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两校2023-2024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两校2023-2024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5 23:3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庆市两校2023-2024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楼梦》对小说传统的写法有了全面的突破与创新,它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雪芹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觉和把握现实人生,又以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感知艺术地表达出来,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这就是写实与诗化的完美融合,既显示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的甜美感,既是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想的光彩,既是悲凉慷慨的挽歌又充满青春的激情。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开宗明义地宣布了他所遵循的创作原则。他首先批评了那些公式化、概念化、违反现实的创作倾向,认为这种创作远不如“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创作的作品“新鲜别致”,那些“大不近情,自相矛盾”之作,“竞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他既不借助于任何历史故事,也不以任何民间创作为基础,而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是“字字看来皆是血”,渗透着作者个人的血泪感情。作品“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保持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现象的丰富性,从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中,显示出那种富贵之家的荒谬、虚弱及其离析、败落的趋势。他所写的人物打破了过去“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写法,“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使古代小说人物塑造完成了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转变,塑造出典型化的人物形象。《红楼梦》又不同于严格的写实主义小说,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着重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觉地创造一种诗的意境,使作品婉约含蓄,是那样的历历在目,又是那样的难以企及。它不像过去的小说居高临下地裁决生活,开设道德法庭,对人事进行义正词严的判决,而是极写人物心灵的颤动、令人参悟不透的心理、人生无可回避的苦涩和炎凉冷暖,让读者品尝人生的况味。整部小说雄丽深邃又婉约缠绵,把中国古代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雅文学的品位,成为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
曹雪芹比较彻底地突破了中国古代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联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青埂峰下的顽石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又由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下,这在全书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的结构。在这个神话世界的统摄之下,以大观园这个理想世界为舞台,小说着重叙述了宝黛爱情的产生、发展及其悲剧结局,同时,体现了贾府及整个社会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从爱情悲剧来看,贾府的盛衰是这个悲剧产生的典型环境;从贾府的盛衰方面看,贾府的衰败趋势促进了叛逆者爱情的滋生,叛逆者的爱情又给贾府以巨大的冲击,加速了它的败落。这样全书三个世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交叉重叠的宏大结构。
(摘编自齐裕焜《<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材料二:
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共塑造了六大高潮事件,即元妃省亲、宝玉挨打、祭宗祠开夜宴、抄检大观园、黛死钗嫁、贾府抄家。这六大高潮事件,相互衬托,互相辉映,共同成为《红楼梦》的有机组成部分,演绎着家族兴亡与宝黛情缘两条交叉主线上的故事。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贵族生活的巨制,兼及君王权贵和市井细民,所涉范围极广,共塑造出四五百个人物形象,像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和史湘云等人物,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有多种方法,但通过高湖事件凸显人物性格乃至定型人物性格,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为何这么说呢?因为高湖事件本身就是各种矛盾的集结点,而处在矛盾斗争中的人,情绪波动最大,言行最激烈,因此最容易凸显人物的主要性格。人物在小事件中的表现一般都差不多,但处在矛盾斗争的时候,则会尽显自己的本性。例如,宝玉挨打后,宝玉宁死也要坚持自己的本心,以此定型宝玉的“犟”;黛玉对宝玉毫不掩饰真情,以此定型黛玉的“真”;宝钗对宝玉有情却又刻意隐藏起来,以此定型宝钗的“稳”。再如在祭宗祠开夜宴中,小说刻意写了贾珍对皇家恩赏及乌进孝进租的态度,以此定型贾珍的“伪”;贾母对安享天伦的重视,以此定型贾母的“逸”。
质言之,《红楼梦》的高潮事件应具备人物形象的定型性这一特点,且应服务于小说主旨。这既是载夺诸多事件是否为高湖事件的必要条件,也是判断《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在处理高潮事件时,技法高低的又一标准。
(摘编自张明明《<红楼梦>高潮艺术的叙事节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不同于传统的小说写法,彻底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对中国小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B.曹雪芹认为“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创作的作品“新鲜别致”,要优于公式化、概念化、违反现实创作出来的作品。
C.《红楼梦》不同于严格的写实主义小说,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创造了一种能使作品婉约含蓄的诗的意境。
D.通过高潮事件凸显人物性格乃至定型人物性格,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特色以及独有的途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使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了雅文学的品位,成为小说史上乃至整个文学史上的奇葩。
B.宝黛爱情的产生、发展及其悲剧结局,与悲剧产生的典型环境即贾府的盛衰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C.材料一从取材于现实生活塑造典型化形象、创造诗的意境等方面论述《红楼梦》独特的叙事风格。
D.材料二举定型宝玉的“犟”等例子论证《红楼梦》通过高潮事件凸显人物性格乃至定型人物性格。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红楼梦》采取了交相联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宝玉挨打后,宝玉宁死也要坚持自己的本心。黛玉对宝玉毫不掩饰真情,以此定型黛玉的“真”。
B.《红楼梦》是一部描写贵族生活的巨制,人物主要为君王权贵和市井细民,所涉范围极广,人物形象众多。
C.《红楼梦》极写人物心灵的颤动、令人参悟不透的心理、人生无可回避的苦涩和炎凉冷暖。
D.由寻找黛玉到黛玉葬花,中间情节、场景多次转换,不断推进情节进展,在情节进展中展开了宝钗、晴雯、黛玉的性格描写。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脉络。(5分)
5.《红楼梦》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不参加主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规则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边沟岸上教徒弟们种田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
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指头也太细、太长,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方的了,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截却都还有个空尖儿。儿子陈满红说:“慢慢用着就合适了!”老人带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脱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也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
以后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
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满红媳妇劝老人说:“现在这些杂活计又不用您教多少技术,您还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应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满红媳妇说“这回可带上您的手套吧!”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带上走了。
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权,售货员忙着正往车下搬。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二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转眼工夫,就来了十来个人,每人拿着一柄看;见买杈的越来越多,他把手套卸下来往怀里一装,胡乱抢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别人拿完了。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一出了村,他觉得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这才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篮子和桑权,解开腰带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货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候!”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这才又扭回头来重新返回白云岗物资交流大会上的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见他来找就还了他。
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
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得了,直到第四天上午听罢了县委的总结报告,才算了结了一宗事。下午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间。他住的招待所因为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他想:“把它转过一边不就好走了吗?”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就来动手转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发现手套又丢了。“算了,不找它了!这手套对我也没多大用处!”老人干脆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到,洗干净还给了他。
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材料二:
我也曾写过一些篇小说,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门儿。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出点个人的体会。
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手段。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别的,而的的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摘编自老舍《读<套不住的手>》,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但要求规格……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寥寥数笔的白描就写出陈秉正教青年们锄地的情节,表现出他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品格。
B.王新春的语言解释了陈秉正的手与众不同的原因,从侧面热情地颂扬了勤劳的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可贵品质。
C.老舍认为,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以小见大,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
D.陈秉正老人最后把手套还给儿媳妇,并表示“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
7.老舍总结了赵树理这篇小说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8.本文以“套不住的手”为标题,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展,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白十岁通诗书,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天宝初,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召入,而白已醉,使高力士脱靴,左右以水酬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后白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月夜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B.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C.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D.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10.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确实
B.少益以学 少:年少时
C.转侧宿松、匡庐间 转:辗转流徙
D.虎鼓瑟兮鸾回车 鼓:弹奏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白才华横溢。贺知章称赞他假以时日可比得上司马相如,苏颋惊叹他为谪仙。
B.李白狂放不羁。玄宗下诏让他供奉翰林,他仍与酒徒在集市中酣饮。
C.李白蔑视权贵。李白入宫为玄宗作诗,让玄宗亲信高力士亲自为他脱靴。
D.李白晚年多舛。安史之乱中,因做永王幕僚获罪,后得郭子仪倾力相救。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两句划线句。(8分)
(1)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2)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西湖
苏辙①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①苏辙:北宋宰相、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颖昌(今河南许昌市东),自号颍滨遗老。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说从梦中醒来到西湖上再游览一次,结尾说古时的贤人在梦中纷纷向“我”走来,前后照应,强调“梦”带来的快乐。
B.颔联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描述乡民和鱼鸟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多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C.颔联出句较平淡,但对句的拟人手法使诗味倍增,写百姓问询,对以“鱼鸟惊猜”,人已陌生,物亦惊猜,表意深刻,形象生动。
D.尾联“归去无言掩屏卧”一句,是说回到家后什么话也不说,挡住屏风就睡下,这是前面主要事件——游西湖的结局。
14.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情相比,诗人在尾联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5.(12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滔滔的江流,
(5)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邻船无声,冷月寂静,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6)《虞美人》中李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奈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_________,_________;国旗耀银河,圆梦千年。”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天宫空间站。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其中一项任务是进行空间站日常维护维修,而维护维修的首要问题是处理太空垃圾。
航天员在“太空之家”生活期间,会产生一定的垃圾。除了可以净化、循环再利用的液体,其他垃圾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被天舟货运飞船带离“太空之家”。这个时候,垃圾分类就显得尤为重要。垃圾分类不仅可以压缩体积、方便储存,还可以有效防止细菌滋生,保持“太空之家”的干净整洁。太空垃圾按照 ① 。像厨余、排泄物等属于高危害等级的垃圾,在处理时需要添加防腐剂;像纸巾、塑料包装袋等普通垃圾可以放进垃圾袋,抽真空,压缩以减小体积,便于储存。
航天员在太空对垃圾进行分类收纳, ② 。在“太空之家”,航天员会使用特制垃圾袋、垃圾压缩机、残渣收集器等工具, ③ 。垃圾压缩机可用于压缩处理装有餐后垃圾的垃圾袋,以减少垃圾存储体积。残渣收集器可用于收集悬浮在空中的食物残渣或水珠,避免对航天员的身体和设备运行造成危害。
16.(3分)文中开头是一副赞美航天员的对联,已给出下联,请在横线处补出上联。
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地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 ① ,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对新时代青年来说,自当弘扬民族精神,执着追求,不断进取用奋斗回答时代之问、青春之问。 ② 是对当今时代的不辜负。我们正处在 ③ 的新时代。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驻村青年于部功不可没;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返乡创业青年大展拳脚;航空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青年创新团队大放异彩;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越来越多匠心青年 ④ ……伟大时代孕育着更多机会,搭建起更大舞台,提供了更多选择。时代造就了青年,而青年也在创造并推动这个时代。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薪火相传 卧薪尝胆 大有可为 锋芒毕露
B.薪火相传 自强不息 大有可为 脱颖而出
C.口耳相传 卧薪尝胆 无所不为 脱颖而出
D.口耳相传 自强不息 无所不为 锋芒毕露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地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原因。
B.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止步、不退缩、不放弃,百折不挠地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C.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止步、不退缩、不放弃,百折不挠地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D.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地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20.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韩非子》中记载了一个“赵襄子学御”故事。赵襄子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三次换马但三次都落后。赵襄子说“您没有将驾车技术全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我已全部教给您,只是您用错了。凡驾驭马车,关键是要使马的身体与车统一,驾车人的心与马协调,这样才能跑得快跑得远。您落后时想追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追上,不管是领先或落后时心里想的都是我,哪能和马协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上述材料能给正在读书求学的当代学子以启示,请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安庆市两校2023-2024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独有的途径”错,原文说“塑造人物形象有多种方法,但通过高湖事件凸显人物性格乃至定型人物性格,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但没有说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独有的途径,选项于文无据。
2.A“小说”“小说史”“整个文学史”错,原文是“把中国古代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雅文学的品位,成为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应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国小说史”“中国文学史”,选项扩大范围。
3.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是通过高潮事件定型人物性格。
B.是对《红楼梦》总体内容的介绍。
C.是《红楼梦》的内容及带给人的体悟。
D.体现情节的连接交织。故选D。
4.①首先,指出《红楼梦》的六大高潮事件及其意义。
②接着,指出《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情况。
③然后,举例说明通过高潮事件凸显人物性格乃至定型人物性格,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一条重要途径。
④最后,指出《红楼梦》的高潮事件应具备的特点及其作用。
5.①叙事风格上,写实与诗化完美融合。②叙事结构上,采取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联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③叙事节奏上,通过高潮事件凸显人物性格乃至定型人物性格。
6.C“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错误。从材料二“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来看,老舍同志并没有拿本文与《老农陈秉正传》比较的意思;同时《老农陈秉正传》是老舍假设的作品,并不真实存在。
7.①文字朴素严整;②以“手套”串联情节,故事有起有落;③主题以小见大。
8.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标题“套不住的手”,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达到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兴趣的目的。
②塑造人物形象。标题“套不住的手”,通过一双劳动的手,为人们揭示了赵秉正一颗伟人的心灵,突出他勤劳纯朴、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事业的形象特点。
③串联故事情节。文章以“手”为线索展开,先是家人为保护他的手而买手套给他,然后他为了干活而忘戴手套,接着因为戴了手套而丢了手套,最后回家后归还手套。
④揭示主题。作者通过对这双手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劳动者的美好品德,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9.C本句语意为:永王李璘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李白即逃回彭泽,永王失败了,李白按照罪行来说当被处斩。故选C。
10.B“少”,通“稍”,解为“稍微”。句意:如果再稍增加点学问。故选B。
11.A“贺知章称赞他假以时日可比得上司马相如,苏颋惊叹他为谪仙”错误,根据原文“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可知,苏颋称赞他假以时日可比得上司马相如,贺知章惊叹他为谪仙。故选A。
12.(1)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惊颤。
(2)高力士平时为朝中显贵,把这事当作耻辱(或“以这事为耻”),于是就摘取他诗中的内容,用以激怒杨贵妃。
(1)“咆”,怒吼;“吟”,长鸣;“殷”,这里用作动词,震响;“栗”,使深林战栗;“惊”使动用法,,使……震惊。
(2)“贵”,显贵;“耻”,意动用法,把……当作耻辱;“插”,摘取;“以”,目的连词,来。
13.A
14.陶渊明是田园诗人,向往田园生活。“樊笼”比喻官场生活,“复得返自然”,如鸟儿离开樊笼一般投进大自然的怀抱,表现出的是归隐后的怡然自得(3分)。而苏辙虽是辞官归隐,但由注释可知,是迫于无奈。通过“闭门不出十年久”可知其深居简出的生活,并无投身自然的乐趣。通过尾联“古人时向梦中来”可知诗人不与外界交往,只与古人为友,聊以自慰,写出了内心的孤独、寂寞、无奈之情(3分)。
15.(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4)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6)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6.天宫接神舟,携手万里(3分)
解析:拟写对联要注意基本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一致、内容相关。如“接”对“耀”,“万里”对“千年”。还要注意上下联同一位置原则上不能用同一个字。内容上,“神舟十六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天宫空间站”这是主要新闻事件,要围绕赞美航天员表达。
17.①危害等级进行分类处理;②少不了一些工具助力;③方便对垃圾进行收纳处理(每句2分,共6分)
解析:第①空注意后面“像厨余、排泄物等属于高危害等级的垃圾,在处理时需要添加防腐剂;像纸巾、塑料包装袋等普通垃圾可以放进垃圾袋”等内容的提示,说的是对太空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注意与“按照”衔接,应填:“危害等级进行分类处理”。
第②空注意后面“航天员会使用特制垃圾袋垃圾压缩机、残渣收集器等工具”的提示,应填:“少不了一些工具助力”。
第③空注意前面“航天员在太空对垃圾进行分类收纳”和后面内容的提示,是说工具助力的作用,应填:“方便对垃圾进行收纳处理”。
18.B
解析:①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语境是说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始终保持活力,选用“薪火相传”。②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不松懈。卧薪尝胆: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语境是说新时代青年要努力奋斗方不负时代,选用“自强不息”。③大有可为: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能大大地发挥作用。无所不为:
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语境强调新时代的优势,使用“大有可为”。④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语境是说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越来越多匠心青年本领显露出来。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多形容盛气凌人。这是褒义的语境,与盛气凌人无关,使用“脱颖而出”。)
19.D
解析:“之所以……的原因,根本就在于……”,句式杂糅,可删掉“的原因”,排除AB;“不止步、不退缩、不放弃”语序不当,根据句子意思应是递进关系,可改为“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排除BC。
20.运用了排比手法(1分)。表达效果:①用排比手法从四个方面,展现了青年在时代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使得内容很丰富(1分);②行文富有节奏感,相同的结构使得语言气势充沛,更加充分地论述了时代与青年的关系(1分)。
21.本题为记叙性材料作文题。解读材料内涵的关键信息是王子期的回答,从中可以看出赵襄子之所以三次比赛三次失败,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做到“身体与车统一”“心与马协调”,只有驾车的人与车马融为一体,心无旁骛,才能跑得快而远。这其中就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即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题目引导语“给正在读书求学的当代学子以启示”,则给写作指明了思考的具体方向,就是把驾车的道理延伸到“读书求学”上。读书求学犹如驾车,同样需要心思专一,戒骄戒躁。当然,年青学子好胜心切,的确能够催人奋进,但这还不是前进的最强的动力,只有源自对知识强烈的渴望,将自己的身心沉浸于求学的快乐之中,拒绝外在的繁华和诱惑,方能读书有效,求学有成。
具体行文,一定要注意提示“读书求学”“当代学子”这样的提示语,不宜扩大论述的范围,还要“结合自身实际”。既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可以论述“专一”对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与“浮躁”“急功近利”进行正反对比论证。记叙文则需要结合自己的读书学习的经历谈自身的感悟,叙事要有技巧,并辅之以典型的描写,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参考立意:1.学问一途,贵在专一。2.平心静气是读书求学的关键。3.只有抛弃杂念,集中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智能得以充分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