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5CDCAC 6-10ABCBC 11-15CDBBD
16. (1)CD (2)H2SO4
(3)Al3++3HCO=Al(OH)3↓+3CO2↑
(4)③④⑥ (5) ①. NH ②. H+
17.(1) ①. +6 ②.
(2) ①. ②.
(3) ①. 、 ②. CuS ③. BC
(4)
18.(1) ①. 碱石灰 ②. 让氨气和二硫化碳充分接触,充分反应,防倒吸
(2)液体不再分层 (3)
(4) ①. D ②.
(5) ①. (SCN)2 ②. 溶液变蓝
19.(1)放热 (2)
(3) ①. 增大 ②. Ⅱ ③. < ④.
(4) ①. 机理2 ②. 机理2的反应速率与O吸附量和NO吸附量有关,O2浓度较小时,增加O2浓度,O吸附量增大,反应速率加快;O2浓度较大时,增加O2浓度,O吸附量增大,NO吸附量减小,反应速率减慢云南师大附中 2025届高二年级上学期教学测评期末卷 B. 向1L0.1mol / LCH3COOH 溶液中通氨气至中性, NH 4 离子数为 0.1NA
化学 C. 1L0.1mol / L NaHCO HCO 的 3溶液中 3 和CO
2
3 离子数之和等于0.1NA
注意事项: D. 常温下,1LpH 10的Na 42CO3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 数目为NA 10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
3. 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卡上填写清楚。
A. 用硫化钠溶液除去废水中的 Cu2+:Cu2++S2-=CuS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B. 酚酞滴入醋酸钠溶液中变为浅红色:CH3COO-+H2O CH3COOH+OH-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
3.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页至第 6页,第Ⅱ卷 C. 用饱和 Na2CO3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 CaSO4:Ca +CO3 =CaCO3
第 6页至第 10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00分,考试 D. 用明矾作净水剂:Al3++3H2O Al(OH)3(胶体)+3H+
用时 90分钟。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K:39 Fe:56 A. 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Cu:64 Zn:65 B. 同温同压时,等物质的量氢气和氯气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反应的 H 相同
第Ⅰ卷(选择题,共 45分) C. 反应体系的温度发生变化,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D.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5. 向一定浓度的NH3 H2O与NaOH的混合液中滴加稀醋酸,溶液导电能力随加入
1. 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H3COOH 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食品抽真空包装是为了减小包装袋内压强,从而减缓食物变质速率
B. 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铁筒里盛硫酸铝溶液
C. 将AlCl3、FeCl3、CuCl2溶液直接蒸干均不能得到原溶质
D. 海港的钢制管柱为了防止受到海水长期侵蚀,常用外加电流法,使钢制管柱作阳极被保护
2. N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精炼铜时,当阳极质量减轻32g时,电路中转移电子数目一定是NA A. ab段,溶液导电能力减弱是由于溶液离子数目基本不变,体积增大,离子浓度减小
B. 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 NH3 H2O CH3COO
H 2O NH4
A. A B. B C. C D. D
C. cd段,由于CH3COOH是弱酸,离子个数减少,故溶液导电能力下降
7. 用0.1mol / L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 20mL、浓度均为0.1mol / LHCl溶液和 HX溶液,
D. d点以后,随着CH3COOH 溶液的滴加,溶液导电能力不可能增强
溶液的 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 下列实验中,由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项
室温下,用 pH试纸测浓度均为
pH CH3COONa 9 CH3COOH的酸性比
A 0.1mol L 1的CH3COONa和
pH NaNO2 8 HNO2 的弱
NaNO2溶液的 pH
将10mL0.1mol L 1氨水稀释成 稀释后NH3 H2O的电离
B pH由 11.1变成 10.6
100mL 程度减小 A. M点 c Na c OH B. M点 c(HX) c X
向5mL0.1mol L 1的AgNO C. P点 c Cl 0.05mol / L D. N点溶液与 P点溶液混合,溶液呈酸性3
5 8. 将铜片与足量浓盐酸混合加热,铜片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无色。已知:溶液中先滴加 滴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
C Ksp(AgCl) Ksp(AgI) + - 2- 5
0.1mol L 1NaCl 5 Cu +3Cl CuCl (无色) K=5.0×10 ; K (CuCl)=1.2×10
-6,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溶液,再滴加 淀变为黄色沉淀 3 sp
A. 铜片表面产生的气体为 H2
滴0.1mol L 1KI溶液
B. 金属活泼性顺序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
往Fe SO C.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无沉淀产生2 4 3溶液中滴加
溶液先变成红色,后无明显 Fe3 与SCN 的反应不可 -
D KSCN D. 铜不与稀盐酸反应主要因 c(Cl )不够大溶液,再加入少量
变化 逆 9. 2mol金属钠和1mol氯气反应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K2SO4固体
Cr O2 图乙为废水中 2 7 离子浓度与去除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同条件下,2K(g) 2K (g)的ΔH<ΔH3 B. ΔH2+ΔH3+ΔH4<ΔH1
C. ΔH 的数值与Cl Cl键键能的数值相等 D. ΔH H H A. 电池工作时,M电极的电势低于 N电极的电势4 6 8 7
B. Cr O2 离子浓度较大时,去除率降低,可能是Cr O2
10. 钴(Co )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一种利用双膜法电解回收CoCl 溶 2 7 2 7
造成还原菌失活
2
2
液中Co的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时Ti电极上始终只产生无色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移除质子交换膜,Cr2O7 与有机物充分接触,电路中电流强度增大
D. 2 若有机物为HCHO,还原1molCr2O7 ,左侧溶液质量减少27g
12. 25℃时,向 20mL1.0mol L 1的氨水中逐滴加入1.0mol L 1的盐酸VmL,向
20mL1.0mol L 1的NH Cl溶液中逐滴加入1.0mol L 14 的NaOH溶液VmL (无气体逸出),溶
c NH3 H2OY c NH
4
液的 pH与 lgY [ c NH 或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4 c NH3 H2O
A. b为电源的负极 B. c、d分别为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
膜
C. 工作时,Ⅱ室、Ⅲ室溶液的pH均减小 D. 生成0.5molCo,Ⅲ室溶液质量理论上
减少8g
11.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净化废水的同时能获得能源或得到有价值的化学产品,图甲为其工作原理,
A. 当pH 9.26时,恒有关系: c NH3 H2O c NH 4
B. 25℃时,K NH H O 约为10 4.74b 3 2
c NH
C. 曲线②中的Y 4
c NH3 H2O
D. 当V 10时,两溶液 pH均大于 9.26
13. 利用传感技术可探究压强对 2NO2(g) N2O4(g)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往注射器中充入适
量NO2 气体如图甲所示;恒定温度下,再分别在 t1、t2 时快速移动注射器活塞后保持活塞位置
不变,测得注射器内气体总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pH 2.0时,正极只发生析氢腐蚀,故体系压强增大
v B >v E B. pH 2.0时,体系压强增大的原因之一是反应放热A. 在 B、E两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
B. C到 D点平衡逆向移动,针筒内气体颜色 D比 B点深 C. pH 4.0和pH 6.0
时,正极电极的电极反应均只有:O2 4e 4H 2H2O
C. B、H两点,对应的NO 浓度相等 D. 实验结束后,向锥形瓶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整个过程中负极电极反应式均为2
3
D. B NO Fe 3e Fe点处 2 的转化率为 6%
8 17
14. 利用数字化实验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探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5. 已知H2R 的电离常数Ka1 2 10 、Ka2 3 10 。常温下,难溶物BaR在不同浓度盐
酸(足量) 2 中恰好不再溶解时,测得混合液中 lg c Ba 与 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4)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电解质溶液,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HCl ②CuCl2 ③Ba(OH)2 ④NaOH ⑤CuSO4 ⑥H2SO4 ⑦NaBr
(5)室温下,如果将0.1molNH 4Cl和0.05molNaOH全部溶于水,形成混合溶液(假设无损失),
_____和_____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比OH 多0.05mol。
17. 2 重金属有毒,会对水造成污染,某工厂生产的废水中含有Cr2O7 和少量的Cu2 、Ni2 ,可采
用图流程进行逐一分离,实现资源再利用。
A. Ksp (BaR)约为6 10 23
B. M点: c R 2 c Cl c H
C. N点: c HR 约为5 10 7mol / L
36 21
c H 2c Ba2 c OH c Cl 2c R 2 已知:常温下,Ksp (CuS) 6.3 10 ,Ksp (NiS) 1.1 10 ,H2S的D. 直线上任一点均满足:
7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5分) Kal 1.0 10 ,Ka2 7.0 10
15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55分) 回答下列问题:
16. 水溶液是中学化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水是极弱的电解质,也是最重要的溶剂。 (1 Cr O2 ) 2 7 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Cr O
2
, 2 7 在还原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1 c H 10 9 1( )常温下某电解质溶解在水中后,溶液中的 mol L ,则该电解质可能是_____
(2)沉淀 1是Cr(OH)3 ,若 pH 5.6时沉淀1恰好沉淀完全,则其Ksp _______(已知:100.8 6.3,
(填序号)。
化为最简),其性质与Al(OH)3相似,请写出Cr(OH)3 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A.CuSO4 B.HCl C.Na 2S D.NaOH E.K2SO4
(3)①Na 2S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沉淀 2是_____。
(2)实验室配制的CuSO4溶液,常常出现浑浊,可采取在配制时加入少量_____(填化学式)防止
②若有一种溶液由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硫酸和硫化钠溶液混合而成,则混合后溶液中的
浑浊。
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3)泡沫灭火器中盛放的灭火剂包括Al2 SO4 3溶液(约1mol / L )、NaHCO3溶液(约1mol / L ) A c HS c OH c Na c H .
及起泡剂,使用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B c S2 c OH . c H2S c H 瓶内______现象时说明该反应接近完全,熄灭装置 A中的酒精灯,待 D中无气泡时关闭K1。
C c Na c HS c OH c H . Ⅱ.制备KSCN晶体:
2c Na c S2 c HS c H S 保持K1关闭,维持三颈烧瓶内液温105℃一段时间,使NH4HS 完全分解而除去,防止NH4HSD. 2
pH 4 H S 6 2 受热分解。然后打开
K2,继续保持液温105℃,缓缓滴入适量的KOH溶液,装置 D中生成KSCN,
(4)若 时 2 平衡浓度为1.0 10 mol / L,则此时沉淀池 2中Cu 的浓度为
放出。
____mol / L。
18. 硫氰化钾(KSCN )俗称玫瑰红酸钾,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学药品。实验室模拟工业制备硫氰 (3)E吸收NH3产生一种无污染气体,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化钾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滤去三颈烧瓶中的固体催化剂,减压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KSCN晶
体。
Ⅲ.测定晶体中KSCN的含量:
(4)称取mg样品,配成500mL溶液。从中量取 20.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硝酸,
再加入几滴_____ (填序号)溶液作指示剂,用 cmol / LAgNO3标准溶液重复滴定 3次,滴定时发
生的反应为SCN Ag AgSCN (白色)。当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时,溶液血红色褪去,
已知:①NH3不溶于CS2 ,CS2为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的液体;
且 30s内不变色。即到达滴定终点。滴定三次,平均消耗AgNO3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mL。则样
②三颈烧瓶内盛放CS2、水和催化剂; 品中KSCN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含 m、c、V的式子表示)
③在水溶液中NH4HS受热易分解,NH4SCN在高于170℃时易分解。 A.FeCl2 B.FeCl3 C.FeSO4 D.Fe NO3 3 E.KSCN
回答下列问题: (5)SCN 的化学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为探究SCN 还原性与 I 还原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
Ⅰ.制备NH4SCN溶液:反应原理:CS2 2NH3 催化 剂 NH SCN NH HS,反应缓慢。水浴加热 4 4 如图装置。
(1)实验前,经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其中装置 B的试剂为________,三颈烧瓶内的导气管
必须插入下层CS2液体中,目的是_______。
(2)实验开始时,打开 K,加热装置 A、D,使 A中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 D中,当看到三颈烧
(3)已知:2NO(g) O2(g) 2NO2(g) 的反应历程分两步:
活
步
反应 化 正反应速率方程 逆反应速率方程
骤
能
E v k c N
①则溶液 a为________。 al 1逆 2 2O2 Ⅰ 2NO(g) N 2O 2(g) (快) v1正 k 21 c (NO)
②一段时间后,当甲池中观察到________时,表明 I 还原性强于SCN 还原性。
19. NO 的脱除方法和转化机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N2O2 (g) O2 g 2NO2 (g) Ea2 v2正 k3 c N2O2 c O2 v2逆 k 24 c NO2
Ⅱ
(1)已知:2NO(g) O2(g) 2NO2(g) H1 113kJ mol
1
(慢)
6NO2 (g) O3(g) 3N2O5 (g) ΔH2 227kJ mol
1
①表中 k1、k2、k3、k4 是只随温度变化的常数,温度升高将使其数值_______(填“增大”或“减
4NO2(g) O2(g) 2N2O5(g) ΔH3 57kJ mol
1 小”)。
2O (g) 3O (g) _______ ( “ ” “ ”) ②反应Ⅰ瞬间建立平衡,因此决定 2NO(g) O2(g) 2NO2(g) 反应速率快慢的是反应________,则 3 2 是 反应 填 放热 或 吸热 。
2 T℃ 2NO(g) O (g) 2NO (g) ( NO N O ) 则反应Ⅰ与反应Ⅱ的活化能的大小关系为E _____ E (填“>”“<”或“=”)。( ) 1 时,容器内发生反应 2 2 忽略 2 与 2 4 的转化 ,混合 a1 a2
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保持其它条件不变,仅升高反应温度至 ③反应 2NO(g) O2(g) 2NO2(g) 的K ______(用 k1、k2、k3、k4 表示)。
T2℃,在图中画出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图________。 (4)NO与O2在某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NO2 的过程中的机理可能有两种:
机理 1:NO O Site NO 2 Site
机理 2:NO Site O Site Site NO2 Site (O Site、No Site、NO 2 Site分别表示
物质在催化剂表面被吸附)。
O
上述两个反应均为基元反应,保持温度和NO 的浓度不变,测得NO与 2在该催化剂作用下反
O
应的初始速率与 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能合理解释图中曲线变化的机理为________(填“机理 1”
或“机理 2”);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