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高二地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B D A D A B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B C C A D B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C B C A B C B D
31. (1)a—0℃,b—5℃,c—10℃。 (2 分)
理由:相邻等温线温差为 5℃,从 c 到 b 到 a 纬度逐渐升高,且受寒流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所
以平均水温逐渐降低,且相差 5℃。 (2 分)
(2)甲 (2 分)
甲靠近格陵兰岛,岛上冰川容易流入该海域形成冰山,沿岸寒流将北冰洋的冰山带到该海域;
乙海域远离格陵兰岛,受北上暖流影响,不容易将北冰洋的冰山带来。(2 分)
(3)石油污染形成海面油膜,提高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
得干燥,降水减少;(2 分)
油膜会阻碍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使污染区上空大气的年温差、日温差变大,海洋失去调节
气温的作用,最终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2 分)
32.(1)(共 4分)
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沿岸气候有明显的降温减湿作用,使热带沙漠气候直逼沿海地带;(2 分)
西澳大利亚寒流使沿岸地区夏季多雾,影响气温的昼夜变化。(2 分)
(2)(共 4分)
夏季气温高,海水蒸发旺盛,(2 分)
受秘鲁寒流影响,海面较冷,暖湿气流经过时容易凝结形成海雾。(2 分)
(3)(共 4分)
寒流 (2分)
原因:南极大陆周围漂浮众多冰山,由于浮冰的影响,西风漂流流经的海区水温很低;南
极大陆强劲干冷的极地东风加剧海水的降温。(2分)
33. (1)(共 8分)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特征和整体变化规律。(2分)
丙区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及信风的影响,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降水稀少;(2分)
地表河流稀少,地表水缺乏,植被覆盖率低;(2分)
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下,沙漠、戈壁面积广(2分)
(2)(共 6分)
草木茂盛,动物繁多;(2分)
此季节乙地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较多,为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4分)
(3)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2分)
{#{QQABJYaEggAAQhAAARgCAQWYCgAQkBCCCIoGQAAMsAIAARFABCA=}#}兰州市 2023-2024-1 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高二地理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
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 6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2 分)
敦煌(北纬 39°40′~41°40′,东经 92°13′~95°30′)《具注历日》中,漏刻
标注呈现的是昼夜百刻制。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它通过
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漏箭浮在水面上,上面有刻度,随着水位变化,可以
指示时间的流逝。漏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缩,需要经常更换,称为“漏刻改箭”。右图
为“漏刻示意图”。据此回答 1-2 题。
1. 古人“漏刻改箭”是因为
A. 昼夜不断更替 B. 太阳高度变化 C. 昼夜长短变化 D. 存在黄赤交角
2. 如敦煌《具注历日》显示“昼 60 夜 40”,则该日敦煌日落时的地方时为
A. 18 时 B. 19 时 12 分 C. 19 时 28 分 D. 21 时
“吴牛(江淮一带的水牛)喘月”指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
故卧地望月而喘。据此回答 3-4 题。
3. 造成吴地炎暑的天气系统是
A B C D
4. 当吴地正值炎暑时,该地区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①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周辐合 ②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③垂直方向上,空气自下而上补充 ④垂直方向上,空气自上而下补充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QQABJYaEggAAQhAAARgCAQWYCgAQkBCCCIoGQAAMsAIAARFABCA=}#}
下图为“南美洲大陆南回归线附近剖面图”。据此完成 5-6 题。
5. M 区可能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A. 雾 B. 云层 C. 降水 D. 降雪
6. 若图中的风力减弱,则可能给该地区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A. 降低沿岸大气湿度 B. 海域渔业资源更丰富
C. 降低沿岸海水温度 D. “厄尔尼诺”影响明显
某电影中的登山者从珠穆朗玛峰北麓开启攀登历程,出发点海拔约 4 000 米,气温
12 ℃。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 7-8 题。
7. 图中①②③表示的自然带分别是
A. 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B. 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甸带
C. 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D. 高山草甸带—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
8.登山者开始进入③自然带时海拔约为
A. 5 000 米 B. 6 000 米 C. 7 000 米 D. 8 000 米
{#{QQABJYaEggAAQhAAARgCAQWYCgAQkBCCCIoGQAAMsAIAARFABCA=}#}
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 9-10 题。
9. 图中
A. ①北半球西南风 B. ②北半球东南风
C. ③南半球西北风 D. ④南半球西南风
10.在图示气压带、风带的控制下
A. 甲地盛行下沉气流 B. 乙地全年高温多雨
C. 乙和③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D. 丙和④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读“北半球某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 11-12 题。
11. 关于 A 气压中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位置在 30°N 附近 B. A 的前身为副热带高压带
C. 只在北半球夏半年出现 D. A 处是亚洲高压
12. 东亚、南亚受季风影响显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东亚地区受 A 气压中心影响时,吹东北风
B. 南亚地区受 A 气压中心影响时,吹西北风
C. 受 A 气压中心影响时,西安的气候特征为寒冷干燥
D. 受 A 气压中心影响时,南亚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
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相同。读图,完成 13-14 题。
{#{QQABJYaEggAAQhAAARgCAQWYCgAQkBCCCIoGQAAMsAIAARFABCA=}#}
13. 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A. 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天气转晴
B. 甲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水天气
C. 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阵性降水
D. 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14. 我国东部受甲图锋面影响时,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 长江下游伏旱 B. 华北平原春旱 C. 北方寒潮 D. 江淮梅雨
瀑布是从山壁上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体,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在地质
学上叫跌水。下图为“一瀑布剖面图”。据此完成 15-16 题。
15. 易于形成瀑布的河床条件是河床
A. 底部堆积大量砾石粗砂 B. 流水下切作用强烈
C. 岩层硬度上部大于下部 D. 结冰期短或无结冰
16.瀑布形成后其位置会不断推移,一般推移的方向为
A. 上游 B. 下游 C. 中游 D. 河口
读“我国某地区局部地层剖面图”,回答 17-18 题。
17. 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 自西向东岩层由老到新 B. 自东向西岩层由老到新
C. 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 自 A向 B由老到新
18.图中长腰山是
A. 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 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 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 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海—气相互作用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热平衡。数据显示,
2020 年、2021 年和 2022 年这三年的秋冬季,均出现了拉尼娜现象,人们将这种前后跨
越 3 个冬季的海—气相互作用异常现象称为“三重”拉尼娜事件。据此完成 19-20 题。
{#{QQABJYaEggAAQhAAARgCAQWYCgAQkBCCCIoGQAAMsAIAARFABCA=}#}
19. 海—气相互作用中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途径主要是
A. 大气环流和水循环 B.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
C. 大洋环流和水循环 D. 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洋环流
20.拉尼娜现象爆发会
A. 暂时加强厄尔尼诺 B. 持续削弱沃克环流
C. 打破全球水热平衡 D. 增强局地海—气相互作用
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
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流沙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据此完成 21-22
题。
21. “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
A. 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 B. 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C. 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 D. 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
22.火烈鸟聚集在附近浅滩是由于该地
A. 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温暖,利于繁殖 B. 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
C. 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 D. 地势低平,利于筑巢
左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图中①②③④⑤表示不同的岩石,该地地层未发生过倒
置。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不同岩石类型。据此完成 23-24 题。
23. 左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②③
24.右图中与左图中⑤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A. a B. b C. c D. d
{#{QQABJYaEggAAQhAAARgCAQWYCgAQkBCCCIoGQAAMsAIAARFABCA=}#}
塞罕坝林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几十年来,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
日,飞鸟无栖树”的土地上艰苦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下图为塞罕坝国
家森林公园位置及其周边地区地理信息示意图。据此完成 25-26 题。
25.塞罕坝地区生态脆弱主要是因为
A.处于海陆交界处 B.土壤差异显著
C.位于气候过渡带 D.地势起伏较大
26.致使塞罕坝林场树木生长缓慢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和水分 B.光照和热量
C.光照和地形 D.地形和水分
下图示意祁连山木里河某河段河谷,除河床及近岸区为季节性冻土外,其他区域为
多年冻土,河谷平原多松散堆积物且厚度较大,其多年冻结层之下常年存在液态地下水。
据此完成 27-28 题。
27.河谷平原多松散堆积物且厚度较大的原因可能是
A.上游河流水量小,流速快,挟带大量泥沙到河谷
B.上游风化作用显著,碎屑物随流水在河谷处堆积
C.西北风势力强劲,挟带风沙在此处堆积
D.冰川侵蚀作用强,大量冰碛物在此处堆积
{#{QQABJYaEggAAQhAAARgCAQWYCgAQkBCCCIoGQAAMsAIAARFABCA=}#}
28.河谷多年冻结层之下液态地下水的直接补给是
A.降水补给 B.积雪融水 C.河水 D.冰川融水
读某半岛的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29-30 题。
29.下列关于甲处海水流动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表层西北流向东南 B.表层东南流向西北
C.底层东南流向西北 D.底层没有稳定流向
30.7 月,图示洋流
A.加剧了海—气相互作用 B.使附近陆地增温增湿
C.增加了海域海水的盐度 D.增加了海雾的发生频率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海洋荒漠化,指在人为作用下海洋(及沿海地区)生产力的衰退过程。广义的海洋荒
漠化是指由于海洋开发无度、管理无序、酷渔滥捕和海洋污染范围扩大,使渔业资源减
少,赤潮等危害不断,海洋出现了类似于荒漠的现象。狭义的海洋荒漠化是指由海洋石
油污染导致海洋失去调节气候的作用,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下图示意大西洋北部海
区海洋年平均水温分布图。
{#{QQABJYaEggAAQhAAARgCAQWYCgAQkBCCCIoGQAAMsAIAARFABCA=}#}
(1)写出 a、b、c三条等温线的数据,并说明理由。(4 分)
(2)夏季,甲、乙两海域哪一处漂浮的冰山多,为什么?(4 分)
(3)从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方面分析,若乙海域发生大面积石油污染会导致哪些后果?
(4 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下图示意南半球部分海域洋流分布。
(1)分析洋流①对沿岸气候的影响。(4 分)
(2)简要分析 M 地沿海夏季多雾的原因。(4 分)
(3)指出洋流⑤的性质,并分析原因。(4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2023 年 8 月,广东某中学非洲研学小组从赤道附近出发,沿 20°E向北行进,途中
发现该区域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变化。图中甲、丙为研学小组成员拍摄的照片。
(1)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论,分析丙区域地表景观的成因。(8 分)
(2)判断到达乙地时可能见到的生物景观,并说明其形成原因。(6 分)
(3)归纳此次研学路线所见景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2 分)
{#{QQABJYaEggAAQhAAARgCAQWYCgAQkBCCCIoGQAAMsAIAARF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