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 组织方式 √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3.1 分子和原子
2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3.1 分子和原子
3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3.2 原子的结构
4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离子 3.2 原子的结构
5 元素 元素符号 3.3 元素
6 元素周期表 3.3 元素
二、 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本单元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属于课程内容的“第三主题 物 质构成的奥秘”,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属于课程内容的“第 三主题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本主题旨在帮助学 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 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 化学现象,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和观念。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知道元素的含义,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 1“分子和原子”,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从化学认 识物质的角度,对微观世界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形成分子、原 子概念,由“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引领我们进入课题 2“原子的结构”学 习。课题 2“原子的结构”让学生知道原子的构成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人类知道 了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我们才揭开组成物质的基本物质, 在原子结构发现的基础上课
(
2
)
题 3 “元素”提出了元素的概念。第三单元在内容设计上是环环相扣的,也体现了我 们人类对微观世界探究认识的历程,也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本单元要学习的基本概念, 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占有很大的分量, 这些基本概 念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要结点。正确理解这些基本概念, 熟练运用有 关化学术语和用语, 是学习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基本计算等其他知识板块的 重要基础和工具。
(三)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 在本书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是内容比较抽象, 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较远, 再加上前面所学的元素 化合物知识能提供支持的感性经验有限, 感性知识不充分, 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 一定的挑战。
本主题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 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 从身 边的现象和简单的实验入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理解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 引导 学生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认识分子、原子,并从微观粒子角度认识物质和变化。
2.知道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和粒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
3.知道元素的含义, 初步学会从宏观元素视角认识化学物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
表, 学会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指定元素的相关信息。
4.知道用化学符号表示元素、粒子等,学会用符号来研究化学和交流。 5.学习一些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以“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这一大概念为统领, 按照大概念、学科大概 念、次级大概念和核心内容的顺序整理出本单元作业的知识结构,如图 1 所示。再根 据知识结构和课时安排整理出本单元的课时主题和目标,如图 2 所示。再根据课时目 标设计相关作业。
(
3
)
五、课时作业
第 1 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课时目标: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以分子为例,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作业 1(基础性作业)
下列实验不能证明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是( )
A.水中放糖,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
B.一杯澄清的食盐水加热时析出了少量的食盐晶体
C.水中放入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振荡后水变成了紫红色。
D.沙子沉入大海中不见了
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B、C,对糖、氯化钠和高锰酸钾这些物质是由微粒构成不
清楚。
(
4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测评学生对物质是由分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
作业 2(基础性作业)
宣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每年农历八月份左右,市区大街小巷到处桂花开放, 花香怡人,这主要是因为(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1.参考答案: C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B,对运用分子性质解释常见现象不清楚;错选 D,把分子 的构成与分子的性质混淆,理不清。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分子的性质, 测评学生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作业 3(基础性作业)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变化的一门科学。如图是探究物质的变化 时的一个实验,对于该变化的微观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分子的质量变小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C、D,学生对水蒸发过程分子的体积、质量和种类没有发 生改变不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分子在蒸发的物理变化中性质变化。
作业 4 (发展性作业)
科学家在 5000℃的高温下,首次创造了一种奇特的水态,称为“超离子水冰”。 超离子水冰的密度比普通的水高约 60%,在室温下为固体。下列有关超离子水冰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超离子水冰是混合物 B.超离子水冰中的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C.构成超离子水冰的分子不再运动 D.超离子水冰由水分子构成
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认为超离子水冰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错选 B、C,不知道水 在新的状态下分子之间仍有间隔、分子仍在不断运动。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结合一种新状态下的水考查分子的性质和物质分类。
作业 5 (发展性作业)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分子的运动, 实验如图甲所示。图甲中试管 A 和装置 D 的 试管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浓度的浓氨水, 试管 B 和 C 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酚 酞溶液。
(
5
)
甲 乙
(1)实验①和实验②都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 不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产生上述不同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是课本上研究分子运动的实验, 该小组设计的实验和课本实验相比的优 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1)酚酞溶液变红 C 中先变红, B 中后变红。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①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节约药品
2.时间要求: 3~5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 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描述单个实 验现象 能描述多个 实验现象 能描述多个实 验现象,并进 行对比 能正确描述多 个实验现象, 并能观察出现 象异同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用分子运动 解释常见现象 知道分子运 动,并且分 子运动与温 度有关 知道分子的其 它性质及其影 响因素 能用分子的性 质解释常见现 象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分子的个 别性质 知道分子的 部分性质 知道分子的基 本性质 能用微粒观点 解释各种现象
(4)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单个实验 的优缺点 知道多个实 验的优缺点 对比分析得出 改进实验的优 点 多角度对比分 析改进实验的 优点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分子运动”探究实验中现象、 产生的原因、方案的评价, 培养学生科学探 究与创新的科学素养。
第 2 课时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课时目标: 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粒子; 学习一些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能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纯净物和混合物。
(
6
)
作业 1 (基础性作业)
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 水分子 B.氢原子和氧原子 C.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氢气和氧气 1.参考答案: A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B、C,对水的构成微粒不清楚;错选 D,不清楚物质与微粒的 区别。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作业 2 (基础性作业)
下列事实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得氧气 B.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C.食盐溶入水中 D.碘升华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C、D,不知道分子在化学变化可分而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种 类不发生变化。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从微观角度考查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为原子。
作业 3 (基础性作业)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主要区别是 ( )
A.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无间隔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1.参考答案: C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不清楚分子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错选 B,不清楚微 粒的性质;错选 D,对物质的构成粒子不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
作业 4 (基础性作业)
下列微观示意图中,黑球代表 H 原子,白球代表 Cl 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 )
A B C D
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B、C,不会从微粒角度认识混合物, 未形成物质的微粒观。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基于“宏—微—符”三种表征的化学思维, 让学生根据化学模型辨析物质的组成。 作业 5 (发展性作业)
(
7
)
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 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肉眼不能直接看见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不知道分子的构成; 错选 B,不清楚分子的性质; 错选 C, 不清楚分子是微观粒子,肉眼无法直接看见。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依托新科技 “纳米车”考查分子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作业 6 (发展性作业)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A 图:
反应前 反应中 反应后
B 图:
反应前 反应后
(1)图 B 反应前容器内的物质是__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在 A 图中将“反应中”的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_。
(3) A 图所示的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点燃的条件下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 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每 1 个氢原子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图 A 中共有 4 种分子
B.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
C.图 A 和图 B 中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5)对比 A 图和 B 图可以总结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___________。
A.一定改变 B.可能改变 C.一定不变 1.参考答案: (1)混合物
(2)
(3) 1 个氯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氯化氢分子
(4) B、C (5)B
(
8
)
2.时间要求: 5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 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由单个分子模 型判断分子种 类 由多个分子 模型判断分 子种类 由分子种类判 断物质类型 由微粒的模型 判断物质种类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画出单个原子 模型 画出多个原 子模型 知道化学变化 中分子分解的 原子种类 知道化学变化 的微观本质及 模型认知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指定反应中原 子重新结合成 新的分子 其它反应中 原子结合成 新的分子 化学变化中分 子、原子的变 化 认识化学变化 的微观实质
(4)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识图获得少量 信息 识图获得部 分信息 多维度分析示 意图,获取信 息 从本质分析问 题,读懂示意 图
(5)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识别单个图分 子数变化 识别多个图 分子数变化 对比分析分子 数变化 归纳化学变化 中分子数变化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结合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考查学生对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以及从微观角 度认识化学变化, 分子种类和个数变化,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科学素养。
第 3 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课时目标: 知道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作业 1 (基础性作业)
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一定有(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和中子 1.参考答案: A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B、D,不清楚有些原子中没有中子;错选 C,不清楚电子在原 子核外。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原子的构成
作业 2 (基础性作业)
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带回 1731g 月壤, 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 3.已知氦 3 的质子数为 2,中子数为 1.氦 3 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 1 B .3 C .2 D .4 1.参考答案: C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B、D,不清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原子中构成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作业 3 (基础性作业)
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
(
9
)
在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 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下列这些微粒中, 不会引 起极光的是( )
A. α粒子(氦原子核) B.电子 C.质子 D. 中子
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B、C,不清楚α粒子、电子 、质子是带电粒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测评学生对微观粒子电性的认识。
作业 4 (基础性作业)
某 M 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a,碳 12 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b,则 M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 量为( )
(
A
.
B. C. D. kg
12
b
b
a
b
) a 12a 12b 12a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C,不清楚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错选 D,不清楚相对 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相对原子质量。
作业 5 (发展性作业)
2021 年 4 月 13 日, 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 大海, 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 由图可知氚 原子( )
A.含有 2 个质子
B.核电荷数为 1
C.相对原子质量为 4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D,没有正确识图; 错选 C,不清楚相对原子质量与构成原 子的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结合模型图考查原子的构成及相对原子质量。
作业 6 (发展性作业)
1911 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 α 粒子轰 击金箔(如甲图),发现: 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 少数 α 粒 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 α 粒子被反弹。
(1)根据 α 粒子的散射实验的现象,可以判断在原子中存在带____ (“正电” 或“负电”)的核式结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知核 式结构在整个原子中占有的体积极小,而核外空间极大。
(2) 由极少数 α 粒子被反弹可知, 金原子核质量远_______ (填“大于”或“小
于”) α 粒子质量
(3)当 α 粒子轰击金箔时,图乙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 _ (填 字母)。
(
10
)
甲 乙
1.参考答案: (1)正电 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
少数 α 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 α 粒子被反弹
(2)大于 (3)B、C
2.时间要求: 4~5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业6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识别图像 少量信息 识别图像 部分信息 从粒子的受力 角度进行分析 结合宏观、微观 角度分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结合 α 粒子的散射实验模型图考查原子结构的发现,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精 神。
第 4 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离子
课时目标: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一种模型化的方法,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 义; 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了解典型元素(如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核外 电子排布特点; 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 知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了解离子 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及表示方法。
作业 1 (基础性作业)
如图为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7
B.氟原子核外有 2 个电子层 C.氟原子易失电子
D.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9
1.参考答案: C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B、D,没有正确认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关知识。
作业 2 (基础性作业)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1.参考答案: A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错选 B、C、D,不清楚原子、阳离子和阴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的
特点。
(
11
)
(
+m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原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不同特点, 学会通过核外电子排布 区分不同粒子。
作业 3 (基础性作业)
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 1 的原子是( )
A.金属原子 B.非金属原子 C.稀有气体原子 D.不能确定 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B、C,对常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清楚,不能准确判 断原子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原子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
作业 4 (发展性作业)
如图是钠与氯气(Cl2 ) 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 从图示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了氯原子 B.钠原子和氯离子都不显电性
C.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 D.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不清楚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变化;错选 C,不知道钠原子在 反应中得失电子情况;错选 D,不清楚氯化钠的微观构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根据离子形成的模拟图示, 测评学生对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变化、离子形成和 粒子电性的认识。
作业 5 (发展性作业)
已知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核外共有 2 个电子层,其结构示意图为:
(
2
x
)(1)若该粒子为原子时,则 m= ;
(2)若该粒子为阴离子时,则 m-2 x
(选填 “>”“<”或 “=”);
(3)若 x=8,请写出符合该组成结构且显不
同电性的各一种粒子的化学符号: 。
(4)若 x=8,该粒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
1.参考答案: (1) x+2 (2) ﹤ (3)Na+与 Ne (答案合理即可) (4)F-
2.时间要求: 4 分钟
3.评价设计:
(
12
)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1)(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会判断一种类型 粒子核电核数与 核外电子数关系 会判断多种类型 粒子核电核数与 核外电子数关系 能利用核电核 数与核外电子 数关系判断粒 子类型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写出符合图示 一种粒子符号 能写出符合图示 几种粒子符号 能写出其它的 结构相同且显 不同电性的粒 子符号
(4)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写出符合图示 带一个单位负电 荷的粒子符号 能写出符合图示 带多个单位负电 荷的粒子符号 能写出常见离 子的符号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粒子结构示意图考查粒子类型和符号, 学会判断粒子中核电核数与核外电子 数的关系
第 5 课时 元素 元素符号
课时目标: 知道元素的含义,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 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 名称和符号; 初步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 关系。
作业 1 (基础性作业)
不同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
A 中子数 B 质子数 C 核外电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C、D,不清楚元素的概念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元素的概念。
作业 2 (基础性作业)
2021 年 7 月到 23 日, 我国发射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并于 2021 年 5 月 15 日着陆火星, 火星土壤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地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相同, 这种元 素是( )
A.铝
B.硅
C.氧 D.铁
1.参考答案: C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B、D,不知道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地壳中元素的存在与含量大小。
作业 3 (基础性作业)
2021 年 4 月 13 日,日本打算将含有氚等放射性物质的核废水排入太平洋的决定
(
13
)
遭到全世界的反对。氚又叫超重氢,会发生β衰变,其原子核内有 1 个质子, 2 个中
子,下列有关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 B.氚的结构示意图为
C.氚原子和氢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D.氚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不清楚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错选 B, 不清楚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错选 C,不清楚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 素。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元素的相关信息。 作业 4 (发展性作业)
甲醛(CH2O)是室内装修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甲醛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C.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元素、两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构成
D.甲醛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1.参考答案: A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B、D,不知道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的;错选 C,不清楚分子 的构成以及对元素属性的误解。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微观构成的辨析。
作业 5 (发展性作业)
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或用化学符号表示
(1)镁元素__________ (2)两个磷原子___________
(3)3 个硫离子________
(4)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C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1) Mg (2)2P (3)3S2- (4)氯元素 一个氯原子
(5)铁元素 一个铁原子 铁 (6)3 个碳原子
2.时间要求: 3~4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 结构
作业 7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认识常见 元素 认识常见 元素、 微粒 能用化学符 号正确书写 常见元素和 微粒 理解化学符 号的表示含 义并能正确 书写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有的思维方式,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 粒子符号等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
(
14
)
第 6 课时 元素周期表
课时目标: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能根据元素 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查找有关该元素的一些相关信息。
作业 1 (基础性作业)
1869 年, _______ (填字母)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
A. 张青莲 B. 门捷列夫 C. 拉瓦锡 D.侯德榜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C、D,不清楚元素周期律发现和元素周期表制定的史实。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元素周期律发现和元素周期表制定的化学史实。
作业 2 (基础性作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元素周期表是“科学共同的语言”。根据元素周期表我们 无法得知的信息( )
A.原子质量 B. 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 1.参考答案: A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B、C、D,不清楚元素周期表中所提供的元素信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元素信息。
作业 3 (基础性作业)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铷原子钟。如图是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 有关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的质量是 85.47g C.元素符号为 Rb
D.原子核内有 37 个中子
1.参考答案: C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A,不清楚铷元素的分类;错选 B,不知道相对原子质量不是 原子质量;错选 D,不清楚原子序数等于原子的质子数和原子序数不一定等于原子的 中子数。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元素周期表中指定元素的相关信息。
作业 4 (发展性作业)
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X、Y、Z 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中不正
确的是( )
A.原子序数 Z>Y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X=Y
C.Y 和Z 处于同一周期
D.X 和 Y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 1 分钟
(
15
)
3.评价设计:错选 A、C、D,不清楚元素周期表是按照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
质,以一定规律科学有序排列起来的。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元素周期表中一部分元素的关系。
作业 5 (发展性作业)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图 1 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 图 2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 2 所示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硫元素的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图 2 中与图 1 中 X 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 (填字母序号)。
(4)硫元素、 X 元素、氩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是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_____数。 1.参考答案: (1)3 (2)得到 (3)C (4)电子层 2.时间要求: 3~4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 扩展结构
作业6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认知常见 元素 认知常见元 素,能通过粒 子的结构示意 图认知粒子 能根据粒子结 构示意图判断 元素种类和粒 子得失电子 对元素、不 同粒子结构 示意图的识 别、分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结合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和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考查元素相关知识。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 1: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在课外活动中,小华按照课本实验(见图 1)探究微粒的性质时,闻到了刺激性 的氨味,于是,小华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 2 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 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华用图 2 装置进行实验。
(
16
)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 ; 从微观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图 2 的实验装置,快速出现实验现象”说明固体氢氧化钠遇到浓氨水时 可能会 __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华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1) 变红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 放热
(3) ① 更环保 ② 更节约药品 (其他合理答案也行)
2.时间要求: 5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正确描述 现象 能正确描述 现象并用分 子性质解释 熟悉分子的其 它性质并解释 实验现象 运用微粒观点 解释各种现象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分子的 运动 知道分子运 动与温度的 关系 由温度能判断 氢氧化钠溶于 水的热效应 能根据现象分 析相关实验的 关联性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得出一个 优点 能得出部分 优点 能对比分析实 验的优缺点 能通过对比分 析,归纳其它 实验的优缺点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运用所学知识,创新课本实验设计,强化学生对抽象分子运动的直观理解,同 时强调化学实验设计的环保和节约的原则。
作业 2:
(1) 用化学符号表示:钙元素 2 个氮分子 3 个氯离子
(2) 从①质子数;②中子数;③最外层电子数中选择填空(均填序号)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1.参考答案: (1) Ca 2N2 3Cl-
(2) ①② ① ③ 2.时间要求: 3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书写个别 化学符号 能书写部分 化学符号 能用化学符号 正确表示常见 元素及粒子 正确书写非常 见元素和粒子 的化学符号、了 解符号特点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个别的 决定关系 全部的决定 关系都能分 清 知道其它有关 微粒、元素的 相关决定关系 了解原子、离 子、元素与原子 结构的关系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化学符号是具有独特内涵的基本化学用语。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本符号的书写, 同时还测评了学生对原子内部某些微粒数量特定意义的掌握情况。
(
17
)
作业 3:如图为模拟工业制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 于分子个数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属于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加压、降温转化为液态空气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该变化 属于_______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 ”表示的是________ (填“氧分子”或“氮分子”)。
(
18
)
1.参考答案: (1)混合物 (2)分子之间的间隔 (3)氮分子 2.时间要求: 3 分钟 3.评价设计
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
物理变化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知道纯净 物、混合物 的概念 知道纯净物 与混合物的 概念,也能从 微观模型判 断分子种类 能根据分 子的种类 判断物质 的类型 能从粒子微观 模型鉴别分 子、原子的种 类进而区分物 质的类别
(2)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知道物质 变化中分 子性质的 变化 知道物质变 化中分子性 质的变化并 能判断物质 变化类型 能根据分 子性质的 变化判断 物质变化 类型 认识物理变化 与化学变化区 别的微观实质 是分子自身是 否发生了改变
(3)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根据分子 模型识别 个别分子 根据分子模 型识别其它 分子 根据粒子 模型识别 粒子种类 能从微粒的构 成认识粒子和 物质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结合之前所学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积比,将考查点落实在 分子模型和排列的变化上, 考查学生对变化的微观本质理解。
作业 4: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事物,根据下列几种微粒示意 图,回答问题:
(1)由图 A 可知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质子数是 。
(2)图 A、B、C、D、E、F 共表示_____种元素。
(3)若 D 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则x=_____。
(4) 锶元素处于第 周期,写出表示 E 的离子符号 。 1.参考答案: (1) 28.09 14 (2) 5 (3) 8 (4) 五 Sr2+ 2.时间要求: 3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作业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识别原子结 构示意图和元 素周期表中的 某些信息 能识别原子结 构示意图和元 素周期表中的 部分信息 能根据微粒核外电子 排布判断元素种类和 粒子类型,并写出粒 子符号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其中含有大量的化学信息。本题设计的目的 表面是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含信息的认知情况,同时迁移到原子结构示意 图与元素周期表的某些联系,旨在以点带面的化学学习模式的养成。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 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实验 1、5 √ 中等 选编 5 分钟
2 填空 2、4 √ 易 改编 3 分钟
3 简答 1、5 √ 易 改编 3 分钟
4 填空 2、3、4 √ 中等 改编 3 分钟
(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