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课程标准】
1.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2.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带来的影响。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01 经济的发展
02 社会的变化
03 儒学的复兴
04 文学艺术和科技
目录
辛 弃 疾 「 杀 贼 ( 杀 贼 」
苏 轼 「 东 坡 先 生 」
王 安 石 「 拗 相 公 』
CONTENTS
四
文学艺术
和科技
社会的
变化
经济的
发展
(2)经济结构: 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
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3)棉花的种植和推广: 棉花的种植始于
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
1.农业
(1)耕种制度: 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
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4)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
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 显著进步。
一、经济的发展
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 北 宋 自 越 南 引 进 的 良 种 — — 占城稻
H
(:0.
出度共时
黄道婆
加
1 R
me
nn
2.手工业
(1)制瓷业
①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
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②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汝窑 洗 官窑 贯耳瓶 定窑 划花萱草葵瓣口碗
钧窑
玫瑰紫大花盆
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 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一 、经济的发展
◎元朝 青花瓷和青花釉里红 开光镂花罐
◎宋朝五大名窑的瓷器
哥窑 葵口盘
一 、经济的发展
瓷器发展历程
商 朝 东 汉 北 朝 唐 朝
原始瓷器 成熟青瓷 成熟白瓷 南青北白
明 清 元 朝 宋 朝
种类丰富 青花瓷 五大名窑
简述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 一个重
要的创造。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在英文中“瓷器”与中国同为一词。
2.手工业
(2)矿冶业
①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
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 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
的产量和质量。
(3)印刷业
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
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 纸业的发展。
一、经济的发展
宋代采煤示意图
活字印刷术
3.商业发展
(1)基层市场: 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
发展的一个高峰。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 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早市、夜市、草 市 等 )
(2)边境贸易: 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
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 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概念解析】
榷场是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因经济发展、生活需求,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设 有官吏监督贸易和收税,商人在榷场交易需交纳商税和牙钱。榷场的设置,常因政治关系的 变化而兴废,地点也会变化。同时也推动双方的经济交流,相互学习,促进民族融合。
西夏
中兴府
西凉府
西平府
东胜州
女同府
夏州
大原府
邓州蔡对 颖州
安丰军
裹陪府 光州
一 、经济的发展
。青州
者府 东乎府
◎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
超安府平阳府 庆阳府
o大夹府
河团府
卓 啰 城
◆临洗府
延酸
临 安 府c
要●凤判海 开封府
◆植场 张元府
或都府
南
一 、经济的发展
3.商业发展
(3)纸币的出现
铜 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北 钱 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
北宋交子 ( 南宋会子 1! 中统元宝交钞 至元通行宝钞
消极:易引发通货膨胀,造成财政危机。
积极:越发成熟,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推动商业契约的广 泛使用,同时也促进 了城市的发展
运钞车:
货币需求量大、铜钱笨重。
商业的发展
纸 币
3.商业发展
(4)海外贸易
①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
②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一、经济的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 失事的南宋古船——南海|号
非许多国家和地区。
一、经济的发展
3.商业发展
(5)城市繁荣
①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
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②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被称为“世界最
富丽名贵之城”。
③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
山驼宋娱乐场所——瓦子
◎元大都城复原平面图
卫州门 金 水 河 酸机封丘门陈桥门 开宝寺 封丘门 固子 龙 金 水 门 , 城 大相国寺 州 员 朱前 御 街 南薰门 城 门 宋 门
m
新
梁门时 郑门州 加 新郑门 宴 戴楼门 w% 商业繁华地区 陈州门 ● 瓦 肆 27.37平方千米
“夜市直至二更尽,才五更又复
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宋太祖赵匡胤说) “京城夜
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
①不同:唐代坊市分离;宋代坊市分离被打破;
②原因: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变化:空间和时间限制被打破
一、经济的发展
唐朝长安城
北宋东京城
宋 门
4.经济重心南移
(1)两宋时期
①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②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
已定型。
③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
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2)元朝时期
①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
集中在江南。
②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 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
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
③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
输江南的粮食。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一、经济的发展
4.经 济 重 心 南 移
(3)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
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北宋各期南北方官员数量分析表 前期 中期 后期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北方 278人 84.5% 274人 63.9% 121人
40.3%
南方 51人 15.5% 155人 36.1% 179人
59.7%
北宋籍贯可考的进士9630
人,南方9164人,两浙、 两江和福建五路7038人,
占总数的73%
——刘海峰《中国科举史》
——摘自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史》 据《宋史》正传和《循吏传》人物列表统计
一、经济的发展
朝代 表现 特征
规律
魏晋南北朝 (永嘉南渡)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 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 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 展,出现了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大 城市 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古代中国经济重 心南移, 一是由 北向南从黄河流 域转移到长江流 域和江南一带, 二是由内地向沿 海逐渐转移
中唐以后 (安史之乱) 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 上北方 南方经济总量基本 持平(开始南移) 南宋时期 (靖康之变)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 重心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标志)和规律
一、经济的发展
【知识梳理】
三 儒学的 复兴
四
文学艺术
和科技
社会的
变化
经济的
发展
材料二:
… … (北宋)自进士科 一 并之后,
榜出多是南人预选,北人预者极 少。自哲庙(宋哲宗)以后,立 齐、鲁、河朔五路之制,凡是北 人皆别考,然后取人南北始均。
——宋元之际马端临《文献通考》 (卷三二)
变化一:科举考试南北分卷
南方诸路
9164人
(95.2%)
其中两浙等东南五
路7038人(73%)
北宋进士9630人
数据来源: 【美】贾志扬《宋朝
学术的荆棘之门:考试的社会史》
二、社会的变化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社会变化
北方诸路466人
(4.8%)
材料一:
类别 唐
宋
国子学 三品以上官员子孙 (京品四品以上带三品勋封)
京朝官七品以上子孙
太学 五品以上官员子孙
八品以下官员子孙及平民子弟
四门学 七品以上官员子孙及平民子弟
不计出身
二、社会的变化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社会变化
唐宋两代中央大学入学资格比较表
——李春棠《坊墙倒塌以后——宋代城市生活长卷》
变化二:门第观念逐渐淡化——“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二、社会的变化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社会变化
高宗朝,岳州知州范寅敷指出: “本州农民,自来兼作商旅 …… 欲出榜招召,务令疾速归业。如贪恋作商,不肯回归,其田权许人请 射(承佃耕种)。”户部提出不同意见: “商人田产,身虽在外,家 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难许人请射。”宋高宗采纳了户部的意见。
——据《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九之五整理
宋朝社会职业
与雇主劳动关系
家庭仆役
雇佣关系
无地农民
契约关系
商业雇工
雇佣关系
变化三:人身依附渐趋自由
变化四:官府管控更为松弛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社会变化
材料一: 材料七: 《夫妻对坐宴饮图》
南宋时,临安“湖山游人,至
暮不绝。 ……至如贫者,亦解质借
兑,带妻挟子,竟日嬉游,不醉不
归”。
——宋元之际吴自牧《梦粱录》
变化五: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变化六:民族交融趋势明显
二、社会的变化
三
四
经济的 社会的 儒学的
文学艺术
发展 变化 复兴
和科技
三、儒学的复兴
儒家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
…………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 … … …
宋明
新体系—理学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西汉武帝
1151E1171E11761171611 9161171617161171
正统思想
秦朝
k
遭到打击
战国
继承发展
春秋
应运而生
隋唐
新发展
…
- -
材料3: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温求道教 佛新相继兴盛发展。
③佛、道盛行,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⑥其他: 文化发展历程》
,图 道德T
材料5:汉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以社会、家庭的道德规范为主体,理论性不强。 另外、古代研究僵学的学者, 也只注重对儒家经典作咬文嚼字式的考证和注解,结果 ⑤传统儒学日益僵化,缺乏创新与活力
——《中华文明传真(两宋)》
起》
享
看理学的兴
望、奢侈
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
政策及印刷术的发展
冲击伦理道德
. 社会上出现
商品经济发展
: 商人唯利是
④宋代
材料4
材料2: 宋虽统一,但并未恢复汉唐旧境,面对异邦的存在,赵宋在想方设法抵抗异 族之外,凸显自身国家合法性,张扬自身文化合理性的需要就格外迫切。
②宋代统治者重构政权合法性的需要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1: 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而天理几乎灭矣。
①唐末以来社会动荡,儒家纲常受到巨大冲击,不能适应统治需要 ——欧阳修《新五代史》
1.背景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儒学复兴(理学产生)的背景
三、儒学的复兴
三教合流,北宋崇文抑武的
程朱理学 理学集大成者 器 砂 北宋程颐 南宋朱熹
是力用挖掘儒家经书
的中陆王 成
布 至
面
南采陆九渊 明朝王阳明
者
兴
大
润
心心学集
+江
(2)代表人物:
北宋程颢、程颐对理学的发展 作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 二程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所
以将其通称为 “程朱理学”。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 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 北 宋 张 载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新儒学。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理学的基本流派
注: 儒学复兴目的
2.理学的形成
(1)概念:
三、儒学的复兴
儒(根本)
北宋程颢
道、佛
目的
JJE E
主张 二程
朱熹
世界观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理气论
道德观 人伦者,天理也
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方法论 格物致知
明确格物致知的目的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而在于明 道德之善
人生观 “存天理,灭人欲,以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1)理学的纵向传承:
南宋后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元朝中期:开始科举考试,经书考试单独出题,考试 内容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这标志 着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最终确立。
三、儒学的复兴
蒙古齐国
程朱理学 影响圈
(2)理学的横向传播:
4.理学的发展
3.理学的内容
程朱理学
影响圈
国马是评国
辽工朝
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缚了人们的思想。
积极: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强调
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 — 明 · 于谦
长幼有序,怜贫恤寡, 勤俭节约,恪守本分。
三、儒学的复兴
5.理学的影响:
。
求 束
项目 程朱理学 (二程、朱熹)
陆王心学
(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不 同 点 世界本原 理是万物本原
心是万物本原
方法论 “格物致知”
反省内心、 “ 致 良 知 ”
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地位 南宋后的官方哲学
理学新发展,明中期后广泛传播(非官方)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相 同 点 实质 程朱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理学、心学追求 的“理”即1实质: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其实质是以儒家的纲常 伦纪来约束社尝,遏制大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影响 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 们的精神世界。
三 、儒学的复兴
四
文学艺术
和科技
经济的
发展
儒学的
复兴
三
1.宋词
(1) 兴 起 :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2) 特 点 :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 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3) 代 表 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
清照。
(4)鼎盛原因:①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
兴盛的物质基础。②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生活水平
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③两宋社会
矛盾尖锐,文学家更能用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 、文学艺术和科技
念如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
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 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宋词
豪放派:风格豪放激愤,气势宏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四、文学艺术和科技
1.宋词
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叹咏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雨霖铃·寒蝉凄切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 否 应是绿肥红瘦。
四、文学艺术和科技
①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 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②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 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 形成杂剧。
—— 地位:
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悲剧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四、文学艺术和科技
2.元曲
书法 特征
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绘画 成就
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特征
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苏机:《中山松修赋》 盟
生退满出!通好计治简亮
育州
不
A
艺似
是
使
法
元
单
法
国
要
江
设
成
集
四、文学艺术和科技
冠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
智 素 拿西
毫常
必
考
器 截 非 押 中 壮 病
面容主
源 圾 茶 倾
喜
象 通
熊
米芾:《苕溪诗卷》
3.艺术
宋徽宗:瘦金体
花鸟画
风俗画
山水画
文人画
有 笔 型
累花
8
孩
民两济是号
国4
自
瓶
4. 三 大 发 明
(1)印刷术:
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火药:
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 火器和管型射击火器。
(3)指南针:
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地位:这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为人类文明的进
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文学艺术和科技
●元代铜火铳
◎活字印刷术
人物 朝代
成就
沈括 北宋
著有《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郭守敬 元朝
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 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王祯 元朝
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 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1.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2.古代科技著作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
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和总结性。
3.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又带有封闭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四、文学艺术和科技
5.其他科技成就
思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商业和城市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儒学的复兴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流动性加强
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民族交融加强
贯通古今的思辨性
雅俗共赏的多样性
登峰造极的创造性
本课小结
经济变化 促进
社会变化
增强文化自信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据题意可知,南宋时期临安城所需
要的物资要靠乡村供应,因此体现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 C项正确;材料反映 的是南宋时期的城乡经济联系,并不是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排除A项;材料中
没有体现外来农作物品种的传入和新的经营方式的出现,排除BD项。故选C项。
--------------- ------------
1.南宋时,临安有谚语说: “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盖东门绝无民居,
弥望皆菜圃。”而南宋诗人赵蕃也在《抚州城外作》中写道“不惟稻陇有佳色,菜 畦苗叶相与昌”。上述材料反映出( )
A. 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
C. 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
B. 外来农作物品种传播
D. 新的经营方式的出现
实战演练
C