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课时1
1.掌握钠、镁、铝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
2.掌握硅、磷、硫、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
复习回顾——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
短
周期
长
周期
第1周期:2 种元素
第2周期:8 种元素
第3周期:8 种元素
第4周期:18 种元素
第5周期:18 种元素
第6周期:32 种元素
第7周期:32 种元素
1.周期(7个)
周期数 = 电子层数
2.族(16个)
主族:
副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第VIII 族:
稀有气体元素
零族:
ⅠB ⅡB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8、9、10三个纵行
族
主族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
复习回顾——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门捷列夫在他的元素周期表中留下了充满诱惑的空
白,并预言:将来一定会发现该席位的主人。除此之外,
门氏又特别选出三个代表性的元素:类硼、类铝、类硅,
对它们的性质做了大胆而又细致的预测。这种把握十足、
理直气壮的预言将来是否能够得到证实,是对周期表正确性的重大考验。 类铝率先在法国被发现。4年后,瑞典一位科学家又发现了新元素钪即类硼。 1886年又爆出了新闻:德国的温克勒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与门氏预言的“类硅”相吻合。2月26日,门氏致信温克勒表明锗即类硅。周期律大获全胜。
门捷列夫的预言
门捷列夫为何能做出如此惊人的预测?你想拥有这样的“超能力”吗?
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活动·探究
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比较
交流研讨
1.画出第3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观察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
2.根据第3周期元素的结构特点预测,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和失电子能力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如何变化?
1.画出第3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观察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
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变小
IA ⅡA ⅢA IVA VA VIA ⅦA
2.根据第3周期元素的结构特点预测,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和失电子能力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如何变化?
IA ⅡA ⅢA IVA VA VIA ⅦA
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逐渐减弱。
1.在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来判断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越容易置换,失电子能力越强,金属性越强;
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2.一般来说,一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金属性越强;
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金属性)在其形成物质的性质有何体现?
方法导引
实验探究
1.比较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实验方案设计:结合上述内容,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设计实验验证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呢?请根据所给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
请观看如下两个实验视频,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实验方案设计及实施
视频
视频
钠、镁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钠
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无色气体,溶液变红
镁
Mg+2H2O==Mg(OH)2+H2↑
与冷水无明显现象,加热后有气泡,溶液变粉红
Δ
结论:失电子能力(金属性):Na>Mg
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反应
MgCl2
AlCl3
NaOH溶液
NaOH溶液
现象1
现象3
现象2
现象4
足量NaOH溶液
足量NaOH溶液
比较NaOH、Mg(OH)2、Al(OH)3三者的碱性强弱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白色沉淀
沉淀溶解,溶液变澄清
碱性: NaOH>Mg(OH)2 >Al(OH)3
结论:失电子能力(金属性):Na>Mg>Al
★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①与强酸反应
Al(OH)3+3HCl=AlCl3+3H2O
Al(OH)3+3H+=Al3++3H2O
②与强碱反应
Al(OH)3+NaOH=Na[Al(OH)4]
Al(OH)3+OH-=[Al(OH)4]-
——两性氢氧化物
四羟基合铝酸根
四羟基合铝酸酸钠
小结1:
失电子能力
Na>Mg>Al
金属性
Na>Mg>Al
同周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
同周期元素的得电子能力又有怎样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在其形成物质的性质上有何体现?
阅读探究
2.比较硅、磷、硫、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阅读教材P21页所提供的材料,从中获取证据,验证你对硅、磷、硫、氯等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的预测。
1.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以及所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来说,反应越容易进行,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般来说,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方法导引
硅 磷 硫 氯
最高价 氧化物 化学式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化学式
性质
氢化物 化学式 ——
性质 ——
SiO2
P2O5
SO3
Cl2O7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难溶,弱酸
中强酸
PH3
气态
强酸
比硫酸强
H2S
HCl
高温分解
稳定
思考:通过材料你获得哪些信息?硅、磷、硫、氯等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如何?你是如何判断的?
元素符号 Si P S Cl
化学式
酸性
极弱酸
中强酸
H2SO4
HClO4
H2SiO3
H3PO4
强酸
最强含氧酸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酸性越来越强
结论: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Cl>S>P>Si
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元素 硅 磷 硫 氯
与氢气反应的条件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高温
蒸气与氢
气反应
加热
光照或
点燃爆炸
化合越来越容易
很不稳定
不稳定
不很稳定
稳定
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来越强
结论: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Cl>S>P>Si
小结2:
得电子能力
Si < P < S < Cl
非金属性
Si < P < S < Cl
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强
【强调】18号元素氩是一种稀有气体元素,一般情况不难与其他物质发学生化学反应。因此我们不研究它的性质。
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归纳总结
用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同周期,从左往右
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减小
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练一练]
1.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反应且反应最慢的是( )
A.Al B.Mg C.K D.S
A
2.下列事实不能用于判断金属元素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是( )
A.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
B.1 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
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D.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
B
3.下列顺序排列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OB.稳定性:PH3>H2S>HCl
C.酸性: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
B
4.按C、N、O、F的排列顺序,下列递变规律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C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性质递变规律
得电子能力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气态氢化物
得电子能力:由弱到强
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
碱性:由强到弱
酸性:由弱到强
化合:由难到易
稳定性:由弱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