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设计反思
教学过程
设计
目标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论念和教法学法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出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11课,主要介绍了宋代社会生活的几个重要方面,这是全新的内容,也是宋代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加强的结果,学习本课,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宋代的历史;另外,由于历史发展的传承性,现在很多生活习俗都可以在历史中寻得渊源,学习本课,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生活的关系。所以本课无论是在中国古代史还是现在,地位都是很重要的。
(一)选文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材分析
1、重点:服饰和瓦子
依据:服饰问题涉及到国内各民族间在文化上和生活方式上的相互影响,瓦子属城市商业繁荣的问题,可以视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2、难点:瓦子;宋朝社会风貌呈现万千气象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形象思维较好,想象力丰富。知识方面,一方面学生已经了解了宋代社会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内容,对学生理解宋代社会生活特点有一定帮助;同时学生对社会生活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学习兴趣会很高。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
1.知识与能力
(1)、力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朝社会衣食住行、娱乐和节日;
(2)、通过学生对宋朝社会生活的体验,感知当时的历史情境,并与现实生活比较,培养他们的想象、迁移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展示图片、视频,引发学生兴趣与思考;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
(3)通过学生对学、群学,让学生对重点知识有所把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增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四、教学理念和教法学法
魏书生:“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自学+对学+群学+展示
五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 感受风貌
二人对学 互帮互助
当堂检测 巩固课堂
四人小组 合作探究
自我小结 形成系统
拓展延伸 发散思维
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宋朝服饰发展演变有哪三大特点?
2、当时南北方饮食有何差异?
3、宋代的民居有哪几类?
4、宋朝有哪几类交通工具?
5、什么是瓦子?瓦子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什么是勾栏?
6、今天哪些节日在宋代就有了?
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
元 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从诗文可以看出,宋代的春节有哪些习俗
2、今天的春节和宋朝元旦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更多的是相同点,说明今天的传统节日是从古代承袭过来,并加进了新的元素。这正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亲情团聚、血脉凝结,这就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传承。
1、仔细观察这两幅图,说出北宋初年和北宋中后期统治者服饰有何变化?
2、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
北宋中后期
北宋初年
二人小组 互帮互助
二人小组 互帮互助
1、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2、这幅图反映了宋朝市民的日常生活,请你给这幅图取一个名称。
3、瓦子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二人小组 互帮互助
播放视频 感受风貌
视频:清明上河图
宋代社会风貌呈现出万千气象的原因有哪些?
(四人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 合作探究
1、如果你生活在宋代普通百姓家,所穿衣服的颜色应该是( )
A、蓝色 B、红色
C、自己喜欢的颜色 D、黑白色
2、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是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三国
当堂检测 巩固课堂
3、瓦子在宋代大兴,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4、宋代社会风貌出现万千气象的根源是( )
A、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B、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繁荣
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当堂检测 巩固课堂
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
自我小结 形成系统
拓展延伸 发散思维
参照课本,以历史课本编写者的身份,从衣、食、住、行的角度尝试编写“万千气象的资阳21世纪初期的社会风貌”。(50字以上)
宋代社会生活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衣
食
住
行
娱乐
节日
附 : 板书设计
六、设计反思
在教学设计上,本节课我以导学案为载体,从新课程改革的课程观、教材观、学生观和评价观出发,以落实新课标和发展学生素质为目标,结合单元主题和教学实际,在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课程资源的整合,创设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把课堂交给学生,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方式,所以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较多,通过观察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欣赏视频资料,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自信心在活动中会得到提高,学习的热情会被调动。
谢谢大家!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要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 21世纪教育网 ),今天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设计反思六个个方面说一说我对这节课的理解。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出处:21教育名师】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出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11课,主要介绍了宋代社会生活的几个重要方面,这是全新的内容,也是宋代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加强的结果,学习本课,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宋代的历史;另外,由于历史发展的传承性,现在很多生活习俗都可以在历史中寻得渊源,学习本课,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生活的关系。所以本课无论是在中国古代史还是现在,地位都是很重要的。21cnjy.com
教材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服饰和瓦子
依据: 依据课标、教材,服饰问题涉及到国内各民族间在文化上和生活方式上的相互影响,瓦子涉及到商业繁荣问题。 2-1-c-n-j-y
教学难点:瓦子;宋朝社会风貌呈现万千气象的原因
依据:瓦子对于学生而言是个新词语,再加之其属城市商业繁荣的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由于初一学生思维特点,归纳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把宋朝社会风貌呈现万千气象的原因列为难点 (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说学情(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学生,由于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形象思维比较好,想象力丰富,知识方面,学生已经了解了宋代社会经济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内容,对学生理解宋代社会生活有一定帮助,同时学生对社会生活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学习兴趣会很高。 21教育网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
我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力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衣食住行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www.21-cn-jy.com
2、通过学生对宋朝社会生活的体验,感知当时的历史情境,并与现实生活比较,培养他们的想象、迁移和表达能力 ( 21世纪教育网 )。 www-2-1-cnjy-com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跟生活联系很紧密,根据新课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倡导的“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引导学生“走进”宋朝,体验宋朝社会生活,形成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品味、判断、讨论、交流、探索中,享受学习过程,同时也将观察、比较、探究、迁移等方法的运用贯穿其中。 21*cnjy*com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增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四、说教学理念和教法学法(教学理念和教法学法分析)
魏书生:“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我本着这一理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和课标,我设计了三类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一类问题很简单,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由此掌握基础知识,第二类问题稍难,由二人小组对学完成,解决教学重点,第三类问题比较有难度,有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群学完成,化解教学难点。
这节课我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观察、比较、探究 ( 21世纪教育网 )的形式,理解历史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并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传承性,加强情感上的教育。 【版权所有:21教育】
五、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环节1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首先我展示几幅当今美食图片, 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追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美食发明于什么时期吗?由此导入新课。 我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图片导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cn·jy·com
环节2 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本课基础知识,并由学生展示成果,老师适当补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回答第六个小问题后,我让学生欣赏王安石的《元旦》并增设了两个问题,尤其是第二个“今天的春节和宋朝元旦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学生上台展示,比较之后发现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更多的是相同点,得出的结论是今天的传统节日是从古代承袭过来,并加进了新的元素,传统的是民族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既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让学生自发的认识到我们应该珍惜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 21世纪教育网 ),而不要盲目崇尚西方的节日。【来源:21cnj*y.co*m】
环节3 二人小组 互帮互助
通过呈现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回答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由同桌两人一起完成,有效解决教学重点。同时让学生经历了合作—分享—展示的过程,在过程中收获知识与快乐。
环节4 观看视频 感受风貌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观看《清明上河图》视频,再次感受宋朝社会生活风貌的万千气象。并追问学生宋朝社会生活风貌 ( 21世纪教育网 )呈现万千气象的原因是什么?2·1·c·n·j·y
环节5 四人小组 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比较有难度,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联系已学知识,四人小组通过讨论完成,老师在巡视中适时引导,有效化解教学难点。同时让学生经历了合作—分享—展示的过程,在过程中收获知识与快乐。21·世纪*教育网
环节6 当堂检测 巩固课堂
作业的安排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环节7 归纳小结 形成系统
老师在巡视过程中适时引导,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小结方式展示 ( 21世纪教育网 )给其他学生,
环节8 拓展延伸 联系现实
【设计意图】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从写作的过程中感受社会在不断的进步。
六、教学评价(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上,本节课我以导学案为载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从新课程改革的课程观、教材观、学生观和评价观出发,以落实新课标和发展学生素质为目标,结合单元主题和教学实际,在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课程资源的整合,创设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新课程要求把课堂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给学生,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方式,所以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较多,通过观察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欣赏视频资料,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自信心在活动中会得到提高,学习的热情会被调动。21*cnjy*com
附: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