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分攻略】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高分提升卷9(浙教版含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与5.6×3.2的积相等的式子是( )
A.560×0.32 B.0.56×32 C.5600×3.2
2.有三个数a、b、c,其中a和b的平均数最大,a和c的平均数最小,那么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
A.a B.b C.c D.不确定
3.一个三角形的底是4dm,高是10cm,则它的面积是( )
A.40平方分米 B.40平方厘米 C.4平方分米 D.2平方分米
4.数a(a≠0)乘一个小数,积与数a比较( )
A.不一定 B.积大于数a C.积小于数a D.积等于数a
5.4.04元、4.40元、4.004元、0.44元、4.45元,这组数据中单价最高的是( )
A.4.04元 B.4.40元 C.4.004元 D.0.44元 E.4.45元
6.下面是循环小数的是( )
A.0.66666… B.3.838383 C.3.1415926 D.304.304304
7.在一个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8.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cm,其中两条边分别是16cm,9cm,第三条长是( )
A.9cm B.10cm C.11cm
9.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的近似数是2.70,这个数最大可能是( )
A.2.699 B.2.695 C.2.709 D.2.704
10.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再向左移动2位,其结果是原来的( )倍.
A.10 B.100 C.1000 D.
二、填空题
11.如图梯形的下底是上底的一半,如果其中下面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那么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2.读一读,想一想.
在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答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①注意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小数扩大,小数点要向右移动,移动一位,扩大十倍;小数缩小,小数点要向左移动,移动一位,缩小十倍.
②对于纯小数(即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小数点向右移动后,整数部分左边的“0”要去掉.
如,把0.5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应该得到“5”,不应该是“05”.
③当小数点向右移动时,有时会遇到原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所差的位数要用“0”补齐.
如,把0.6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应该得到“600”.
④当小数点向左移动时,有时会遇到原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所差的位数也要用“0”补齐.
如,把0.7缩小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应该得到 .
1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长4.8dm,高3dm,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dm2.
14.0.05里有 个0.01; 8个0.1是 ;0.32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
15.把3.06的小数点去掉是 ,它就 到原数的 倍;把40.5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的左边是 ,它就 到原数的 .
16.5.保留三位小数约是5.495. .
17.32.04读作 ,四十点七零写作 .
18.在0.7、0..、0.78、0.7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19.0.8就是 分之八,0.32里面有 个0.01.
20.一个三位小数用近似数保留两位小数是7.00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 ,最大是 .
三、判断题
21.把0.08扩大100倍是8。( )
22.2.78÷2.4,当商是1.1时,余数是14.( )
23.因为0.45和0.5都小于1,所以0.5÷0.45的商也小于1( )
24.近似数3.0和3的大小相等,精确度都一样。( )
25.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 )
26.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65m.妈妈身高1.70m,下河游泳一定没危险.( )
27.0.9,0.90,0.900中,0.900是最精确.( )
28.在表示近似数时,末尾的0可以去掉。( )
四、计算题
29.解方程
55×1.3+7.5-2x=4.8 3(x+12.9)+10.9=112 14(x-2.85)=4x
30.解方程.
9.2+0.9x=20
五、解答题
31.一本书共有456页,小刚看了30天就看完了,问:小刚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32.3.05×7.2 3.84÷3.2.
33.3.2+4.8= 6.3﹣0.94= 0.25×4= 5×1.2=
4.8÷0.6= 4.8÷24= 3.6﹣2.4= 6﹣4.6=
8﹣3.4= 6×0.21= 1.25×8= 0.8÷0.5=
25×0.3= 0.63﹣0.3= 2.5+7.5= 34×0.1=
7﹣0.99= 21÷0.7= 5×2.4= 3×1.03=
3.2÷4= 1.5÷30= 5.1÷3= 0.37÷0.37=
0.28÷14= 0.16÷4= 8×0.05= 4×0.125=
4÷8= 7.5﹣0.7= 9﹣0.9= 7÷2=
2.8÷0.7= 21﹣0.21= 5÷0.01= 2.8×0=
7÷0.07= 6.3÷0.5= 0.32÷0.8= 1÷0.25=
0.25×0.4= 30×2.3= 3.6÷1.2= 2.5+1.2=
3.5×0.2= 9÷0.45= 0.96÷0.16= 4.8﹣2.9=
0.5÷0.25= 7.6+2.4= 0.17×0.4= 8.2×0.01=
1.72﹣0.73= 0.46÷2= 1.9×0.8= 1.2×0.3=
1﹣0.92= 0.16×0.7= 0.56÷0.16= 8÷0.6=
34.列式计算.
(1)8.7元比12元少多少?
(2)两个加数都是6.9,和是多少?
35.小学部三(3)班鲜花队的五位成员的身高分别是:小贝147厘米,小晶143厘米,小欢138厘米,小迎142厘米,小妮140厘米.她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
1.B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逐个选项进行分析:
A、560×0.32,由5.6变成560扩大100倍,3.2变成0.32缩小10,积也扩大10倍;
B、0.56×32,由5.6变成0.56缩小10倍,3.2扩大10倍,积不变;
C、5600×3.2,由5.6变成5600扩大1000倍,3.2不变,积扩大1000倍.
据此判断即可.
解:由分析知:只有选项B的乘积不变.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
2.B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b)÷2>(b+c)÷2,(b+c)÷2>(a+c)÷2,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分别可得a>c,b>a,依此即可作出选择.
解:(a+b)÷2>(b+c)÷2,
a+b>b+c,
a>c;
(b+c)÷2>(a+c)÷2,
b+c>a+c,
b>a,
则b>a>c.
故选B.
点评: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同时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
3.D
【详解】试题分析:三角形的面积=×底×高,将数据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解:10厘米=1分米,
×4×1=2(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积是2平方分米.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关键是要注意单位统一.
4.A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有两种情况:(1)当乘的这个小数大于1时,所得的积就大于a;(2)当乘的这个小数小于1时,所得的积就小于a,据此解答.
解:(1)当乘的这个小数大于1时,所得的积就大于a;
(2)当乘的这个小数小于1时,所得的积就小于a;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小数乘法的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5.E
【详解】试题分析: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大的小数较大,如果第一位小数相同,比较小数部分第二位,以此类推,即可比较大小.
解:因为4.45>4.40>4.04>4.004>0.44,
故选E.
点评:此题主要按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解答.
6.A
【详解】试题分析:循环小数的意义:一个无限小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据此分析选择.
解:0.66666…是无限小数,小数点后有数字“6”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所以是循环小数,
3.838383,3.1415926,304.304304都是有限小数;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循环小数的意义,注意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7.B
【详解】试题分析:要使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则其底和高也应最大,在长方形中的最大三角形,其底和高就是正方形的边长,从而利用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就可以进行大小比较.
解: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正方形的边长)×高(正方形的边长)÷2=边长×边长÷2;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再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就可以进行比较.
8.C
【详解】试题分析:平面图形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三角形的周长就是指三条边的和,据此即可求解.
解:36﹣16﹣9,
=20﹣9,
=11(cm);
答:第三条边长11cm.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概念.
9.D
【详解】试题分析:要考虑2.70是一个三位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2.70最大是2.704,“五入”得到的2.70最小是2.695,由此解答问题即可.
解:“四舍”得到的2.70最大是2.704,“五入”得到的2.70最小是2.695,
所以这个数最大是2.704;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小,“五入”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大,根据题的要求灵活掌握解答方法.
10.D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再向左移动2位,实际相当于小数点向左移动了1位,即这个数缩小了10倍,是原来数的;进而选择即可.
解: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再向左移动2位,其结果是原来的;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
11.24
【详解】试题分析:如图所示,三角形①和②是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则它们的面积比就等于对应底的比,三角形①的面积已知,于是可以求出三角形②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三角形①的面积+三角形②的面积,问题得解.
解:由题意可得:三角形①的面积:三角形②的面积=1:2,
三角形①的面积=8平方厘米,
所以三角形②的面积=8×2=16(平方厘米),
因此梯形的面积=8+16=24(平方厘米);
答:梯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24.
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等底不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底的比.
12.0.0007
【详解】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13.7.2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列式解答即可得到答案.
解:4.8×3÷2,
=14.4÷2,
=7.2(平方分米);
答: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7.2平方分米.
故答案为7.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4.5,0.8,32
【详解】试题分析:(1)因为0.05是两位小数,计数单位是0.01,数字“5”在百分位上,表示5个百分之一(0.01);
(2)求8个0.1是多少,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可知:用乘法解答即可;
(3)因为0.32是两位小数,计数单位是0.01,它里面有32个百分之一;据此解答.
解:0.05里有5个0.01;
8个0.1是0.8;
0.32里面有32个百分之一;
故答案为5,0.8,32.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数意义的灵活应用,关键明确:在某一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它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以及数位之间的进率.
15.306,扩大,100,0.405,缩小,100倍
【详解】试题分析:由3.06到306,相当于把3.0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两位,根据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可知:这个数扩大了100倍;据此解答.
把40.5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的左边也就是十位的左边,40.5就变成了0.405,它就缩小到原数的100倍.
解:把3.06的小数点去掉是306,它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把40.5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的左边是0.405,它就缩小到原数的 100倍.
故答案为306,扩大,100,0.405,缩小,100倍.
点评:此题考查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
16.正确
【详解】试题分析:要求保留三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千分位,只要看下一位即万分位上的数是几,5.万分位上的数是9,满5了,尾数舍掉后,还要向千分位进1.
解:5.≈5.495(保留三位小数).
故判断为: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关键是要看精确到哪一位,就从它的下一位运用“四舍五入”法取得近似值.
17.三十二点零四,40.70
【详解】试题分析:(1)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做“零”,整数部分不是“0”的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是几就依次读出来即可;
(2)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据此写出.
解:(1)32.04读作:三十二点零四;
(2)四十点七零写作:40.70;
故答案为三十二点零四,40.7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读写,注意小数部分的读写方法.
18.0.7,0.7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相同,再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数就大,依此类推.
解:在0.7、0..、0.78、0.7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0.7,最小的数是0.7;
故答案为0.7,0.7.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19.十,32
【详解】试题分析:(1)0.8就是十分之八,表示8个0.1;
(2)0.32是两位小数,精确到0.01,0.32里面含有32个0.01;据此解答.
解:0.8就是十分之八,0.32里面有32个0.01;
故答案为十,3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组成,注意在什么数位上是几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0.6.995;7.004
【详解】试题分析:考虑7.00是一个三位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7.00最大是7.004,“五入”得到的7.00最小是6.995,由此解答问题即可.
解:由分析得出:一个三位小数用近似数保留两位小数是7.00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6.995;最大是:7.004.
故答案为6.995;7.004.
点评: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小,“五入”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大,根据题的要求灵活掌握解答方法.
21.√
【详解】略
22.×
【详解】试题分析:求余数,根据:被除数﹣商×除数,由此代入数值,解答即可.
解:2.78﹣2.4×1.1
=2.78﹣2.64
=0.14
余数是0.14,所以本题解答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明确被除数与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3.错误
【详解】0.5比0.45大,所以0.5÷0.45的商大于1.
考察如何判断商和1之间的大小关系.
24.×
【分析】3.0经过化简后是3,所以3.0=3;但精确度不一样,3.0表示精确到十分之一,3表示精确到1;据此判断。
【详解】3.0=3,所以3.0和3大小相等;3.0表示精确到十分之一,3表示精确到1,所以精确度不同。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位数不同,它们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相同,意义也不相同。
25.√
【解析】略
26.错误
【详解】略
27.√
【详解】试题分析:0.9,精确到十分位,0.90精确到百分位,0.900精确到千分位,所以0.900是最精确.
解:0.9,0.90,0.900中,0.900是最精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近似数,用到的知识点是精确度,一个数最后一位所在的位置就是这个数的精确度.
28.×
【分析】保留一位小数时,就把十分位后面的数省略,当百分位上的数等于或大于5时,应向十分位上进1后再省略;保留整数时,就把小数部分的数省略,当十分位上的数等于或大于5时,应向整数部分进1后再省略,依此判断。
【详解】在表示近似数时,末尾的0不可以去掉。例如:12.04保留一位小数是12.0,保留整数就是12。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小数近似数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37.1 20.8 3.99
【详解】略
30.12
【详解】解:9.2+0.9x=20
9.2+0.9x-9.2=20-9.2
0.9x=10.8
0.9x÷0.9=10.8÷0.9
x=12
故答案为:12
31.15.2页
【详解】用总页数除以看的天数即可求出平均每天看的页数;计算时除到后面有余数,在商的个位数字后面点上小数点,然后在余数后面补0继续除.
456÷30=15.2(页)
答:小刚平均每天看15.2页.
32.21.96,1.2
【详解】试题分析:(1)按照小数的乘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2)按照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解:(1)3.05×7.2=21.96;
(2)3.84÷3.2=1.2.
点评:分别按照计算法则进行计算,计算时注意小数的位数和小数点的位置.
33.8,5.36,1,6,8,0.2 ,1.2,1.4,4.6,1.26,10,1.6,7.5,0.33,10,3.4,6.01,30,12,3.09,0.8, 0.05,1.7,1,0.02,0.04,0.4,0.5,0.5,6.8,8.1,3.5,4,20.79,500,0,100,12.6,0.4,4,0.1,69 ,3,3.7,0.7,20,6,1.9,2,10,0.068,0.082,0.99,0.23,1.52,0.36,0.08,0.112,3.5,13.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据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解:3.2+4.8=8 6.3﹣0.94=5.36 0.25×4=1 5×1.2=6
4.8÷0.6=8 4.8÷24=0.2 3.6﹣2.4=1.2 6﹣4.6=1.4
8﹣3.4=4.6 6×0.21=1.26 1.25×8=10 0.8÷0.5=1.6
25×0.3=7.5 0.63﹣0.3=0.33 2.5+7.5=10 34×0.1=3.4
7﹣0.99=6.01 21÷0.7=30 5×2.4=12 3×1.03=3.09
3.2÷4=0.8 1.5÷30=0.05 5.1÷3=1.7 0.37÷0.37=1
0.28÷14=0.02 0.16÷4=0.04 8×0.05=0.4 4×0.125=0.5
4÷8=0.5 7.5﹣0.7=6.8 9﹣0.9=8.1 7÷2=3.5
2.8÷0.7=4 21﹣0.21=20.79 5÷0.01=500 2.8×0=0
7÷0.07=100 6.3÷0.5=12.6 0.32÷0.8=0.4 1÷0.25=4
0.25×0.4=0.1 30×2.3=69 3.6÷1.2=3 2.5+1.2=3.7
3.5×0.2=0.7 9÷0.45=20 0.96÷0.16=6 4.8﹣2.9=1.9
0.5÷0.25=2 7.6+2.4=10 0.17×0.4=0.068 8.2×0.01=0.082
1.72﹣0.73=0.99 0.46÷2=0.23 1.9×0.8=1.52 1.2×0.3=0.36
1﹣0.92=0.08 0.16×0.7=0.112 0.56÷0.16=3.5 8÷0.6=13.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计算法则进行口算小数算式的能力.
34.3.3元,13.8
【详解】试题分析:(1)用12元减去8.7元即可;
(2)用6.9加上6.9即可.
解:(1)12﹣8.7=3.3(元);
答:少3.3元.
(2)6.9+6.9=13.8;
答:和是13.8.
点评:本题数量关系简单,一步即可解决问题.
35.142厘米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先把这几个同学的身高都加起来,再除以他们的总人数,即可解答问题.
解:(147+143+138+142+140)÷5
=710÷5
=142(厘米),
答:平均身高是142厘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意义以及求解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