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B)(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B)(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6 08:2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宜春市袁州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
地理试卷(B卷)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只需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宣布,新一轮为期11年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已经到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太阳黑子研究专家向记者表示,太阳黑子活动预计2011、2012年达到峰值。图中四种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 B.
C. D.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的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海拔 B.电网供电情况
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
4.下列大量设置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的城市是( )
A.拉萨 B.重庆 C.大庆 D.海口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以集合形式示意地球四个圈层,圆甲示意岩石圈,圆乙、圆丙和椭圆丁示意地球的外部圈层,则图中圆丙、椭圆丁分别代表的圈层是(  )
A.水圈、大气圈 B.大气圈、生物圈
C.生物圈、大气圈 D.生物圈、水圈
6.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外部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
B.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小
C.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D.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
不同地质年代的沉积岩含有不同生命现象的信息。下图示意不同地质年代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7-9小题。
7.根据地层及其化石的有关知识,可知( )① 任何地层都含有生物化石 ② 化石的特点与环境关系密切
③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 ④ 生物总是从复杂向简单演化
A.① ② B.② ③ C.① ④ D.③ ④
8.人类出现在(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下列关于各地质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B.中生代,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C.中生代,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 D.古生代末期,海洋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
下图表示四类地貌的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10-12小题。
10.① ② ③ ④地貌景观类型依次是( )
A.峡谷、三角洲、风蚀蘑菇、新月形沙丘B.峡谷、冲积扇、风蚀蘑菇、三角洲
C.“U”形谷、三角洲、冲积扇、新月形沙丘D.瀑布、冲积扇、水蚀崖、三角洲
11.对于①②③④地貌景观所处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景观多位于河流中下游 B.②景观多位于干支流交汇处
C.③景观多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D.④景观在我国主要位于西北地区
12.④地的盛行风向最有可能是( )
A.偏西风 B.偏东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电影《热气球飞行家》根据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詹姆斯及其副手亨利在1862年9月5日进行的真实研究改编:两人乘坐热气球飞上了11278米的高空,在途中遭遇了极端恶劣的天气情况和安全事故,凭借强大的意志力最终完成了研究。据此完成下面13-14小题。
13.该电影中的热气球主要飞行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臭氧层
14.下列天气情况适合乘坐热气球飞行的是(  )①晴朗天气②阴雨天气③较小风力④较大风力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夏之云”令人舒适是因为(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增强
16.“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对于“霜飞晚”起主要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14分)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
(2)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_______之中;生物圈占有________圈的底部、________圈的全部和________圈的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_____、相互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3)2017年9月8日,墨西哥瓦哈卡州沿岸近海海域地震发生在________圈,由此引发的海啸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圈,流行性疾病主要在________圈传播。
18.当地时间2月1日,危地马拉富埃戈火山在2018年首次喷发,火山灰形成巨大的“蘑菇云”进入大气层,形成火山灰云。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火山喷发形成的“蘑菇云”,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该作用对应图中箭头________和________。
(2)“蘑菇云”增强了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该作用对应图中箭头________。
(3)从理论上讲,“蘑菇云”会使当地白天地面温度不至于________,夜晚温度不至于________,昼夜温差会变________。
19.(12分)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海陆间循环各个环节的名称。A ,B ,C ,G 。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当前人类能够施加影响的主要是 (填字母)环节。
(3)改变水循环的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的方法分别是① ,② 。
(4)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湖泊也被围垦为耕地,可能会对该地区降水造成什么影响 为什么
20.(14分)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左图中虚线a、b表示等压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先有    运动,再形成    运动。
(2)B、C两点温度较高的为    点;C、D两点中气压较高的是    点;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为    点。由此可见,           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3)上面的右图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一天中的    。
高一地理B卷答案
1,A 2,D 3,C 4, A 5, B 6,B 7.B 8.D 9.A 9.结合所学知识,古生代和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期,A对;新生代形成海陆基本格局,B错;古生代中后期,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初现,C错;古生代末期,60%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D错。综上,本题选A。
重要的两次生物大灭绝:第一次为古生代末期,60%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包括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第二次为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标志着中生代结束。
10,A 11,D 12,B 13,A 14,A 15,D 16,C
17.(14分,每空1分)答案:(1)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2)氮气 氧气 循环运动 大气 水 岩石 联系 渗透
(3)岩石 水 生物
18.(12分)答案:(1)① ② (2)③ (3)过高 过低 小
解析:第(1)题,读图判断①表示大气的反射作用,②表示大气的吸收作用,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蘑菇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反射作用和吸收作用,即①和②。第(2)题,由上题分析知,表示大气逆辐射的箭头为③。第(3)题,理论上,“蘑菇云”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反射和吸收作用,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高,夜晚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使晚上气温不至于过低,当地昼夜温差会变小。
(12分)
(1) 降水 蒸发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每空1分)
(2)G (1分)
(3) 修建水库、植树种草 跨流域调水 (每空2分)
(4)使降水减少。植被和湖泊遭到破坏后,会减少地表的水汽蒸发和植物蒸腾,使大气中水汽减少。(3分)
20.(14分,每空2分)(1)垂直(升降) 水平
(2)C C B 地面冷热不均
(3)白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