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终调研测试(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积累应用 7分
1.按要求填空。(3分)
(1)欲诚其意者, 。(《礼记》)
(2) ,文胜质则史。 (《论语·雍也》)
(3)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 ”自勉。
2.按要求选择。(4分)
(1)以下关于《乡土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所著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
B.作者基于自己田野调查的积累,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
C.“差序格局”是指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
D.《乡土中国》这类书籍具有较强逻辑性,阅读时要注重分析整体框架。
(2)以下是小明写给图书馆长的一封电子邮件,在逻辑方面存在一处问题。请帮他找出问题。( )(2分)
尊敬的馆长:
您好!
【甲】为了提升图书馆的品质,更好地服务读者,我提两点建议,请考虑。
【乙】首先,希望以后能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丙】读者只有参加图书馆的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素养的提高。
【丁】其次,希望在买书上加大投入,增大藏书量有助于实现图书馆的发展。
小明
2024年1月
A.【甲】 B.【乙】 C.【丙】 D.【丁】
二 阅读 53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3-6题。(11分)
材料一
别了,“不列颠尼亚”
①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②7时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③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④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⑤0时40了接式的查尔手和第28任港定康登上“不”号的甲板在英国舰“”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⑥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来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多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①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点,全世界都在聆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扬眉吐气的时刻到来了!
②以中英两国政府完成交接仪式,香港特别行政区宣布成立为标志,圆了中华民族期盼了一个多世纪的香港回归梦,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这一天举世瞩目,永载史册。
③香港回归,百年盛事,普天同庆,举国欢腾。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热血沸腾的中国人民,以千歌万曲、千言万语表达着自己欢乐、自豪、振奋的感情。
④在欢庆香港回归的时候,我们决不能忘记,为了这一天,中国人民走过的不平凡的道路:
⑤——为了这一天,无数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御外侮、争主权,前赴后继,同殖民统治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充分显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不可动摇的信念,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由于当时的祖国积弱积贫,由于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斗争是壮烈的,结局是悲哀的。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壮志难酬。
⑥——为了这一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多次庄严申明,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承认英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对于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将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未解决之前维持现状。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十分关心香港的前途,关怀香港同胞。在新中国建立前后,毛泽东同志先后提出了“暂不收回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和“1997年平稳交接”等一系列解决香港问题的战略决策,为保持和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为香港回归祖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作为一个最具发展活力的国家,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香港的顺利回归创造了决定性条件。
⑦——为了这一天,中国政府以统一祖国的大局为重,以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大局为重,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实践表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符合香港的利益,符合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香港同胞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同。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伟大创造,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的一个创举。
(节选自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
3.材料一的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含义是 。(2分)
4.以下对两则材料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第①段是新闻导语,揭示本文主要内容,起到点题的作用。
B.材料一第②段将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融为一体,增强了表现力。
C.材料二第①段直奔主题,连用感叹句,表现对香港回归的自豪。
D.材料二第④段整散结合,语言铿锵有力,强调香港回归的曲折。
5.概括材料二第④-⑦段的行文思路。(3分)
6.两则材料分别以新闻消息和新闻评论的形式记录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比较两则材料在表达方式及效果上的差异。(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9题。(12分)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①
狄更斯
①我已经习惯于跟米考伯家相依为命,跟他们成了患难之交,亲密无间,除了他们,我就举目无亲。一想到我又得重找住所,又得生活在陌生人中间,就仿佛旧时的光景又回到了目前的生活中,因为我对以往的经历,记忆犹新。一想到这一点,我所有受到过它狠狠伤害的敏感的感情,所有在我心中永远留下的耻辱和不幸,就会变得更加痛苦难当。因此我认定,这样的生活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②我当时十分清楚,要是不自己采取行动,我就没有逃离这种生活的希望。谋得斯通小姐很少给我来信,谋得斯通先生更是只字未写。他们只给过我两三包现成的或修补过的衣服,由昆宁先生转交给我。每次只在里面夹个字条,上面写的大意是:简·谋希望大·科努力工作,专心尽职——我除了老老实实安心做个苦力外,是否还有别的什么指望,他们连一丁点儿暗示也没有。
③就在第二天,我心里正在为自己打定的主意七上八下时,事实已向我证明,米考伯太太并不是无缘无故说到他们要走的。他们在我住的那家租了个地方,说好只住一个星期,到期后,他们就要动身去普利茅斯。当天下午,米考伯先生亲自到货行账房间,告诉昆宁先生说,到他动身那天,他不得不撇下我了,而且还对我的人品大大称赞了一番,我相信,对这种称赞我是当之无愧的。
④这天我们过得很愉快,尽管我们想到即将到来的离别,心中都有些伤感。
⑤“我亲爱的年轻朋友,”米考伯先生说,“我比你年长几岁,在做人方面总算有点经验,而且——简而言之,在对付困难方面,也算有点经验,总的来说是这样。眼下,在我还没有时来运转之前(我可以说,我时刻都有可能时来运转),我无可赠送,只有几句忠告。不过我的忠告还是很有价值的。我自己——简而言之,我自己就是因为没有接受这一忠告,才成了”——米考伯先生一直眉飞色舞,有说有笑,可是说到这儿,却一下停住了,皱起了眉头——“你眼前的这个悲惨的可怜人。”
⑥“我亲爱的米考伯!”他太太求他不要这样说。
⑦“我要说,”米考伯先生回答,这时他已完全忘了自己,又微笑着,“成了你眼前的这个悲惨的可怜人。我是给你的忠告是,今天的事,绝不要留到明天。拖延乃光阴之窃贼。要抓住他!“
⑧“我另外的一句忠告,科波菲尔,”来考伯先生说“你是知道的。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先令六便士,结果是快乐。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果是痛苦。那样,花就谢了,叶就萎了太阳就西沉了,只留下一片凄凉的景象,这一来……这一来,简而言之,你就永远给打败了,就像我这样!”
⑨为了要使他这个榜样给人以更深印象,来考伯先生带着十分成秘满意的神情。喝下了一杯潘趣酒,接着还用口哨吹起了《学院角笛舞曲》。
⑩我没有忘记要他放心,我说我一定把他的规诫牢记在心,其实我用不着这么做,因为当时这些话显然已经深深感动了我。第二天早上,我在公共马车站跟他们全家相聚,看着他们心情凄楚地上了马车的后部,坐在车厢的外面。
(11)“科波菲尔少爷。”米考伯太太说,“我永远也不会忘了你的一切,你知道,即使我能忘记,我也绝不肯忘记。”
(12)“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再见啦!祝你一切幸福,万事如意!要是在岁月的流逝中,我能使自己相信,我这遭受摧残的命运,能成为你的一个借鉴,那我就会觉得,我活在世上一场,还不完全是白白地占了别人的位置。如果有朝一日时来运转(我相信会有这一天),我有能力改善你的前程那我就太高兴了。”
(13)米考伯太太带着孩子,坐在马车车厢的后面,我站在路上依依不舍地望着他们。马车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我和孤儿茫然相对地站在路中央,随后我们就握手道别。我猜想,她又回圣路加济贫院去了,我则上谋得斯通一格林比货行,开始我那疲劳乏味的一天。
[注]①节选自《大卫·科波菲尔》第十二章《决计出逃》,有删改。
7.赏析第①②段内心独白的表达效果。(3分)
8.结合第⑤-⑨段,任选两处细节描写,分析米考伯先生的性格特点及典型意义。(4分)
9.《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结合本文和下列材料,探究这样写的好处。(5分)
1821年,狄更斯进入威廉·贾尔斯办的学校读书。
1824年,狄更斯在华伦黑鞋油作坊当童工,因家人入狱,独自在朋友家借宿。
1825年,狄更斯进入威灵顿豪斯学校读书。
1826年,全家因欠缴房租而遭驱逐,狄更斯被迫辍学,在律师事务所当学徒。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0-11题。(6分)
怀陈阜卿
(宋)陆游
陈阜卿先生为两浙转运司考试官,时秦丞相孙①以右文殿修撰来就试,直欲首送。阜卿得予文卷,擢置第一。秦氏大怒。予明年既显黜,先生亦几陷危机。偶秦公薨,遂已。予晚岁料理故书,得先生手帖,追念平昔,作长句以识其事,不知衰涕之集也。
冀北当年浩莫分,斯人一顾每空群②。
国家科第与风汉③,天下英雄惟使君④。
后进何人知大老,横流无地寄斯文。
自怜衰钝辜真赏,窃虚名海内闻。
[注]①秦丞相孙:秦桧孙秦埙。②“冀北”二句:追念能从群马中识别良骥。③风汉,即疯汉。据《玉泉子》,唐文宗时,士人刘蕡应试写的策论,直言宦官专权祸害国家,官仇士良大怒:“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耶?”试官惧,不敢录取。④据《三国志》,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⑤大老:德高望重的人。
10.下列对本诗小序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奠定全诗昂扬激越的感情基调 B.表达对于奸臣滥用权力的嘲笑
C.交代了怀念陈阜卿先生的缘由 D.引出尾联作者孤芳自赏的慨叹
11.结合小序和注释,赏析本诗颔联用典的表达效果。(4分)
(四)班级开展“百家争鸣”中华文化传统经典研习活动,请阅读以下内容,完成第12-19题。(24分)
【任务一·研读诸子其人】
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②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①,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②,游者可以为纶③,飞者可以为矰④。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③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④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⑤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⑤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减)
[注]①驾:指为官出仕。②罔:用网捕捉。③纶:用钓线钓④矰:用箭射。⑤诋訾:诽谤、非议。
1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孔子适周( ) (2)使使厚币迎之 ( )
13.选择合适的义项,完成下列虚词梳理表格。(2分)
A.指示代词,这 B.助词,相当于“的”
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消除句子的独立性 D.助词,用于调整音节
14.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15.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16.结合材料,分析老子与庄子形象的共通点。(3分)
【任务二·研读诸子散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二章》)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①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②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外篇·秋水》)
[注]①河伯:黄河之神。②望洋:远视的样子。若:海神。
17.以下对两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老子分析善恶、有无等关系,阐述了事物相辅相成,人要顺应自然。
B.老子认为,如果大功告成就邀功自傲,那么必然会招致一系列失败。
C.庄子用夸张手法表现河神的洋洋得意,是为了反衬海神的骄傲自大。
D.庄子写河神望洋兴叹,强调即使是仲尼和伯夷等圣人也存在局限性。
18.先秦诸子散文文采斐然,自成一格。结合两则材料,比较老子与庄子语言风格的不同。(4分)
【任务三·研读相关评论】
19.有评论家认为“庄子大体上继承了老子的学说”。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结合任务一和任务二的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 写作 40分
20.有同学认为,逻辑思维在理科学习中是必要的,在文科学习中是不必要的。
请写一篇驳论文,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卷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 7分
1.(3分)(1)先致其知 (2)质胜文则野 (3)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评分说明:一题1分。
2.(1)(2分)B
(2)(2分)C
二 53分
(一)(11分)
3.(2分)【答案示例】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的终结;殖民统治永不再发生。
评分说明:一点1分。
4.(2分)D
5.(3分)【答案示例】第④段先提出要牢记香港回归过程中,中国人民走过的不凡道路;第⑤-⑦段再分别从历史进程、决定性条件及基本方针三个角度,阐述香港回归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意义。
评分说明:总述1分;分述2分。
6.(4分)【答案示例】材料一重记叙和描写,抓住几个重要时刻,真实再现了香港回归的历史画面,既有生动的现场感,又有厚重的历史感。材料二重议论和抒情,放眼历史,展现香港回归的历程,条理清晰,情感充沛,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维护国家主权的不懈追求。
评分说明:表达方式分析各1分;效果分析各1分。
(二)(12分)
7.(3分)【答案示例】通过内心独白真实表现大卫的复杂情感:从少爷沦为童工的痛苦、沮丧以及寻求改变的决心;体现他与米考伯夫妇患难与共的真情,展现他的善良、真诚;能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生发出对小人物的怜悯与同情。
评分说明:一点1分。
8.(4分)【答案示例】通过语言上的细节描写,如详细描述收支情况,体现米考伯先生的心思细腻与善良真诚;如“我时刻都有可能时来运转”的口头禅体现他的乐观向上;米考伯先生代表着当时保持着善良正直本性的社会底层人民;也代表着“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乐天派”。
评分说明:一点1分。
9.(5分)【答案示例】便于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通过孩童视角、真实、细腻地呈现社会底层人民患难与共的温情,表达对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体现作者对底层人民悲惨命运的关注,蕴含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契合自传体小说特点,体现作者对自我生活的审视与反省;通过视角转换,使小说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评分说明:一点1分。
(三)(6分)
10.(2分)C
11.(4分)【答案示例】“国家科举与风汉一句,诗人以生性秉直的刘蕡自比,把秦桧等同于仇士良之流,表达了对于朝中权臣以权谋私的悲愤;“天下英雄惟使君”一句将陈阜卿比为刘备一样的天下英雄;表达了对其坚持原则,不畏权势的钦佩与赞誉,暗含惺惺相惜之感;运用典故语言凝练,意蕴丰富;有助于含蓄而又充分地表达感遇和愤世两种复杂而强烈的情感。
(四)(24分)
【任务一】(14分)
12.(2分)(1)到(去,往) (2)派这
13.(2分)(1) C (2)A
14.(3分)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15. (4分)我宁愿在小脏水沟里游来游去自得其乐,也不愿受君王的束缚,我宁愿一辈子不做官,来使自己心情愉快。
16.(3分)材料记叙老子告诫孔子戒除娇气以及庄子拒为卿相,表现两人都具有淡泊自适的特点。
评分说明:一点1分。
【任务二】(6分)
17.(2分)A
18.(4分)【答案示例】老子语言平易朴拙,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如通过美丑、善恶的比较直接指出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人应保持谦逊的道理;庄子语言汪洋恣肆,长于借助寓言,如借用河神与海神的对话,婉曲达意,指出大与小都是相对的、人不能自满的道理,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
评分说明:语言风格各1分,阐述合理各1分。
【任务三】(4分)
19.(4分)【答案示例】认同。根据任务一材料《史记》的记载,庄子之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作《渔父》《盗跖》等来阐明老子的学说,可见其继承性。据任务二材料,老子和庄子的学说都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思想,指出善恶、有无、大小等都是相对的;都推崇顺应自然,可见其继承性。
评分说明:观点要清晰,阐述要与观点匹配。能结合任务一材料分析2分;能结合任务二材料分析2分。
三 40分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