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赢在课堂】(人教版)2015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精品课件+课后习题】第11课《呼兰河传》(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优化设计-赢在课堂】(人教版)2015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精品课件+课后习题】第11课《呼兰河传》(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20 11:31:44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文本图解技法导析课时达标训练11 《呼兰河传》
小团圆媳妇之死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波澜(lán)     酬谢(chóu)
羞辱(rǔ) 奔忙不迭(diē)
B.涟漪(lián yī) 拯救(zhénɡ)
疙瘩(gē) 疲惫不堪(kān)
C.虔诚(qián) 窗棂(línɡ)
围拢(lǒng) 祷神告鬼(dǎo)
D.裸体(luǒ) 悲怆(chuānɡ)
搅浑(jiǎo) 倾家荡产(qīng)
解析:A项,“迭”应读“dié”;B项,“拯”应读“zhěnɡ”;D项,“怆”应读“chuànɡ”。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描摹  童心未眠  锦上添花  骨髓
B.凝固 络绎不接 戛然而止 喇叭
C.欺侮 探头探恼 心宽体胖 疙瘩
D.作揖 荒谬绝伦 含辛茹苦 碗碟
解析:A项,眠—泯;B项,接—绝;C项,恼—脑。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热闹的人,前赴后继的来看。我和祖父也来了。
B.处理任何问题都允许通权达变,但应以不违反党的政策,有利于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原则。
C.关于埋葬团圆媳妇的经过,却先一字未提。好像他们两个是过年回来的,充满了欢天喜地的气象。
D.他家的两个儿媳妇,一个为着那团圆媳妇瞎了一只眼睛。因为她天天哭,哭她那花在团圆媳妇身上的倾家荡产的五千多吊钱。
解析:A项中“前赴后继”指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此处应为“络绎不绝”。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她的家人不但不愿意和妖怪在一起,就是同院住的人也都觉得太不好。
B.给纸人缝起布袋来穿上,——穿布衣裳为的是绝对的像真人——擦脂抹粉,手里提着花手巾,很是好看,穿了满身花洋布的衣裳,打扮成十七八岁的一个大姑娘。
C.大神一看这场面不大好,怕是看热闹的人都要走了,于是痛打了一阵鼓,就卖一点力气叫一叫座,喷了几口酒在团圆媳妇的脸上。
D.前半夜那跳神打鼓的事情一点也没有留下痕迹。那连哭带叫的小团圆媳妇,好像在这世界上她也并未曾哭过叫过。
解析:A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但”应放在“她的家人”前面;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C项,不合逻辑,“就卖一点力气叫一叫座”应在“于是痛打了一阵鼓”前面。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命名为《呼兰河传》,但作为“传记”所应有的时间流动却是付之阙如的。
B.小团圆媳妇躺在炕上,黑忽忽的、笑呵呵的。
C.老厨夫看我小,他欺侮我,他用手指住了我的嘴。他说:“你知道什么,那小团圆媳妇是个妖怪呀!”
D.她昏睡了四、五天,她家的人就快乐了四、五天,她睡了六、七天,她家的人就快乐了六、七天。
解析:A项中书名号应为引号,这里不是书名,前面有“命名”,强调用这几个字;B项中顿号应为逗号,这两个短语为定语后置作并列补语;D项中顿号都不应使用,这里都表示概数。
答案:C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我家是荒凉的。
天还未明,鸡先叫了;后边磨房里那梆子声还没有停止,天就发白了。天一发白,乌鸦群就来了。
我睡在祖父旁边,祖父一醒,我就让祖父念诗,祖父就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睡觉不知不觉地就睡醒了,醒了一听,处处有鸟叫着,回想昨夜的风雨,可不知道今早花落了多少。”
是每念必讲的,这是我的约请。
祖父正在讲着诗,我家的老厨子就起来了。
他咳嗽着,听得出来,他担着水桶到井边去挑水去了。
井口离我家的住房很远,他摇着井绳哗啦啦地响,日里是听不见的,可是在清晨,就听得分外地清明。
老厨子挑完了水,家里还没有人起来。
听得见老厨子刷锅的声音唰啦啦地响。老厨子刷完了锅,烧了一锅洗脸水了,家里还没有人起来。
我和祖父念诗,一直念到太阳出来。祖父说:“起来吧。”
“再念一首。”
祖父说:“再念一首可得起来了。”
于是再念一首,一念完了,我又赖起来不算了,说再念一首。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纠缠不清地闹。等一开了门,到院子去。院子里边已经是万道金光了,大太阳晒在头上都滚热的了。太阳两丈高了。
祖父到鸡架那里去放鸡,我也跟在那里,祖父到鸭架那里去放鸭,我也跟在后边。
我跟着祖父,大黄狗在后边跟着我。我跳着,大黄狗摇着尾巴。
大黄狗的头像盆那么大,又胖又圆,我总想要当一匹小马来骑它。祖父说骑不得。
但是大黄狗是喜欢我的,我是爱大黄狗的。
鸡从架里出来了,鸭子从架里出来了,它们抖擞着毛,一出来就连跑带叫的,吵得声音很大。
祖父撒着通红的高粱粒在地上,又撒了金黄的谷粒子在地上。
于是鸡啄食的声音,咯咯地响成群了。
喂完了鸡,往天空一看,太阳已经三丈高了。
我和祖父回到屋里,摆上小桌,祖父吃一碗饭米汤,浇白糖;我则不吃,我要吃烧苞米;祖父领着我,到后园去,蹚着露水去到苞米丛中为我擗一穗苞米来。
擗来了苞米,袜子、鞋,都湿了。
祖父让老厨子把苞米给我烧上,等苞米烧好了,我已经吃了两碗以上的饭米汤浇白糖了。苞米拿来,我吃了一两个粒,就说不好吃,因为我已吃饱了。
于是我手里拿烧苞米就到院子去喂大黄去了。
“大黄”就是大黄狗的名字。
街上,在墙头外面,各种叫卖声音都有了,卖豆腐的,卖馒头的,卖青菜的。
卖青菜的喊着,茄子、黄瓜、荚豆和小葱子。
一挑喊着过去了,又来了一挑;这一挑不喊茄子、黄瓜,而喊着芹菜、韭菜、白菜……
街上虽然热闹起来了,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悄的。
满院子蒿草,草里面叫着虫子。破东西,东一件西一样扔着。
看起来似乎是因为清早,我家才冷静,其实不然的,是因为我家的房子多,院子大,人少的缘故。
哪怕就是到了正午,也仍是静悄悄的。
每到秋天,在蒿草的当中,也往往开了蓼花,所以引来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
(节选自《呼兰河传》)
6.请结合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分析概括“祖父”的形象特征。
解析:要从文本中找出体现人物形象特点的相关语言、行为、细节描写等,据此进行归纳。如写祖父反复念诗讲诗,表现了他的慈祥、耐心;写擗苞米,表现了他的勤劳和对“我”的宠爱。
参考答案:从祖父反复念诗讲诗、擗苞米、放养鸡鸭等细节,可以看出祖父慈祥、耐心、细致、勤劳、从容等特点。
7.此文写老厨子早起挑水,课文写他说小团圆媳妇是妖怪,老厨子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予以分析。
解析:老厨子早起挑水,刷锅,烧了洗脸水,做好了饭,又烧苞米,表现了他的勤劳。老厨子说小团圆媳妇是妖怪,表现了他的多嘴、愚昧无知。去埋葬小团圆媳妇回来后,喝酒喝得嘴唇发光,还称赞酒菜好,表现了他的麻木,对小团圆媳妇毫无同情之心,认为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
参考答案:一方面老厨子勤劳,另一方面他麻木,愚昧无知,不同情小团圆媳妇的遭遇。
8.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写到“荒凉”,请问是哪些原因使“我”感到荒凉?
解析:可以归纳院子里的景物特点,如满院子蒿草,草丛中有虫子瞎闹。破东西到处乱扔。“我”家房子多,院子大,人少。但是根本的原因是“我”内心的寂寞,虽有祖父的疼爱,可是“我”缺少母爱。这一点不必展开分析。
参考答案:(1)客观环境使“我”感到荒凉,如院子里破东西到处乱扔,人少。
(2)内心寂寞使“我”感到荒凉。
9.茅盾在《呼兰河传》序言中认为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请你结合文本具体谈谈萧红小说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呼兰河传》是作者在病逝前两年即1940年12月完稿于香港的一部自传性回忆录长篇小说。她以诗化的手法追忆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了对人性及人类生存的无可奈何的慨叹。令人惊叹的是,小说中童稚的视野、悲凉的境况和心灵的伤痛竟然和谐统一。回答此题,可以任选几个角度,可以分析题材选取、人物刻画、场景描写等,不必面面俱到。例如:原生态童年生活场景的刻画:赖床,吃饭,喂狗。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生活方式的描写:学诗,念诗。充满童稚情趣的俏皮情节:早餐。质朴直白、清新自然、明快鲜活的文字:天还未明,鸡先叫了……天一发白,乌鸦群就来了。
参考答案:(1)题材选取富有诗意:念诗,阳光,通红的高粱和金黄的谷粒,露水中的后园,墙外的叫卖声,都是富有诗意的意象题材。
(2)主题发掘富有诗意:祖父对任性的孙女的娇宠和爱怜,传递出一种浓浓的富有诗意的亲情。
(3)人物刻画富有诗意:慈爱的祖父,勤劳的厨子,任性的“我”,甚至隐身的小贩,似乎都游离于尘埃之外,生活在一种超凡脱俗的纯净世界中,很立体,有情感。
(4)场景描写富有诗意:小说的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画,每一幅画里又有一种自然流畅、情景交融、素朴淡雅的诗意之美。
三、语言运用
10.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女子的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她们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妇女解放的春天。下面是一首名为“春”的诗稿,有三句尚待斟酌,请你补充完整。
不管命运的手多么沉重,不管皱纹怎样犁着前额,/①        ,/不管你在忍受怎样的/残酷的忧患,但只要你/②        ,/③        ??
解析:解答此题时,读懂题干要求至关重要。诗名“春”显然有象征意味,象征着妇女解放的春天。然后再揣摩给出的诗句,第①处要与前后保持一致,运用“不管你……”的句式,第②③两处的前面是“但只要你”,由此可以看出表转折,所以这两处应紧扣诗名,点明结果,凸显主旨。
答案示例:①不管你的心里还有几多忧伤 ②碰到初春的和煦的风 ③这一切岂不都随风而逝
11.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呼兰河,漂泊在异乡的萧红魂萦梦牵的家乡的河,依然在东北大平原上静静地流淌着。出现在我面前的这条河,?
①岸边的老人告诉我,这不是萧红放河灯的那条河
②没有陡峭的河岸
③没有两岸茂密的树林
④没有浪花,没有沙滩
⑤我大失所望
⑥那么,那条梦幻般的真正的呼兰河到底在哪里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细读选句,可发现选句的话题是“呼兰河”,但是六个选句又各有侧重。②③④⑤句侧重写“大失所望”,②③④句陈述对象一致,都是写呼兰河的自然景色,由标志性词语“没有”可知,这三个句子句式一致,都以“没有”开头,按写景由里到外、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序为④②③,并且这三句紧承上文“这条河”,非常恰当。⑤是对这三个句子的总结,排在④②③后。①⑥两句写“这不是萧红放河灯的那条河”,①句写老人的话,⑥句是问句,把⑥句放在①句后既符合逻辑顺序,也能引起读者思考,所以排序为①⑥。
参考答案:④②③⑤①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