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6 07:5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 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 版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单元组织方式 √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爱护水资源 第四单元课题 1 (P68-73)
2 水的净化 第四单元课题 2 (P74-78)
3 水的组成 第四单元课题 3 (P79-82)
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四单元课题 4 (P83-86)
5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第四单元课题 4 (P87-89)
二、单元分析
( 一) 课标要求
1.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 用水的意识
2.通过实验及“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思想认识水的组成 3.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4.能区分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 5.能说出几种元素的常见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能利用相对原子
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含四个课题。本单元的主题是水,围绕这一主题教材介绍了三部分知识:一 是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属于联系实际的内容;二是 水的组成及单质、化合物、化学式、化合价等化学基本概念,属于化学学科知识;三是水 的净化包括了过滤、蒸馏等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也属于化学学科知识
从本单元的知识框架上看,以“爱护水资源”“水的净化”“水的组成”三个课题围 绕“水”从学科到人文、从生活到技术多方面、多视角的认识水、利用水,形成一个较完 整、较独立的学习板块,在这一板块中,前有人文内容为主的“水污染与水资源的保护”, 后有学科知识为主的“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中间是两者兼而有之的“水的净化” ,具有 学科内容与人文内容均衡配合且从微观到宏观、从学科到生活再到社会,知识和视角逐渐 扩大的特点,较好地体现了STSE(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的思想。把化合价与化学 式放在本单元的最后,是对第三单元所学内容的总结提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过滤、蒸发等分离混合物的实验操作;化学式与化合价;相对分 子质量的计算。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化合价
(三)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小学科学和生活常识,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水的组成还没 有清楚的认识,在教学中可以仿照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历史进程,模拟实验,通过对实验 现象的证据推理,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视角认识水的组成,在体会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历史 进程中,建构“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这一学科大概念。本单元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 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同时,又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
2
化合价、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及其有关计算等内容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基本实验 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本单元的特点是将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把化学的一些基本 概念和基本操作穿插于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借助生活中的知识理解所学内容,将教材上学 的知识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1.知道地球上水的存在和分布情况,知道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 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初步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 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方法。
2.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 操作。
3.认识水的组成,知道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对一些常见的 物质进行简单分类。
4.掌握化学式及其含义;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熟悉化合价的一般规
律,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能根据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5.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根据化学式求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间质量比或某 元素的质量分数。
四、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本单元共有四个课题,前三个课题授课各需一个课时,课题 4 需两个课时,所以本单 元作业设计中共包含五个课时的作业。
首先要认真研读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出各个学时的作业。作业 设计要体现科学性原则,作业内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表述简洁,知识点准确。 设计时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夯实与能力的培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 任务。既要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作业,也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 设计不同梯度、不同功能的层级作业。关注视野拓展、体验探究、思维发展和迁移应用能 力的培养。体现问题的解决,学以致用。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课题 1 爱护水资源)
课时目标:认识人类拥有的水资源的现状,了解爱护水资源的途径及具体措施,树立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作业 1 (基础性作业—可作课堂练习或随堂检测)
(1) 下列是某同学对水资源的有关问题的总结,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 )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水资源的不足,将会造成深刻的社会危机
C.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应当爱惜它
D.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淡水量却十分稀少
(2) “南水北调”丰富了北方的水资源,为保护好来之不易的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生长
B.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无色透明的工业废水可直接排放
(3) 2021 年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开展 30 周年,本次宣传周的主题是“贯彻
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3
A.大规模围湖造田,促进经济发展
B.工业上设法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C.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D.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4)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
A.用淘米水浇花
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
C.将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D.洗澡擦沐浴露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1.参考答案: (1) A ; (2) B; (3) A; (4) C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等级表
评价等级 A B C
备注 4 题全答正确 错 1-2 题 错 2 题以上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答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当前世界及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增强 学生的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作业 2 (拓展性作业—可作为课后作业)
作业内容:调查自己所生活的区域天然水现状 (可以从水资源的分布、生活用水的来 源及江河湖泊的水污染情况入手) 形成调查报告。
1.参考答案:略
2..时间要求:一周内完成
3.评价设计: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调查报告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内容是否全面、 详实,语言组织是否通顺、有没有自己的思考等作出评价,评价等级可分为 A 、B 、C 、D 四个等级。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深入了解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增 强学生爱护水资源的责任意识,养成爱惜水、保护水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课题 2 水的净化)
课时目标: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 化水的操作。
作业 1 (基础性作业—可作课堂练习或随堂检测)
(1) 冬天很多人喜欢去泡温泉,温泉中溶解了许多矿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温泉水是纯净物
B.可用肥皂水检验温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C.活性炭可吸附水中有异味的物质
D.过滤可以去除温泉水中的悬浮颗粒物
(2) 过滤常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组成的混合物,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滤纸的边缘应高于漏斗的边缘
B.过滤时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
C.漏斗的下端应位于烧杯中间
D.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过滤速度
(3) 某地洪水过后,当地的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医疗救助人员打算给当地居民提供一
些关于饮用水处理的建议,以下建议不合理的是 ( )
A.用明矾使悬浮颗粒物沉降
4
B.用漂白粉进行杀菌消毒
C.只要是无色、透明,就可以放心饮用
D.加热煮沸后再饮用
(4) 关于硬水和软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硬水是混合物,软水是纯净物
B.硬水可以通过过滤变成软水
C.加入明矾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
D.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衣物又不易洗净
(5) 下列对河水的净化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
A.蒸馏 B.过滤 C.加入活性炭 D.投药消毒
1.参考答案: (1) A ; (2) B; (3) C; (4) D; (5)A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等级表
评价等级 A B C
备注 5 题全答正确 只有 1-2 题回答正确 错 3 题及以上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明确不同净水方法除杂的特点,了解过滤操作的基本
要领,了解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方法及硬水的危害。
作业 2 (拓展性作业—可作为课后作业)
小明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
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再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
问:
(1)加明矾的作用是 ,图中还缺少
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漏斗下端紧
靠烧杯内壁是为了 。
(2) 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
(3) 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 、 。
(4) 改进后重新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 你认为这澄清滤液是纯水吗? ,理由是 。
1.参考答案: (1) 吸附杂质,加速沉降;玻璃棒;引流;防止滤液溅出 (2) 滤纸没 有紧贴漏斗壁 (3) 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4) 不是;过滤除去的是不溶性杂质, 水中还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等级表
评价等级 A+ A B C
备注 全答正确 错 1-2 空 错 3-4 空 错 5 空及 5 空以上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巩固过滤的操作要领,训练学生分析推理能力,迁移应用能 力。
作业 3 (课外作业,选做,可安排在周末完成)
①观察家中使用的净水器的构造,了解其净水原理,形成书面报告 (可以参考使用说 明书,切忌照抄) ;
②调查市场上出售的饮用水种类,并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1.参考答案:略
2.时间要求:15 分钟— 1 小时
3.评价设计:根据内容是否丰富、观点是否正确等角度给予合理的评价,评价等级可
5
分为 A 、B 、C 、D 四个等级,以鼓励为主。
4.作业分析及与计意图:题①帮助学生巩固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体验到化学就在我身边。题②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饮用水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正 确、理性的选择饮用水的品种,避免盲目攀比。
第三课时: (课题 3 水的组成)
课时目标: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及可燃性,认识水的组成,知道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对一些常见的物质进行简单分类。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 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 和判断。
作业 1 (基础性作业,可作为随堂检测练习)
(1) 下列有关氢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B.实验室收集氢气既可以用排水法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
C.为安全起见,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只有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在本课题中,电解水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的产物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验证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氧气、水、高锰酸钾
B.氢气、二氧化硫、硬水
C.铁、石灰水、二氧化碳
D.氮气、糖水、空气
(4) 下列物质的分类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 )
A.化合物 纯净物 B.化合物 单质
C.化合物 氧化物 D.混合物 氧化物
(5) 下列关于“一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一定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
B. 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1.参考答案: (1) B ; (2) D; (3) B ; (4) C (5) B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等级表
评价等级 A B C
备注 5 题全答正确 只有 1-2 题回答正确 错 3 题及 3 题以上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测评学生对氢气有关性质知晓情况以及教材中安排 相关实验的意图,加深对物质分类的相关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作业 2 (拓展性作业,可作为家庭作业)
(1) 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 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 Z 范围的是 ( )
A.红磷 B.食盐水 C.高锰酸钾 D.水
6
(2) 图 (a) 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 (b) 为水电解时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 (a) 中甲试管对应的是电源的是 (填正极或负极) 。
②接通电源后, 甲管内水位下降的快,其原因是 。
③根据图 (b) 可知,用点燃的木条检验 B 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 ,气体 B 的名称 是 。
④实际操作中, 甲、乙体积比常大于 2:1,原因是 。
1. 参考答案: (1) D ; (2) ①负极;②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体积是气体积的两倍;
③木条燃烧的更剧烈,氧气; ④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大 (答案合理即可) 2.时间要求:5-8 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等级表
评价等级 A+ A B C
备注 全对 错 1-2 空 错 3-4 空 错 4 空以上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情况,考查学生通 过实验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第四课时 (化学式与化合价)
课时目标:掌握化学式的意义,写法和读法。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熟悉化合价的一般规律,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以 及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推求物质的化学式。
作业 1 (基础性作业,可用于随堂检测)
(1) 维生素 A 能维持人体正常的视觉反应,已知维生素 A 的化学式为 C20H30O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维生素 A 是由20 个碳原子、30 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B.维生素 A 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
C.维生素 A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个数比为 20:30:1
D.维生素 A 的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的
(2) 下列方框中,符合“2H2O”所表示意义的是 ( )
A B C
(3) 下列各组物质中,带点的同种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是 ( )
A.Cl2 、NaCl B.NH4Cl、HNO3
C.MnO2 、K2MnO4 D. P2O5 、H3PO4
(4) 氮化硅是一种耐高温的新型陶瓷材料,氮化硅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硅元素的化合 价为+4,氮化硅的化学式为 ( )
A.SiN B.Si4N3 C.N3Si4 D.Si3N4
7
1.参考答案: (1) B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2) B (3) D (4) D
作业评价等级表
8
评价等级 A B C
备注 四题全答正确 错 1-2 题 错 3 题以上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①考查学生对化学式及化学符号周围数字含义的理解; ②检 查学生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和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掌握的程度。
作业 2 (拓展性作业,可用于课后作业)
(1) 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 的是 ( )
(
①2
H

2
NH
3

SO
2

CuO

Mg
2+
⑥2
OH
ˉ ⑦
H
2
O
)+2
A.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2) 根据氯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在 HClO4 、KClO3 、HClO2 、HClO、 ( ) 、 NaCl 的排列中,括号内应填入的物质是 ( )
A.NaClO B.KClO4 C.Cl2 D.Cl2O7
(3) 含磷的洗涤剂因含有 Na5P3O10 易造成水生植物大量繁殖的二污染环境,因此提倡
使用无磷洗涤剂。下列化合价在 Na5P3O10 中没有出现的是 ( )
A.-2 B.+1 C.+4 D.+5
1.参考答案: (1) C (2) C (3) C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等级表
评价等级 A B C
备注 三题全答正确 只有 2 题回答正确 只答对 1 题或全错
4.作业分析及与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化学符号周围数字含义的理解情况。考查学生根据 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的熟练情况。
第五课时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课时目标: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根据化学式求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间质
量比或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作业内容:
(1) 右图为某补钙制品的标签,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维生素 D 种类较多,其中维生素 D2 的化学式为 C28H44O,试计算
维生素 D2 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维生素 D2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
比。
②计算每片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
(2) 已知元素 R 的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4,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则 R 的氧化物 的化学式为 ( )
A.RO B.RO2 C.RO3 D.R2O
(3) 在 FeO、Fe2O3 和 Fe3O4 三种物质中,已知它们所含铁元素质量相等,则其中所含氧元 素的质量比依次为 ( )
A.1:3:4 B.2:3:8 C.12:8:9 D.6:9:8
1.参考答案: (1) ①维生素 D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96,维生素 D2 中碳、氢、氧三种元
素的质量比为 84:11:4;②1.25g (2) B (3) D 2.时间要求:6 分钟
3.评价设计:将计算题的三个小计算与两道选择题一起看成五个小题,全部答对且计 算题解题格式规范的为 A+,如果错误在两个小题以内且计算题格式比较规范的为 A,如果错 误在 2-3 个小题,解题格式不太规范的为 B 等,错 3 题以上的为 C 等。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理解以及根据化学式进行有关计算的能 力。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作业目标:对水资源的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树立强烈的爱护水的意识;能根据水 的生成和分解实验分析出水的组成;熟悉常见的几种净化水方法;掌握利用化合价书写化 学式,会根据化学式进行有关计算。
作业内容:要求每位同学出一份化学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要必须围绕“水”这个主 题。具体要求:要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涵盖到里面,包括爱护水资源、水的净化和组成以 及化学式和化合价的有关知识。内容要全面、科学,形式要要图文并茂,不要过于单一。
1.参考答案:略
2.时间要求:可以要求学生在一堂课内完成,也可以作为周末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利用 课余时间完成。
3.评价设计
评价维度:1、报头醒目、新颖、突出主题 (1 分) ;2 主题与本单元所学内容吻合、 内容全面 (4 分) ;3.版面布局是否合理,书写整洁美观。 (2 分) ;4.内容呈现方式是否 丰富多彩、有创意 (3 分)
评价方式:采用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先由小组内同学互评求得平均 分,教师审核后将分数转化为等级反馈给学生,9-10 分为 A 等,7-8 分为 B 等,6 分为 C 等,6 分一下为 D 等。对于优秀作品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或张贴在班级的板报栏里。
4.设计意图: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元检测的试卷模式, 以设计手抄报的形式让学生自 主复习巩固本单元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不再觉得学习的枯燥 乏味,学生可以交出一份具有个性化的答卷。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