、劳动力的成本低。所以淮南地区棉花生产的优势要避开新疆的优势。自然条件从地形、水源、土壤肥力等新疆的劣势入手;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作为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要突出近东部发达市场,市场距离短,交通运费低,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当然,作为人口稠密区,棉花采摘期,劳动力充足;后期棉花加工工业发达等都是淮南的优势条件。
13.答案:(1)霍林河上游地区大量截水,下游水量减少,出现季节性断流,形成内流河;霍林河与洮儿河下游河道宽浅,河间洼地排水不畅,易积水成湿地;雨季上游来水量较大,携带盐分在湿地累积;年降水量少,季节性干旱严重;湿地面积大,蒸发量大;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
(2)经济意义:因地制宜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居民就业机会;增加创收渠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芦苇养鱼,减少投入成本,经济效益高;农产品种类丰富,市场适应性强,风险低;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牛心套保盐碱湿地在湿地景观中具有其独特性;牛心套保是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丰富;湿地内动植物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丰富;当地的苇-鱼一蟹-菌农业模式,因地制宜,是湿地综合开发的代表作。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霍林河呈现季节性河流状态,发源于西部山地,下游出现断流后才形成湿地。推测其上游地区大量截水灌溉,下游水量减少,不能注入嫩江,故应形成内流河;但却在牛心套保形成湿地,结合文字材料,推测其下游河道宽浅,河流水流速度减慢,排水不畅而成;材料最后强调“土壤呈中度盐碱化”,说明盐分累积。推测河流上游在雨季时来水量较大,携带盐分在湿地累积;结合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等气候因素分析其盐碱现象;材料中提到,当地发展苇-鱼一蟹-菌农业模式,说明其植被覆盖率较高,涵养水源能力强。
(2)采取苇-鱼一蟹-菌农业模式的经济意义:首先因地制宜利用盐碱湿地,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居民就业机会;使当地居民除种植业收入外,增加养殖业收入,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增加了居民的创收渠道,总体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苇-鱼一蟹-菌农业模式,以芦苇养鱼,减少饵料的投入成本,经济效益高;实现了多样化经营,农产品种类丰富,市场适应性强;苇-鱼一蟹-菌农业模式,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3)据材料可知,牛心套保发展湿地农业,采取苇-鱼一蟹-菌农业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对其他湿地开发具有指导意义。牛心套保湿地呈中度盐碱化,有其独特性。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说明其旅游资源丰富、价值高。作为湿地景观,其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研学价值。
14.答案:峡湾地貌,成因是冰川侵蚀作用。游览价值:旅游资源质量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地质科学价值。
解析:在第四纪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地面产生的刨蚀作用可以形成大量的U形谷,同时在U形谷的前缘产生冰坎。后来随着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冰坎被海水淹没,海水进入U形谷,于是成了峡湾。峡湾风光的游览价值可以从旅游资源的质量、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来分析。“挪威是一个峡湾国家,据说世界上最漂亮的峡湾都在这儿。”说明挪威峡湾地貌作为旅游资源质量高;峡湾是冰川与海洋共同作用而成的槽谷,陡峭曲折的深谷、磅礴的山、玄碧的水,勾画出史诗般的绝色风光,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挪威峡湾的造化奇迹来自几千万年前的冰河活动,因此峡湾具有地质科学研究价值。
15.答案:列举:稻田-鸭-鱼模式。原理:稻-鸭-鱼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复合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天然的立体农业模式,能有效缓解人地矛盾,表现出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节能等多方面的作用,具有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解析:稻-鸭-鱼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复合生态农业模式。通过鸭子捕食害虫幼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鱼鸭在田间活动可改善土壤透气性、释放土壤有害物质,提高生态环境;鱼鸭在田间排泄的粪便可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水稻增产。该模式是天然的立体农业模式,能有效缓解人地矛盾,表现出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节能等多方面的作用,具有社会、经济、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