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二)
高三年级 生物学 参考答案
第 I 卷
单选:1~12 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C D C A A B B C
11 12
C D
第 II 卷
本卷共 5 题,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计 52 分。
13.(10 分)
(1)种群
(2)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 遗传(或基因)
(3)地理隔离(1 分) 自然选择(1 分) 种群的基因频率
14.(12 分)
(1)防御
(2) ① OVA(1 分) a(1 分)
单独分泌的 OVA 能激活辅助性 T 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
② e 和 g(1 分)
(3)表面同时存在肽段 1 和肽段 2(1 分)
(4)B:注射改造的 S 菌(1 分) C:注射抗 PD-1 抗体(1 分)
Ⅰ组:生理盐水(1 分) Ⅳ组:改造的 S 菌+抗 PD-1 抗体(1 分)
高三生物答案 第1页(共2页)
{#{QQABZYQEogCIQBAAABgCEQFICAKQkBACAAoGhAAIsAAAARNABCA=}#}
15.(10 分)
(1)顺浓度梯度,需要转运蛋白 5-HT(1 分) 正
(2)大脑皮层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膈肌和腹肌(1 分)
(3)Ca2+通道的活性(1 分) (接受迷走神经释放)神经递质(1 分)
16.(10 分)
(1)减少 正
(2)①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 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
②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17.(10 分)
(1)ABDCFE
(2)(酵母菌自身的)D1 酶基因和 A 酶 无氧
(3)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
为酵母菌生长和 D-乳酸生产提供足够的碳源,保证连续发酵(1 分)
(4)优化发酵温度、pH、溶解氧等条件,尝试采用更低廉的碳源作为原料(1 分)
高三生物答案 第2页(共2页)
{#{QQABZYQEogCIQBAAABgCEQFICAKQkBACAAoGhAAIsAAAARNABCA=}#}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二)
高三年级 生物学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第Ⅰ卷第 1 页至第 4 页,第Ⅱ卷第 5页至第 8 页。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 12 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细胞生命活动依赖于胞内运输系统。运输系统将大量需要运输的物质分拣、包装到囊
泡中,利用动力蛋白水解 ATP 驱动囊泡在细胞骨架上移动,高效精确地将物质运输到
相应结构中发挥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血红蛋白可通过囊泡分泌到细胞外
B. 核糖体可出芽形成囊泡将肽链运往内质网进行加工
C. 在胞内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起到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D. 动力蛋白驱动囊泡在细胞骨架上的移动伴随着能量代谢
2. 用密闭的培养瓶培养等量的绿藻(单细胞藻类),得到 4 组绿藻培养液,将培养液置
于 4 种不同温度下,已知 t1化,得到如图的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条件下,绿藻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
B. 光照条件下,绿藻细胞产生 ATP 的场所为叶绿体和线粒体
C. t3 条件下,绿藻细胞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细胞外和线粒体中
D. t4 条件下,绿藻细胞群体的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3. 同源四倍体百合(4n=48)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异常现象,
最终导致花粉败育。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高三生物学 第1页(共8页)
{#{QQABZYQEogCIQBAAABgCEQFICAKQkBACAAoGhAAIsAAAARNABCA=}#}
A. 图 1 显示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出现部分染色体滞后现象
B. 图 2 显示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中出现分裂不同步现象
C. 图 2 中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D. 图 3 分裂完成后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异常
4. 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 若第Ⅲ代个体全为纯合子,则图中患病个体均为杂合子
C. 若第Ⅲ代个体全为杂合子,则图中患病个体均为纯合子
D. 若Ⅱ-2 和Ⅱ-3 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的患病概率为 1/2
5. 下图表示 NAT10 蛋白介导的 mRNA 乙酰化修饰参与癌症进展的机制,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 过程②中的 mRNA 乙酰化修饰可以提高 mRNA 的稳定性
B. 过程③中游离的核糖体与肽链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
C. 肿瘤组织中 NAT10 蛋白的表达水平与 COL5A1 蛋白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D. 靶向干预 NAT10 蛋白介导的 mRNA 乙酰化修饰,可抑制癌细胞扩散
高三生物学 第2页(共8页)
{#{QQABZYQEogCIQBAAABgCEQFICAKQkBACAAoGhAAIsAAAARNABCA=}#}
6. 下列为达成实验目的而进行的相应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 将解离后的根尖放入甲紫染液染色
B 除去粗提 DNA 中的蛋白质杂质 在 DNA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预冷的酒精
C 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 用苏丹Ⅲ染色后,再用酒精洗去浮色
D 诱导外植体脱分化为愈伤组织 在 MS 培养基中添加所需植物激素
7. 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都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的是
A. 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
B. 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
C. 病毒的 DNA 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D. 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8.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分级调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存在着控制同一生理活动的中枢
B. 躯体的运动只受大脑皮层中躯体运动中枢的调控
C. 脑中的高级中枢能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 机体运动能有条不紊与精准地进行,与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有关
9. 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结合后,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而凝血酶的产生又
能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下列调节过程的机制与此相同的是
A. 寒冷时,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
B. 临近排卵时,雌性激素浓度升高,促进促性腺激素分泌
C. 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
D. 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都能促进个体生长发育
10. 白细胞介素(IL-10)和干扰素(IFN-γ)能够作用于免疫细胞而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
其部分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各类免疫活性物质均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B. IFN-γ的分泌会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和加工
高三生物学 第3页(共8页)
{#{QQABZYQEogCIQBAAABgCEQFICAKQkBACAAoGhAAIsAAAARNABCA=}#}
C. IFN-γ和 IL-10 对巨噬细胞的活化的作用呈抗衡关系
D. 若抑制 IL-10 的产生,则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会减弱
11. 利用菠萝蜜制作果醋的大致流程为:先在灭菌的果肉匀浆中接种酵母菌,发酵 6 天后,
再接入活化的醋酸杆菌,发酵 5 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酵母菌和醋酸杆菌遗传物质分别是 DNA 和 RNA
B. 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均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C. 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发酵过程中都能用葡萄糖做底物
D. 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发酵过程中都需要密闭条件
12. 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将含抗生素的滤纸片放到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平板培
养基上(如下图),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抑菌圈的直径。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
取细菌扩大培养,重复实验 2~5 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用接种环连续划线将大肠杆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
B. ①—④均为对比实验中的实验组
C. 重复实验 2~5 次测量并记录数据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 重复实验 2~5 次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小
高三生物学 第4页(共8页)
{#{QQABZYQEogCIQBAAABgCEQFICAKQkBACAAoGhAAIsAAAARNABCA=}#}
第Ⅱ卷
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本卷共 5 题,共 52 分。
13.(10 分)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
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下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
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__________。
(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
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A)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
异可能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或者(B)甲、乙品系果
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虽然交配选择上有
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
(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
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_________________,当两箱中果蝇发生
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_________________方向的不同,导致_________________向不
同方向积累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
14.(12 分)人类皮肤表面有大量共生菌,研究利用共生菌防治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1)表皮葡萄球菌(S)是定植在正常人群皮肤表面微生物的主要成员之一,S 菌可侵入机
体,进而激活机体的免疫______功能。但 S 菌不会引起皮肤屏障受损和炎症反应,且能通过
与其他致病菌种间竞争,从而避免严重感染对维持皮肤的健康状态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三生物学 第5页(共8页)
{#{QQABZYQEogCIQBAAABgCEQFICAKQkBACAAoGhAAIsAAAARNABCA=}#}
(2)黑色素瘤多发生于皮肤,科研人员计划改造 S 菌使其携带肿瘤抗原 OVA,诱导机体产生
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而治疗肿瘤。为探究 OVA 抗原的不同区段和不同定位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研究人员构建了不同种类的改造 S 菌,分别涂抹到小鼠皮肤上,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了针
对某种“特异性抗原”的辅助性和细胞毒性 T 细胞的增殖情况,S 菌种类和结果如图 1。
注:肽段 1 不能激活辅助性 T
细胞,肽段 2 不能激活细胞毒
性T细胞;h 组中的 S菌生长
缺陷,故未进行该组实验
①实验中“特异性抗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S”、“OVA”、“S”和“OVA”),
据图 1 分析其依据是______组单独的 S 菌并不能激活辅助性 T 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但
d 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图 1,激活细胞毒性 T 细胞和辅助性 T 细胞的效果最好的改造 S 菌分别为_________
(选填图 1 中对应的字母)
(3)为进一步研究改造的 S 菌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选用上述两种效果最好的改
造 S 菌,分别或同时涂抹小鼠后,再给小鼠注射含 OVA 的黑色素瘤细胞,22 天后检测肿
瘤体积,结果如图 2。结合图 1 推测,改造的 S 菌需___________才能起到预防肿瘤的作用。
(4)用改造的 S 治疗黑色素瘤肿瘤的过程中,激活的免疫细胞工作一段时间后常出现“疲
惫”,研究发现抗 PD-1 抗体可解除“疲惫”,进而推测联合用药可增强治疗效果。为验证
上述推测,科研人员进行实验,实验组别和预期结果如图 3,结果证实了上述推测,下图
中用简要文字完善联合用药组的实验流程,并补充各组应做的处理。(在答题纸上作答)
Ⅲ
Ⅰ
A B C
Ⅱ
t1 t2 t3
Ⅳ
高三生物学 第6页(共8页)
{#{QQABZYQEogCIQBAAABgCEQFICAKQkBACAAoGhAAIsAAAARNABCA=}#}
15.(10 分)研究发现,当胃肠道遭受毒素入侵后,分布在肠嗜铬细胞膜上的 Ca2+通道被
激活,并释放大量 5-羟色胺(5-HT),其周围的迷走神经感觉末梢能接收 5-HT 并将信号
传送到脑干孤束核,脑干孤束核内的神经元一方面激活“厌恶中枢”,产生与“恶心”相关的
厌恶性情绪;另一方面激活脑干的呼吸中枢,通过调节负责膈肌和腹肌同时收缩的神经元,
引发呕吐行为。我国科学家首次详细绘制出了小鼠从肠道到大脑的防御反应神经通路,具
体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 Ca2+进入肠嗜铬细胞的运输方式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迷走神经感
觉末梢的特异性受体与____________结合后产生兴奋,其膜内变为__________电位。
(2)食源性细菌被机体摄入后,会在宿主体内产生毒素,刺激机体的“厌恶中枢”,在
__________产生与“恶心”相关的厌恶性情绪,引发的呕吐行为可将摄入的有毒食物排出
消化道。结合上述信息可知,由变质食物引发呕吐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_________。
(3)临床研究发现,化疗药物会激活癌症患者与上述相同的神经通路。科研人员研发出
针对化疗患者的抗恶心药物,结合上述信息试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①抑制__________
__________,减少 Ca2+内流;②抑制脑干孤束核神经元中_______________受体基因表达。
16. (10 分)肾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肾脏实质性病变是引起肾性高血压
的主要原因。下图为肾性高血压发生的部分机制示意图,其中,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
能催化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 I,再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而生成血管紧张素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肾脏发生实质性病变后,皮层近曲小管细胞分泌激肽释放酶的量________(“增加”、
“不变”、“减少”)。若肾性高血压不加干预可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高血压更严重,这
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反馈调节。
(2)金鸡菊主要种植于我国新疆和田地区,可当茶饮用,具有降压效果。为探究其降压
高三生物学 第7页(共8页)
{#{QQABZYQEogCIQBAAABgCEQFICAKQkBACAAoGhAAIsAAAARNABCA=}#}
机制,科研人员利用卡托普利(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氯沙坦(一种血管紧张
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金鸡菊提取物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表:
①组别 4 中氯沙坦能降低血压的具体机制是:氯沙坦能阻滞__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
能使外周血管舒张,使血压下降;另一方面能减少________,降低血容量,使血压下降。
②研究结果表明,金鸡菊可能通过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性,使血管紧张
素Ⅱ含量减少,最终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17.(10 分)D-乳酸是生产生物可降解塑料——聚乳酸的重要原料,因天然乳酸菌菌株的
生产能力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需求,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酵母菌进行了改造。
(1)D-乳酸是经 D-乳酸脱氢酶(DH 酶)的催化,由丙酮酸转化而来的。酵母菌本身不
具有此酶,故需从其他菌种中筛选合适的 DH 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从而构建转基因酵母,
具体操作流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将下列字母进行排序)
A.通过序列比对等方法在基因数据库中筛选得到多个 DH 基因
B.通过 PCR 等方法获取各 DH 基因 C.将各表达载体分别导入酵母菌细胞
D.构建各 DH 基因的表达载体 E.通过实验测定各受体细胞的 D-乳酸产量
F.通过 PCR 等技术检测各 DH 基因是否导入
(2)图 1 显示随时间延长,D-乳酸相对产量逐渐下降,结合图②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改
造酵母菌的思路为:敲除__________基因,并在______条件下培养,以获得更多的 D-乳酸。
(3)科研人员将获得的目标菌株进行发酵实验。估测酵母菌数量的变化可将培养液滴加
在__________上,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除该估测方式外,也可利用仪器测定 OD 值,结
果如图 3。据图 3 分析,在 24 小时进行补料操作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上述改造,目标菌株已具有较高的 D-乳酸生产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工业化生产的
产量,还可以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高三生物学 第8页(共8页)
{#{QQABZYQEogCIQBAAABgCEQFICAKQkBACAAoGhAAIsAAAARN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